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科学行业迈入“快车道”,产业园区迎来重大发展机遇

  • 来源 今日头条
  • 作者
  • 日期 2022-04-11 15:40

2022年4月11日,自疫情发生以来,大众对健康服务、医疗用品及设备的需求持续增长。作为国家“十四五”核心战略新兴产业,生命科学行业进入高速扩张期,对生命科学产业园的需求爆发,引起投资人广泛关注,投资契机凸显。

疫情催化叠加政策利好,生命科学行业强势扩张

2022年,在A股一百多家市值超千亿的企业中,生命科学企业占比稳居第三,仅次于金融与白酒板块。单看科创板,三年前中国仅15家生命科学企业登陆,而现在这一数值将突破100,总市值高达8万多亿元。

聚焦北京,医药中小型初创公司在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后集中注册成立,药品生产经营企业数量激增。自2020年7月至今,全市药品生产企业新增259家,而在此之前注册的企业仅有7家。同时,2021年北京证券交易所成立后首批上市的81家企业中,有10家生命科学领域的“专精特新”。

仲量联行独家解读北京生命科学产业园市场版图

未来北京市生命科学行业发展将随政策利好不断推进。根据《北京市“十四五”时期高精尖产业发展规划》,至2025年医药健康产业目标实现营业收入1万亿元,相比2021年的2200亿营收总额,市场规模还需翻四倍有余。昌平、大兴等行政区及北京经开区释放一系列政策红利,有重大项目落地或取得核心技术突破等举措可获得减税、租金补贴或(及)资金奖励,最高可达3亿元。这将引导北京生命科学项目加速落地并持续专精研发,新生企业与行业龙头共同精进,达成2025年目标。

生命科学企业不动产需求强劲,产业园区受青睐

由于生命科学企业需要大面积的生产、研发和实验场所,其不动产相关需求集中在有车间和研发实验室等相关配套设施的产业园区。但随着企业规模发展,行业龙头企业会逐步剥离总部与前端部门职能,迁至市中心的优质办公楼宇,提高品牌形象、增加商务便捷性。

根据仲量联行的统计调研,在京生命科学领军企业的不动产选择以产业园区为主(占总面积67%)、办公楼宇为辅(33%)。在办公楼宇方面,包括了8处总部型办公场所和7处销售、客户服务等前端职能的办公场所,集中于商务办公氛围成熟的CBD、东二环、第三使馆区等区域。

在产业园区方面,场所分布30余处,分散在亦庄、海淀及大兴等主流生命科学基地。因此,生命科学领军企业对产业园需求远高于办公楼,其不动产用途以大规模的研发与生产为主。产业园区的租赁与运维成本更低,行业集群效应与政策扶持力度更大,利于进行科研生产与资源整合。伴随目前企业生产经营规模的逐步扩张,未来生命科学园区需求仍有广阔的增长空间。

仲量联行独家解读北京生命科学产业园市场版图

仲量联行华北区研究部负责人米阳表示:“北京市生命科学行业在疫情后掀起增速发展浪潮,需求上涨催生更多生命科学产业园区机遇。相较综合产业园区,生命科学园对研发实验室、洁净车间、恒温冷藏库房等硬件条件与园区品质都有着独特要求。物业持有者与投资人应具有前瞻眼光,审时度势地聚焦升级基础设施、落实引入对入园企业有利的政策扶植,吸纳市场优质需求。”

城市更新或共建摘地为社会资本提供机会窗口

北京生命科学行业增长势能巨大,催生强劲不动产需求,但市场中达到标准以上的、专业的生命科学产业园的供应量非常有限,优质项目和基地大多由国营资本开发运营。未来供应仍将以政府背景下的资金方和开发单位为主,辅以药企拿地自建自用型项目,社会资本参与比例相对较小。

根据北京在2018年出台的《关于加快科技创新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用地政策的意见》,政府鼓励终端使用企业的自用型药厂项目摘地,但不允许出租经营、变相获取地产投资相关收入,不提倡商业化行为,以此保障土地资源为药企等高精尖产业的孵化培育专用,“严防投机炒卖房屋和土地”。

尽管政府对一手土地控制较严,但二手项目改造机会仍然存在。2020年3月,北京市经开区发布《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关于城市更新产业升级的若干措施(试行)》政策,鼓励工业项目向园区转型,允许建成时间不少于6年、面积不小于2,000平方米的工业项目转型为产业园区。虽然该政策为园区开发企业和投资机构对老旧项目进行改造升值提供了机会窗口,但相关政策审批要求很高、限制较为严格。

米阳表示:“市场供应在由国资主导的情况下仍然具备社会资本参与的条件,但投资者可选择的标的稀缺。近期城市更新政策将释放一定项目改造可行性;同时,部分生命科学企业资金量有限,选择与地产开发商共建摘地,或可为房地产开发企业和投资机构带来一定机会窗口。”

【版权提示】产业经济在线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 排行榜
  • 推荐
  • 热门

