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文化学者廖彬宇出席2021年“读懂中国”国际会议(广州)并作主题发言

  • 来源
  • 作者
  • 日期 2021-12-05 11:45

2021年12月2日,由国家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会、中国人民外交学会、广东省人民政府主办的2021年“读懂中国”国际会议(广州)在广州开幕。著名文化学者、华夏文化促进会驻会主席廖彬宇作为受邀嘉宾出席盛会。

开幕式由国家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会会长、中共中央党校原常务副校长郑必坚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宣部部长黄坤明在京通过视频连线出席开幕式并发表演讲。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李希出席会议并作主旨演讲。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不论是中华文明,还是世界上存在的其他文明,都是人类文明创造的成果。各种人类文明在价值上是平等的,都各有千秋,也各有不足。一切文明成果都值得尊重,一切文明成果都要珍惜。历史告诉我们,只有交流互鉴,一种文明才能充满生命力。为此,2021年“读懂中国”国际会议(广州)于12月3日特别开设“文明互鉴与讲好中国故事”专题研讨会,著名学者廖彬宇出席研讨会并结合自身的文化研究做了《胸怀天下——读懂中国共产党的天下情怀与历史使命》主题发言。

廖彬宇谈到,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最为重视“交流沟通”,在中华民族元典《周易》中最早产生了“交通”和“同志”的概念,即所谓:“天地交而万物通,上下交而其志同”,只有交流才能沟通,才能互鉴互补,最终才能实现志趣的相同、目标的相同,进而实现人类的大同。

讲好中国故事,需要以中华文化为内核,以中国精神为引领,互为表里,中国故事因中华文化而丰富,因中国精神而升华,同样,中国精神也因中国故事而精彩、而亲切。

廖彬宇说,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崇尚“和谐”的民族,《周易》和《礼记》中提出了和谐的三重境界,即“保和”“中和”“太和”。其中“中和”就包含了“包容”“兼容并蓄”等内涵。正是与古印度文明的交流,才引入了佛家思想;也正是因为文明的互鉴,才形成了中国佛学并影响了中华民族的文化构成。

近现代以来,中华民族结合自身的历史与实践,又高举起马克思主义的大旗,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华文化相结合,在新时代再一次实现了中华文化与中国精神的新飞跃。

廖彬宇谈到,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正因为源远流长,所以需要与时俱进地去粗取精,而不能一味照搬和僵硬传承,所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怎么理解“优秀”,主要是三个方面,第一,传统文化经过了去粗取精后成为了“优秀”;第二,传统文化中有精华,也有糟粕,如何去伪存真、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晚清民国,都在自称中华文化正统,高举中华文化传统的大旗。但唯有中国共产党结合马克思主义,充分发掘出了中华传统文化中最为优秀的一面,可以说,中华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的结合,才成就了“优秀”。只有与马克思主义相结合的中华传统文化才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否则,都容易让传统文化成为“屠龙之技”、成为“故弄玄虚”的“谈玄论道”,甚至成为脱离实际、脱离社会、脱离人民的“空中楼阁”和被利用来压迫人民的刽子手与帮凶。

这也正是中国共产党百年来不断让中国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不断创造伟大奇迹的根本所在。正因为中国共产党选择了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传统文化相结合,历史则选择了中国共产党,这两大选择,都是伟大的选择、正确的选择、光明的选择。

交流需要诠释,诠释才能理解,理解才不误解,才能“读懂”。这就需要我们能够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构建中国话语体系,就是要能够塑造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

例如中华文化中最重要的概念“道”,廖彬宇就解读为“规律”,信仰规律、学习规律、掌握规律,就分别是传统表述的“信道”“修道”和“得道”。

又如《周易》中提出“一阴一阳之谓道”,不明其内核,就落入神秘主义,能读懂它,你就能产生新概念、新范畴和新表述,对这句话的理解,从哲学的角度,“阴阳”就是“辩证法”;从科学的角度,“阴阳”就是二进制原理;从人类学的角度,“阴阳”就是男人女人;从伦理学的角度,“阴阳”就是仁与义;从逻辑学的角度,“阴阳”就是前因与后果······

廖彬宇又谈到,这次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公报中概括了《十个坚持》,其中“坚持胸怀天下”就是中国式表述,“天下”概念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独有。廖彬宇说,“天下观”既是中华文化本体论,也是方法论,包含了五大维度。

第一是高度。天代表了信仰和至高无上,所谓“平天下”就是眼界和境界与天相持平,拥有“天下观”的人,境界极高,代表了战略制高点,当面对敌人的侵犯与侵害时,能对敌人形成降维打击。

