以新时代中式正装践行富民强国初心

  • 来源 网易
  • 作者
  • 日期 2022-03-04 16:29

——访北京民建会员、两会提(议)案《新时代中式正装》起草者、领导干部国学大讲堂秘书长齐崇峰

2022年3月两会前夕,北京民建会员、两会提(议)案《新时代正装》起草者、领导干部国学大讲堂(见贤思齐国学大讲堂)秘书长齐崇峰与两会代表于安玲、王巍、马一德、石丽平、李晓林和委员叶小文、安庭、杨朝明、韩方明、韩庆祥等专家学者进行沟通,就新时代中式正装在推进文化强国促进共同富裕,体现国民美好生活及中华文化遗产传承保护、民族精神弘扬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征求建议。这已是齐崇峰连续第六个年头在两会上为推进中式正装鼓与呼了。

服饰文化是一个民族乃至一个国家文化传承精神体现的重要内容,这也是服饰为什么在人的衣食住行中排第一位的最本质的原因。而在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背景下,反映国人人文精神的服饰方面却没有代表中国特色的正装。无论政界的公务人员还是驰骋商海的商务人员,正式场合着装多是西装革履。众所周知,西装作为舶来品,并非中华民族服饰的代表。为此,齐崇峰多年来矢志不渝,倡导中式正装的发展。作为北京民建会员,他在积极推动制造业升级及服装产业集群结构优化升级、推进文化强国和促进共同富裕方面践行了一个民建人应有的初心和使命。

近几年来,齐崇峰在推进《新时代中式正装》征程中一直躬耕不缀、砥砺前行。他曾先后邀请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政协文化文史与学习委副主任叶小文,军事科学院战略研究部原部长、少将、中国孙子兵法研究会前会长姚有志,全国政协委员、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博士生导师、一级教授、中央政治局第11次集体学习主讲专家韩庆祥,清华大学教授、中国礼学研究中心主任彭林,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中心纺织考古部部长、中国文物学会纺织文物专业委员会会长王亚蓉,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中国实学研究会会长、领导干部学国学组委会主任王杰,国家战略研究专家、中国高科技产业化研究会副理事长刘延宁,全国政协委员、国际儒学联合会副理事长、中国孔子研究院研究员杨朝明,全国人大代表、山东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主任曹金萍,全国人大代表宋心仿,全国政协委员汪国新,全国政协海外列席代表、九三学社中央文化委副主任洪卫国,商业部原副部长、中国商业联合会名誉会长何济海,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资深教授张永谦,文化和旅游部离退中心党委委员、纪委书记、中国建筑文化研究会文化公园工作委员会副主任王炳义,民建中央财政金融委副主任、国家税务总局税收科学研究所研究员付广军,外交部礼宾司原代司长、前中国驻斯洛文尼亚共和国首任大使鲁培新,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副巡视员、中国建筑文化研究会文化公园工作委员会副主任高崇峰,北京市政府顾问、中国社会科学院民营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刘世能等专家学者多次座谈。

作为领导干部国学大讲堂秘书长,齐崇峰在早期参与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出版的《领导干部国学大讲堂》时,就热衷于中华传统服饰文化传播,当时曾约稿北京服装学院袁仄教授《漫谈中华服饰文化》。《领导干部国学大讲堂》由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王杰主编,李瑞环专门为该书题写书名,许嘉璐、郑必坚担任顾问,叶小文任编委会主任,陈宝生等任编委会副主任。2011年5月,策划“2011中华国服论坛暨《领导干部国学大讲堂》首发式”在北京召开。会上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政协文化文史与学习委副主任叶小文以“国学与国服”为主题发表主旨演讲(此文发表于人民日报海外版)。

在此后多届“领导干部国学大讲堂”的主题活动中, 齐崇峰更是把中华正装融汇其中,全力推进。2016年12月,“领导干部国学大讲堂第十二讲:文化自信·国学与国服暨《中华国服正装》务虚座谈会”召开。会上专家们呼吁指出:“我们国家的正装不是西装”。

2017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出台《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文件中特别提到“实施中华节庆礼仪服装服饰计划,设计制作展现中华民族独特文化魅力的系列服装服饰。”这让齐崇峰对推动中式正装事业的落地生根更加充满了信心。

近年来,齐崇峰在积极通过两会等各种场合为中式正装鼓与呼的同时,还多次组织相关专家先后到山东海阳、夏津,福建福鼎、泉州,浙江嘉兴、台州,上海,广东深圳,辽宁大连,河北高阳、雄安等地实地调研,以实际行动在弘扬中华服饰文化和推动制造业升级及服装产业集群结构优化升级展现民建会员的新担当和新作为。作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新时代正装已经成为越来越多社会公众的共识。相信在全社会各界的广泛和积极参与下,新时代正装将融入人们的生产生活,在推进文化强国、促进共同富裕、丰富我国典礼制度的光明大道上越走越好,助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伟业不断前进。

【版权提示】产业经济在线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 排行榜
  • 推荐
  • 热门

