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第一渡》为什么这么红——江西于都传承红色基因推进高质量发展掠影

  • 来源 搜狐网
  • 作者 管理员
  • 日期 2023-12-13 10:06

3月23日,中国首部大型红色文旅史诗《长征第一渡》震撼首演,火爆“出圈”。截至目前已常态化演出160余场,观看人数9万余人次。

《长征第一渡》为什么这么红?对于都来说,它是这片红土地上培育的其中一朵“小红花”,是多维度的,有革命信仰、有家国情怀,彰显着于都人民骨子里那一抹“长征红”。

传承红色基因打造文旅精品

89年前,中央红军8.6万余名将士从于都集结,踏上了漫漫长征路,从此于都人民和长征精神便建立了不可磨灭的羁绊。《长征第一渡》以长征为题眼,共分于都河畔、八万六千个告别、九死一生的承诺、万水千山的牵挂、新时代的宣言六个篇章,再现了那段艰苦而辉煌的长征岁月。其中,舞台装置科技含量十足,整个舞台近乎360度的旋转、倾斜,为剧中情节提供了紧张、逼真、惊险、刺激的氛围。特别是强渡大渡河时舞台中央奔涌而出的浪花,几百吨的水滚滚流动,让人直呼精彩、逼真。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的舞台艺术让观众身临其境,也让这部剧不断“出圈”。

“《长征第一渡》是值得每一个中国人看的演出。”这是许多观众在观看完《长征第一渡》之后发出的感慨。主创团队花费3年时间深入于都大街小巷,召开100多次创作会议,前后调整剧本文稿72稿共计79万余字,舞美设计图11版共计262张,视觉设计图8版共计449张,音乐29次小样沟通共计435个片段。正是这样满是诚意的创作,让《长征第一渡》更加出彩,如此精品,当然值得!

近年来,于都县不忘殷殷嘱托,在传承好红色基因的同时,打造了《长征第一渡》、《长征组歌》、《告别》等一批文旅艺术精品,并根据长征文化开发了研发“雩嘟嘟系列”“新长征系列”“初心志·于都系列”等100多种精美、有特色的文创产品。

用活长征文化做强红色旅游

深化长征记忆,用活长征文化。走在于都大地,长征大桥、长征宾馆等以“长征”“新长征”命名的建筑、街道、酒店、学校、等随处可见,于都旅游一桌菜命名为新长征宴,昌赣高铁、赣深高铁列车冠名投放的广告为“于都长征集结号”,于都县人大以立法的形式明确了每年 10 月份为长征纪念月,开展系列活动纪念和传承。

“以前,于都旅游多为过境游,但今年《长征第一渡》创排演出后,于都正实现从‘过境游’到‘过夜游’的快速转变。”于都县长征源旅投负责人曾丽娜曾丽娜介绍,《长征第一渡》是赣州市首个常态化演出的大型红色文旅演艺项目,带动了于都红色旅游、红色培训发展。据悉,今年1至11月,全县红色旅游接待游客超过900万人次,吸引县外红培、研学团队1800 多批次16.3 万人。

依托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于都县突出打好“长征文化”品牌。该县以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地纪念园为核心,以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和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为抓手,推进景城共建共享,先后打造了于都1934 街区赏夜景、历史街区民俗文化体验等多条游线,建成了长征大剧院、长征学院、长征历史步道等一批重点文旅项目,推出了110堂红培精品课程,开发了8条红培线路,全国各地来于都寻初心悟初心、重走长征路的团队和游客络绎不绝。

弘扬长征精神推进振兴发展

《长征第一渡》是于都县“长征文化”品牌的其中一环,也是近年来于都打好长征文化、时尚之都、富硒产业、体育融合“四大品牌”,推进高质量发展的一个缩影。

走进于都县梓山镇万亩富硒蔬菜基地,一排排富硒蔬菜正在茁壮成长,孕育“硒”望;一位位采摘工人正在采摘、装车运往深圳,让湾区人民吃上“于都硒”蔬菜;一批批前来观光的游客,兴致勃勃地体验农事采摘,感受“五美”乡村的风土人情……富硒产业的快速发展,成为了当地经济增长的“新引擎”。目前,梓山镇建设了1万余亩的高标准现代富硒农业产业园,打造了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休闲度假、观光旅游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合作社实现收益190余万元,实现附加经济效益1300余万元。

于都是中国品牌服装制造名城,拥有3000多家服装企业,品牌林立。纺织服装产业作为首位产业,该县坚持“高大上、链群配”的思路,发挥 FDC 时尚综合体、跨境电商产业园等平台作用,抓好面料线下市场、成衣市场、智慧物流园等平台建设,完善全产业链条,推动县域工业经济倍增升级。产业升级方面,该县实施数字经济做优做强“一号发展工程”,推进“中心工厂+卫星工厂”建设,加快产业数字化、智能化,朝着千亿级产业集群迈进。

体育融合不断亮眼,全民健身深入人心。该县在学校持续推进体教融合,落实体育大课间活动制度,开足开齐体育课,全面推进足球、乒乓球、羽毛球、射击、水上、冰雪 6 大项目进校园。同时,发展社会体育,提升全民健康水平,加快江西省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训练基地建设,探索建立赛事承办机制,构建完善的赛事体系,每年承办一批省级以上体育赛事,大力发展赛事经济,推动“体育+旅游”融合发展,进一步凝聚人气、促进消费,为县域经济发展主任“新动力”。

伫立在“长征渡口”石碑,展望泱泱于都河,红色文化、长征精神不断融入于都人民的血脉当中。曾经历史选择了于都,于都辉煌了历史。于都人民的长征情怀一直都在,新长征,再出发! (刘群卫 张盛)

【版权提示】产业经济在线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 排行榜
  • 推荐
  • 热门

