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MF报告:通过多维度收入分配改革激发国内消费增长动力夯实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基础

  • 来源 中国发展网
  • 作者
  • 日期 2021-09-18 18:33

日前,由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和中诚信国际信用评级有限责任公司联合主办的中国宏观经济论坛(CMF)宏观经济月度数据分析会(2021年9月)在线上举办。本次月度数据分析会聚焦的主题是“宏观经济复苏态势稳定,世界经济复苏逆转风险加大”,由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中国宏观经济论坛(CMF)主要成员于春海代表课题组作CMF中国宏观经济月度数据分析报告。报告指出,需要通过多维度的收入分配改革以缩小收入分配差距,真正激发国内消费增长动力,应对世界经济不确定性,夯实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基础。

报告认为,我国经济整体复苏进程比较稳健,无论在整体的产出、就业、生产侧、需求侧和价格等方面整个宏观经济指标目前处在相对合理的区间。但在我国经济整体复苏进程比较稳健的同时,整个世界经济的风险不断加大,世界经济复苏逆转风险在加大,世界经济复苏进程中的不平衡性和不对称性在增加,这是我国经济未来一段时间可能要面对的问题。尽管我国内部的经济复苏有了比较好的基础,但同时在面对外部一些不确定性的风险,需要缩小收入分配差距,真正触发消费增长动力以应对世界经济的不确定性,涉及到初次分配、再次分配等多维度的收入分配改革。

报告指出,从居民消费支出增速来看,尚没有恢复到新冠肺炎疫情前的增长水平。2021年,居民消费增速比疫情前增速平均值相比低不少,内部消费需求的增长力有待进一步激发。

报告分析认为,居民消费倾向的下降和疫情冲击本身并没有非常直接和非常大的一些联系。收入差距的变化,是影响居民消费增速的关键因素之一。疫情暴发以来工资收入、经营性收入的增速持续明显低于财产收入增速。资产价格上涨对高收入群体来说,其他方面的损失可以通过资产价格上涨得到弥补。但对工薪阶层和个体经营者来说他们的收入受损严重,所以收入差距进一步扩大。这种变化不仅仅是疫情冲击下特有的,而是在2017年就存在的现象。2017年以来明显看到财产性收入增速高于工资性收入和经营性收入的增速,与此相伴随的是,高收入户和中上收入户的可支配收入增速超过了中等收入户的可支配收入增速。财产性收入增速超过工资性收入增速,带来可支配收入平均数与中位数之间的增速差扩大,总体收入差距在扩大,居民的消费支出增速在下降。

报告称,缩小收入差距是激发居民消费增长动力的关键因素之一。从长期来看,缩小收入差距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的规模收入水平,关乎到我国长远经济发展的全局性,是我国应对各种外生冲击的“压舱石”。从短期看,缩小差距激发消费的潜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是应对不断加大的世界经济不确定性风险的基础之一。这涉及到初次分配、再次分配等多维度改革。通过工资形成机制、利润分配机制和税收体系等方面的改革,调整工资、利润和税收之间的比例,逆转当前国民收入中,过于向政府和企业倾斜的初次分配格局。当前的国民收入中工资占比过低,因此要对高收入阶层、对资本利得、对房地产等财产进行征税,以此增加转移支付的来源和加大转移支付的力度,同时完善社会福利体系和保障体系,使得中低收入阶层能够享受到更加有效和充足的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

短期内,还要关注和应对投入、产出、消费间的价格走势分化,即生产端和消费侧的价格走势的分化,这种成本压力过于集中于中下游的中小企业,导致大量的中小企业出现生产经营困难,或危及到就业和工资增长。如果这种成本压力不停留在中小企业,而进一步向下转移,或会传导给消费者带来通胀压力。经过疫情冲击之后,家庭依然处在疫后修复过程,消费行为还在疫后调整过程中,面对消费价格的过快上涨,家庭的消费需求或会受到影响,进而带动整体经济本身受到影响。所以,在政策层面需要规范、引导、支持上中下游企业之间,以及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协调,在不同环节之间要合理分担成本上涨的压力。因为这个成本上涨的压力是从大宗产品价格上涨传导而来,而这种压力又是由国际传导而来,这种压力没法直接去掉,只能在国内不同环节之间合理分担。同时通过减税降费等措施,对冲特定环节的企业所承担的过大成本上的压力,提高对特定行业企业的金融支持,帮助企业应对成本上涨带来的资金压力和短期经营困难。

【版权提示】产业经济在线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 排行榜
  • 推荐
  • 热门

