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权民歌汇现场。本报记者 杨 洋 摄
刘改鱼演唱左权民歌。本报通讯员 张文军 摄
本报记者 周俊芳
“门搭搭开花卜来来,门外走进哥哥来。”“山药蛋开花结疙瘩,圪蛋亲是俺心肝瓣。”“玻璃开花里外明,远远照见俺圪蛋儿亲。”“油灯灯开花一点明,小酒盅挖米不嫌你穷。”左权人张口唱歌不离“花”,不仅有植物之“花”,更有各类日常用具、物品之“花”,他们以“花”为中心,以“开花”为比兴,因此,这种传唱的民歌被称为“开花调”。
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左权开花调不仅唱出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憧憬,更承载着太行山悠久的人文历史和红色文化。
在众多地方小戏、民歌式微的当下,左权开花调却历久弥新、创新不断,从左权民歌汇到中国民歌盛典,从《太行奶娘》到《烽火家书》,开花调逐渐成为大众欣赏的“宠儿”,并登上中央音乐学院、中国国家大剧院等艺术殿堂。
桃花红杏花白
唱响大江南北
开花调的缘起,可以追溯到宋元时期。在漫长的岁月中,辽州人以山歌、小调、号子、套曲、小花戏和吹打等民间音乐形式,丰富和滋养着乡民。当地因此赢得了“万首民歌千出戏”的美誉,其中被誉为“太行歌后”的刘改鱼功不可没。
刘改鱼是听着民歌入眠、唱着民歌长大的。“桃花花你就红来,杏花花你就白,爬山越岭寻你来呀,啊格呀呀呆……”这首亲切朴实的旋律,成为左权开花调的经典曲目。1953 年,14 岁的刘改鱼从左权民间艺人程计年那里搜集到这首民歌《桃花红杏花白》,经她演唱后流传开来,广为传唱,成为开花调的重要曲目。
15 岁那年元宵节,刘改鱼演唱《土地还家》《红都炮台》等民歌后,被左权县文化馆看中,和另外两位民歌手一起到晋中行署进行选拔,没想到,反响特别好,被选送到太原比赛,一嗓子“啊呀呀呆”,震惊四座,一夜爆红。
初生牛犊不怕虎。刘改鱼赴京参加了全国第二届群众民间音乐舞蹈汇演,并获得最高奖——优秀节目奖。她的照片登在《人民日报》上,她的歌声备受关注和喜爱,她的人生就此改变。次年,刘改鱼受中央音乐学院邀请,到中国音乐的最高学府教授民歌课。1957 年,被调入中央歌舞团民歌合唱队。合唱队被撤销后,她调回山西,进入省歌舞剧团,担任独唱演员。刘改鱼演唱的《土地还家》《桃花红杏花白》《亲圪蛋下河洗衣裳》等民歌,成为省歌舞剧院的代表曲目。
开花调成就了刘改鱼,而她也将左权民歌推向台前,使其跻身山西民歌的一大流派。退休以后,刘改鱼从未放弃自己的事业,而是更加勤奋地为民歌艺术传承奔忙。2006 年,左权开花调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 年,刘改鱼被推选为山西省十大杰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后经文化部评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
为了传承开花调,2016 年,刘改鱼与山西戏剧职业学院合作,成立了刘改鱼工作室,把教学和演出结合起来,培养更多的民歌人才。她先后针对大专院校学生和青年教师、演员授课近千人次。在她的培养下,许多青年歌手爱上了开花调。山西戏剧职业学院青年教师高鹤、常璇等多次举办师生音乐会,韩晓霞举办个人演唱会,学生张红丽等人作为主要演员参加大型歌舞节目《解放》排演,高昆峰、崔瑞宁获央视《星光大道》2019 年第一季月冠军……
左权从来不缺喜欢开花调的人,在刘改鱼的影响带动下,一代代开花调歌手成长起来,王建英、郝利宏、王熙等,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弘扬太行精神
