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绿色供应链CITI指数和企业气候行动CATI指数发布

  • 来源 腾讯网
  • 作者 管理员
  • 日期 2022-11-03 16:07

2022年11月3日,公众环境研究中心(IPE)发布2022年度绿色供应链CITI指数和企业气候行动CATI指数评价结果,并正式上线全球企业责任地图,显示在面临多重全球挑战的复杂形势下,一批中外品牌和供应商积极落实减污降碳主体责任,推进供应链绿色低碳转型,助力全球气候行动。

本期CATI和CITI评价覆盖20个行业的650家中外企业,其中苹果、戴尔和Inditex分列企业气候行动CATI指数前三名;Levi’s 、Inditex和阿迪达斯在绿色供应链CITI指数评价中表现突出,苹果和戴尔保持卓异品牌称号。在大中华区企业中,富士康、鹏鼎控股、立讯精密、华为、联想、李宁等处于领跑位置;朗诗等36家房地产建筑业企业通过集中采购等方式,大幅提升绿色采购的规模与影响力。

CITI和CATI指数评价报告显示,一百余家参评企业利用基于大数据和互联网的创新解决方案,提高供应链环境和碳管理效率;思科、New Balance和C&A等66家企业借助数字化解决方案赋能供应链绿色低碳转型,推动供应商披露排放和资源消耗数据,其中2021年度的碳排放达6252.13万吨二氧化碳当量;微软、宝洁和联合利华等消费品牌开始尝试引导消费者关注从产品设计到末端废弃处理的环境影响和碳足迹。

这是IPE连续第九年开展绿色供应链CITI指数评价,连续第二年开展企业气候行动CATI指数评价。评价结果显示,74.2%的参评企业已经公开承诺开展绿色供应链环境管理和气候治理,较上年度提升45%。62%的参评企业(例如太吉、维他奶、朗诗)已核算并披露其范围1&2的碳排放数据,较上年度提升18个百分点;最近一年范围1&2碳排放总计约4.98亿吨二氧化碳当量,占2021年全球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1.2%。

40.5%的参评企业设定并发布了范围1&2减排目标,较上年度提升13.5个百分点;富士康、立讯精密、鹏鼎控股、丹麦绫致和露露乐蒙等191家参评企业披露了范围1&2目标完成进展,较上年度提升8.5个百分点。26.3%的参评企业发布了范围3减排目标,较上年度提升11.3个百分点;耐克、彪马、马莎百货、花王和雀巢等88家参评企业披露了范围3的目标完成进展,较上年度提升3.7个百分点。

在开展气候行动的基础上,越来越多的参评企业意识到收集实测数据对追踪减排绩效的重要性,在本期评价期间推动1927家关联企业和供应商在蔚蓝地图网站公开披露碳排放数据,同比增长96%。这其中,来自24个省、29个国民经济行业的1541家供应商企业发布了2021年度的碳排放数据,披露的范围1&2排放量总计达6252.13万吨二氧化碳当量。

这些供应商企业还通过蔚蓝地图网站披露了资源能源使用,废水和废气污染物排放,以及固体废物产生和转移数据。其中,2021年度的化学需氧量和氨氮排放量分别约占全国工业源废水中化学需氧量和氨氮排放量的8%和11%,六价铬排放量约占全国排放总量的11%。

面对地缘政治紧张加剧和去全球化思潮扩大的形势,如何在保障重要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安全的前提下,落实环境和气候承诺,成为多方关注的重点。在11月3日举行的2022绿色供应链暨气候行动论坛上,与会的政府、企业、研究机构、银行、非银金融机构等ESG投资者和NGO组织代表,围绕紧迫的气候形势、国际与国内绿色低碳政策走向、供应链环境管理挑战、企业低碳转型实践和数字化解决方案等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

企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贡献力量,也是践行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主体。在《巴黎协定》和《格拉斯哥气候公约》等多边合作框架的基础上,越来越多的企业和金融机构公开作出气候和环境承诺,总资产超过130万亿美元的近500家金融机构承诺致力于资助气候行动。一批中外企业积极参与由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中心牵头创建的中国绿色供应链联盟,探索绿色供应链管理和技术创新。

然而,本期评价发现,大量参评企业尚未将环境和碳管理延伸至上游供应链,尚未推动供应商自主设定减排目标,尚未通过可信的监测(Monitoring)、报告(Reporting)和核查(Verification)追踪温室气体和污染物减排进展。

