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羽肉鸡“中国芯”取得重大进展

  • 来源 中国食品安全报
  • 作者
  • 日期 2019-05-19 21:49

白羽肉鸡目前为全球第一大消费肉类,是我国第二大消费肉类。然而,长达百年的时间里,其种源被外资企业牢牢把控。5月13日,圣农发展对外声明,圣农已经自主掌握白羽肉鸡育种技术,这意味着我国白羽肉鸡种源完全依赖进口的局面将会被打破,也击碎了外资企业在这个行业长达百年的技术垄断。圣农发展育种项目,填补了中国这方面的一个空白,而且开发出完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一个品种。为此本报推出《白羽肉鸡“中国芯”取得重大进展》专题。

白羽肉鸡“中国芯”取得重大进展 自主知识产权白羽肉鸡新品种有望在近期育成

圣农白羽肉鸡核心育种场

自主知识产权白羽肉鸡新品种有望在近期育成

汽车行驶在弯曲而平整的山路上,时而山谷里,时而山腰中,时而山坡上,置身这青翠欲滴的森林里,听鸟语,闻花香,观清溪……宁静而清新,若不是事先就明确了今天是来观摩圣农白羽肉鸡原种核心育种场的,记者还真以为是旅游来了。

“包括育种场在内,我们有201座养殖场,都建在这样的山坳里,生态优越、远离村庄工厂河流和交通干道等,利用交通不便的山林,一方面形成天然防疫屏障,另一方面给种鸡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陪同观摩的圣农发展负责人自豪地说道。

养殖规模扩大、养殖标准提高的背后,是起始于上世纪80年代初期,经过近40年发展的白羽肉鸡产业,已经成为我国畜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调结构、转方式、保安全、促民生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历史成就:中国白羽肉鸡已经成为我国第二大肉类产业,我国也成为世界第二大白羽肉鸡生产国。

白羽肉鸡“中国芯”取得重大进展 自主知识产权白羽肉鸡新品种有望在近期育成

与此同时,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实施乡村振兴的重要战略,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做出详细部署,明确提出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重点,要求“加快发展现代农作物、畜禽、水产、林木种业,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优化养殖业空间布局,大力发展绿色生态健康养殖”。福建圣农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傅光明在学习相关政策后,对发展白羽肉鸡产业的信心更加坚定了。但他也承认:“有一个不争的事实,我国的白羽肉鸡产业,全靠国外引种,没有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种,优良品种的培育始终被国际上其他公司所控制”。

值得庆幸的是,面对党和国家的战略部署,面对快速增长的市场需求,白羽肉鸡产业的专家学者和从业人员,特别是作为行业龙头企业的圣农发展,考虑到白羽肉鸡在农业尤其是畜牧业的独特地位、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产业兴旺中的战略作用,提前布局白羽肉鸡自主育种。

5月10日,圣农发展召开第五届董事会第八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投资设立全资子公司的议案》,以自有资金2000万元出资设立全资子公司“福建圣泽生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加持白羽肉鸡育种工作。

白羽肉鸡是经过高度培育的现代化肉鸡品种,具有高蛋白、低脂肪、低能量、低胆固醇“一高三低”的营养优势,是普通百姓消费得起的营养、健康、安全的动物蛋白。同时,白羽肉鸡因饲料转化率相当高而节约粮食,经过42天即可生长到2.5千克以上,具有很好的经济性,而因为转化率高,白羽肉鸡碳排放量相当少,生产一千克鸡肉碳排放量是猪肉的四分之一,牛肉的十四分之一,对环境的影响最小。

白羽肉鸡有着料肉比最低、生长速度快、生产效率高等显著优势,且适合工业化标准化生产。白羽肉鸡料肉比低于1.6:1,而生猪料肉比为3.0:1。换言之,同样生产1千克肉,肉鸡比生猪可节省43%的粮食。以2016年为例,我国猪肉产量为5299万吨,如果将其中的20%转变为鸡肉生产,可节省粮食约1500万吨。如果把节约下来的粮食折算成耕地,按我国玉米平均亩产500公斤计算,可节约耕地约3000万亩,可以大幅减少我国玉米的进口,同时对保障我国粮食安全、节约耕地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在畜禽养殖中,白羽肉鸡对环境的影响最小。据国外碳足迹专家研究,在集约化动物饲养体系中,按照生产每千克肉排放的二氧化碳当量的温室气体计算,生产1千克牛肉产生二氧化碳当量的温室气体为14.8千克,生产1千克猪肉为3.8千克,生产1千克鸡肉只有1.1千克。同样,如果将我国猪肉产量的20%转变为鸡肉替代,那么每年可减少近3000万吨的二氧化碳当量温室气体排放。此外,白羽肉鸡是最节水的畜种,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公布的畜禽饮用水指标进行核算,家禽用水量仅占主要养殖畜禽总用水量的14%左右,其中肉鸡用水量更低,远少于其他畜禽用水量。同时,肉鸡产业还能提供大量优质有机肥,为发展有机农业提供必要条件,进而形成资源再利用的循环经济体系,且由于肉鸡养殖消耗水量极少,鸡粪作为最佳的有机肥极易处理和利用,是种养结合综合利用的典范。

我国于上世纪80年代初期开始引进白羽肉鸡进行养殖,经过近40年的发展,目前,世界鸡肉的需求量已经超过猪肉,我国猪肉消费84%下降到现在的60%,相比之下鸡肉占比上升至20%。特别是在发达国家,人均白羽肉鸡消费量在30~50千克,如美国目前人均鸡肉消费量44.3千克,远远超出了猪肉和牛肉。在这种大环境下,白羽肉鸡也成为我国出口量最大的肉类食品,其产品质量完全满足了严苛的国际食品准入标准,每年出口50多万吨鸡肉到日本、欧盟、美国等几十个国家和地区。

有机构预计,未来10年内我国人均鸡肉消费量将增长10千克左右,到时我国鸡肉消费总量将会达到2700万吨,以我国巨大的人口基数来看很有可能跃居鸡肉消费第一大国。

在巨大市场需求推动下,我国成为养鸡第一大国只是时间问题。但尴尬的是,我国白羽肉鸡养殖量虽然大,白羽肉鸡的种源却完全依靠进口——定价权掌握在国外,成为全行业的心病。

国际肉鸡育种已有100多年经验

欧美国家白羽肉鸡养殖发展时间已有100多年历史。19世纪前,世界各地已经开始肉鸡品种培育,20世纪20年代,开始出现专业肉鸡育种机构,育种技术主要为个体表型选择与选配。20世纪中期,随着人们对家禽生产价值认识的逐步提高,商业化养禽生产兴起,由此带动了家禽育种工作质的变化。出现了利用标准品种生产的专门化品系,并进行杂交配套生产商品代。这一时期,欧美国家出现大量肉鸡育种和生产企业。以标准品种生产专门化品系,不断进行杂交筛选生产出商品代,不断优化孵化技术,并引入光照和人工授精等先进技术,最终优化选育出品质优良的商品化白羽肉鸡。

肉鸡育种的发展历史可以说是动物育种技术发展的一部编年史。21世纪初,由于新型育种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肉鸡生产性能和育种效率得到了极大提高。快大型白羽肉鸡42日龄体重从1957年的539克增加到目前的2500克以上,饲料转化效率从1957年的2.34∶1下降到目前的1.6∶1。

