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特刊 | 以新质生产力要素为引擎赋能传统产业

  • 来源 中国经济时报
  • 作者 管理员
  • 日期 2024-03-07 15:06

■中国经济时报记者 林春霞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今年全国两会关注的热点。在新质生产力布局中,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是重要内容之一。传统产业如何借助新质生产力要素提质增效,成为了今年全国两会代表委员们关注的焦点。

以新质生产力要素赋能传统产业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黄群慧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新质生产力不仅包括通过颠覆性技术、前沿性新兴技术去催生新的产业、新的动能,还包括未来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当前,如何用高科技或以新质生产力的要素去赋能传统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至关重要。

黄群慧认为,传统产业在改造升级的过程中,首先,要有新型的劳动者,因此对传统产业类的劳动者的知识结构转型升级非常关键,可以通过教育、技术培训来掌握相关的智能化、数字化、绿色化技术。其次,从劳动资料或劳动工具来看,要有很好的基础设施去支撑其转型升级。最后,在传统产业中,中小企业获取技术创新源以及获得相应的资金来支持转型升级也至关重要。

“新质生产力是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其核心是技术革命突破和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对传统产业而言,通过数据等新生产要素的注入和原有生产要素的创新性配置,可以有效促进产业深度转型升级。”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党委书记、副所长曲永义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说。

对于其发展路径和特点,曲永义认为,是技术在生产力发展中的重要性凸显,新质劳动者有别于传统生产力中主要从事简单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劳动者,而是接受了现代教育和知识、能够适应现代先进技术和装备、具有知识快速迭代能力、主要从事知识性劳动和复杂劳动的劳动者。

是由于智能化和数字化成为技术和产业的主要技术载体,新质劳动资料有别于传统生产力中以硬件和装备为主体的劳动资料,软件和数字系统成为了新质劳动资料的核心能力载体。

是由于智能化和数字化大大拓展了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新质劳动对象大大超越了传统生产力中以人类生存环境和物理世界为主体的劳动对象,地球以外的空间和虚拟内容世界也成为了劳动者和劳动资料改造和作用的重要劳动对象。

是新质生产力发挥作用的过程就是新质劳动者通过新质劳动工具作用于新质劳动对象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新质劳动者、新质劳动资料、新质劳动对象作为生产力新质要素,和生产力传统要素的结合方式从“传统要素+新质要素”(新质要素为补充)转向“新质要素×其他要素”(新质要素为中心)的新质组合,结构性地提升了要素组合的效能。

曲永义表示,由于产业结构、生产体系、产业组织优化或再造,催生出了全新的产品形态、生产体系,有利于破解传统工业部门增长乏力的约束,打破传统产业边界,形成多边合作、多部门、多产业组织形式,使得传统产业链式组织结构向网状的结构转变。

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需要突破几大难点

我国传统产业体量大、涉及行业广、从业人员多,而且大多与高科技、数智等技术融合不深。在新质生产力布局中,如何直面挑战并破解难题?

全国政协常委、福建省政协副主席阮诗玮对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表示,布局新质生产力,对传统产业全面改造升级,将会面临人才、资金、产业转型等方面的挑战。首先是思想意识问题。接受新事物需要一个过程,部分传统产业的经营者固有的思维定式将会受到冲击。其次是资金问题。布局新质生产力、实现全面转型升级需要大量资金投入,资金从何而来、投入能否收回等方面问题均是未知数。再次是人才问题。传统企业全面引入智能制造和工业互联网技术后,需要既懂传统生产、又精通数字技术的复合型人才,而当前这样的复合型人才相对匮乏。

阮诗玮认为,破解这些问题需要从三方面入手。一是建立精准高效的宣教机制,助力企业家完成思想转型。二是采取关键设备“双向补贴”政策,助力传统产业企业解决转型所需的资金问题。三是改革职业教育体制,培养新时代高素质劳动者,以此推动职业教育向高层次方向发展,这是解决新质生产力相关技术人才不足的关键。

黄群慧分析认为,传统产业概念范围广,大量支柱性产业都可以归结到传统产业中。而在传统产业中,大量中小企业在转型升级过程中可能面临一些需求要素和供给要素的不匹配、信息的不对称等问题。他建议,从政策扶持层面,在促进中小企业发展过程中,要结合新一轮科技革命把产业变革作为产业扶持的重点方向。同时,企业自身也要主动担当和融入。关键要发扬企业家的创新精神和能动性,在绿色化、智能化、数字化大背景下,积极推进资源整合、要素重组,把握企业战略定位和发展方向,推进企业创新发展。

曲永义分析指出,不同行业和企业,其发展战略和阶段也不同。在新质生产力赋能过程中,要根据不同产业的发展阶段采取相应的转型升级路径。“但无论怎样,不能抱残守缺,要拥抱新技术,明确自身的技术路线和目标,促进更新换代。”曲永义表示。

对产业和企业而言,要从整个产业链的角度去完善构建生态,找出自己的细分市场和生存空间,根据自身的能力和技术储备、人才储备以及细分领域的状态去积极融入新质生产力布局中。而在政府方面,产业政策要精准发力,包括研发、公共技术补贴要更加精准,把精准和普惠性政策结合好,在“卡脖子”的领域发力,让市场有一个稳定的预期。此外,还要放宽对初创型中小企业创新的监管,比如对人工智能生态要包容、审慎监管,以此来推动产业发展。(图片来源:摄图网授权)

【版权提示】产业经济在线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 排行榜
  • 推荐
  • 热门

