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党建引领 聚焦人民健康 昆医大附二院蹄疾步稳推动医院高质量发展

  • 来源 中国财经报道网
  • 作者 管理员
  • 日期 2022-10-20 13:49

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以下简称“昆医大附二院”)建于1952年 10月,原名“昆明市工人医院”,是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和云南省人民政府主导建设的第一家公立医院。70年来,在党的领导下,医院一代代医务工作者与党同心,赓续光荣传统,践行初心使命,前赴后继、砥砺前行,为守护边疆人民健康作出了巨大贡献,描绘出一幅现代医院发展生生不息的精彩画卷。尤其是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执政理念,把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确立了新时代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把建设健康中国和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上升为国家战略,不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卫生健康事业改革发展之路。医院新一届领导班子坚持党建引领,牢记“一切为了人民健康”的初心,坚决贯彻落实作风革命效能革命要求,秉承“只要有利于医院建设发展的事,要事不避难、义不逃责,大胆地干、坚决地干;只要有利于各级各类人才成长和成就的事,就不要等等看、少讲不能干、多讲怎么干”的管理理念,努力营造“不比资历比努力,不比起步比进步”的良好干事创业氛围,深入推进医教研协同发展,立足学科建设助力医疗质量和服务能力持续提高,着力提升医院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蹄疾步稳推动医院高质量发展,以实际行动为增强边疆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贡献力量。

▲2012年,全省单体建筑面积最大的综合大楼,医院七号楼建成投入使用。

▲昆医大附二院海口医院主建筑。
 

昆医大附二院基本情况
 

1951年夏天,为解决昆明8万工人的就医问题,颜义泉——这位曾经经历了雪山草地的严酷考验、硝烟烽火洗礼、当过白求恩助手的革命者,在中国共产党和云南省人民政府的全力支持下,率领一群年轻人在昆明西郊的麻园打下了昆明市工人医院的第一棵基桩。1952年国庆日,医院落成开业。初建伊始,医院建筑面积3195平方米,仅有120张病床、120多名医护人员和五个科室。1962年更名为昆明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2000年成立昆明医学院第二临床医学院,2012年更名为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因泌尿和肝胆胰外科优势突出,分别于2009年和 2015年经云南省委编办批准加挂云南省泌尿专科医院、云南省肝胆胰外科医院牌子。经过70年的奋斗历程,目前医院已经发展成为拥有开放床位2009张,62个临床和医技科室,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和医疗急救于一体的大型省属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目前医院本部总占地面积101.05亩,建筑面积25余万平方米。2021年接收云光医院(二级医院)并将其更名为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海口医院,形成一院两区的发展模式,进一步拓展了办院空间,形成了独特的院内“双向转诊”模式,为分级诊疗制度进行了有益尝试。
 

医院是卫生部首批评定的“三级甲等医院”“全国百佳医院”和国际紧急救援中心(SOS)网络医院,是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全国博士后管理委员会批准认定的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是国家级省域重大疫情救治基地,是国家脑卒中防治委员会授予的云南省首个“高级卒中中心”单位,是云南省卒中学会(一级学会)主委单位,是云南省化学中毒救治基地,是云南省首批命名为老年友善医疗机构的医院,是云南省泌尿系统疾病、肝胆胰疾病、重症医学和康复4个临床医学中心建设基地。是云南省医用高压氧、重症医学、普通外科、神经系统疾病和整形美容5个医疗质量控制中心。医院现有3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重症医学、泌尿外科、神经内科),16个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护理专业、烧伤专业、神经内科专业、儿科专业、新生儿专业、消化专业、骨科专业、肾病专业、普通外科专业、产科专业、老年病科专业、麻醉专业、检验专业、康复科专业),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15个专业),云南省继续医学教育基地(18个专业),全科医师临床培训基地和云南省普外基地。拥有云南省内第一台第四代Xi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和第一台荧光腹腔镜,通过高端先进医疗设备的技术优势,进一步发挥好优势学科的带动作用,在微创技术、智能医疗领域刻苦钻研探索,促进诊疗水平的不断提升,在改善患者就医感受、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中继续担当作为,更好地为人民群众健康保驾护航。
 

党建工作成效显著 治理效能日渐增强
 

近年来,医院始终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深刻领会“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医院党委和各基层党组织管党治党的政治担当和责任意识进一步增强,医务人员纪律规矩意识、廉洁从医意识进一步强化,党建与业务进一步融合,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体制机制进一步健全,风清气正的干事创业环境得到恢复,医院建设发展开启“加速跑”,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
 

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全面落实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进一步完善党委会、院长办公会等议事规则,规范“三重一大”等决策内容、程序和要求,党委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促改革、保落实的领导作用充分发挥,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党政工团齐抓共管、党(总)支部组织协调、职能部门各负其责”的党建一体化工作机制。2022年9月顺利召开医院第七次党代会,选举产生新一届党委班子。

▲医院新一届党委班子成员。新一届党委将继续带领全院干部职工走好新时代赶考路,奋力谱写医院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全面筑牢党建基石。创新党组织设置,把支部建在科室、建在学科上,使支部建设与业务工作紧密结合。经过70年的发展,医院由原来的1个党小组发展为7个党总支、87个党支部,实现党组织的全覆盖。实施“双培养工程”,着力把党员培养成业务、科研带头人和技术、管理骨干,把业务、科研带头人和技术、管理骨干培养成党员。

▲2022年 9月 4日,医院第七次党代会召开。
 

努力建设“清廉二院”。近年来,医院高位谋划,做实做细以案促改工作,抓牢抓实警示教育工作,用“身边案”警醒“身边人”,将处分决定由“一张纸”变为触及灵魂的警示教育“一堂课”,多措并举推进“清廉医院”建设,开展深化以案促改推进警示教育和家风教育常态化工作。严格执行“九不准”和“九项准则”,制定行风建设长效机制。强化重点领域、部门、岗位、人员、项目和关键环节监督管理,动态更新干部廉政档案,坚决遏制不正之风反弹回潮。

 