跨国肉鸡育种公司具备优异的育种综合创新能力,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育种技术,重视鸡群的疾病净化工作,依据市场需求调整育种方向与目标,采用先进的育种技术,培育成功一些著名的肉鸡品种。当前国际大型肉鸡育种企业的科技创新主要分为企业自建研发中心、育种公司与大学合作研究两种形式,通过整合科研机构的力量和资源,提高育种效能。与此同时,为了避免育种公司的商业短视行为,欧盟和美国农业部等通过组织大学、各大育种公司共同承担科研项目开展育种技术创新。

育种工作是遗传改良的核心,选育又是育种的核心。世界范围内,肉鸡育种的选育技术从最初的表型选择、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到现在的全基因组选择技术,有效地推动了育种技术的升级换代并保障了品种的竞争力。现阶段,国外大型育种公司已经开始考虑肉鸡养殖的福利和可持续发展问题,制定了多性状选择的育种目标。这些性状大多受复杂遗传基因控制,如饲料转化率、体重、产肉量、产蛋量、孵化率、生长体型、肉质、免疫反应、心肺适应性、骨骼密度等。多性状选育对育种技术提出极高要求的同时,也促进了育种技术前所未有的发展。

白羽肉鸡育种,我国一直在探索

我国肉鸡生产起始于20世纪80年代,取得了一定成就,为国家菜篮子工程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作为一个养鸡大国,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适应我国消费市场的白羽肉鸡品种,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不仅能丰富和优化我国肉鸡品种结构,满足市场需求,同时通过自主创新,还可以确保白羽肉鸡良种繁育国家肉鸡产业技术体系的建设和鸡肉产品的安全,既有利于产业安全、疾病净化,也有利于平抑我国种鸡的进口价格,并为国家节省大量的引种外汇。

日前,第二祖代种鸡现场观摩研讨会召开,国家肉鸡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研究员文杰出席并发言。

我国的白羽肉鸡育种工作开始较早,但是一波三折。1981年,“全国家禽育种委员会”成立。1986年,北京市大发畜产总公司、美国艾维茵国际禽场有限公司和泰国正大集团合资成立了北京家禽育种公司。1987年,北京家禽育种有限公司从美国引进艾维茵原种鸡,开始育种工作。经过风土驯化和大量育种工作后,艾维茵肉鸡显示了增重快、饲料转化率高、抗病力强、成活率高、种鸡产蛋率高的优势,深受国内外客户欢迎。在1999~2002年3年间,艾维茵肉鸡父母代销售量从277万套增加到588万套,平均年递增37.4%。2002年,艾维茵在我国的市场占有率达55%。然而,2004年以后,受禽流感和其它种鸡疾病净化问题的影响,白羽肉鸡市场出现了持续两年多的滑坡。由此,也导致我国白羽肉鸡育种中断,生产中使用的良种全部从国外引进。

在育种技术研发方面,区别于欧美国家,我国采取以大学和科研院所为主体,部分企业参与,由国家公共财政资助的形式,如国家973项目、863计划、支撑计划、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等。近年来我国重点开展了肉鸡功能基因组学、遗传评估技术等研究,以及重要经济性状的遗传评估与选择技术研究。目前逐渐达到了与国际同步的水平,育种操作技术方面,我国先后开发出了无纸化产蛋记录、遗传评估系统等实用育种技术。但总体而言,我国在肉鸡实用育种技术方面与国外大型育种公司相比差距仍然较大。

现阶段,我国粮食产量年年增收,农民收入增加,但是主要农产品进口数量并未减少,国产农产品价格竞争力下降,其中包括肉、蛋产品。无论从产业稳定发展,还是国家长远战略考量,都迫切需要重新启动、加速推进白羽肉鸡育种工作。

2009年,国家肉鸡产业技术体系的成立,为我国自主开展白羽肉鸡育种提供了契机,业界专家开始对我国白羽肉鸡育种问题进行了系统的思考和深入研究,最终决定启动我国白羽肉鸡育种工作,将解决这一困扰我国白羽肉鸡产业发展的重大问题提上工作日程。在国家肉鸡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和执行专家组的指导下,体系成员对我国开展白羽肉鸡育种工作的设想在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和相关的企业进行了充分的调研,并在调研工作的基础上起草了《中国白羽肉鸡育种战略研究报告》,亦由国家肉鸡产业技术体系牵头成立了“中国白羽肉鸡育种协作组”。

2014年1月8日,中国畜牧业协会白羽肉鸡联盟正式成立,全国50多家龙头家禽养殖生产企业参会;2014年下半年,白羽肉鸡联盟召开削减过剩产能专题会议,于7月6日达成《621北京共识》,确定了各祖代鸡企业的淘汰数量和比例,并于2014年7月8日开始具体实施,为行业复苏创造条件。

几乎同时,《全国肉鸡遗传改良计划(2014~2025)》于2014年3月由原农业部颁布。该计划的总体目标是——到2025年,培育肉鸡新品种40个以上,自主培育品种商品代市场占有率超过60%;提高引进品种的质量和利用效率,进一步健全良种扩繁推广国家肉鸡产业技术体系;提升肉鸡种业发展水平和核心竞争力,形成机制灵活、竞争有序的现代肉鸡种业新格局。

至此,白羽肉鸡育种工作,再一次上升到国家层面。

经过几年的努力,我国已出现了白羽肉鸡育种繁殖和产业创新的排头兵,以圣农发展为例,从最初的个体养鸡户到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再到如今跃升为一个世界级“肉鸡王国”,圣农发展业已成为中国最大的肉鸡产业集团,在亚洲白羽肉鸡企业中排名第二,中国排名第一。

圣农发展实行产业集群建设,坚持“自繁、自养、自宰”全进全出的全产业链生产模式,所有饲料厂、育种场、祖代鸡场、父母代场、孵化厂、商品代肉鸡场、屠宰场及食品加工厂均为圣农发展自有。并建立了完善的食品安全追溯体系,可追溯每一批乃至每一羽鸡从种蛋到孵化、从饲料到养殖、从宰杀到加工的整个生产过程,从而确保了鸡肉安全。

近年来,圣农发展进行技改攻坚,科技研发,升级高科技人工智能机械系统提升传统动能。在肉鸡饲养场,鸡舍保温伞供气由液化气改为天然气自动供气,在室外安装水帘,实现全自动供水。饲养场还依托物联网技术,由人工消毒升级为智能化门禁消毒,清洗消毒工作做到更加标准、精细、无漏洞,为肉鸡提供更加舒适的生活环境,为工作人员和消费者筑起卫生健康的绿色防护墙。链条化、高科技、初心加持,让圣农发展不仅走在了行业的前列,甚至可能走在白羽肉鸡发展时代的前列。

国家肉鸡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研究员文杰表示:“我国白羽肉鸡引种量大,易受封关和种源疾病的困扰,现在,在国产白羽肉鸡的品种方面还没有重大突破,但业界一直在朝这方面努力。由于门槛高、育种投入大且产出慢,可能需要较长的时间,企业需要有足够的耐心和坚定的决心,并承担风险。实际上,国内有前瞻性眼光的企业家一直在默默地做白羽肉鸡育种工作,乐观地估计,三到五年内有望培育出我国自己的白羽肉鸡新品种。”

