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王习三先生在衡水创建的冀派内画,在国内外享有盛誉。2006年,因其广泛的影响力,被列入首批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如今,冀派内画已经发展成为河北省的龙头文化产业,荣膺我国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在冀派内画在面向世界进行文化交流、传播的过程中,活跃着衡水学院公共外语教学部副教授徐常兰的身影,她借力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大势,整合翻译资源,努力讲好冀派内画故事,让中国内画鼻烟壶文化以新的姿态讲好中国故事,与世界进行对话。
近年来,伴随着“一带一路”文化发展行动计划的深入推进,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交流构筑了良好的平台,提供了更多机遇。然而,在一个时期以来,伴随就业渠道的日益拓宽,冀派内画因人工成本过高而面临严峻的市场挑战,面临着后继无人的隐忧。这深深触动着徐常兰,冀派内画曽经在发展中走出国门绽放世界,如今,王习三先生的内画鼻烟壶作品还在苏富比、佳士得、邦瀚斯等国际知名拍卖行的专拍上不断取得佳绩,在国际上还活跃着一批冀派内画艺术的收藏家……
在冀派内画艺术杰出传承人,衡水内画艺术博物馆、河北习三内画博物馆馆长王自勇大力支持下,徐常兰坚定了中国内画鼻烟壶的对外传播的事业之路:把衡水内画艺术博物馆作为教学实训基地,组织衡水学院学子前来观摩、研习中国内画鼻烟壶,鼓励青年学子积极整合媒介资源,借助新媒体在社交平台进行话题交流、加强互动,加深公众对冀派内画的认知和了解,借助社交力量不断拓宽冀派内画非遗传播半径!她经常对学生说:“冀派内画成功成为国家非遗来之不易,是中国鼻烟壶文化积淀出的精髓。我们人人要争做中国非遗传承人,在对外交流互鉴中寻求提升,让作为传统文化精髓的冀派内画昂首走向世界,呈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彰显中华文化的优势和独特魅力,讲好中国内画鼻烟壶故事、向世界传递冀派内画声音。”
“传播和传承一起,成为推动非遗工作的两个轮子。”徐常兰非常认可专家的这个论断。为此,她借助冀派内画与国际中国鼻烟壶学会交流频繁的优势,把国外内画艺术评论、典籍的收集、整理和汉译,作为传播工作的突破点。在参与中,她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借助维索尔伦提出的语言顺应论,来搞好冀派内画的对外交流传播。
在衡水学院院领导大力支持下,从2013年起,徐常兰得以到衡水内画艺术博物馆进行挂职锻炼。借助这样的便利,她在衡水学院主持的区域经济文化专项课题《习三内画文化产业的创新研究》,还先后主持了衡水市社会科学联合会课题《冀派内画在对外宣传中的翻译问题研究》《从顺应论看冀派内画汉英翻译中的文化补偿》等,引起广泛反响。在加强冀派内画的对外交流传播中,徐常兰科学借助顺应论,努力让冀派内画顺应国外英语语言的社会、文化语境,赢得了海外收藏家和光大中国鼻烟壶文化爱好者的充分认可,让冀派内画文化在海外的交流更为顺达。
中国非遗文化翻译宣传,是一项系统工程,具有落实周期长、组织环节多、实施难度系数高等特点。为此,徐常兰在探索冀派内画的翻译宣传中,特别注重精心策划,认真实施,牢牢树立“细节决定成败”得意识,她把有艺术影响力的单件或系列内画艺术作品的创作及人物场景的文化翻译工作,作为重点,较好让丰富的中国鼻烟壶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对外宣传的现实优势。对此,国际中国鼻烟壶学会会长贝丝.福特女士在与王自勇进行的专题文化交流中一再称赞了这样的可行性!
只有捧出有温度、有质感的非遗传播,才能使非遗与人们心灵发生情感共振,奏响涤荡心灵的华美乐章。作为青年学人,徐常兰正在这条求索路上努力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