▲2022年 9月 8日下午,医院邀请云南省纪委省监委第一监督检查室姚刚同志进行专题授课,督促引导全体党员、干部职工筑牢思想道德防线,增强拒腐防变能力。
 

立行立改以检促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深化医保基金监管制度改革,守好人民群众的‘保命钱’‘救命钱’”。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依法严厉打击医保领域违法违规行为,切实维护医保基金安全,2022年 8月 23日至 28日国家医保基金飞行检查组一行60余人入驻医院历时5天,通过查阅资料、调取数据、查看费用清单、病案首页等多种方式,多层次、全方位对医院医保基金使用内部管理情况,财务管理情况,医疗服务行为、医疗费用收取情况,药品和医用耗材购销存管理情况等方面进行了系统、客观、严谨、细致的督查。8月 31日,检查组反馈意见后,医院党政领导高度重视,将持续整改工作作为医院当前重要政治任务,立即召开党委会、院长办公会成立整改专班,要求在全院范围内举一反三、立行立改,全面推进整改工作扎实开展。目前,医院召开专题部署会5次,整改例会3次,中期推进会1次,整改工作正按时间表线路图,按时按质推进。近年来,医院高位统筹三级医院复审、公立医院大型巡查以及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等各项大型检查迎检工作,强化检查结果运用,盯紧整改工作细节,补短板、堵漏洞、强弱项,切实做到以检促建、以改促发展。

▲为确保2022年国家医保基金飞行检查问题整改工作落实到位,切实做到以整改促发展,2022年 9月 16日上午,医院召开2022年国家医保基金飞行检查问题整改中期推进会。
 

医疗质量大幅提升 扩容疏堵方便患者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现代化最重要的指标还是人民健康,这是人民幸福生活的基础。把这件事抓牢,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应该是全党全社会必须牢牢树立的一个理念。”党的十八大以来,医院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卫生健康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用好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这个“指挥棒”,聚焦医疗服务核心业务,立足方便患者就医,勇于探索创新,持续攻坚克难,扩容疏堵,逐一破解制约医院发展的“卡脖子”难题,多措并举全力推动医院高质量发展。
 

内外兼修,疑难重症疾病诊治能力不断提升。立足微创技术和器官移植,多学科协作深化拓展,医院不断攻坚克难,疑难重症疾病诊治能力实现跃升,新技术应用不断涌现。筑牢内外兼修“根基”。练好内功:烧伤科,1958 年 12 月,医院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成功救治了烧伤面积 81%,深Ⅱ度 65%的钢铁工人张定柱,这个在国际文献十分罕见病例的成功轰动全国,树立了医院至今家喻户晓和省内独一无二的烧伤品牌。泌尿外科,1980年率先在省内开展肾动脉造影检查术,极大地提高了肾血管疾病及肾肿瘤的诊断水平;1983年率先在西南地区开展肾动脉栓塞疗法治疗肾外伤、肾肿瘤,挽救了许多濒临死亡的患者;1985年开展经皮肾血管腔内成形术,开创了我省对肾动脉狭窄治疗的先河;1986年开展分侧肾上腺静脉肾素、血管紧张素测定,使外科性高血压的诊治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高;1991年率先在国内开展了“回肠新膀胱+原位尿流改道术”代替传统的尿流改道术治疗膀胱肿瘤,使因膀胱癌行膀胱全切的患者能自行排尿,极大地提高了病人的生活质量,该技术成果在全国推广,并被载入中华泌尿外科建国50年成就。肝胆胰外科及其他:90年代初,以蓝瑚教授为首的肝胆胰外科开展肝移植的前期基础与临床研究。1999年率先在云南省开展人同种异体原位肝脏移植术,开启了云南省大器官移植的先河。此后,医院技术创新的脚步锐不可当:2000年在西南地区地方医院中率先开展心脏移植术;2001年完成云南省首例淋巴母细胞型淋巴瘤患者造血干细胞移植术;2002年猴脑超深低温血流阻断80分钟复苏实验获得成功;2003年独立完成胸主动脉夹层瘤腔内隔离术;2004年开展云南省首例亲体肝脏移植手术,同年率先在省内开展了严重脊柱侧后凸畸形矫形术;2005年开展云南省首例肝肾联合移植术。强化外功:2020年 8月 31日引进云南省内首台第四代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并顺利开展机器人手术;2021年 3月 30日,医院第四代达芬奇机器人提前半年完成100台手术的试运行目标;2022年 4月 22日,泌尿外科王剑松主任个人第100例达芬奇机器人手术顺利完成;2022年 6月 8日,丁明霞副院长个人第100例达芬奇机器人手术顺利完成,“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健康中国行”科普活动云南首站在医院举行。目前,机器人手术已累计超过500例,患者年龄从2个月婴儿到98岁高龄老者,涉及泌尿外科、肝胆胰外科、胃肠外科、胸外科、妇科等专科,在省内达芬奇机器人手术领域中占据重要地位。磨亮多学科协作(MDT)“利器”。1963 年医院开设“科主任疑难门诊”,每周一次。2018 年 2月运行多学科联合门诊,实现了“从病人跟着医生跑”向“医生围着病人转”的转变。几年来,相继开设了神经及颅底肿瘤、神经康复、脊柱脊髓疾病、眩晕、帕金森氏病、睡眠呼吸紊乱疾病、消化道肿瘤、肝胆管结石、女性盆底疾病及肺部小结节、甲状腺及乳腺疾病等 19 个多学科联合门诊,建立起“多学科诊疗专家库”,持续改进门诊多学科会诊流程,尝试采用“互联网+MDT”门诊的方式提供线上预约等,实现了门诊“一站式”便捷诊疗服务,极大方便了患者就诊。搭好中心建设“骨架”。近年来,医院将省级卒中中心、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胸痛中心、创伤中心“五大中心”建设作为提升医疗质量、推进多学科合作、提升急危重症医疗救治质量和效率,全面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举措。2021年10月,成为首家通过“五大中心”建设评审的省级医院,在省级医院中率先完成急危重症医疗救治体系构建,其中卒中中心、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在省内率先通过评审。医院于2015年12月就获得国家卫计委脑防委“高级卒中建设中心”的授牌,成为省级医院第一个高级卒中中心。2017年 12月,正式授牌成为国家卫健委脑防委“高级卒中中心”。2022年,医院成功入选全国首批国家高级认知障碍诊疗中心(建设)单位。

▲2021年 12月,医院施行心脏移植手术的患者顺利出院,重启了附二院移植之路。

▲2020年 8月,医院引进云南省内首台第四代达芬奇手术机器人,泌尿外科顺利开展首台机器人手术。

▲2019 年 6 月,60岁的杨女士因双上臂疼痛7年,曾就医于全国多家医院行手术后手臂仍抬起困难在康复医学部多学科联合门诊诊治。10 日后,杨女士双上臂疼痛症状缓解,顺利出院。此后,杨女士不仅能抬起双臂,还能出门四处旅游,开启了“新”的人生。

▲2022年 6月,做为省级医院中唯一一家高级卒中中心建设单位,医院神经内科获2022年度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至此,医院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变为3个。
 