Copyright © 2002-2017 CHJZX. 产业经济在线 版权所有

京ICP备19040004号-1

两会特刊 | 以新质生产力要素为引擎赋能传统产业

中国经济时报2024-03-07 15:06

■中国经济时报记者 林春霞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今年全国两会关注的热点。在新质生产力布局中,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是重要内容之一。传统产业如何借助新质生产力要素提质增效,成为了今年全国两会代表委员们关注的焦点。

以新质生产力要素赋能传统产业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黄群慧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新质生产力不仅包括通过颠覆性技术、前沿性新兴技术去催生新的产业、新的动能,还包括未来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当前,如何用高科技或以新质生产力的要素去赋能传统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至关重要。

黄群慧认为,传统产业在改造升级的过程中,首先,要有新型的劳动者,因此对传统产业类的劳动者的知识结构转型升级非常关键,可以通过教育、技术培训来掌握相关的智能化、数字化、绿色化技术。其次,从劳动资料或劳动工具来看,要有很好的基础设施去支撑其转型升级。最后,在传统产业中,中小企业获取技术创新源以及获得相应的资金来支持转型升级也至关重要。

“新质生产力是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其核心是技术革命突破和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对传统产业而言,通过数据等新生产要素的注入和原有生产要素的创新性配置,可以有效促进产业深度转型升级。”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党委书记、副所长曲永义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说。

对于其发展路径和特点,曲永义认为,是技术在生产力发展中的重要性凸显,新质劳动者有别于传统生产力中主要从事简单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劳动者,而是接受了现代教育和知识、能够适应现代先进技术和装备、具有知识快速迭代能力、主要从事知识性劳动和复杂劳动的劳动者。

是由于智能化和数字化成为技术和产业的主要技术载体,新质劳动资料有别于传统生产力中以硬件和装备为主体的劳动资料,软件和数字系统成为了新质劳动资料的核心能力载体。

是由于智能化和数字化大大拓展了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新质劳动对象大大超越了传统生产力中以人类生存环境和物理世界为主体的劳动对象,地球以外的空间和虚拟内容世界也成为了劳动者和劳动资料改造和作用的重要劳动对象。

是新质生产力发挥作用的过程就是新质劳动者通过新质劳动工具作用于新质劳动对象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新质劳动者、新质劳动资料、新质劳动对象作为生产力新质要素,和生产力传统要素的结合方式从“传统要素+新质要素”(新质要素为补充)转向“新质要素×其他要素”(新质要素为中心)的新质组合,结构性地提升了要素组合的效能。

曲永义表示,由于产业结构、生产体系、产业组织优化或再造,催生出了全新的产品形态、生产体系,有利于破解传统工业部门增长乏力的约束,打破传统产业边界,形成多边合作、多部门、多产业组织形式,使得传统产业链式组织结构向网状的结构转变。

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需要突破几大难点

我国传统产业体量大、涉及行业广、从业人员多,而且大多与高科技、数智等技术融合不深。在新质生产力布局中,如何直面挑战并破解难题?

全国政协常委、福建省政协副主席阮诗玮对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表示,布局新质生产力,对传统产业全面改造升级,将会面临人才、资金、产业转型等方面的挑战。首先是思想意识问题。接受新事物需要一个过程,部分传统产业的经营者固有的思维定式将会受到冲击。其次是资金问题。布局新质生产力、实现全面转型升级需要大量资金投入,资金从何而来、投入能否收回等方面问题均是未知数。再次是人才问题。传统企业全面引入智能制造和工业互联网技术后,需要既懂传统生产、又精通数字技术的复合型人才,而当前这样的复合型人才相对匮乏。

阮诗玮认为,破解这些问题需要从三方面入手。一是建立精准高效的宣教机制,助力企业家完成思想转型。二是采取关键设备“双向补贴”政策,助力传统产业企业解决转型所需的资金问题。三是改革职业教育体制,培养新时代高素质劳动者,以此推动职业教育向高层次方向发展,这是解决新质生产力相关技术人才不足的关键。

黄群慧分析认为,传统产业概念范围广,大量支柱性产业都可以归结到传统产业中。而在传统产业中,大量中小企业在转型升级过程中可能面临一些需求要素和供给要素的不匹配、信息的不对称等问题。他建议,从政策扶持层面,在促进中小企业发展过程中,要结合新一轮科技革命把产业变革作为产业扶持的重点方向。同时,企业自身也要主动担当和融入。关键要发扬企业家的创新精神和能动性,在绿色化、智能化、数字化大背景下,积极推进资源整合、要素重组,把握企业战略定位和发展方向,推进企业创新发展。

曲永义分析指出,不同行业和企业,其发展战略和阶段也不同。在新质生产力赋能过程中,要根据不同产业的发展阶段采取相应的转型升级路径。“但无论怎样,不能抱残守缺,要拥抱新技术,明确自身的技术路线和目标,促进更新换代。”曲永义表示。

对产业和企业而言,要从整个产业链的角度去完善构建生态,找出自己的细分市场和生存空间,根据自身的能力和技术储备、人才储备以及细分领域的状态去积极融入新质生产力布局中。而在政府方面,产业政策要精准发力,包括研发、公共技术补贴要更加精准,把精准和普惠性政策结合好,在“卡脖子”的领域发力,让市场有一个稳定的预期。此外,还要放宽对初创型中小企业创新的监管,比如对人工智能生态要包容、审慎监管,以此来推动产业发展。(图片来源:摄图网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