Copyright © 2002-2017 CHJZX. 产业经济在线 版权所有

京ICP备19040004号-1

以新时代中式正装践行富民强国初心

网易2022-03-04 16:29

——访北京民建会员、两会提(议)案《新时代中式正装》起草者、领导干部国学大讲堂秘书长齐崇峰

2022年3月两会前夕,北京民建会员、两会提(议)案《新时代正装》起草者、领导干部国学大讲堂(见贤思齐国学大讲堂)秘书长齐崇峰与两会代表于安玲、王巍、马一德、石丽平、李晓林和委员叶小文、安庭、杨朝明、韩方明、韩庆祥等专家学者进行沟通,就新时代中式正装在推进文化强国促进共同富裕,体现国民美好生活及中华文化遗产传承保护、民族精神弘扬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征求建议。这已是齐崇峰连续第六个年头在两会上为推进中式正装鼓与呼了。

服饰文化是一个民族乃至一个国家文化传承精神体现的重要内容,这也是服饰为什么在人的衣食住行中排第一位的最本质的原因。而在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背景下,反映国人人文精神的服饰方面却没有代表中国特色的正装。无论政界的公务人员还是驰骋商海的商务人员,正式场合着装多是西装革履。众所周知,西装作为舶来品,并非中华民族服饰的代表。为此,齐崇峰多年来矢志不渝,倡导中式正装的发展。作为北京民建会员,他在积极推动制造业升级及服装产业集群结构优化升级、推进文化强国和促进共同富裕方面践行了一个民建人应有的初心和使命。

近几年来,齐崇峰在推进《新时代中式正装》征程中一直躬耕不缀、砥砺前行。他曾先后邀请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政协文化文史与学习委副主任叶小文,军事科学院战略研究部原部长、少将、中国孙子兵法研究会前会长姚有志,全国政协委员、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博士生导师、一级教授、中央政治局第11次集体学习主讲专家韩庆祥,清华大学教授、中国礼学研究中心主任彭林,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中心纺织考古部部长、中国文物学会纺织文物专业委员会会长王亚蓉,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中国实学研究会会长、领导干部学国学组委会主任王杰,国家战略研究专家、中国高科技产业化研究会副理事长刘延宁,全国政协委员、国际儒学联合会副理事长、中国孔子研究院研究员杨朝明,全国人大代表、山东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主任曹金萍,全国人大代表宋心仿,全国政协委员汪国新,全国政协海外列席代表、九三学社中央文化委副主任洪卫国,商业部原副部长、中国商业联合会名誉会长何济海,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资深教授张永谦,文化和旅游部离退中心党委委员、纪委书记、中国建筑文化研究会文化公园工作委员会副主任王炳义,民建中央财政金融委副主任、国家税务总局税收科学研究所研究员付广军,外交部礼宾司原代司长、前中国驻斯洛文尼亚共和国首任大使鲁培新,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副巡视员、中国建筑文化研究会文化公园工作委员会副主任高崇峰,北京市政府顾问、中国社会科学院民营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刘世能等专家学者多次座谈。

作为领导干部国学大讲堂秘书长,齐崇峰在早期参与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出版的《领导干部国学大讲堂》时,就热衷于中华传统服饰文化传播,当时曾约稿北京服装学院袁仄教授《漫谈中华服饰文化》。《领导干部国学大讲堂》由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王杰主编,李瑞环专门为该书题写书名,许嘉璐、郑必坚担任顾问,叶小文任编委会主任,陈宝生等任编委会副主任。2011年5月,策划“2011中华国服论坛暨《领导干部国学大讲堂》首发式”在北京召开。会上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政协文化文史与学习委副主任叶小文以“国学与国服”为主题发表主旨演讲(此文发表于人民日报海外版)。

在此后多届“领导干部国学大讲堂”的主题活动中, 齐崇峰更是把中华正装融汇其中,全力推进。2016年12月,“领导干部国学大讲堂第十二讲:文化自信·国学与国服暨《中华国服正装》务虚座谈会”召开。会上专家们呼吁指出:“我们国家的正装不是西装”。

2017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出台《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文件中特别提到“实施中华节庆礼仪服装服饰计划,设计制作展现中华民族独特文化魅力的系列服装服饰。”这让齐崇峰对推动中式正装事业的落地生根更加充满了信心。

近年来,齐崇峰在积极通过两会等各种场合为中式正装鼓与呼的同时,还多次组织相关专家先后到山东海阳、夏津,福建福鼎、泉州,浙江嘉兴、台州,上海,广东深圳,辽宁大连,河北高阳、雄安等地实地调研,以实际行动在弘扬中华服饰文化和推动制造业升级及服装产业集群结构优化升级展现民建会员的新担当和新作为。作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新时代正装已经成为越来越多社会公众的共识。相信在全社会各界的广泛和积极参与下,新时代正装将融入人们的生产生活,在推进文化强国、促进共同富裕、丰富我国典礼制度的光明大道上越走越好,助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伟业不断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