为推动企业承担减污降碳主体责任、遏制“环境漂绿”和“气候漂绿”,助力构建全球企业责任体系,IPE在本次论坛上正式发布“全球企业责任地图”,首批纳入1000家中外知名品牌、上市公司和大型企业。全球企业责任地图不仅呈现企业在应对气候变化、减少污染排放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公开做出的承诺,更关注和收集企业在目标完成进度,温室气体排放披露,以及落实在华供应链减排方面的具体行动。

截止2022年9月底,全球企业责任地图上呈现的1000家企业中,公开披露的最近一年范围1和范围2(基于市场)温室气体排放总量超过29.64亿吨二氧化碳当量,占2021年全球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7.26%;公开披露的承诺减排量总计超过2.54亿吨二氧化碳当量。

IPE希望本年度绿色供应链CITI指数和企业气候行动CATI指数评价结果的发布,以及全球企业责任地图的推出和持续更新,有助于构建全球企业责任体系,增进各方互信,促进国际合作,加速供应链绿色低碳转型,助力中国的“双碳”行动和全球气候治理进程。

当前,全球面临严峻的气候形势。但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新近发布的《2022年排放差距报告》 指出,对照巴黎协定目标,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远未实现迅速下降。展望2030年,企业界需要清醒地意识到自身承担的责任,并认识到所承载的期望将越来越大。作为排放主体的企业,必须担负起节能减排的责任,助力全球尽可能接近《巴黎协定》设定的温控目标,并提供清洁空气、绿色就业和普惠能源等社会和环境效益。为此,IPE在11月3日的论坛上提出倡议,呼吁多方合力构建全球企业责任机制,建立绿色供应链信息披露平台和绿色供应链投融资机制,助力企业加速绿色低碳转型。

2022年绿色供应链暨气候行动论坛由IPE与海因里希·伯尔基金会(德国)北京代表处(Heinrich Böll Foundation)共同主办。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绿色贸易与投资专委会、工业和信息化部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中心、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NCSC)的代表,国内外环保基金会和NGO组织的负责人,以及26家国内外知名品牌和供应商企业的高管,通过此次线上和线下结合举办的论坛参与了分享和研讨。

【版权提示】产业经济在线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 排行榜
  • 推荐
  • 热门

Copyright © 2002-2017 CHJZX. 产业经济在线 版权所有

京ICP备19040004号-1

2022绿色供应链CITI指数和企业气候行动CATI指数发布

腾讯网2022-11-03 16:07

2022年11月3日,公众环境研究中心(IPE)发布2022年度绿色供应链CITI指数和企业气候行动CATI指数评价结果,并正式上线全球企业责任地图,显示在面临多重全球挑战的复杂形势下,一批中外品牌和供应商积极落实减污降碳主体责任,推进供应链绿色低碳转型,助力全球气候行动。

本期CATI和CITI评价覆盖20个行业的650家中外企业,其中苹果、戴尔和Inditex分列企业气候行动CATI指数前三名;Levi’s 、Inditex和阿迪达斯在绿色供应链CITI指数评价中表现突出,苹果和戴尔保持卓异品牌称号。在大中华区企业中,富士康、鹏鼎控股、立讯精密、华为、联想、李宁等处于领跑位置;朗诗等36家房地产建筑业企业通过集中采购等方式,大幅提升绿色采购的规模与影响力。

CITI和CATI指数评价报告显示,一百余家参评企业利用基于大数据和互联网的创新解决方案,提高供应链环境和碳管理效率;思科、New Balance和C&A等66家企业借助数字化解决方案赋能供应链绿色低碳转型,推动供应商披露排放和资源消耗数据,其中2021年度的碳排放达6252.13万吨二氧化碳当量;微软、宝洁和联合利华等消费品牌开始尝试引导消费者关注从产品设计到末端废弃处理的环境影响和碳足迹。

这是IPE连续第九年开展绿色供应链CITI指数评价,连续第二年开展企业气候行动CATI指数评价。评价结果显示,74.2%的参评企业已经公开承诺开展绿色供应链环境管理和气候治理,较上年度提升45%。62%的参评企业(例如太吉、维他奶、朗诗)已核算并披露其范围1&2的碳排放数据,较上年度提升18个百分点;最近一年范围1&2碳排放总计约4.98亿吨二氧化碳当量,占2021年全球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1.2%。

