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南沙建设成为高水平科技的策源高地、高能级要素的集聚高地、高标准规则的测试高地。
当前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进入从全面“联通”向立体“融通”发展的新阶段,应发挥广州南沙的粤港澳大湾区几何中心区位优势和各方面综合优势,在南沙建设实体化的大湾区协调中心和共享化的大湾区融合中心。
近日,由广州南沙开发区管委会和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联合主办的“广州南沙深入推进制度型开放,打造重大战略性平台”圆桌会议在中国人民大学举行。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执行院长 林晨 致辞
广州南沙开发区党工委副书记 谢伟 致辞
会上,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执行院长林晨、广州南沙开发区党工委副书记谢伟分别代表主办单位致辞,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黄群慧、科技部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原副院长孙福全、国家发改委国际合作中心副主任付保宗、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综合研究室主任赵福军、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总规划师张莉、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所研究员支振锋和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经济学院教授文余源等专家学者围绕南沙如何深入推进制度型开放,全面实施《南沙方案》,打造重大战略性平台进行了深入研讨。
与会专家普遍认为,《南沙方案》印发实施一年多来,南沙聚焦建设科技创新产业合作基地、创建青年创业就业合作平台、共建高水平对外开放门户、打造规则衔接机制对接高地、建立高质量城市发展标杆五大任务,推动开发开放迈上新台阶,湾区之心、开放门户、未来之城的显示度与日俱增,在服务粤港澳大湾区“一点两地”建设中发挥了独特作用。
与会专家认为,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南沙打造重大战略性平台应以制度型开放为抓手,推动全产业链创新发展,进一步将自身的区位优势、政策优势转化为高质量实施国家战略的综合优势,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是建议将南沙建成我国高标准制度型开放的试验区。聚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国外市场经济体制的关键差异,从国际的规则、国内的制度、国内的管理、国际的标准四个方面推进制度型开放,特别是要通过制造业的开放带动其他生产性服务业的开放,为全国贡献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二是建议将南沙建成服务国内国际双循环的中转站。依托南沙港口优势,对内集成粤港澳大湾区产业链条,实现原材料、加工制造、运输物流的制度创新协同发展;对外对接国外产业园区,以一体化的产业链为连接,向外输出国内产品与资源,打造中国企业“走出去”综合服务基地。
三是建议将南沙建成高水平科技的策源高地、高能级要素的集聚高地、高标准规则的测试高地。发挥粤港澳创新综合优势,在南沙开展具有粤港澳大湾区特色的新型工业化试点,探索创办全球创新论坛,发布粤港澳大湾区创新指数,推动南沙成为全球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的风向标。
四是建议将南沙建成粤港澳大湾区融合发展的中心。当前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已进入从全面“联通”向立体“融通”加速发展的新阶段,应发挥广州南沙的粤港澳大湾区几何中心区位优势和各方面综合优势,在南沙搭建实体化的大湾区协调中心,驱动南沙建设共享化的大湾区融合中心。(宣红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