Copyright © 2002-2017 CHJZX. 产业经济在线 版权所有

京ICP备19040004号-1

《长征第一渡》为什么这么红——江西于都传承红色基因推进高质量发展掠影

搜狐网2023-12-13 10:06

3月23日,中国首部大型红色文旅史诗《长征第一渡》震撼首演,火爆“出圈”。截至目前已常态化演出160余场,观看人数9万余人次。

《长征第一渡》为什么这么红?对于都来说,它是这片红土地上培育的其中一朵“小红花”,是多维度的,有革命信仰、有家国情怀,彰显着于都人民骨子里那一抹“长征红”。

传承红色基因打造文旅精品

89年前,中央红军8.6万余名将士从于都集结,踏上了漫漫长征路,从此于都人民和长征精神便建立了不可磨灭的羁绊。《长征第一渡》以长征为题眼,共分于都河畔、八万六千个告别、九死一生的承诺、万水千山的牵挂、新时代的宣言六个篇章,再现了那段艰苦而辉煌的长征岁月。其中,舞台装置科技含量十足,整个舞台近乎360度的旋转、倾斜,为剧中情节提供了紧张、逼真、惊险、刺激的氛围。特别是强渡大渡河时舞台中央奔涌而出的浪花,几百吨的水滚滚流动,让人直呼精彩、逼真。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的舞台艺术让观众身临其境,也让这部剧不断“出圈”。

“《长征第一渡》是值得每一个中国人看的演出。”这是许多观众在观看完《长征第一渡》之后发出的感慨。主创团队花费3年时间深入于都大街小巷,召开100多次创作会议,前后调整剧本文稿72稿共计79万余字,舞美设计图11版共计262张,视觉设计图8版共计449张,音乐29次小样沟通共计435个片段。正是这样满是诚意的创作,让《长征第一渡》更加出彩,如此精品,当然值得!

近年来,于都县不忘殷殷嘱托,在传承好红色基因的同时,打造了《长征第一渡》、《长征组歌》、《告别》等一批文旅艺术精品,并根据长征文化开发了研发“雩嘟嘟系列”“新长征系列”“初心志·于都系列”等100多种精美、有特色的文创产品。

用活长征文化做强红色旅游

深化长征记忆,用活长征文化。走在于都大地,长征大桥、长征宾馆等以“长征”“新长征”命名的建筑、街道、酒店、学校、等随处可见,于都旅游一桌菜命名为新长征宴,昌赣高铁、赣深高铁列车冠名投放的广告为“于都长征集结号”,于都县人大以立法的形式明确了每年 10 月份为长征纪念月,开展系列活动纪念和传承。

“以前,于都旅游多为过境游,但今年《长征第一渡》创排演出后,于都正实现从‘过境游’到‘过夜游’的快速转变。”于都县长征源旅投负责人曾丽娜曾丽娜介绍,《长征第一渡》是赣州市首个常态化演出的大型红色文旅演艺项目,带动了于都红色旅游、红色培训发展。据悉,今年1至11月,全县红色旅游接待游客超过900万人次,吸引县外红培、研学团队1800 多批次16.3 万人。

依托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于都县突出打好“长征文化”品牌。该县以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地纪念园为核心,以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和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为抓手,推进景城共建共享,先后打造了于都1934 街区赏夜景、历史街区民俗文化体验等多条游线,建成了长征大剧院、长征学院、长征历史步道等一批重点文旅项目,推出了110堂红培精品课程,开发了8条红培线路,全国各地来于都寻初心悟初心、重走长征路的团队和游客络绎不绝。

弘扬长征精神推进振兴发展

《长征第一渡》是于都县“长征文化”品牌的其中一环,也是近年来于都打好长征文化、时尚之都、富硒产业、体育融合“四大品牌”,推进高质量发展的一个缩影。

走进于都县梓山镇万亩富硒蔬菜基地,一排排富硒蔬菜正在茁壮成长,孕育“硒”望;一位位采摘工人正在采摘、装车运往深圳,让湾区人民吃上“于都硒”蔬菜;一批批前来观光的游客,兴致勃勃地体验农事采摘,感受“五美”乡村的风土人情……富硒产业的快速发展,成为了当地经济增长的“新引擎”。目前,梓山镇建设了1万余亩的高标准现代富硒农业产业园,打造了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休闲度假、观光旅游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合作社实现收益190余万元,实现附加经济效益1300余万元。

于都是中国品牌服装制造名城,拥有3000多家服装企业,品牌林立。纺织服装产业作为首位产业,该县坚持“高大上、链群配”的思路,发挥 FDC 时尚综合体、跨境电商产业园等平台作用,抓好面料线下市场、成衣市场、智慧物流园等平台建设,完善全产业链条,推动县域工业经济倍增升级。产业升级方面,该县实施数字经济做优做强“一号发展工程”,推进“中心工厂+卫星工厂”建设,加快产业数字化、智能化,朝着千亿级产业集群迈进。

体育融合不断亮眼,全民健身深入人心。该县在学校持续推进体教融合,落实体育大课间活动制度,开足开齐体育课,全面推进足球、乒乓球、羽毛球、射击、水上、冰雪 6 大项目进校园。同时,发展社会体育,提升全民健康水平,加快江西省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训练基地建设,探索建立赛事承办机制,构建完善的赛事体系,每年承办一批省级以上体育赛事,大力发展赛事经济,推动“体育+旅游”融合发展,进一步凝聚人气、促进消费,为县域经济发展主任“新动力”。

伫立在“长征渡口”石碑,展望泱泱于都河,红色文化、长征精神不断融入于都人民的血脉当中。曾经历史选择了于都,于都辉煌了历史。于都人民的长征情怀一直都在,新长征,再出发! (刘群卫 张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