全面兼顾,努力破解群众“看病难”问题。多年来,医院在预约诊疗、患者服务、优质护理、环境改善、智慧医疗等方面下苦功夫,全面促进医疗服务提质增效。推进“智慧二院”建设。医院公众号、小程序、支付宝、院内自助机、银行ATM等多种预约挂号缴费模式,让患者动动手指即可享受智能导诊、院内导航、检查检验报告自助打印、自助缴费等多项服务。医院智慧医疗系统平均每天使用量突破7000人次,公众号日最高交易流水突破300万。2020年 1月医院在省内率先全面开通电子健康卡线上、线下业务,同时实现了移动端实时查询检查、检验报告,在线缴纳住院预缴金并查询住院费用明细等功能。2021年上新银医智能服务系统,实现了“刷脸就医”。2022年 5月在省内率先开通医保移动支付。2022年 7月 4日曾勇院长作为医保移动支付试点单位代表参加云南省医保惠民政策专题新闻发布会。紧盯“堵点”转作风提效能。新一届领导班子带领全院牢固树立“今天再晚也是早,明天再早也是晚”的效率意识,强担当、转作风、提效能、创业绩,着力提升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以降低平均住院日为切入点,以绩效改革为“指挥棒”,针对医疗流程中的堵点难点,启用“一站式”门诊医技检查预约中心,优化预约诊疗服务,积极推进互联网医院建设 下大力气破解“卡脖子”难题。2022年 3月医院6号楼装修改造项目竣工并投入使用,既解决了因场地维修制约放射检查的难题,又为泌尿外科四病区、神经内科、消化内科、血液内科等亚专业学科相继开科提供空间。今年以来,医疗服务综合技术难度水平(CMI)持续攀升,平均住院日大幅下降,学科优势日渐明显,各项业务指标实现“该降的降、该升的升”的良好趋势,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实现双提升,医院发展建设开启“加速跑。构建院内“双向转诊”新模式。近年来,医院聚焦患者转诊问题,不断探索尝试。2021 年医院全面接收云光医院(二级医院)并将其更名为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海口医院,2022年 3月海口医院康复科成立,形成“一院两区”“一科两区”的发展模式,进一步拓展办院空间,形成了独特的院内“双向转诊”模式。结合海口人民群众实际需求,院本部不断优化调整优质资源下沉,继产科、急诊科、内科、外科常规坐诊后,2022年 9月26日眼科、耳鼻喉科、皮肤性病科门诊在海口医院实现常态化开诊。如今,院本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海口医院坐诊、海口医院危重症患者转诊等方面已建立常态化机制,特色鲜明的院内“双向转诊”制度进一步创新和拓展了“分级诊疗制度”的内涵。此外,医院聚焦急诊抢救室的床位使用率,多部门协作,畅通急诊病人与相应科室的转诊通道,最大程度发挥急诊抢救室的作用,做好人民群众健康守护者。医院作为2018-2020年改善医疗服务先进典型被国家卫健委通报表扬。
 

优质服务助力满意度提升。2012年医院七号楼启用,强大的综合服务能力、宽敞的公共区域、鲜明的导向标识、集中的专科诊疗等令人耳目一新。推行现代老年医学模式,设立老年医学科,开通老年患者门诊,为银龄患者提供全方位、连续性的医疗服务。护理团队充分发挥专科护理特色,着力服务能力和质量双提升,目前优质护理实现100%全覆盖。2021年 11月启动“互联网+护理服务”工作,用心用情用力工作得到患者一致好评。

▲2022年 7月,医院日间手术病房改造完成正式开放并投入使用,不仅提高了医院床位周转率、缩短住院患者等候时间,而且更大限度地分配、整合、节约医疗资源,更大程度地体现了医疗公益性。

▲2022年 3月,海口医院康复医学科开科暨大型专家义诊活动。
 

教学科研硕果累累 人才建设成效显现
 

党的十八大以来,医院围绕“三个转变”“三个提高”谋篇布局,教学科研齐头并进,学科核心竞争力,技术创新力,为民服务影响力、辐射力不断提升。
 

立德树人,教育教学质量有新跨越。医院始终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推动教书和育人有机结合。教学工作成绩非凡,全省临床教学基地评估获优秀,顺利通过教育部临床医学专业及护理专业认证,教学质量逐年提升。2019-2022年云南省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中医院连续三年夺得省级特等奖,40余人获评全国50强“优秀专业基地主任”、全国100强“优秀带教老师”、全国高校教师教学比赛二等奖、学校“伍达观”奖等荣誉称号,为党和国家培养造就一批德才兼备的高层次人才。2022年曾勇院长作为项目负责人申报的项目“融合心理学理论创新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模式”获教育部高等学校心理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教改项目(课程建设类)立项,是医院重大突破。学生质量稳步提升。医院学员执医及结业考首考通过率逐年提升,本科生考研录取率逐年提升,毕业去向落实率平稳向好,人才培养质量、教育管理服务不断提高。近年来,医院获云南省大学生年度人物1人,云南省辅导员年度人物1人,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2人。2022届毕业生、“溜索女孩”余燕恰毕业后返回医务人员匮乏的家乡工作,接力爱心传承的故事被人民网报道后,在海内外网友中引起极大反响,得到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个人脸书转发,成为向全世界讲好消除贫困的中国故事、诠释好中国梦的生动案例。

▲2022年4月27日上午,昆明医科大学召开2022年教学工作会议。医院是全校获奖等级最高,获奖项目最多的二级学院。
 

立足实际,推动科研工作上新台阶。今年来,医院新一届领导班子带领全院科技工作者以与时俱进的精神、革故鼎新的勇气、坚忍不拔的定力,直面问题、迎难而上,努力实现医院科研工作有新突破。立足能力提升狠抓学科建设。2022年,医院先后组织内科、外科、医技和职能部门 4场能力提升会,针对主诊医师负责制、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等问题邀请业内专家连续召开多场专题培训会,通过开门问策、自我体检的方式,以自我革命的勇气,找准推动医院高质量发展的着力点。以擦亮泌尿外科、肝胆胰外科两块专科医院的牌子为切入点,进一步挖掘学科优势,发挥带动作用;依托专科质控中心,通过搭建全省质控网络,从组织管理、规范诊疗、质量控制、持续改进四个层面建立组织体系及工作机制,通过制定行业指南、标准,在各专业领域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全面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多措并举营造科研氛围。通过启动院内科研项目、院内临床研究项目,充分调动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开设科研“手拉手”门诊、开展“教授/博士讲”系列讲座等科研活动,积极营造人人参与的浓厚氛围。同时加强科研平台建设,成立临床研究中心,在海口改建I期临床试验研究病房,打造医院层面的药学研究公共服务平台,推动生物医药创新发展工作,启用科研实验楼。加快科技成果转化。2021年8月医院骨科创新产品 “一种组合式下胫腓联合固定板”签订专利许可协议完成转化,标志着医院临床创新思维正式向市场产品转化,实现医院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零突破。截至目前,医院科技成果转化2项。医院是唯一一所两次获得云南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的省级医疗卫生机构。1998 年肝胆胰外科王炳煌教授主持开展的“经肝剖开肝内各叶段胆管治疗复杂肝内结石的手术方法研究”项目获云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填补了云南省卫生系统多年无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的空白;2007 年泌尿外科在徐鸿毅教授带领下历经 16 年完成的“原位尿流改道临床应用及相关基础系列研究”再获云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并于 2008 年作为我国创新技术成果参加南非国际科技创新展。

