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3日,北京市老年学和老年健康学会、北京市老龄产业协会、中国人民大学首都发展与战略研究院(以下简称“首发院”)、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健康学院联合主办的第六届老年学和老年健康学“求是论坛”: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建设健康活力老龄社会在中国人民大学成功举办。
中国人民大学校长林尚立,北京市政府党组成员、北京市老龄产业协会会长隋振江,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会长王绍忠,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主任刘俊彩出席会议并致辞。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冯仕政主持论坛开幕式环节。
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一级巡视员王小娥,中国人民大学原副校长、人口与健康学院院长、老年学研究所所长杜鹏,北京开放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许晓革,首都体育学院党委书记何明、民建中央调研部二级巡视员李沛熹、北京市民政局二级巡视员王宇晓、北京市老龄产业协会常务副会长郝志兰,首发院研究员,北京市老年学和老年健康学会会长黄石松,首发院副院长张杰、李文钊以及来自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开大学等高校的专家学者,海淀区、丰台区、石景山区等政府部门有关负责同志,京津冀地区康复健康行业代表,新华社、光明网、中国新闻社等近20家媒体记者出席会议。
领导致辞
林尚立指出,要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和加强老龄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人口老龄化问题是中国式现代化推进到特定历史阶段的必然产物。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完善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的政策机制,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国家战略作出部署,为做好新时期老龄事业指明了前进方向。中国人民大学在老年学、社会保障研究方面有深厚的学科底蕴和成体系的学科建制,希望与有关方面携手,共同投身老龄化社会新治理体系的建构,将学术与科研、政策与实践、服务与治理统一起来,积极打造中国特色的老龄化社会的治理和发展体系,为世界提供中国老龄化制度样板。
隋振江指出,随着老年人口结构性转变及政策环境、市场条件的日益成熟,老年产业和银发经济发展正在步入一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新阶段。满足数量庞大的老年群众多方面需求,妥善解决人口老龄化带来的社会问题,事关国家发展全局,事关百姓福祉。希望各方发挥各自优势,不断深化合作,努力推动首都老龄领域产学研用一体化发展;同时及时总结经验,深入研究首都老年产业发展实验中的创新举措和典型案例,努力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好经验、好做法,为构建健康活力老龄社会贡献北京的智慧和力量。
王绍忠强调,北京作为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科技创新中心、国际交往中心,具有为中央党政军领导机关工作服务,为国家国际交往服务,为科技和教育发展服务,为改善人民群众生活服务的基本职责,北京的城市战略定位要求其在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方面,必须坚持全球视野、国际眼光、充分吸取世界各国的先进经验,全面深化改革,加快补齐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短板,加快实现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希望北京市老年学和老年健康学会紧密围绕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充分发挥专家资源优势,继续加强学术研究、政策建言、产业服务、科学普及等各项工作,在全国各省市区的老龄学术机构中起到引领、示范和表率作用。
刘俊彩指出,北京在老年事业、老年健康方面的研究与实践走在全国前列,北京市卫健委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构建了包括健康教育、预防保健、疾病诊治、康复护理、长期照护、安宁疗护在内的整个老年健康服务体系。希望通过广泛深入的交流,进一步完善促进人口高质量发展的北京智慧和实践方案,汇聚各方力量,共同建设活力、健康的首都老龄社会。
签约仪式
会上,张杰、黄石松、郝志兰分别代表首发院、北京市老年学和老年健康学会、北京市老龄产业协会共同签署《“首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产学研用一体化合作框架协议》。林尚立、隋振江、刘俊彩、王小娥、何明、许晓革、李沛熹、王宇晓共同见证签约仪式。
主旨演讲
黄石松主持主旨演讲环节。王小娥、杜鹏、许晓革,首都体育学院体医融合创新中心教授、中华预防医学会体育运动与健康分会主任委员郭建军发表主旨演讲。