圣农育种已达三代

讲起为什么要做白羽肉鸡的育种工作,福建圣农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傅光明回忆起几件事情的时候,情绪很激动。第一件是当时中国农大校长柯炳生询问国家农业部一个主管畜牧的副部长,为什么白羽肉鸡养殖不能像生猪一样纳入到政策重视的范围里,结果这个副部长很坚决的说:因为你这个白羽肉鸡全部是国外引进来的。

第二件事,是圣农虽然已经是国内最大的白羽肉鸡养殖企业,但依然没有议价权:“我们中国人变成什么?养鸡人都成了什么?我非常不舒服。”甚至在市场需求旺盛的时候,国际市场还会卖乱系组,我们要买祖代鸡,结果买回来的有的不是祖代鸡。目前,我国一年白羽肉鸡祖代鸡的平衡需求量大概在100~120万套左右。但是最近这几年引种量基本上都在四十万套、六十万套、七十万套的水平,比较紧缺。其中2017年、2018年,引种的来源非常单一,只有新西兰和波兰能够引进品种,由于产量有限,几乎是求他们才能够引到这个祖代鸡。

还有深深刺痛傅光明的事,垄断带来高价格,企业花了大价钱引进种鸡不说,同时把一些原本国内没有的鸡病也带进来了,最终导致产能大面积下降,企业蒙受巨大的经济损失;还有的国外寡头存在以次充好,国内企业被动接受。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最根本的办法就是实现自主育种。但是,全球白羽肉鸡育种产业的集中度非常高,科宝公司、安伟捷公司、哈巴德育种公司在白羽肉鸡种鸡品种和市场供应上长期处于垄断地位。而且,白羽肉鸡育种项目难度大、技术要求高、周期长、风险高,所以国内很少有企业愿意承担实施这样的项目。

为助力国家在本行业实现伟大的“中国芯”梦想,为了给白羽肉鸡行业摆脱被动困境,傅光明积极响应国家白羽肉鸡育种战略,根据农业部下发的《全国肉鸡遗传改良计划(2014-2025)》,下定决心一定要打破我国白羽肉鸡种源完全依赖进口的局面。傅光明把这个项目作为圣农的特区:“要什么给什么,要钱给钱,要人给人,要东西给东西,要设备就给全世界最先进的设备。”

他的目标是:研发出我国白羽肉鸡的“中国芯”。

“圣农发展从事白羽肉鸡育种研发有利于保障鸡肉供给的安全,有利于控制境外疫病传入的风险,有利于平抑逐年上涨的引种价格,有利于白羽肉鸡品种本土驯化。”傅光明说。

2016年初,圣农发展正式启动白羽肉鸡育种项目,计划用3年时间培育出我国自有的白羽肉鸡新品种,用5-6年时间培育出我国自有的白羽肉鸡配套系。目前,整个项目已经进入了原种第三代的选育工作。

圣农发展从国内引进多名长期从事肉种鸡育种、种鸡场设计建设和生产经营管理的专家组成项目团队,与国内外知名院校和研究机构在白羽肉鸡育种技术、原种鸡群疾病净化等进行技术合作,邀请国家肉鸡产业技术体系岗位多位知名专家和教授参与白羽肉鸡育种工作。

同时,圣农发展开始选址建设原种鸡场,新建占地1200亩、全封闭式管理的原种核心育种场,包括育雏场、育成场、系谱产蛋场和后裔测定鸡场等19个种鸡场、1个鸡粪和淘汰鸡转运站、2个孵化场,一个是系谱孵化场,一个是原种孵化场。同时配套建设年产2000吨高温加热无沙门氏菌饲料生产线、改建年产6000吨谷皮垫料高温消毒加工车间,按照国家P3试验室标准新建技术中心,技术中心拥有通过国家CNAS认证的全国模范院士专家工作站,检测水平达到国家级实验室的要求。

这个1200亩的范围,任何人不能进去,不能有任何人饲养任何的畜禽,水路、道路全都完全封闭,形成一个天然屏障,确保种源隔离在洁净的环境中。疫病防控体系是保障白羽肉鸡遗传潜力充分持续发挥的重要因素,在育种研发的同时,圣农发展注重疫病净化,充分发挥光泽县国家级生态县优越自然环境的优势,健全防疫防控体系,依托公司技术中心为开展疫病净化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5月12日,福建圣农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传来喜讯,打破我国白羽肉鸡种源完全依赖进口的局面,采用国际最先进的技术和设备进行肉鸡育种研发,目前生产经营所需的祖代鸡种源数量已经实现自给有余。国家肉鸡产业技术体系多名专家、教授在现场观摩后一致认为圣农发展破解我国种源长期受制于人的瓶颈制约,为实现国家《全国肉鸡遗传改良计划(2014-2025)》规划目标做出突出的贡献,有力地支持白羽肉鸡品种资源实现自有化的国家战略。

圣农发展白羽肉鸡育种项目是福建省重点建设项目,这次自主培育的第一个白羽肉鸡原种鸡新品种产出的种、肉鸡主要性能指标,如产蛋率、存活率、料肉比、体重等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但是,针对这样一个原来从国家层面都没有结果的课题,仅有钱是不够的。蛋鸡育种无论从种鸡来讲,还是从商品鸡来讲,它的目标都是一个,增加产蛋率;但是对于肉鸡来讲就不一样,肉鸡育种既要繁殖性能,又要产肉性能。但事实上,产肉性能跟繁殖性能是一个负相关、翘翘板的关系。提高肉鸡产肉性能,一般来说繁殖性能会下降;要在保持繁殖性能不下降的情况下来提高肉鸡产肉水平,这是行业的难点。

回首这几年的工作,原种场负责人郭怀顺感慨万千:纯系培育难、性能测定难、饲养管理难。育种的核心技术关键在于纯系的培育。要培育一个新品种,第一需要有一个纯系,第二个方面它的所有性状要稳定,遗传性状要稳定。实际上就是一个纯系的纯度,要保持一个纯度,我们现在不同的方法来制种它的纯度是不一样的,它需要的时间也是不一样的,这是一个难点。第二大难点,制成那么多的品系,要经过很多的排列组合进行配合率测定:祖代鸡的性能测定、父母代的性能测定、商品鸡的性能测定,都需要重复去测,需要漫长的时间。11个品系如果按照排列组合有很多的组合,要判断哪个杂交组合才是最适合推向市场的,很难。在这个过程中,要求鸡舍环境条件相对一致、管理水平要相对一致,尽量减少环境的误差对实验的影响,同时需要用几年的时间去重复、去验证。第三个难点在于原种鸡的饲养管理。选种以后种鸡的体重可以达到2.5公斤甚至2.8公斤的体重,在这个体重情况下,它养到开产的时候,接近3.9公斤、4公斤的体重,它体重的增长幅度是很小的。要在这种情况下还保证原种的生产性能,所以需要很高的饲养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

圣农发展综合运用常规育种技术、分子生物学技术、生物基因工程技术、全面的种鸡性能测定技术,并依托大数据信息采集技术计算多因素育种指数和遗传参数,建立国际上最完善的的生物安全防控体系、纯系和配套系种鸡饲养管理标准体系,精准进行精细的系谱核心群全同胞家系孵化、原种场污染物环境控制,培育出适合国内饲养条件的白羽肉鸡首个新品种,我国白羽肉鸡行业终于有了“中国芯”。