▲2022年 8月 23日,医院“云南省‘心脑同治’临床医学关键新技术研发”项目喜获云南省科技厅2022年重点研发计划社会发展领域项目立项。
 

着眼长远,人才队伍建设有新提升。近年来,医院全面加强党委对人才工作的领导,重点培育现有人才,重视发挥青年人才优势,持续优化医疗人才队伍结构,做好院内人才库建设,建立健全人才关心关爱机制,人才队伍快速壮大,人才效能持续增强,形成了培养人才、团结人才、引领人才、成就人才良好局面。2022年 8月,在省卫健委大力支持下,医院圆满承办“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人才破题’全国巡讲暨医院院长职业化培训CPD管理进阶研修班”,标志着医院人才管理迈上新台阶。

▲2022年 8月 1日-6日,由医院承办、中国医院人才管理课题组专家团队支持的“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人才破题’全国巡讲暨医院院长职业化培训CPD管理进阶研修班”圆满完成各项课程,顺利结课。
 

履行社会公益职责 牢记护航健康使命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广大医务工作者要恪守医德医风医道,修医德、行仁术,怀救苦之心、做苍生大医,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健康服务。”自建院以来,医院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院方向,将履行社会责任放在重要位置。
 

全力以赴,做好疫情防控工作。自疫情发生以来,医院立足院内院外两个战场,统筹推进日常诊疗和疫情防控,为疫情防控贡献巨大力量。对外,先后组织 3支“百人团”,其中两支百人团分别参与支援湖北和上海疫情防控,治愈率、好转率等医疗指标均达到预期效果,实现了感染率为零的目标,出色完成任务;另一支护理百人团参与昆明市内核酸采样任务。此外,选派 9批 96名医疗队员开展抗疫援边工作,受到当地人民政府高度肯定和致信感谢;协调派出多批次医护人员圆满完成 COP15、省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中国-南亚博览会等重要会议医疗保障、院外采样、疫苗接种等指令性任务。院内,精准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强化重点场所和重点环节防控,完善规章制度、应急预案和处置措施,强化疫情监测预警。共完成10.0568万余人次疫苗接种,2021年发热门诊共接诊患者12722人,门诊采样点采样人次441733人。

▲2022年 9月 16日,由护理人员组成的第三支“百人团”完成核酸采样任务返回医院。
 

不辱使命,全力完成各类医疗任务。在一个个重大历史关头和急难险重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面前,总能在第一时间、第一现场看到昆医大附二院人敢于担当,不辱使命的身影。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医院成为唯一一所四川省外接收外转伤员百人以上的医院和云南省接收伤员最多、危重伤员最多的医院,经过83个日夜的爱心接力,创造了伤员无一例院内死亡、无一例截肢、无一例院内感染的医学奇迹,时任卫生部人事司司长秦小明评价“这是一支拉得出去、用得上、信得过的优秀队伍”。共派出 64支医疗队赴宣威、宁蒗、玉溪、河口等地完成白内障筛查及复明手术指导和治疗 19205例,圆满完成“光明工程”任务。2008年开展“云南省烧伤儿童救助行动”项目共救助贫困烧伤儿童158名;“爱心救助贫困唇腭裂患儿行动”救助患儿76名。有序组织开展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救治工作,为挽救伤者生命、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作出贡献。

▲2008年 5月汶川地震救援中,医院医疗队仔细核对伤员信息,迅速收治入院。
 

勇于担当,全面落实对口帮扶和乡村振兴工作。持续开展对昭通市鲁甸县桃源回族乡铁家湾村对口帮扶,顺利完成脱贫任务,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2018年来共选配驻村队员12名,共开展消费扶贫 246.7128万元。帮扶拖姑村、铁家湾村分别被评为省级党建先进模范单位、县级爱国卫生示范村。完成对口帮扶县级医院项目和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帮扶怒江州人民医院、泸水市人民医院、福贡县人民医院等提高卫生健康服务能力,怒江州人民医院通过三甲医院评审,福贡县人民医院通过二级甲等医院评审。在州市建立 100个专家工作站,共派驻 35支 175人医疗队前往 10余个州市县医院开展对口帮扶,接收省内外各级医院进修医师共计 2230人,加强基层人才对口培养,对口培养 15个地区 44名基层人才,2020年以人才团队下沉方式对口帮扶福贡县人民医院,2022年选派“组团式”帮扶医疗队长 3名到泸水、福贡和宁蒗,为进一步提升基层医院医疗服务能力和群众健康水平,为脱贫地区接续推进乡村振兴提供更加坚实的健康保障。

▲2022年 2月 16日上午,医院4支医疗队共33人赴怒江州、福贡县、泸水市、宁蒗县、瑞丽市和易门县6个州县开展对口帮扶工作。
 

提高站位,积极参与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积极参与健康相关领域国际标准、规范等的研究和谈判,完善我国参与国际重特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的紧急援外工作机制,加强同‘一带一路’建设沿线国家卫生与健康领域的合作。”多年来,医院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充分发挥优势学科带动作用,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沿线国家卫生与健康领域的合作。多次组建医疗队远赴非洲援助乌干达,多次执行对缅白内障复明项目,成立“金桥”国际泌尿外科联盟,举办八届“金桥”国际泌尿外科会议、两届“金桥”中缅泌尿外科会议、三届中国—南亚东南亚神经外科昆明论坛、两届面向东盟国家援外医疗培训等国际学术会议及援外培训班,为南亚东南亚国家培养了大批外科人才,也进一步提升了医院的国际影响力。

▲2019年 11月 2日,医院举办第六届“金桥”国际泌尿外科会议。
 

新征程,新起点。昆医大附二院将聚焦国家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与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要求,围绕“国内知名、辐射南亚东南亚的区域高水平医院和医学人才培养中心”建设目标,以更加奋发有为的精神面貌启航新征程,努力打造优质二院、特色二院、示范二院、智慧二院、人文二院、清廉二院“六张名片”,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的胜利召开!