Copyright © 2002-2017 CHJZX. 产业经济在线 版权所有

京ICP备19040004号-1

生命科学行业迈入“快车道”,产业园区迎来重大发展机遇

今日头条2022-04-11 15:40

2022年4月11日,自疫情发生以来,大众对健康服务、医疗用品及设备的需求持续增长。作为国家“十四五”核心战略新兴产业,生命科学行业进入高速扩张期,对生命科学产业园的需求爆发,引起投资人广泛关注,投资契机凸显。

疫情催化叠加政策利好,生命科学行业强势扩张

2022年,在A股一百多家市值超千亿的企业中,生命科学企业占比稳居第三,仅次于金融与白酒板块。单看科创板,三年前中国仅15家生命科学企业登陆,而现在这一数值将突破100,总市值高达8万多亿元。

聚焦北京,医药中小型初创公司在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后集中注册成立,药品生产经营企业数量激增。自2020年7月至今,全市药品生产企业新增259家,而在此之前注册的企业仅有7家。同时,2021年北京证券交易所成立后首批上市的81家企业中,有10家生命科学领域的“专精特新”。

仲量联行独家解读北京生命科学产业园市场版图

未来北京市生命科学行业发展将随政策利好不断推进。根据《北京市“十四五”时期高精尖产业发展规划》,至2025年医药健康产业目标实现营业收入1万亿元,相比2021年的2200亿营收总额,市场规模还需翻四倍有余。昌平、大兴等行政区及北京经开区释放一系列政策红利,有重大项目落地或取得核心技术突破等举措可获得减税、租金补贴或(及)资金奖励,最高可达3亿元。这将引导北京生命科学项目加速落地并持续专精研发,新生企业与行业龙头共同精进,达成2025年目标。

生命科学企业不动产需求强劲,产业园区受青睐

由于生命科学企业需要大面积的生产、研发和实验场所,其不动产相关需求集中在有车间和研发实验室等相关配套设施的产业园区。但随着企业规模发展,行业龙头企业会逐步剥离总部与前端部门职能,迁至市中心的优质办公楼宇,提高品牌形象、增加商务便捷性。

根据仲量联行的统计调研,在京生命科学领军企业的不动产选择以产业园区为主(占总面积67%)、办公楼宇为辅(33%)。在办公楼宇方面,包括了8处总部型办公场所和7处销售、客户服务等前端职能的办公场所,集中于商务办公氛围成熟的CBD、东二环、第三使馆区等区域。

在产业园区方面,场所分布30余处,分散在亦庄、海淀及大兴等主流生命科学基地。因此,生命科学领军企业对产业园需求远高于办公楼,其不动产用途以大规模的研发与生产为主。产业园区的租赁与运维成本更低,行业集群效应与政策扶持力度更大,利于进行科研生产与资源整合。伴随目前企业生产经营规模的逐步扩张,未来生命科学园区需求仍有广阔的增长空间。

仲量联行独家解读北京生命科学产业园市场版图

仲量联行华北区研究部负责人米阳表示:“北京市生命科学行业在疫情后掀起增速发展浪潮,需求上涨催生更多生命科学产业园区机遇。相较综合产业园区,生命科学园对研发实验室、洁净车间、恒温冷藏库房等硬件条件与园区品质都有着独特要求。物业持有者与投资人应具有前瞻眼光,审时度势地聚焦升级基础设施、落实引入对入园企业有利的政策扶植,吸纳市场优质需求。”

城市更新或共建摘地为社会资本提供机会窗口

北京生命科学行业增长势能巨大,催生强劲不动产需求,但市场中达到标准以上的、专业的生命科学产业园的供应量非常有限,优质项目和基地大多由国营资本开发运营。未来供应仍将以政府背景下的资金方和开发单位为主,辅以药企拿地自建自用型项目,社会资本参与比例相对较小。

根据北京在2018年出台的《关于加快科技创新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用地政策的意见》,政府鼓励终端使用企业的自用型药厂项目摘地,但不允许出租经营、变相获取地产投资相关收入,不提倡商业化行为,以此保障土地资源为药企等高精尖产业的孵化培育专用,“严防投机炒卖房屋和土地”。

尽管政府对一手土地控制较严,但二手项目改造机会仍然存在。2020年3月,北京市经开区发布《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关于城市更新产业升级的若干措施(试行)》政策,鼓励工业项目向园区转型,允许建成时间不少于6年、面积不小于2,000平方米的工业项目转型为产业园区。虽然该政策为园区开发企业和投资机构对老旧项目进行改造升值提供了机会窗口,但相关政策审批要求很高、限制较为严格。

米阳表示:“市场供应在由国资主导的情况下仍然具备社会资本参与的条件,但投资者可选择的标的稀缺。近期城市更新政策将释放一定项目改造可行性;同时,部分生命科学企业资金量有限,选择与地产开发商共建摘地,或可为房地产开发企业和投资机构带来一定机会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