40.5%的参评企业设定并发布了范围1&2减排目标,较上年度提升13.5个百分点;富士康、立讯精密、鹏鼎控股、丹麦绫致和露露乐蒙等191家参评企业披露了范围1&2目标完成进展,较上年度提升8.5个百分点。26.3%的参评企业发布了范围3减排目标,较上年度提升11.3个百分点;耐克、彪马、马莎百货、花王和雀巢等88家参评企业披露了范围3的目标完成进展,较上年度提升3.7个百分点。

在开展气候行动的基础上,越来越多的参评企业意识到收集实测数据对追踪减排绩效的重要性,在本期评价期间推动1927家关联企业和供应商在蔚蓝地图网站公开披露碳排放数据,同比增长96%。这其中,来自24个省、29个国民经济行业的1541家供应商企业发布了2021年度的碳排放数据,披露的范围1&2排放量总计达6252.13万吨二氧化碳当量。

这些供应商企业还通过蔚蓝地图网站披露了资源能源使用,废水和废气污染物排放,以及固体废物产生和转移数据。其中,2021年度的化学需氧量和氨氮排放量分别约占全国工业源废水中化学需氧量和氨氮排放量的8%和11%,六价铬排放量约占全国排放总量的11%。

面对地缘政治紧张加剧和去全球化思潮扩大的形势,如何在保障重要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安全的前提下,落实环境和气候承诺,成为多方关注的重点。在11月3日举行的2022绿色供应链暨气候行动论坛上,与会的政府、企业、研究机构、银行、非银金融机构等ESG投资者和NGO组织代表,围绕紧迫的气候形势、国际与国内绿色低碳政策走向、供应链环境管理挑战、企业低碳转型实践和数字化解决方案等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

企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贡献力量,也是践行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主体。在《巴黎协定》和《格拉斯哥气候公约》等多边合作框架的基础上,越来越多的企业和金融机构公开作出气候和环境承诺,总资产超过130万亿美元的近500家金融机构承诺致力于资助气候行动。一批中外企业积极参与由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中心牵头创建的中国绿色供应链联盟,探索绿色供应链管理和技术创新。

然而,本期评价发现,大量参评企业尚未将环境和碳管理延伸至上游供应链,尚未推动供应商自主设定减排目标,尚未通过可信的监测(Monitoring)、报告(Reporting)和核查(Verification)追踪温室气体和污染物减排进展。

为推动企业承担减污降碳主体责任、遏制“环境漂绿”和“气候漂绿”,助力构建全球企业责任体系,IPE在本次论坛上正式发布“全球企业责任地图”,首批纳入1000家中外知名品牌、上市公司和大型企业。全球企业责任地图不仅呈现企业在应对气候变化、减少污染排放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公开做出的承诺,更关注和收集企业在目标完成进度,温室气体排放披露,以及落实在华供应链减排方面的具体行动。

截止2022年9月底,全球企业责任地图上呈现的1000家企业中,公开披露的最近一年范围1和范围2(基于市场)温室气体排放总量超过29.64亿吨二氧化碳当量,占2021年全球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7.26%;公开披露的承诺减排量总计超过2.54亿吨二氧化碳当量。

IPE希望本年度绿色供应链CITI指数和企业气候行动CATI指数评价结果的发布,以及全球企业责任地图的推出和持续更新,有助于构建全球企业责任体系,增进各方互信,促进国际合作,加速供应链绿色低碳转型,助力中国的“双碳”行动和全球气候治理进程。

当前,全球面临严峻的气候形势。但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新近发布的《2022年排放差距报告》 指出,对照巴黎协定目标,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远未实现迅速下降。展望2030年,企业界需要清醒地意识到自身承担的责任,并认识到所承载的期望将越来越大。作为排放主体的企业,必须担负起节能减排的责任,助力全球尽可能接近《巴黎协定》设定的温控目标,并提供清洁空气、绿色就业和普惠能源等社会和环境效益。为此,IPE在11月3日的论坛上提出倡议,呼吁多方合力构建全球企业责任机制,建立绿色供应链信息披露平台和绿色供应链投融资机制,助力企业加速绿色低碳转型。

2022年绿色供应链暨气候行动论坛由IPE与海因里希·伯尔基金会(德国)北京代表处(Heinrich Böll Foundation)共同主办。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绿色贸易与投资专委会、工业和信息化部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中心、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NCSC)的代表,国内外环保基金会和NGO组织的负责人,以及26家国内外知名品牌和供应商企业的高管,通过此次线上和线下结合举办的论坛参与了分享和研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