随着白羽肉鸡育种技术的自主掌握,郭怀顺向记者表示,要等到农业农村部新品种审定,祖代鸡种源才能正式推向市场。作为一条龙企业,圣农内部已经开始使用,对于育种工作来讲,初期一次性投入是比较大的,比如说所有的育种设施、测定设备很多都是一次性投入的,当有足够的销售量时,育种的成本是非常低的,应该说是不到进口的一半的成本。

经过几年的努力,圣农的育种场从零世代来生产的父母代,已经通过了性能测试;而商品代4P的测试结果也非常令人振奋。据介绍,经过三个世代的育种,育种场已经培育出了8个品系,到7月底将产生11个品系。目前圣农发展生产经营所需的祖代鸡种源数量已经实现自给有余。新场全部建成以后,一个配套系预计能够生产80万套祖代鸡,大概可以满足中国目前市场80%的需求。

经过36年的艰辛探索和跳跃式发展,圣农从个体养鸡小作坊起步,打造出了一条“纵横循环经济产业链”,即以种鸡养殖、种蛋孵化、饲料加工、肉鸡饲养、肉鸡加工、深加工、快餐连锁的纵向主业链,以鸡粪生产生物有机肥、生物质(鸡粪)发电和以鸡的废弃物(鸡毛、鸡肠、鸡骨架、鸡血)开发利用、包装材料、液化气(天燃气)、蔬菜种植、储运物流等横向配套产业链,实现了肉鸡产业资源的综合、高效利用,真正形成了“无污染、零废弃”的循环经济生产模式,获得了明显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白羽肉鸡年产能达5亿羽,跃居全球第七、亚洲第一。致力于打造享誉世界的食品产业集群的圣农发展,此次在最上游的肉鸡育种研发环节取得突破,意味着进一步延伸产业链,完善产业布局,增强对上下游市场波动的抗风险能力,有效提升盈利能力和综合竞争力。

    行业专家高度认可,盼国家助力加速白羽肉鸡育种

  为了更好的推进育种工作,更好的服务于全行业的发展,圣农发展开启白羽肉鸡“中国芯”重大突破。

      日前,圣农发展组织了中国畜牧业协会、白羽肉鸡联盟、中国社会科学院、东北农业大学等行业组织和科研院所以及相关企业代表,前往第二祖代种鸡现场观摩并召开了研讨会。观摩之后,专家及企业代表们对圣农发展在白羽肉鸡育种方面所做的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并且纷纷献计献策和表态全力支持。

      国家肉鸡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文杰研究员说,圣农育种场的设施、规模、管理水平之高超出想象,对福建圣农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傅光明义无反顾地开展育种工作的魄力表示敬佩。他表示,白羽肉鸡育种是我国鸡育种的重点。不论是从现实需要还是畜牧工作者的情怀,不论是企业还是政府部门,都希望有所突破。农业农村部种业司就旗帜鲜明地支持白羽肉鸡育种。他表示,国家肉鸡产业技术体系的24个专家、19位实验站站长,愿意为包括圣农在内的肉鸡企业提供全方位技术支撑。

      种鸡场山环水绕规模宏大;奋斗者义无反顾专心致志;决策者高瞻远瞩志在必得……在参观了圣农祖代鸡种鸡育种场,听取了研究人员的汇报,了解了圣农董事长傅光明的决心,得知圣农祖代鸡种鸡育种上取得了重大突破后,中国食品安全报社社长、总编辑朱长学在座谈会上对圣农发展“开山铺路育种”的非凡之举表达了深深的敬意。他谈道:“习总书记提出‘在科技安全方面,要加快补短板,建立自主创新的制度机制优势’。圣农发展以总书记讲话精神为着眼点,从育种技术切入,通过艰苦卓绝的不懈努力,带头完成白羽肉鸡产业创新的核心课题,掌握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内白羽肉鸡育种技术,这是颠覆性、革命性的进步。能够填补白羽肉鸡国内自主育种空白,补齐产业短板,是产业发展的里程碑事件。它将造福我国白羽肉鸡产业,让行业摆脱依赖国外进口被动的局面,也将大大降低国外禽流感对国内产业的影响,还可以节约大量外汇。”  他最感动的是,“育种项目难度很大,技术要求也很强,周期也长,风险也高,但圣农发展本着为国争光的决心,本着对白羽肉鸡行业的无限忠诚,以大无畏的勇气大胆投入,以‘利他’和‘融合’为原则,开山、铺路、育种,实践着一项重大的工程,推动着一项伟大的事业,打造出一个规模浩大、社会效益巨大、而且意义深远、利国利民的民族产业,最终让中国白羽肉鸡发展的话语权、主动权、决定权、经营权、掌控权掌握在自己手里。”

      中国畜牧业协会副秘书长、禽业分会秘书长、研究员宫桂芬同样对圣农发展的育种工作表示肯定,认为圣农根据行业需求,承担行业责任,体现了为民族、为国家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宫桂芬这么说是有道理的,经过多年的发展,目前我国四大家禽品种中,黄羽肉鸡、白羽肉鸭的品种100%都是国内自主育种,蛋鸡育种我国也占据半壁江山,而白羽肉鸡虽然早在1982年就引进养殖,但依然100%靠从国外引进祖代种鸡,所以圣农育种成功,是为国争光的事。所以宫桂芬也代表协会表态:“作为我们行业协会包括我个人对育种工作全力支持。”她同时表示,圣农的育种工作从软件和硬件两大块都已经具备了条件,已经达到了国内领先、国际先进的水平。建议启动国家白羽肉鸡遗传育种重点研发计划,面对咄咄逼人的市场形势,必须采取有针对性的行动,充分利用国内丰富的遗传资源,走差异化战略,立足本土消费市场,设立重点研发计划,助推适合我国消费特色的白羽肉鸡品种育种工作。

      建议,国家要加快制定肉鸡产业规划。种源涉及国家食品安全供应战略,涉及13亿中国人的吃饭问题。国家和地方政府应从国计民生的高度给予白羽肉鸡产业发展以应有的重视,列入国家战略,将大力发展白羽肉鸡作为促进就业、增加劳动者收入、提高国民营养健康水平和生活幸福水平的重大举措,作为产业兴旺、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战略产业来抓。并在政策、技术和资金等方面支持像圣农发展这样有民族责任感和担当的企业。相关部门应尽快做好全国肉鸡产业发展规划,加强对白羽肉鸡产业发展的顶层设计,完善产业发展的政策体系,促进白羽肉鸡产业健康发展。

      此外,专家还建议,我国白羽肉鸡育种虽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和突破,但考虑到我国白羽肉鸡产业种业基础薄弱,整体上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所以国内白羽肉鸡育种除了密切关注和跟踪国际育种方向外,还应仔细梳理已有的工作基础,结合国情研究和评价常规育种技术、全基因组选择技术、重要性状测定技术、整合功能基因组学信息的系统育种技术,这样才能迅速发展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特色价值的白羽肉鸡品种。

      国家肉鸡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文杰研究员充满信心的表示:“为了育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白羽肉鸡新品种,为了白羽肉鸡产业的二次腾飞,我们已经打下坚实的基础,由我国选育的白羽肉鸡新品种,可望通过国家审定,端上消费者的餐桌。”
 

【版权提示】产业经济在线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 排行榜
  • 推荐
  • 热门