【版权提示】产业经济在线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 排行榜
  • 推荐
  • 热门

Copyright © 2002-2017 CHJZX. 产业经济在线 版权所有

京ICP备19040004号-1

坚持党建引领 聚焦人民健康 昆医大附二院蹄疾步稳推动医院高质量发展

中国财经报道网2022-10-20 13:49

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以下简称“昆医大附二院”)建于1952年 10月,原名“昆明市工人医院”,是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和云南省人民政府主导建设的第一家公立医院。70年来,在党的领导下,医院一代代医务工作者与党同心,赓续光荣传统,践行初心使命,前赴后继、砥砺前行,为守护边疆人民健康作出了巨大贡献,描绘出一幅现代医院发展生生不息的精彩画卷。尤其是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执政理念,把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确立了新时代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把建设健康中国和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上升为国家战略,不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卫生健康事业改革发展之路。医院新一届领导班子坚持党建引领,牢记“一切为了人民健康”的初心,坚决贯彻落实作风革命效能革命要求,秉承“只要有利于医院建设发展的事,要事不避难、义不逃责,大胆地干、坚决地干;只要有利于各级各类人才成长和成就的事,就不要等等看、少讲不能干、多讲怎么干”的管理理念,努力营造“不比资历比努力,不比起步比进步”的良好干事创业氛围,深入推进医教研协同发展,立足学科建设助力医疗质量和服务能力持续提高,着力提升医院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蹄疾步稳推动医院高质量发展,以实际行动为增强边疆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贡献力量。

▲2012年,全省单体建筑面积最大的综合大楼,医院七号楼建成投入使用。

▲昆医大附二院海口医院主建筑。
 

昆医大附二院基本情况
 

1951年夏天,为解决昆明8万工人的就医问题,颜义泉——这位曾经经历了雪山草地的严酷考验、硝烟烽火洗礼、当过白求恩助手的革命者,在中国共产党和云南省人民政府的全力支持下,率领一群年轻人在昆明西郊的麻园打下了昆明市工人医院的第一棵基桩。1952年国庆日,医院落成开业。初建伊始,医院建筑面积3195平方米,仅有120张病床、120多名医护人员和五个科室。1962年更名为昆明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2000年成立昆明医学院第二临床医学院,2012年更名为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因泌尿和肝胆胰外科优势突出,分别于2009年和 2015年经云南省委编办批准加挂云南省泌尿专科医院、云南省肝胆胰外科医院牌子。经过70年的奋斗历程,目前医院已经发展成为拥有开放床位2009张,62个临床和医技科室,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和医疗急救于一体的大型省属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目前医院本部总占地面积101.05亩,建筑面积25余万平方米。2021年接收云光医院(二级医院)并将其更名为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海口医院,形成一院两区的发展模式,进一步拓展了办院空间,形成了独特的院内“双向转诊”模式,为分级诊疗制度进行了有益尝试。
 

医院是卫生部首批评定的“三级甲等医院”“全国百佳医院”和国际紧急救援中心(SOS)网络医院,是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全国博士后管理委员会批准认定的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是国家级省域重大疫情救治基地,是国家脑卒中防治委员会授予的云南省首个“高级卒中中心”单位,是云南省卒中学会(一级学会)主委单位,是云南省化学中毒救治基地,是云南省首批命名为老年友善医疗机构的医院,是云南省泌尿系统疾病、肝胆胰疾病、重症医学和康复4个临床医学中心建设基地。是云南省医用高压氧、重症医学、普通外科、神经系统疾病和整形美容5个医疗质量控制中心。医院现有3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重症医学、泌尿外科、神经内科),16个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护理专业、烧伤专业、神经内科专业、儿科专业、新生儿专业、消化专业、骨科专业、肾病专业、普通外科专业、产科专业、老年病科专业、麻醉专业、检验专业、康复科专业),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15个专业),云南省继续医学教育基地(18个专业),全科医师临床培训基地和云南省普外基地。拥有云南省内第一台第四代Xi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和第一台荧光腹腔镜,通过高端先进医疗设备的技术优势,进一步发挥好优势学科的带动作用,在微创技术、智能医疗领域刻苦钻研探索,促进诊疗水平的不断提升,在改善患者就医感受、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中继续担当作为,更好地为人民群众健康保驾护航。
 

党建工作成效显著 治理效能日渐增强
 

近年来,医院始终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深刻领会“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医院党委和各基层党组织管党治党的政治担当和责任意识进一步增强,医务人员纪律规矩意识、廉洁从医意识进一步强化,党建与业务进一步融合,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体制机制进一步健全,风清气正的干事创业环境得到恢复,医院建设发展开启“加速跑”,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
 

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全面落实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进一步完善党委会、院长办公会等议事规则,规范“三重一大”等决策内容、程序和要求,党委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促改革、保落实的领导作用充分发挥,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党政工团齐抓共管、党(总)支部组织协调、职能部门各负其责”的党建一体化工作机制。2022年9月顺利召开医院第七次党代会,选举产生新一届党委班子。

▲医院新一届党委班子成员。新一届党委将继续带领全院干部职工走好新时代赶考路,奋力谱写医院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全面筑牢党建基石。创新党组织设置,把支部建在科室、建在学科上,使支部建设与业务工作紧密结合。经过70年的发展,医院由原来的1个党小组发展为7个党总支、87个党支部,实现党组织的全覆盖。实施“双培养工程”,着力把党员培养成业务、科研带头人和技术、管理骨干,把业务、科研带头人和技术、管理骨干培养成党员。

▲2022年 9月 4日,医院第七次党代会召开。
 

努力建设“清廉二院”。近年来,医院高位谋划,做实做细以案促改工作,抓牢抓实警示教育工作,用“身边案”警醒“身边人”,将处分决定由“一张纸”变为触及灵魂的警示教育“一堂课”,多措并举推进“清廉医院”建设,开展深化以案促改推进警示教育和家风教育常态化工作。严格执行“九不准”和“九项准则”,制定行风建设长效机制。强化重点领域、部门、岗位、人员、项目和关键环节监督管理,动态更新干部廉政档案,坚决遏制不正之风反弹回潮。

 

