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P技术促进基层医院诊疗技术向高水平发展

  • 来源 消费时报网
  • 作者 管理员
  • 日期 2024-01-26 17:40

近日,在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郑宏教授指导下,高安市人民医院心内科梁锦标副主任医师应用3D打印(3DP)技术成功为一名边缘不良型房间隔缺损患者实施了房间隔缺损封堵术。据悉,这是全国县级医院采用3DP技术辅助进行非典型先心病房缺介入治疗成功的首例!

此次手术的顺利完成,标志着高安市人民医院在全国县级医院首次应用3D打印技术辅助成功突破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手术禁区,将3D打印技术和结构性心脏病介入整合治疗推上新的台阶。

患者,女,18岁,因“活动后心悸、乏力7年”入院。患者7年前参加体育运动时感心悸、乏力,先后辗转到省城与京城多家三甲医院就诊,心脏超声诊断为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伴左向右分流。由于缺损距主动脉侧几无残端,距下腔静脉最短距离1mm或4mm。均建议心外科开胸行房缺修补术。患者承担不了外科手术的风险、伤口的疼痛及手术瘢痕影响美观等诸多因素而拒绝外科开胸手术,后经朋友推荐,患者及家属返回江西,在高安市人民医院的名医工作室找到了正回家乡帮扶开展疑难心血管病诊疗的郑宏教授,希望不开胸行微创治疗,郑宏教授建议其先行MSCT检查,其CTA影像显示ASD边缘较短,故又建议患者进行3D打印个体化心脏模型。根据其3DP模型,术前郑宏教授与高安市人民医院心内科梁锦标副主任共同为为患者制定周密的手术方式。

郑宏教授根据高安市人民医院介入导管室、心脏超声等综合条件,认为完全可以满足几乎所有的先心病介入治疗,征得患者及家属同意,于2024年元月20日在高安市人民医院导管室,顺利为该患者完成了介入治疗手术,患者术后恢复良好,封堵器位置正常,无残余分流,现已痊愈出院。

房间隔缺损(Atrial septal defect, ASD )是临床最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之一,其发病率约为新生儿的1/1000。 ASD介入封堵成功的解剖学特征主要取决于两点:即缺损的大小及边缘条件。然而,对缺损较大的ASD患者(缺损>26mm),往往合并边缘条件不良,部分ASD边缘甚至缺如。既往需要外科开胸修补治疗。

对于边缘不良型房间隔缺损,通过3D打印心脏模型评估辅助,可以明确房缺的部位、大小、孔间距、缺损残缘情况及有无合并超声未能发现的肺静脉畸形连接或其他心脏畸形。若无手术禁忌则根据缺损大小选择合适的房间隔封堵器在模型上进行预封堵试验。

通过3D打印技术,可以获得患者的精准个体化心脏模型,这有利于临床医师预先了解结构性心脏病的形态学特征,指导临床治疗。更重要的是,基于患者个体化的心脏模型,临床医师可以术前在体外对病变进行试验性治疗,这一点对边缘不良型ASD的介入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术前3D打印个体化ASD心脏模型可以使我们能够在体外准确把握缺损的大小和边缘条件,在此基础上,选择合适封堵器在体外模型上对ASD进行试验性封堵,通过试封堵的结果来判断这些患者是否适合介入治疗以及最佳封堵器类型与型号。理论上,这一方法能够大大提高了边缘不良型ASD介入治疗的成功率,并避免了不必要手术风险和医疗费用。

在下腔型与边缘不良型ASD介入封堵研究方面,我国首先获得突破。郑宏教授于2014年在3D打印技术辅助下,采用PDA封堵器对一例下腔型房缺进行封堵获得成功,打破了下腔型房缺介入治疗的禁区。在国际上阜外医院闫朝武教授首次应用3D打印个体化心脏模型进行试封堵治疗以评估其介入封堵的可行性,相关成果发表在2016年Circulation杂志,并受邀在2016年欧洲心脏病大会(ESC)上做专题发言,受到国际同行的高度关注。随后的研究进一步证实,3D打印个体化心脏模型,能够在术前筛选介入封堵患者,并指导器械的选择(Catheter Cardiovasc Interv. 2018)。

高安市人民医院将发挥专家资源优势与学科建设经验,推动医疗健康能力由“保基本”向“高品质”转变,让老百姓可以不出高安就能得到国内顶级专家的诊疗,在家门口就能获得优质、高效的医疗健康服务,不断提升群众的就医体验,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

此例应用3D打印技术指导实施边缘不良型房间隔缺损封堵手术成功,体现了高安市人民医院在此领域敏锐的创新思维,今后将使3D打印技术在心血管病中的应用不断的创新与突破,给众多患者带来精准与最佳的治疗方案,以完成心血管疾病精准医疗的使命。3DP技术对基层医院诊疗技术向高水平发展将起到较大的促进作用。

郑宏教授与高安市人民医院梁锦标副主任及心内科大夫共同查房

边缘不良型房缺3DP模型及模拟封堵术前后情况

梁锦标大夫在郑宏教授指导下进行介入治疗手术

【版权提示】产业经济在线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 排行榜
  • 推荐
  • 热门

Copyright © 2002-2017 CHJZX. 产业经济在线 版权所有

京ICP备19040004号-1

3DP技术促进基层医院诊疗技术向高水平发展

消费时报网2024-01-26 17:40

近日,在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郑宏教授指导下,高安市人民医院心内科梁锦标副主任医师应用3D打印(3DP)技术成功为一名边缘不良型房间隔缺损患者实施了房间隔缺损封堵术。据悉,这是全国县级医院采用3DP技术辅助进行非典型先心病房缺介入治疗成功的首例!