Copyright © 2002-2017 CHJZX. 产业经济在线 版权所有

京ICP备19040004号-1

白羽肉鸡“中国芯”取得重大进展

中国食品安全报2019-05-19 21:49

白羽肉鸡目前为全球第一大消费肉类,是我国第二大消费肉类。然而,长达百年的时间里,其种源被外资企业牢牢把控。5月13日,圣农发展对外声明,圣农已经自主掌握白羽肉鸡育种技术,这意味着我国白羽肉鸡种源完全依赖进口的局面将会被打破,也击碎了外资企业在这个行业长达百年的技术垄断。圣农发展育种项目,填补了中国这方面的一个空白,而且开发出完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一个品种。为此本报推出《白羽肉鸡“中国芯”取得重大进展》专题。

白羽肉鸡“中国芯”取得重大进展 自主知识产权白羽肉鸡新品种有望在近期育成

圣农白羽肉鸡核心育种场

自主知识产权白羽肉鸡新品种有望在近期育成

汽车行驶在弯曲而平整的山路上,时而山谷里,时而山腰中,时而山坡上,置身这青翠欲滴的森林里,听鸟语,闻花香,观清溪……宁静而清新,若不是事先就明确了今天是来观摩圣农白羽肉鸡原种核心育种场的,记者还真以为是旅游来了。

“包括育种场在内,我们有201座养殖场,都建在这样的山坳里,生态优越、远离村庄工厂河流和交通干道等,利用交通不便的山林,一方面形成天然防疫屏障,另一方面给种鸡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陪同观摩的圣农发展负责人自豪地说道。

养殖规模扩大、养殖标准提高的背后,是起始于上世纪80年代初期,经过近40年发展的白羽肉鸡产业,已经成为我国畜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调结构、转方式、保安全、促民生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历史成就:中国白羽肉鸡已经成为我国第二大肉类产业,我国也成为世界第二大白羽肉鸡生产国。

白羽肉鸡“中国芯”取得重大进展 自主知识产权白羽肉鸡新品种有望在近期育成

与此同时,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实施乡村振兴的重要战略,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做出详细部署,明确提出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重点,要求“加快发展现代农作物、畜禽、水产、林木种业,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优化养殖业空间布局,大力发展绿色生态健康养殖”。福建圣农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傅光明在学习相关政策后,对发展白羽肉鸡产业的信心更加坚定了。但他也承认:“有一个不争的事实,我国的白羽肉鸡产业,全靠国外引种,没有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种,优良品种的培育始终被国际上其他公司所控制”。

值得庆幸的是,面对党和国家的战略部署,面对快速增长的市场需求,白羽肉鸡产业的专家学者和从业人员,特别是作为行业龙头企业的圣农发展,考虑到白羽肉鸡在农业尤其是畜牧业的独特地位、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产业兴旺中的战略作用,提前布局白羽肉鸡自主育种。

5月10日,圣农发展召开第五届董事会第八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投资设立全资子公司的议案》,以自有资金2000万元出资设立全资子公司“福建圣泽生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加持白羽肉鸡育种工作。

白羽肉鸡是经过高度培育的现代化肉鸡品种,具有高蛋白、低脂肪、低能量、低胆固醇“一高三低”的营养优势,是普通百姓消费得起的营养、健康、安全的动物蛋白。同时,白羽肉鸡因饲料转化率相当高而节约粮食,经过42天即可生长到2.5千克以上,具有很好的经济性,而因为转化率高,白羽肉鸡碳排放量相当少,生产一千克鸡肉碳排放量是猪肉的四分之一,牛肉的十四分之一,对环境的影响最小。

白羽肉鸡有着料肉比最低、生长速度快、生产效率高等显著优势,且适合工业化标准化生产。白羽肉鸡料肉比低于1.6:1,而生猪料肉比为3.0:1。换言之,同样生产1千克肉,肉鸡比生猪可节省43%的粮食。以2016年为例,我国猪肉产量为5299万吨,如果将其中的20%转变为鸡肉生产,可节省粮食约1500万吨。如果把节约下来的粮食折算成耕地,按我国玉米平均亩产500公斤计算,可节约耕地约3000万亩,可以大幅减少我国玉米的进口,同时对保障我国粮食安全、节约耕地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在畜禽养殖中,白羽肉鸡对环境的影响最小。据国外碳足迹专家研究,在集约化动物饲养体系中,按照生产每千克肉排放的二氧化碳当量的温室气体计算,生产1千克牛肉产生二氧化碳当量的温室气体为14.8千克,生产1千克猪肉为3.8千克,生产1千克鸡肉只有1.1千克。同样,如果将我国猪肉产量的20%转变为鸡肉替代,那么每年可减少近3000万吨的二氧化碳当量温室气体排放。此外,白羽肉鸡是最节水的畜种,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公布的畜禽饮用水指标进行核算,家禽用水量仅占主要养殖畜禽总用水量的14%左右,其中肉鸡用水量更低,远少于其他畜禽用水量。同时,肉鸡产业还能提供大量优质有机肥,为发展有机农业提供必要条件,进而形成资源再利用的循环经济体系,且由于肉鸡养殖消耗水量极少,鸡粪作为最佳的有机肥极易处理和利用,是种养结合综合利用的典范。

我国于上世纪80年代初期开始引进白羽肉鸡进行养殖,经过近40年的发展,目前,世界鸡肉的需求量已经超过猪肉,我国猪肉消费84%下降到现在的60%,相比之下鸡肉占比上升至20%。特别是在发达国家,人均白羽肉鸡消费量在30~50千克,如美国目前人均鸡肉消费量44.3千克,远远超出了猪肉和牛肉。在这种大环境下,白羽肉鸡也成为我国出口量最大的肉类食品,其产品质量完全满足了严苛的国际食品准入标准,每年出口50多万吨鸡肉到日本、欧盟、美国等几十个国家和地区。

有机构预计,未来10年内我国人均鸡肉消费量将增长10千克左右,到时我国鸡肉消费总量将会达到2700万吨,以我国巨大的人口基数来看很有可能跃居鸡肉消费第一大国。

在巨大市场需求推动下,我国成为养鸡第一大国只是时间问题。但尴尬的是,我国白羽肉鸡养殖量虽然大,白羽肉鸡的种源却完全依靠进口——定价权掌握在国外,成为全行业的心病。

国际肉鸡育种已有100多年经验

欧美国家白羽肉鸡养殖发展时间已有100多年历史。19世纪前,世界各地已经开始肉鸡品种培育,20世纪20年代,开始出现专业肉鸡育种机构,育种技术主要为个体表型选择与选配。20世纪中期,随着人们对家禽生产价值认识的逐步提高,商业化养禽生产兴起,由此带动了家禽育种工作质的变化。出现了利用标准品种生产的专门化品系,并进行杂交配套生产商品代。这一时期,欧美国家出现大量肉鸡育种和生产企业。以标准品种生产专门化品系,不断进行杂交筛选生产出商品代,不断优化孵化技术,并引入光照和人工授精等先进技术,最终优化选育出品质优良的商品化白羽肉鸡。

肉鸡育种的发展历史可以说是动物育种技术发展的一部编年史。21世纪初,由于新型育种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肉鸡生产性能和育种效率得到了极大提高。快大型白羽肉鸡42日龄体重从1957年的539克增加到目前的2500克以上,饲料转化效率从1957年的2.34∶1下降到目前的1.6∶1。