Copyright © 2002-2017 CHJZX. 产业经济在线 版权所有

京ICP备19040004号-1

CMF报告:通过多维度收入分配改革激发国内消费增长动力夯实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基础

中国发展网2021-09-18 18:33

日前,由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和中诚信国际信用评级有限责任公司联合主办的中国宏观经济论坛(CMF)宏观经济月度数据分析会(2021年9月)在线上举办。本次月度数据分析会聚焦的主题是“宏观经济复苏态势稳定,世界经济复苏逆转风险加大”,由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中国宏观经济论坛(CMF)主要成员于春海代表课题组作CMF中国宏观经济月度数据分析报告。报告指出,需要通过多维度的收入分配改革以缩小收入分配差距,真正激发国内消费增长动力,应对世界经济不确定性,夯实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基础。

报告认为,我国经济整体复苏进程比较稳健,无论在整体的产出、就业、生产侧、需求侧和价格等方面整个宏观经济指标目前处在相对合理的区间。但在我国经济整体复苏进程比较稳健的同时,整个世界经济的风险不断加大,世界经济复苏逆转风险在加大,世界经济复苏进程中的不平衡性和不对称性在增加,这是我国经济未来一段时间可能要面对的问题。尽管我国内部的经济复苏有了比较好的基础,但同时在面对外部一些不确定性的风险,需要缩小收入分配差距,真正触发消费增长动力以应对世界经济的不确定性,涉及到初次分配、再次分配等多维度的收入分配改革。

报告指出,从居民消费支出增速来看,尚没有恢复到新冠肺炎疫情前的增长水平。2021年,居民消费增速比疫情前增速平均值相比低不少,内部消费需求的增长力有待进一步激发。

报告分析认为,居民消费倾向的下降和疫情冲击本身并没有非常直接和非常大的一些联系。收入差距的变化,是影响居民消费增速的关键因素之一。疫情暴发以来工资收入、经营性收入的增速持续明显低于财产收入增速。资产价格上涨对高收入群体来说,其他方面的损失可以通过资产价格上涨得到弥补。但对工薪阶层和个体经营者来说他们的收入受损严重,所以收入差距进一步扩大。这种变化不仅仅是疫情冲击下特有的,而是在2017年就存在的现象。2017年以来明显看到财产性收入增速高于工资性收入和经营性收入的增速,与此相伴随的是,高收入户和中上收入户的可支配收入增速超过了中等收入户的可支配收入增速。财产性收入增速超过工资性收入增速,带来可支配收入平均数与中位数之间的增速差扩大,总体收入差距在扩大,居民的消费支出增速在下降。

报告称,缩小收入差距是激发居民消费增长动力的关键因素之一。从长期来看,缩小收入差距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的规模收入水平,关乎到我国长远经济发展的全局性,是我国应对各种外生冲击的“压舱石”。从短期看,缩小差距激发消费的潜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是应对不断加大的世界经济不确定性风险的基础之一。这涉及到初次分配、再次分配等多维度改革。通过工资形成机制、利润分配机制和税收体系等方面的改革,调整工资、利润和税收之间的比例,逆转当前国民收入中,过于向政府和企业倾斜的初次分配格局。当前的国民收入中工资占比过低,因此要对高收入阶层、对资本利得、对房地产等财产进行征税,以此增加转移支付的来源和加大转移支付的力度,同时完善社会福利体系和保障体系,使得中低收入阶层能够享受到更加有效和充足的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

短期内,还要关注和应对投入、产出、消费间的价格走势分化,即生产端和消费侧的价格走势的分化,这种成本压力过于集中于中下游的中小企业,导致大量的中小企业出现生产经营困难,或危及到就业和工资增长。如果这种成本压力不停留在中小企业,而进一步向下转移,或会传导给消费者带来通胀压力。经过疫情冲击之后,家庭依然处在疫后修复过程,消费行为还在疫后调整过程中,面对消费价格的过快上涨,家庭的消费需求或会受到影响,进而带动整体经济本身受到影响。所以,在政策层面需要规范、引导、支持上中下游企业之间,以及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协调,在不同环节之间要合理分担成本上涨的压力。因为这个成本上涨的压力是从大宗产品价格上涨传导而来,而这种压力又是由国际传导而来,这种压力没法直接去掉,只能在国内不同环节之间合理分担。同时通过减税降费等措施,对冲特定环节的企业所承担的过大成本上的压力,提高对特定行业企业的金融支持,帮助企业应对成本上涨带来的资金压力和短期经营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