传唱烽火家书
左权是革命老区,红色基因浸润着这片土地。对抗战题材的演绎,成为左权人的一种使命和担当。1992 年组建的左权县开花调艺术团,汇聚了一大批热爱开花调和小花戏的人才。他们在艺术创作中充分汲取红色热土上的特色文化资源,创作出了舞蹈《做军鞋》、歌舞剧《再见了,麻田》以及大型红色歌剧《太行奶娘》等精品节目,曾多次参加国家、省、市演出,并屡获殊荣。
近年来,左权县开花调艺术团坚持深入基层,开展文化惠民、送文化下乡等活动,为群众送上了丰富的红色文化大餐,成为左权一张亮丽的文化名片。
2023 年初,继《太行奶娘》之后,左权县又推出了一部以开花调为主的红色文化大戏——廉政歌舞剧《烽火家书》。郝利宏在剧中担纲男一号,饰演左权将军。他成功塑造了一个有情有义、有血有肉、驰骋疆场的八路军将军形象,再现了左权将军的报国情、母子情、夫妻情、父女情。
郝利宏自幼受家庭影响,耳濡目染,爱上了唱民歌。作为开花调非遗传承人,即便生活艰难,他也从未放弃对开花调的热爱。步入不惑之年的他,已是左权民歌具有代表性的唱将。
《太行奶娘》和《烽火家书》等有高度、有温度、有厚度的开花调艺术精品的创排,是左权开花调艺术团体的发展机遇,也是开花调传承保护的尝试和方向。市场和观众给出了答案:作为国家级非遗项目,开花调人才辈出,前景广阔,硕果累累,值得赞叹和期待!
元宵节、民歌盛典等节庆时节,左权无处不飞歌,每个人都是左权民歌的歌者、小花戏的舞者,他们将生活与艺术融入血液,用歌声传递对美好生活的歌颂。
民间艺术之乡
传承后继有人
左权县是“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2006 年,代表左权民歌、小花戏精髓的开花调被国务院确定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使左权挖掘保护、传承发展这一文化艺术瑰宝进入新阶段。
江山代有才人出。2012 年 5 月,左权民歌传承新秀王熙应邀参加央视《中华情》晚会录制,与歌手阎维文、高保利、石占明等同台演出。这位 6 岁就参与民间社火表演的年轻歌者,拜“开花调皇后”刘改鱼为师,跟随老师参与了《烂漫开花调》《民歌中国·花开左权》《第 29 届世界音乐教育大会》等晚会和节目录制。
作为左权开花调市级非遗项目传承人,王熙从 2008 年起,在晋中学院、晋中职业技术学院、山西大学商务学院、晋中市特殊教育学校等院校的民歌鉴赏课中演唱、传播、教授左权民歌。2022 年至今,她在晋中学院音乐系担任左权民歌课外聘教师。
近年来,我市将非遗引入中小学校课堂,同时与高校合作,开展非遗保护、传承研究,使非遗传承活力大增。
在基础教育阶段,左权县将小花戏引入当地中小学课间活动。2008 年,本着“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原则,成立了民歌小花戏研究协会,实施民歌、小花戏进课堂工程。
左权盲人宣传队也是开花调传承保护的一支生力军。多年来,他们上北京、下江南,先后到中国音乐学院、中国传媒大学等高校演唱和授课,并与太原师范学院、山西艺术职业学院师生同台演出,进行多种形式的艺术交流。
2023年仲夏,中国民歌传承发展专题研讨会在左权举行,来自中国音乐学院、武汉音乐学院、星海音乐学院等8所音乐院校的专家,深入探讨了民歌传承新路径,为开花调传承保护提出了建议和意见。扎根于左权,醉心于开花调的非遗传承人,仍坚持不懈,在太行山的乡野山峦间,飘荡着他们的歌声,令人陶醉,催人奋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