跨国肉鸡育种公司具备优异的育种综合创新能力,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育种技术,重视鸡群的疾病净化工作,依据市场需求调整育种方向与目标,采用先进的育种技术,培育成功一些著名的肉鸡品种。当前国际大型肉鸡育种企业的科技创新主要分为企业自建研发中心、育种公司与大学合作研究两种形式,通过整合科研机构的力量和资源,提高育种效能。与此同时,为了避免育种公司的商业短视行为,欧盟和美国农业部等通过组织大学、各大育种公司共同承担科研项目开展育种技术创新。

育种工作是遗传改良的核心,选育又是育种的核心。世界范围内,肉鸡育种的选育技术从最初的表型选择、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到现在的全基因组选择技术,有效地推动了育种技术的升级换代并保障了品种的竞争力。现阶段,国外大型育种公司已经开始考虑肉鸡养殖的福利和可持续发展问题,制定了多性状选择的育种目标。这些性状大多受复杂遗传基因控制,如饲料转化率、体重、产肉量、产蛋量、孵化率、生长体型、肉质、免疫反应、心肺适应性、骨骼密度等。多性状选育对育种技术提出极高要求的同时,也促进了育种技术前所未有的发展。

白羽肉鸡育种,我国一直在探索

我国肉鸡生产起始于20世纪80年代,取得了一定成就,为国家菜篮子工程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作为一个养鸡大国,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适应我国消费市场的白羽肉鸡品种,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不仅能丰富和优化我国肉鸡品种结构,满足市场需求,同时通过自主创新,还可以确保白羽肉鸡良种繁育国家肉鸡产业技术体系的建设和鸡肉产品的安全,既有利于产业安全、疾病净化,也有利于平抑我国种鸡的进口价格,并为国家节省大量的引种外汇。

日前,第二祖代种鸡现场观摩研讨会召开,国家肉鸡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研究员文杰出席并发言。

我国的白羽肉鸡育种工作开始较早,但是一波三折。1981年,“全国家禽育种委员会”成立。1986年,北京市大发畜产总公司、美国艾维茵国际禽场有限公司和泰国正大集团合资成立了北京家禽育种公司。1987年,北京家禽育种有限公司从美国引进艾维茵原种鸡,开始育种工作。经过风土驯化和大量育种工作后,艾维茵肉鸡显示了增重快、饲料转化率高、抗病力强、成活率高、种鸡产蛋率高的优势,深受国内外客户欢迎。在1999~2002年3年间,艾维茵肉鸡父母代销售量从277万套增加到588万套,平均年递增37.4%。2002年,艾维茵在我国的市场占有率达55%。然而,2004年以后,受禽流感和其它种鸡疾病净化问题的影响,白羽肉鸡市场出现了持续两年多的滑坡。由此,也导致我国白羽肉鸡育种中断,生产中使用的良种全部从国外引进。

在育种技术研发方面,区别于欧美国家,我国采取以大学和科研院所为主体,部分企业参与,由国家公共财政资助的形式,如国家973项目、863计划、支撑计划、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等。近年来我国重点开展了肉鸡功能基因组学、遗传评估技术等研究,以及重要经济性状的遗传评估与选择技术研究。目前逐渐达到了与国际同步的水平,育种操作技术方面,我国先后开发出了无纸化产蛋记录、遗传评估系统等实用育种技术。但总体而言,我国在肉鸡实用育种技术方面与国外大型育种公司相比差距仍然较大。

现阶段,我国粮食产量年年增收,农民收入增加,但是主要农产品进口数量并未减少,国产农产品价格竞争力下降,其中包括肉、蛋产品。无论从产业稳定发展,还是国家长远战略考量,都迫切需要重新启动、加速推进白羽肉鸡育种工作。

2009年,国家肉鸡产业技术体系的成立,为我国自主开展白羽肉鸡育种提供了契机,业界专家开始对我国白羽肉鸡育种问题进行了系统的思考和深入研究,最终决定启动我国白羽肉鸡育种工作,将解决这一困扰我国白羽肉鸡产业发展的重大问题提上工作日程。在国家肉鸡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和执行专家组的指导下,体系成员对我国开展白羽肉鸡育种工作的设想在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和相关的企业进行了充分的调研,并在调研工作的基础上起草了《中国白羽肉鸡育种战略研究报告》,亦由国家肉鸡产业技术体系牵头成立了“中国白羽肉鸡育种协作组”。

2014年1月8日,中国畜牧业协会白羽肉鸡联盟正式成立,全国50多家龙头家禽养殖生产企业参会;2014年下半年,白羽肉鸡联盟召开削减过剩产能专题会议,于7月6日达成《621北京共识》,确定了各祖代鸡企业的淘汰数量和比例,并于2014年7月8日开始具体实施,为行业复苏创造条件。

几乎同时,《全国肉鸡遗传改良计划(2014~2025)》于2014年3月由原农业部颁布。该计划的总体目标是——到2025年,培育肉鸡新品种40个以上,自主培育品种商品代市场占有率超过60%;提高引进品种的质量和利用效率,进一步健全良种扩繁推广国家肉鸡产业技术体系;提升肉鸡种业发展水平和核心竞争力,形成机制灵活、竞争有序的现代肉鸡种业新格局。

至此,白羽肉鸡育种工作,再一次上升到国家层面。

经过几年的努力,我国已出现了白羽肉鸡育种繁殖和产业创新的排头兵,以圣农发展为例,从最初的个体养鸡户到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再到如今跃升为一个世界级“肉鸡王国”,圣农发展业已成为中国最大的肉鸡产业集团,在亚洲白羽肉鸡企业中排名第二,中国排名第一。

圣农发展实行产业集群建设,坚持“自繁、自养、自宰”全进全出的全产业链生产模式,所有饲料厂、育种场、祖代鸡场、父母代场、孵化厂、商品代肉鸡场、屠宰场及食品加工厂均为圣农发展自有。并建立了完善的食品安全追溯体系,可追溯每一批乃至每一羽鸡从种蛋到孵化、从饲料到养殖、从宰杀到加工的整个生产过程,从而确保了鸡肉安全。

近年来,圣农发展进行技改攻坚,科技研发,升级高科技人工智能机械系统提升传统动能。在肉鸡饲养场,鸡舍保温伞供气由液化气改为天然气自动供气,在室外安装水帘,实现全自动供水。饲养场还依托物联网技术,由人工消毒升级为智能化门禁消毒,清洗消毒工作做到更加标准、精细、无漏洞,为肉鸡提供更加舒适的生活环境,为工作人员和消费者筑起卫生健康的绿色防护墙。链条化、高科技、初心加持,让圣农发展不仅走在了行业的前列,甚至可能走在白羽肉鸡发展时代的前列。

国家肉鸡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研究员文杰表示:“我国白羽肉鸡引种量大,易受封关和种源疾病的困扰,现在,在国产白羽肉鸡的品种方面还没有重大突破,但业界一直在朝这方面努力。由于门槛高、育种投入大且产出慢,可能需要较长的时间,企业需要有足够的耐心和坚定的决心,并承担风险。实际上,国内有前瞻性眼光的企业家一直在默默地做白羽肉鸡育种工作,乐观地估计,三到五年内有望培育出我国自己的白羽肉鸡新品种。”