▲2022年 9月 8日下午,医院邀请云南省纪委省监委第一监督检查室姚刚同志进行专题授课,督促引导全体党员、干部职工筑牢思想道德防线,增强拒腐防变能力。
 

立行立改以检促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深化医保基金监管制度改革,守好人民群众的‘保命钱’‘救命钱’”。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依法严厉打击医保领域违法违规行为,切实维护医保基金安全,2022年 8月 23日至 28日国家医保基金飞行检查组一行60余人入驻医院历时5天,通过查阅资料、调取数据、查看费用清单、病案首页等多种方式,多层次、全方位对医院医保基金使用内部管理情况,财务管理情况,医疗服务行为、医疗费用收取情况,药品和医用耗材购销存管理情况等方面进行了系统、客观、严谨、细致的督查。8月 31日,检查组反馈意见后,医院党政领导高度重视,将持续整改工作作为医院当前重要政治任务,立即召开党委会、院长办公会成立整改专班,要求在全院范围内举一反三、立行立改,全面推进整改工作扎实开展。目前,医院召开专题部署会5次,整改例会3次,中期推进会1次,整改工作正按时间表线路图,按时按质推进。近年来,医院高位统筹三级医院复审、公立医院大型巡查以及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等各项大型检查迎检工作,强化检查结果运用,盯紧整改工作细节,补短板、堵漏洞、强弱项,切实做到以检促建、以改促发展。

▲为确保2022年国家医保基金飞行检查问题整改工作落实到位,切实做到以整改促发展,2022年 9月 16日上午,医院召开2022年国家医保基金飞行检查问题整改中期推进会。
 

医疗质量大幅提升 扩容疏堵方便患者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现代化最重要的指标还是人民健康,这是人民幸福生活的基础。把这件事抓牢,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应该是全党全社会必须牢牢树立的一个理念。”党的十八大以来,医院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卫生健康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用好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这个“指挥棒”,聚焦医疗服务核心业务,立足方便患者就医,勇于探索创新,持续攻坚克难,扩容疏堵,逐一破解制约医院发展的“卡脖子”难题,多措并举全力推动医院高质量发展。
 

内外兼修,疑难重症疾病诊治能力不断提升。立足微创技术和器官移植,多学科协作深化拓展,医院不断攻坚克难,疑难重症疾病诊治能力实现跃升,新技术应用不断涌现。筑牢内外兼修“根基”。练好内功:烧伤科,1958 年 12 月,医院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成功救治了烧伤面积 81%,深Ⅱ度 65%的钢铁工人张定柱,这个在国际文献十分罕见病例的成功轰动全国,树立了医院至今家喻户晓和省内独一无二的烧伤品牌。泌尿外科,1980年率先在省内开展肾动脉造影检查术,极大地提高了肾血管疾病及肾肿瘤的诊断水平;1983年率先在西南地区开展肾动脉栓塞疗法治疗肾外伤、肾肿瘤,挽救了许多濒临死亡的患者;1985年开展经皮肾血管腔内成形术,开创了我省对肾动脉狭窄治疗的先河;1986年开展分侧肾上腺静脉肾素、血管紧张素测定,使外科性高血压的诊治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高;1991年率先在国内开展了“回肠新膀胱+原位尿流改道术”代替传统的尿流改道术治疗膀胱肿瘤,使因膀胱癌行膀胱全切的患者能自行排尿,极大地提高了病人的生活质量,该技术成果在全国推广,并被载入中华泌尿外科建国50年成就。肝胆胰外科及其他:90年代初,以蓝瑚教授为首的肝胆胰外科开展肝移植的前期基础与临床研究。1999年率先在云南省开展人同种异体原位肝脏移植术,开启了云南省大器官移植的先河。此后,医院技术创新的脚步锐不可当:2000年在西南地区地方医院中率先开展心脏移植术;2001年完成云南省首例淋巴母细胞型淋巴瘤患者造血干细胞移植术;2002年猴脑超深低温血流阻断80分钟复苏实验获得成功;2003年独立完成胸主动脉夹层瘤腔内隔离术;2004年开展云南省首例亲体肝脏移植手术,同年率先在省内开展了严重脊柱侧后凸畸形矫形术;2005年开展云南省首例肝肾联合移植术。强化外功:2020年 8月 31日引进云南省内首台第四代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并顺利开展机器人手术;2021年 3月 30日,医院第四代达芬奇机器人提前半年完成100台手术的试运行目标;2022年 4月 22日,泌尿外科王剑松主任个人第100例达芬奇机器人手术顺利完成;2022年 6月 8日,丁明霞副院长个人第100例达芬奇机器人手术顺利完成,“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健康中国行”科普活动云南首站在医院举行。目前,机器人手术已累计超过500例,患者年龄从2个月婴儿到98岁高龄老者,涉及泌尿外科、肝胆胰外科、胃肠外科、胸外科、妇科等专科,在省内达芬奇机器人手术领域中占据重要地位。磨亮多学科协作(MDT)“利器”。1963 年医院开设“科主任疑难门诊”,每周一次。2018 年 2月运行多学科联合门诊,实现了“从病人跟着医生跑”向“医生围着病人转”的转变。几年来,相继开设了神经及颅底肿瘤、神经康复、脊柱脊髓疾病、眩晕、帕金森氏病、睡眠呼吸紊乱疾病、消化道肿瘤、肝胆管结石、女性盆底疾病及肺部小结节、甲状腺及乳腺疾病等 19 个多学科联合门诊,建立起“多学科诊疗专家库”,持续改进门诊多学科会诊流程,尝试采用“互联网+MDT”门诊的方式提供线上预约等,实现了门诊“一站式”便捷诊疗服务,极大方便了患者就诊。搭好中心建设“骨架”。近年来,医院将省级卒中中心、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胸痛中心、创伤中心“五大中心”建设作为提升医疗质量、推进多学科合作、提升急危重症医疗救治质量和效率,全面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举措。2021年10月,成为首家通过“五大中心”建设评审的省级医院,在省级医院中率先完成急危重症医疗救治体系构建,其中卒中中心、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在省内率先通过评审。医院于2015年12月就获得国家卫计委脑防委“高级卒中建设中心”的授牌,成为省级医院第一个高级卒中中心。2017年 12月,正式授牌成为国家卫健委脑防委“高级卒中中心”。2022年,医院成功入选全国首批国家高级认知障碍诊疗中心(建设)单位。

▲2021年 12月,医院施行心脏移植手术的患者顺利出院,重启了附二院移植之路。

▲2020年 8月,医院引进云南省内首台第四代达芬奇手术机器人,泌尿外科顺利开展首台机器人手术。

▲2019 年 6 月,60岁的杨女士因双上臂疼痛7年,曾就医于全国多家医院行手术后手臂仍抬起困难在康复医学部多学科联合门诊诊治。10 日后,杨女士双上臂疼痛症状缓解,顺利出院。此后,杨女士不仅能抬起双臂,还能出门四处旅游,开启了“新”的人生。

▲2022年 6月,做为省级医院中唯一一家高级卒中中心建设单位,医院神经内科获2022年度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至此,医院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变为3个。
 