此次手术的顺利完成,标志着高安市人民医院在全国县级医院首次应用3D打印技术辅助成功突破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手术禁区,将3D打印技术和结构性心脏病介入整合治疗推上新的台阶。

患者,女,18岁,因“活动后心悸、乏力7年”入院。患者7年前参加体育运动时感心悸、乏力,先后辗转到省城与京城多家三甲医院就诊,心脏超声诊断为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伴左向右分流。由于缺损距主动脉侧几无残端,距下腔静脉最短距离1mm或4mm。均建议心外科开胸行房缺修补术。患者承担不了外科手术的风险、伤口的疼痛及手术瘢痕影响美观等诸多因素而拒绝外科开胸手术,后经朋友推荐,患者及家属返回江西,在高安市人民医院的名医工作室找到了正回家乡帮扶开展疑难心血管病诊疗的郑宏教授,希望不开胸行微创治疗,郑宏教授建议其先行MSCT检查,其CTA影像显示ASD边缘较短,故又建议患者进行3D打印个体化心脏模型。根据其3DP模型,术前郑宏教授与高安市人民医院心内科梁锦标副主任共同为为患者制定周密的手术方式。

郑宏教授根据高安市人民医院介入导管室、心脏超声等综合条件,认为完全可以满足几乎所有的先心病介入治疗,征得患者及家属同意,于2024年元月20日在高安市人民医院导管室,顺利为该患者完成了介入治疗手术,患者术后恢复良好,封堵器位置正常,无残余分流,现已痊愈出院。

房间隔缺损(Atrial septal defect, ASD )是临床最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之一,其发病率约为新生儿的1/1000。 ASD介入封堵成功的解剖学特征主要取决于两点:即缺损的大小及边缘条件。然而,对缺损较大的ASD患者(缺损>26mm),往往合并边缘条件不良,部分ASD边缘甚至缺如。既往需要外科开胸修补治疗。

对于边缘不良型房间隔缺损,通过3D打印心脏模型评估辅助,可以明确房缺的部位、大小、孔间距、缺损残缘情况及有无合并超声未能发现的肺静脉畸形连接或其他心脏畸形。若无手术禁忌则根据缺损大小选择合适的房间隔封堵器在模型上进行预封堵试验。

通过3D打印技术,可以获得患者的精准个体化心脏模型,这有利于临床医师预先了解结构性心脏病的形态学特征,指导临床治疗。更重要的是,基于患者个体化的心脏模型,临床医师可以术前在体外对病变进行试验性治疗,这一点对边缘不良型ASD的介入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术前3D打印个体化ASD心脏模型可以使我们能够在体外准确把握缺损的大小和边缘条件,在此基础上,选择合适封堵器在体外模型上对ASD进行试验性封堵,通过试封堵的结果来判断这些患者是否适合介入治疗以及最佳封堵器类型与型号。理论上,这一方法能够大大提高了边缘不良型ASD介入治疗的成功率,并避免了不必要手术风险和医疗费用。

在下腔型与边缘不良型ASD介入封堵研究方面,我国首先获得突破。郑宏教授于2014年在3D打印技术辅助下,采用PDA封堵器对一例下腔型房缺进行封堵获得成功,打破了下腔型房缺介入治疗的禁区。在国际上阜外医院闫朝武教授首次应用3D打印个体化心脏模型进行试封堵治疗以评估其介入封堵的可行性,相关成果发表在2016年Circulation杂志,并受邀在2016年欧洲心脏病大会(ESC)上做专题发言,受到国际同行的高度关注。随后的研究进一步证实,3D打印个体化心脏模型,能够在术前筛选介入封堵患者,并指导器械的选择(Catheter Cardiovasc Interv. 2018)。

高安市人民医院将发挥专家资源优势与学科建设经验,推动医疗健康能力由“保基本”向“高品质”转变,让老百姓可以不出高安就能得到国内顶级专家的诊疗,在家门口就能获得优质、高效的医疗健康服务,不断提升群众的就医体验,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

此例应用3D打印技术指导实施边缘不良型房间隔缺损封堵手术成功,体现了高安市人民医院在此领域敏锐的创新思维,今后将使3D打印技术在心血管病中的应用不断的创新与突破,给众多患者带来精准与最佳的治疗方案,以完成心血管疾病精准医疗的使命。3DP技术对基层医院诊疗技术向高水平发展将起到较大的促进作用。

郑宏教授与高安市人民医院梁锦标副主任及心内科大夫共同查房

边缘不良型房缺3DP模型及模拟封堵术前后情况

梁锦标大夫在郑宏教授指导下进行介入治疗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