圣农育种已达三代

讲起为什么要做白羽肉鸡的育种工作,福建圣农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傅光明回忆起几件事情的时候,情绪很激动。第一件是当时中国农大校长柯炳生询问国家农业部一个主管畜牧的副部长,为什么白羽肉鸡养殖不能像生猪一样纳入到政策重视的范围里,结果这个副部长很坚决的说:因为你这个白羽肉鸡全部是国外引进来的。

第二件事,是圣农虽然已经是国内最大的白羽肉鸡养殖企业,但依然没有议价权:“我们中国人变成什么?养鸡人都成了什么?我非常不舒服。”甚至在市场需求旺盛的时候,国际市场还会卖乱系组,我们要买祖代鸡,结果买回来的有的不是祖代鸡。目前,我国一年白羽肉鸡祖代鸡的平衡需求量大概在100~120万套左右。但是最近这几年引种量基本上都在四十万套、六十万套、七十万套的水平,比较紧缺。其中2017年、2018年,引种的来源非常单一,只有新西兰和波兰能够引进品种,由于产量有限,几乎是求他们才能够引到这个祖代鸡。

还有深深刺痛傅光明的事,垄断带来高价格,企业花了大价钱引进种鸡不说,同时把一些原本国内没有的鸡病也带进来了,最终导致产能大面积下降,企业蒙受巨大的经济损失;还有的国外寡头存在以次充好,国内企业被动接受。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最根本的办法就是实现自主育种。但是,全球白羽肉鸡育种产业的集中度非常高,科宝公司、安伟捷公司、哈巴德育种公司在白羽肉鸡种鸡品种和市场供应上长期处于垄断地位。而且,白羽肉鸡育种项目难度大、技术要求高、周期长、风险高,所以国内很少有企业愿意承担实施这样的项目。

为助力国家在本行业实现伟大的“中国芯”梦想,为了给白羽肉鸡行业摆脱被动困境,傅光明积极响应国家白羽肉鸡育种战略,根据农业部下发的《全国肉鸡遗传改良计划(2014-2025)》,下定决心一定要打破我国白羽肉鸡种源完全依赖进口的局面。傅光明把这个项目作为圣农的特区:“要什么给什么,要钱给钱,要人给人,要东西给东西,要设备就给全世界最先进的设备。”

他的目标是:研发出我国白羽肉鸡的“中国芯”。

“圣农发展从事白羽肉鸡育种研发有利于保障鸡肉供给的安全,有利于控制境外疫病传入的风险,有利于平抑逐年上涨的引种价格,有利于白羽肉鸡品种本土驯化。”傅光明说。

2016年初,圣农发展正式启动白羽肉鸡育种项目,计划用3年时间培育出我国自有的白羽肉鸡新品种,用5-6年时间培育出我国自有的白羽肉鸡配套系。目前,整个项目已经进入了原种第三代的选育工作。

圣农发展从国内引进多名长期从事肉种鸡育种、种鸡场设计建设和生产经营管理的专家组成项目团队,与国内外知名院校和研究机构在白羽肉鸡育种技术、原种鸡群疾病净化等进行技术合作,邀请国家肉鸡产业技术体系岗位多位知名专家和教授参与白羽肉鸡育种工作。

同时,圣农发展开始选址建设原种鸡场,新建占地1200亩、全封闭式管理的原种核心育种场,包括育雏场、育成场、系谱产蛋场和后裔测定鸡场等19个种鸡场、1个鸡粪和淘汰鸡转运站、2个孵化场,一个是系谱孵化场,一个是原种孵化场。同时配套建设年产2000吨高温加热无沙门氏菌饲料生产线、改建年产6000吨谷皮垫料高温消毒加工车间,按照国家P3试验室标准新建技术中心,技术中心拥有通过国家CNAS认证的全国模范院士专家工作站,检测水平达到国家级实验室的要求。

这个1200亩的范围,任何人不能进去,不能有任何人饲养任何的畜禽,水路、道路全都完全封闭,形成一个天然屏障,确保种源隔离在洁净的环境中。疫病防控体系是保障白羽肉鸡遗传潜力充分持续发挥的重要因素,在育种研发的同时,圣农发展注重疫病净化,充分发挥光泽县国家级生态县优越自然环境的优势,健全防疫防控体系,依托公司技术中心为开展疫病净化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5月12日,福建圣农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传来喜讯,打破我国白羽肉鸡种源完全依赖进口的局面,采用国际最先进的技术和设备进行肉鸡育种研发,目前生产经营所需的祖代鸡种源数量已经实现自给有余。国家肉鸡产业技术体系多名专家、教授在现场观摩后一致认为圣农发展破解我国种源长期受制于人的瓶颈制约,为实现国家《全国肉鸡遗传改良计划(2014-2025)》规划目标做出突出的贡献,有力地支持白羽肉鸡品种资源实现自有化的国家战略。

圣农发展白羽肉鸡育种项目是福建省重点建设项目,这次自主培育的第一个白羽肉鸡原种鸡新品种产出的种、肉鸡主要性能指标,如产蛋率、存活率、料肉比、体重等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但是,针对这样一个原来从国家层面都没有结果的课题,仅有钱是不够的。蛋鸡育种无论从种鸡来讲,还是从商品鸡来讲,它的目标都是一个,增加产蛋率;但是对于肉鸡来讲就不一样,肉鸡育种既要繁殖性能,又要产肉性能。但事实上,产肉性能跟繁殖性能是一个负相关、翘翘板的关系。提高肉鸡产肉性能,一般来说繁殖性能会下降;要在保持繁殖性能不下降的情况下来提高肉鸡产肉水平,这是行业的难点。

回首这几年的工作,原种场负责人郭怀顺感慨万千:纯系培育难、性能测定难、饲养管理难。育种的核心技术关键在于纯系的培育。要培育一个新品种,第一需要有一个纯系,第二个方面它的所有性状要稳定,遗传性状要稳定。实际上就是一个纯系的纯度,要保持一个纯度,我们现在不同的方法来制种它的纯度是不一样的,它需要的时间也是不一样的,这是一个难点。第二大难点,制成那么多的品系,要经过很多的排列组合进行配合率测定:祖代鸡的性能测定、父母代的性能测定、商品鸡的性能测定,都需要重复去测,需要漫长的时间。11个品系如果按照排列组合有很多的组合,要判断哪个杂交组合才是最适合推向市场的,很难。在这个过程中,要求鸡舍环境条件相对一致、管理水平要相对一致,尽量减少环境的误差对实验的影响,同时需要用几年的时间去重复、去验证。第三个难点在于原种鸡的饲养管理。选种以后种鸡的体重可以达到2.5公斤甚至2.8公斤的体重,在这个体重情况下,它养到开产的时候,接近3.9公斤、4公斤的体重,它体重的增长幅度是很小的。要在这种情况下还保证原种的生产性能,所以需要很高的饲养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

圣农发展综合运用常规育种技术、分子生物学技术、生物基因工程技术、全面的种鸡性能测定技术,并依托大数据信息采集技术计算多因素育种指数和遗传参数,建立国际上最完善的的生物安全防控体系、纯系和配套系种鸡饲养管理标准体系,精准进行精细的系谱核心群全同胞家系孵化、原种场污染物环境控制,培育出适合国内饲养条件的白羽肉鸡首个新品种,我国白羽肉鸡行业终于有了“中国芯”。