全面兼顾,努力破解群众“看病难”问题。多年来,医院在预约诊疗、患者服务、优质护理、环境改善、智慧医疗等方面下苦功夫,全面促进医疗服务提质增效。推进“智慧二院”建设。医院公众号、小程序、支付宝、院内自助机、银行ATM等多种预约挂号缴费模式,让患者动动手指即可享受智能导诊、院内导航、检查检验报告自助打印、自助缴费等多项服务。医院智慧医疗系统平均每天使用量突破7000人次,公众号日最高交易流水突破300万。2020年 1月医院在省内率先全面开通电子健康卡线上、线下业务,同时实现了移动端实时查询检查、检验报告,在线缴纳住院预缴金并查询住院费用明细等功能。2021年上新银医智能服务系统,实现了“刷脸就医”。2022年 5月在省内率先开通医保移动支付。2022年 7月 4日曾勇院长作为医保移动支付试点单位代表参加云南省医保惠民政策专题新闻发布会。紧盯“堵点”转作风提效能。新一届领导班子带领全院牢固树立“今天再晚也是早,明天再早也是晚”的效率意识,强担当、转作风、提效能、创业绩,着力提升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以降低平均住院日为切入点,以绩效改革为“指挥棒”,针对医疗流程中的堵点难点,启用“一站式”门诊医技检查预约中心,优化预约诊疗服务,积极推进互联网医院建设 下大力气破解“卡脖子”难题。2022年 3月医院6号楼装修改造项目竣工并投入使用,既解决了因场地维修制约放射检查的难题,又为泌尿外科四病区、神经内科、消化内科、血液内科等亚专业学科相继开科提供空间。今年以来,医疗服务综合技术难度水平(CMI)持续攀升,平均住院日大幅下降,学科优势日渐明显,各项业务指标实现“该降的降、该升的升”的良好趋势,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实现双提升,医院发展建设开启“加速跑。构建院内“双向转诊”新模式。近年来,医院聚焦患者转诊问题,不断探索尝试。2021 年医院全面接收云光医院(二级医院)并将其更名为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海口医院,2022年 3月海口医院康复科成立,形成“一院两区”“一科两区”的发展模式,进一步拓展办院空间,形成了独特的院内“双向转诊”模式。结合海口人民群众实际需求,院本部不断优化调整优质资源下沉,继产科、急诊科、内科、外科常规坐诊后,2022年 9月26日眼科、耳鼻喉科、皮肤性病科门诊在海口医院实现常态化开诊。如今,院本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海口医院坐诊、海口医院危重症患者转诊等方面已建立常态化机制,特色鲜明的院内“双向转诊”制度进一步创新和拓展了“分级诊疗制度”的内涵。此外,医院聚焦急诊抢救室的床位使用率,多部门协作,畅通急诊病人与相应科室的转诊通道,最大程度发挥急诊抢救室的作用,做好人民群众健康守护者。医院作为2018-2020年改善医疗服务先进典型被国家卫健委通报表扬。
 

优质服务助力满意度提升。2012年医院七号楼启用,强大的综合服务能力、宽敞的公共区域、鲜明的导向标识、集中的专科诊疗等令人耳目一新。推行现代老年医学模式,设立老年医学科,开通老年患者门诊,为银龄患者提供全方位、连续性的医疗服务。护理团队充分发挥专科护理特色,着力服务能力和质量双提升,目前优质护理实现100%全覆盖。2021年 11月启动“互联网+护理服务”工作,用心用情用力工作得到患者一致好评。

▲2022年 7月,医院日间手术病房改造完成正式开放并投入使用,不仅提高了医院床位周转率、缩短住院患者等候时间,而且更大限度地分配、整合、节约医疗资源,更大程度地体现了医疗公益性。

▲2022年 3月,海口医院康复医学科开科暨大型专家义诊活动。
 

教学科研硕果累累 人才建设成效显现
 

党的十八大以来,医院围绕“三个转变”“三个提高”谋篇布局,教学科研齐头并进,学科核心竞争力,技术创新力,为民服务影响力、辐射力不断提升。
 

立德树人,教育教学质量有新跨越。医院始终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推动教书和育人有机结合。教学工作成绩非凡,全省临床教学基地评估获优秀,顺利通过教育部临床医学专业及护理专业认证,教学质量逐年提升。2019-2022年云南省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中医院连续三年夺得省级特等奖,40余人获评全国50强“优秀专业基地主任”、全国100强“优秀带教老师”、全国高校教师教学比赛二等奖、学校“伍达观”奖等荣誉称号,为党和国家培养造就一批德才兼备的高层次人才。2022年曾勇院长作为项目负责人申报的项目“融合心理学理论创新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模式”获教育部高等学校心理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教改项目(课程建设类)立项,是医院重大突破。学生质量稳步提升。医院学员执医及结业考首考通过率逐年提升,本科生考研录取率逐年提升,毕业去向落实率平稳向好,人才培养质量、教育管理服务不断提高。近年来,医院获云南省大学生年度人物1人,云南省辅导员年度人物1人,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2人。2022届毕业生、“溜索女孩”余燕恰毕业后返回医务人员匮乏的家乡工作,接力爱心传承的故事被人民网报道后,在海内外网友中引起极大反响,得到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个人脸书转发,成为向全世界讲好消除贫困的中国故事、诠释好中国梦的生动案例。

▲2022年4月27日上午,昆明医科大学召开2022年教学工作会议。医院是全校获奖等级最高,获奖项目最多的二级学院。
 

立足实际,推动科研工作上新台阶。今年来,医院新一届领导班子带领全院科技工作者以与时俱进的精神、革故鼎新的勇气、坚忍不拔的定力,直面问题、迎难而上,努力实现医院科研工作有新突破。立足能力提升狠抓学科建设。2022年,医院先后组织内科、外科、医技和职能部门 4场能力提升会,针对主诊医师负责制、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等问题邀请业内专家连续召开多场专题培训会,通过开门问策、自我体检的方式,以自我革命的勇气,找准推动医院高质量发展的着力点。以擦亮泌尿外科、肝胆胰外科两块专科医院的牌子为切入点,进一步挖掘学科优势,发挥带动作用;依托专科质控中心,通过搭建全省质控网络,从组织管理、规范诊疗、质量控制、持续改进四个层面建立组织体系及工作机制,通过制定行业指南、标准,在各专业领域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全面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多措并举营造科研氛围。通过启动院内科研项目、院内临床研究项目,充分调动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开设科研“手拉手”门诊、开展“教授/博士讲”系列讲座等科研活动,积极营造人人参与的浓厚氛围。同时加强科研平台建设,成立临床研究中心,在海口改建I期临床试验研究病房,打造医院层面的药学研究公共服务平台,推动生物医药创新发展工作,启用科研实验楼。加快科技成果转化。2021年8月医院骨科创新产品 “一种组合式下胫腓联合固定板”签订专利许可协议完成转化,标志着医院临床创新思维正式向市场产品转化,实现医院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零突破。截至目前,医院科技成果转化2项。医院是唯一一所两次获得云南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的省级医疗卫生机构。1998 年肝胆胰外科王炳煌教授主持开展的“经肝剖开肝内各叶段胆管治疗复杂肝内结石的手术方法研究”项目获云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填补了云南省卫生系统多年无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的空白;2007 年泌尿外科在徐鸿毅教授带领下历经 16 年完成的“原位尿流改道临床应用及相关基础系列研究”再获云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并于 2008 年作为我国创新技术成果参加南非国际科技创新展。