王小娥以“北京构建老年健康服务体系的实践和探索”为主题发表演讲。一是在加强老年健康服务的工作思路方面,北京市卫健委坚持把推进健康老龄化作为最积极主动、最经济有效、最可持续、最符合国情和市情的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举措,为全市全人群提供公平可及、综合连续、覆盖城乡、就近就便的老年健康服务体系。二是在推进老年健康服务体系建设的具体举措方面,北京市坚持统筹推进,强调高位推进、部门协同、突出重点三项原则并举;关口前移,开展老年人失能预防、痴呆预防筛查等行动,让老百姓少生病和晚生病;通过推进老年护理中心等机构建设,补短板、强弱项,满足老年人刚需;通过全面推进全市的友善医疗机构等举措破解就医难的问题,改善老年人医疗服务。三是在进一步开展老年健康服务的规划方面,北京市坚持以积极老龄观、健康老龄化为主线,强化老年健康服务体系“两个端点”,带着使命感、责任感与同理心,扎扎实实推进首都老年健康服务工作,为构建健康活力的老龄社会贡献北京力量。
杜鹏以“银发经济的发展趋势与战略机遇”为主题发表演讲。在银发经济的发展趋势方面,杜鹏强调,发展银发经济与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目标是一致的。要把积极老龄观和健康老龄化融入社会经济发展全过程,必然要促进银发经济的发展,既回应老年群体的需求,更与老龄社会的整个经济体系相融合。政府应发挥更加积极的主导作用,以全生命周期视角促进银发经济发展。杜鹏指出在发展机遇方面,银发经济促进发展理念和政策的转变,具有构建更包容的老龄社会环境的社会价值,带来更高的照护人员和服务需求。推动银发经济高质量发展方面,要打破传统发展理念和模式,完善发展银发经济的政策机制,完善供给侧改革,以创新引领银发发展。
许晓革以“老年教育为活力健康老龄社会赋能”为主题发表演讲。许晓革首先强调了老年教育的意义。分析国家有关政策发现,国家发展老年教育主要是解决个体情景下的健康问题,社会情景下的参与问题,时代情景下的适应问题。老年教育的目标是提升健康素养,丰富老年的精神生活,推进代际的互动,开发老年人力资源,帮助老年人融入智慧社会。身体健康方面,可以帮助老年人了解健康的生活方式,降低患慢性病的风险;个人成长和成就感方面,老年人不乏退休后继续学习的内在驱动力。随后,许晓革介绍了目前围绕办学服务网络、搭建老年教育展演平台、基层办学、教育数字化赋能等方面开展的老年教育实践活动,让老年教育赋能活力健康老龄社会,让每一位老年人都能绽放绚丽的光彩。
郭建军以“体医融合发展银发经济”为主题发表演讲。郭建军强调,体医融合的核心目的并非单纯的治疗或康复,而是通过生活化的健康服务,帮助老年人保持身体活力和身心健康,使运动成为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体医融合需要解决三个问题。第一,安全性,既要防范急性运动伤害,又要考虑慢性伤病的风险,确保运动过程中的安全;第二,针对性,不同的身体状况需要针对性的运动;第三,坚持性,运动需要赋予意义,让人愿意坚持下去。郭建军强调,体育和医学的结合可以更好地引导人们进行健康运动,医生和体育教练需要相互信任,共同为老年人群提供更全面的健康支持和服务;以科学理念引导运动养老、运动养生产业发展,从而推动银发经济的发展,让更多老年人享受到健康生活带来的益处,真正服务于老龄社会。
圆桌论坛
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健康学院教授、北京市老年学和老年健康学会监事张文娟主持圆桌论坛。北京市石景山区乐龄老年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主任王艳蕊,北京市人大代表、北京市丰台区颐养康复养老照护中心董事长施颖秀,北京天恒同业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孟艳,燕达金色年华健康养护中心总经理刘培宗,居家通(北京)科技公司创始人杨国武,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教授屈冠银参加圆桌论坛并交流发言。
王艳蕊就区域养老的协同发展发表看法,提出养老服务的核心在于满足老年人真实的动态需求,这不仅需要政策支持,还要依靠养老服务机构的深入了解和持续投入。作为养老服务提供者,应避免“项目式”的短期思维,而应以长远的视角真正建立能够响应老人需求的持续性服务体系。
施颖秀聚焦于提升基层医养结合机构在老老人家庭照护中的专业性和可持续性问题,提出完善老老人的居家照护服务,培养专业服务团队并提高效率,建立可持续的盈利模式。
孟艳围绕康养社区和多元化养老服务的探索展开讨论,介绍了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的服务模式,包括老年人的助餐、文化娱乐生活以及幼儿托育等。孟艳指出,康养社区通过与周边社区医疗机构合作,解决了自建医护团队带来的成本压力,同时为老人提供了便捷的医护服务。
刘培宗就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对养老服务的推动作用发表看法。他指出,正是由于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实施,才实现了北京医疗资源的深度融合和北京医保的互联互通,进而奠定了医康养相结合的服务模式的发展基础。目前,京津两地设立了协同发展办公室,专门推动跨区域资源整合和服务衔接工作,为养老服务的深入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杨国武围绕利用科技赋能银发经济发表看法。随着AI和智能技术的广泛应用,养老行业应积极迎接技术创新的浪潮,使养老服务从传统的兜底保障型服务转向满足个性化需求的产业化模式。
屈冠银围绕养老行业的人才培养与留用发表见解,提出了认知、能力和素养相结合的“三位一体”人才模型以及“事业留人、待遇留人、情感留人”的人才留用策略。通过全面的培养和有效激励,吸引更多人才进入养老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