随着白羽肉鸡育种技术的自主掌握,郭怀顺向记者表示,要等到农业农村部新品种审定,祖代鸡种源才能正式推向市场。作为一条龙企业,圣农内部已经开始使用,对于育种工作来讲,初期一次性投入是比较大的,比如说所有的育种设施、测定设备很多都是一次性投入的,当有足够的销售量时,育种的成本是非常低的,应该说是不到进口的一半的成本。

经过几年的努力,圣农的育种场从零世代来生产的父母代,已经通过了性能测试;而商品代4P的测试结果也非常令人振奋。据介绍,经过三个世代的育种,育种场已经培育出了8个品系,到7月底将产生11个品系。目前圣农发展生产经营所需的祖代鸡种源数量已经实现自给有余。新场全部建成以后,一个配套系预计能够生产80万套祖代鸡,大概可以满足中国目前市场80%的需求。

经过36年的艰辛探索和跳跃式发展,圣农从个体养鸡小作坊起步,打造出了一条“纵横循环经济产业链”,即以种鸡养殖、种蛋孵化、饲料加工、肉鸡饲养、肉鸡加工、深加工、快餐连锁的纵向主业链,以鸡粪生产生物有机肥、生物质(鸡粪)发电和以鸡的废弃物(鸡毛、鸡肠、鸡骨架、鸡血)开发利用、包装材料、液化气(天燃气)、蔬菜种植、储运物流等横向配套产业链,实现了肉鸡产业资源的综合、高效利用,真正形成了“无污染、零废弃”的循环经济生产模式,获得了明显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白羽肉鸡年产能达5亿羽,跃居全球第七、亚洲第一。致力于打造享誉世界的食品产业集群的圣农发展,此次在最上游的肉鸡育种研发环节取得突破,意味着进一步延伸产业链,完善产业布局,增强对上下游市场波动的抗风险能力,有效提升盈利能力和综合竞争力。

    行业专家高度认可,盼国家助力加速白羽肉鸡育种

  为了更好的推进育种工作,更好的服务于全行业的发展,圣农发展开启白羽肉鸡“中国芯”重大突破。

      日前,圣农发展组织了中国畜牧业协会、白羽肉鸡联盟、中国社会科学院、东北农业大学等行业组织和科研院所以及相关企业代表,前往第二祖代种鸡现场观摩并召开了研讨会。观摩之后,专家及企业代表们对圣农发展在白羽肉鸡育种方面所做的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并且纷纷献计献策和表态全力支持。

      国家肉鸡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文杰研究员说,圣农育种场的设施、规模、管理水平之高超出想象,对福建圣农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傅光明义无反顾地开展育种工作的魄力表示敬佩。他表示,白羽肉鸡育种是我国鸡育种的重点。不论是从现实需要还是畜牧工作者的情怀,不论是企业还是政府部门,都希望有所突破。农业农村部种业司就旗帜鲜明地支持白羽肉鸡育种。他表示,国家肉鸡产业技术体系的24个专家、19位实验站站长,愿意为包括圣农在内的肉鸡企业提供全方位技术支撑。

      种鸡场山环水绕规模宏大;奋斗者义无反顾专心致志;决策者高瞻远瞩志在必得……在参观了圣农祖代鸡种鸡育种场,听取了研究人员的汇报,了解了圣农董事长傅光明的决心,得知圣农祖代鸡种鸡育种上取得了重大突破后,中国食品安全报社社长、总编辑朱长学在座谈会上对圣农发展“开山铺路育种”的非凡之举表达了深深的敬意。他谈道:“习总书记提出‘在科技安全方面,要加快补短板,建立自主创新的制度机制优势’。圣农发展以总书记讲话精神为着眼点,从育种技术切入,通过艰苦卓绝的不懈努力,带头完成白羽肉鸡产业创新的核心课题,掌握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内白羽肉鸡育种技术,这是颠覆性、革命性的进步。能够填补白羽肉鸡国内自主育种空白,补齐产业短板,是产业发展的里程碑事件。它将造福我国白羽肉鸡产业,让行业摆脱依赖国外进口被动的局面,也将大大降低国外禽流感对国内产业的影响,还可以节约大量外汇。”  他最感动的是,“育种项目难度很大,技术要求也很强,周期也长,风险也高,但圣农发展本着为国争光的决心,本着对白羽肉鸡行业的无限忠诚,以大无畏的勇气大胆投入,以‘利他’和‘融合’为原则,开山、铺路、育种,实践着一项重大的工程,推动着一项伟大的事业,打造出一个规模浩大、社会效益巨大、而且意义深远、利国利民的民族产业,最终让中国白羽肉鸡发展的话语权、主动权、决定权、经营权、掌控权掌握在自己手里。”

      中国畜牧业协会副秘书长、禽业分会秘书长、研究员宫桂芬同样对圣农发展的育种工作表示肯定,认为圣农根据行业需求,承担行业责任,体现了为民族、为国家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宫桂芬这么说是有道理的,经过多年的发展,目前我国四大家禽品种中,黄羽肉鸡、白羽肉鸭的品种100%都是国内自主育种,蛋鸡育种我国也占据半壁江山,而白羽肉鸡虽然早在1982年就引进养殖,但依然100%靠从国外引进祖代种鸡,所以圣农育种成功,是为国争光的事。所以宫桂芬也代表协会表态:“作为我们行业协会包括我个人对育种工作全力支持。”她同时表示,圣农的育种工作从软件和硬件两大块都已经具备了条件,已经达到了国内领先、国际先进的水平。建议启动国家白羽肉鸡遗传育种重点研发计划,面对咄咄逼人的市场形势,必须采取有针对性的行动,充分利用国内丰富的遗传资源,走差异化战略,立足本土消费市场,设立重点研发计划,助推适合我国消费特色的白羽肉鸡品种育种工作。

      建议,国家要加快制定肉鸡产业规划。种源涉及国家食品安全供应战略,涉及13亿中国人的吃饭问题。国家和地方政府应从国计民生的高度给予白羽肉鸡产业发展以应有的重视,列入国家战略,将大力发展白羽肉鸡作为促进就业、增加劳动者收入、提高国民营养健康水平和生活幸福水平的重大举措,作为产业兴旺、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战略产业来抓。并在政策、技术和资金等方面支持像圣农发展这样有民族责任感和担当的企业。相关部门应尽快做好全国肉鸡产业发展规划,加强对白羽肉鸡产业发展的顶层设计,完善产业发展的政策体系,促进白羽肉鸡产业健康发展。

      此外,专家还建议,我国白羽肉鸡育种虽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和突破,但考虑到我国白羽肉鸡产业种业基础薄弱,整体上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所以国内白羽肉鸡育种除了密切关注和跟踪国际育种方向外,还应仔细梳理已有的工作基础,结合国情研究和评价常规育种技术、全基因组选择技术、重要性状测定技术、整合功能基因组学信息的系统育种技术,这样才能迅速发展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特色价值的白羽肉鸡品种。

      国家肉鸡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文杰研究员充满信心的表示:“为了育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白羽肉鸡新品种,为了白羽肉鸡产业的二次腾飞,我们已经打下坚实的基础,由我国选育的白羽肉鸡新品种,可望通过国家审定,端上消费者的餐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