▲2022年 8月 23日,医院“云南省‘心脑同治’临床医学关键新技术研发”项目喜获云南省科技厅2022年重点研发计划社会发展领域项目立项。
 

着眼长远,人才队伍建设有新提升。近年来,医院全面加强党委对人才工作的领导,重点培育现有人才,重视发挥青年人才优势,持续优化医疗人才队伍结构,做好院内人才库建设,建立健全人才关心关爱机制,人才队伍快速壮大,人才效能持续增强,形成了培养人才、团结人才、引领人才、成就人才良好局面。2022年 8月,在省卫健委大力支持下,医院圆满承办“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人才破题’全国巡讲暨医院院长职业化培训CPD管理进阶研修班”,标志着医院人才管理迈上新台阶。

▲2022年 8月 1日-6日,由医院承办、中国医院人才管理课题组专家团队支持的“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人才破题’全国巡讲暨医院院长职业化培训CPD管理进阶研修班”圆满完成各项课程,顺利结课。
 

履行社会公益职责 牢记护航健康使命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广大医务工作者要恪守医德医风医道,修医德、行仁术,怀救苦之心、做苍生大医,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健康服务。”自建院以来,医院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院方向,将履行社会责任放在重要位置。
 

全力以赴,做好疫情防控工作。自疫情发生以来,医院立足院内院外两个战场,统筹推进日常诊疗和疫情防控,为疫情防控贡献巨大力量。对外,先后组织 3支“百人团”,其中两支百人团分别参与支援湖北和上海疫情防控,治愈率、好转率等医疗指标均达到预期效果,实现了感染率为零的目标,出色完成任务;另一支护理百人团参与昆明市内核酸采样任务。此外,选派 9批 96名医疗队员开展抗疫援边工作,受到当地人民政府高度肯定和致信感谢;协调派出多批次医护人员圆满完成 COP15、省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中国-南亚博览会等重要会议医疗保障、院外采样、疫苗接种等指令性任务。院内,精准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强化重点场所和重点环节防控,完善规章制度、应急预案和处置措施,强化疫情监测预警。共完成10.0568万余人次疫苗接种,2021年发热门诊共接诊患者12722人,门诊采样点采样人次441733人。

▲2022年 9月 16日,由护理人员组成的第三支“百人团”完成核酸采样任务返回医院。
 

不辱使命,全力完成各类医疗任务。在一个个重大历史关头和急难险重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面前,总能在第一时间、第一现场看到昆医大附二院人敢于担当,不辱使命的身影。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医院成为唯一一所四川省外接收外转伤员百人以上的医院和云南省接收伤员最多、危重伤员最多的医院,经过83个日夜的爱心接力,创造了伤员无一例院内死亡、无一例截肢、无一例院内感染的医学奇迹,时任卫生部人事司司长秦小明评价“这是一支拉得出去、用得上、信得过的优秀队伍”。共派出 64支医疗队赴宣威、宁蒗、玉溪、河口等地完成白内障筛查及复明手术指导和治疗 19205例,圆满完成“光明工程”任务。2008年开展“云南省烧伤儿童救助行动”项目共救助贫困烧伤儿童158名;“爱心救助贫困唇腭裂患儿行动”救助患儿76名。有序组织开展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救治工作,为挽救伤者生命、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作出贡献。

▲2008年 5月汶川地震救援中,医院医疗队仔细核对伤员信息,迅速收治入院。
 

勇于担当,全面落实对口帮扶和乡村振兴工作。持续开展对昭通市鲁甸县桃源回族乡铁家湾村对口帮扶,顺利完成脱贫任务,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2018年来共选配驻村队员12名,共开展消费扶贫 246.7128万元。帮扶拖姑村、铁家湾村分别被评为省级党建先进模范单位、县级爱国卫生示范村。完成对口帮扶县级医院项目和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帮扶怒江州人民医院、泸水市人民医院、福贡县人民医院等提高卫生健康服务能力,怒江州人民医院通过三甲医院评审,福贡县人民医院通过二级甲等医院评审。在州市建立 100个专家工作站,共派驻 35支 175人医疗队前往 10余个州市县医院开展对口帮扶,接收省内外各级医院进修医师共计 2230人,加强基层人才对口培养,对口培养 15个地区 44名基层人才,2020年以人才团队下沉方式对口帮扶福贡县人民医院,2022年选派“组团式”帮扶医疗队长 3名到泸水、福贡和宁蒗,为进一步提升基层医院医疗服务能力和群众健康水平,为脱贫地区接续推进乡村振兴提供更加坚实的健康保障。

▲2022年 2月 16日上午,医院4支医疗队共33人赴怒江州、福贡县、泸水市、宁蒗县、瑞丽市和易门县6个州县开展对口帮扶工作。
 

提高站位,积极参与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积极参与健康相关领域国际标准、规范等的研究和谈判,完善我国参与国际重特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的紧急援外工作机制,加强同‘一带一路’建设沿线国家卫生与健康领域的合作。”多年来,医院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充分发挥优势学科带动作用,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沿线国家卫生与健康领域的合作。多次组建医疗队远赴非洲援助乌干达,多次执行对缅白内障复明项目,成立“金桥”国际泌尿外科联盟,举办八届“金桥”国际泌尿外科会议、两届“金桥”中缅泌尿外科会议、三届中国—南亚东南亚神经外科昆明论坛、两届面向东盟国家援外医疗培训等国际学术会议及援外培训班,为南亚东南亚国家培养了大批外科人才,也进一步提升了医院的国际影响力。

▲2019年 11月 2日,医院举办第六届“金桥”国际泌尿外科会议。
 

新征程,新起点。昆医大附二院将聚焦国家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与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要求,围绕“国内知名、辐射南亚东南亚的区域高水平医院和医学人才培养中心”建设目标,以更加奋发有为的精神面貌启航新征程,努力打造优质二院、特色二院、示范二院、智慧二院、人文二院、清廉二院“六张名片”,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的胜利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