第二是广度,“天下”代表“普天之下”(《诗经》)。代表格局。有“天下观”的人,就有包容涵育、和平崛起的格局,就能够“推倒一世之智勇,开拓万古之心胸”,就能够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真正做到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第三是深度,代表了内容。“天下”中蕴藏一切,即《中庸》所谓“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有“天下观”的人,有一个高远的目标和抱负,就能广泛学习,并能触类旁通进而融会贯通。

第四是温度,代表了情怀。有“天下观”的人,就必然能产生“四海之内皆兄弟也”这样的情怀,必然能产生“人类命运共同体”这样伟大的思想。

第五是智慧,有“天下观”的人能迅速建立大智慧,也即“平天下”。“平天下”既代表“内圣”,也代表“外王”(事业)。有终极智慧的人,即拥有了极致的内圣修养,自然也能成就“平天下”的外王事业。

正因为“坚持胸怀天下”,中华民族就从以天下中心自居,而是以天下自任、自重。才能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肩负起世界担当与历史使命。

“读懂中国”国际会议由国家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会、外交学会和21世纪理事会共同发起。今年会议采用线下为主、线下线上结合的方式进行,广州设线下主会场,邀请全球知名政治家、战略家、学者和企业家,与我党政军相关部门负责同志、专家学者、媒体人士和企业家,围绕“从哪里来,到哪里去——世界百年变局与中国和中国共产党”这一主题,展开深入研讨与广泛交流,帮助国际社会更好读懂中国、读懂中国共产党。

据了解,廖彬宇是著名文化学者、华夏文化促进会驻会主席、国际易学联合会荣誉会长。多个地方政府及多家世界五百强企业战略发展顾问。北大、清华、人大、中国社科院等多所知名高校及研究机构特聘教授;多年来致力于以传统文化促进现代文明、构建中国话语体系,立足中华文化推动中国人的文化自信经世致用。已先后出版《国学旨归》《老子汇通》《干支哲学》《平心平天下》《大成之道》《中天而立集》及编纂《千古易人》等十余部学术专著、思想论著。

【版权提示】产业经济在线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 排行榜
  • 推荐
  • 热门

Copyright © 2002-2017 CHJZX. 产业经济在线 版权所有

京ICP备19040004号-1

著名文化学者廖彬宇出席2021年“读懂中国”国际会议(广州)并作主题发言

2021-12-05 11:45

2021年12月2日,由国家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会、中国人民外交学会、广东省人民政府主办的2021年“读懂中国”国际会议(广州)在广州开幕。著名文化学者、华夏文化促进会驻会主席廖彬宇作为受邀嘉宾出席盛会。

开幕式由国家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会会长、中共中央党校原常务副校长郑必坚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宣部部长黄坤明在京通过视频连线出席开幕式并发表演讲。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李希出席会议并作主旨演讲。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不论是中华文明,还是世界上存在的其他文明,都是人类文明创造的成果。各种人类文明在价值上是平等的,都各有千秋,也各有不足。一切文明成果都值得尊重,一切文明成果都要珍惜。历史告诉我们,只有交流互鉴,一种文明才能充满生命力。为此,2021年“读懂中国”国际会议(广州)于12月3日特别开设“文明互鉴与讲好中国故事”专题研讨会,著名学者廖彬宇出席研讨会并结合自身的文化研究做了《胸怀天下——读懂中国共产党的天下情怀与历史使命》主题发言。

廖彬宇谈到,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最为重视“交流沟通”,在中华民族元典《周易》中最早产生了“交通”和“同志”的概念,即所谓:“天地交而万物通,上下交而其志同”,只有交流才能沟通,才能互鉴互补,最终才能实现志趣的相同、目标的相同,进而实现人类的大同。

讲好中国故事,需要以中华文化为内核,以中国精神为引领,互为表里,中国故事因中华文化而丰富,因中国精神而升华,同样,中国精神也因中国故事而精彩、而亲切。

廖彬宇说,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崇尚“和谐”的民族,《周易》和《礼记》中提出了和谐的三重境界,即“保和”“中和”“太和”。其中“中和”就包含了“包容”“兼容并蓄”等内涵。正是与古印度文明的交流,才引入了佛家思想;也正是因为文明的互鉴,才形成了中国佛学并影响了中华民族的文化构成。

近现代以来,中华民族结合自身的历史与实践,又高举起马克思主义的大旗,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华文化相结合,在新时代再一次实现了中华文化与中国精神的新飞跃。

廖彬宇谈到,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正因为源远流长,所以需要与时俱进地去粗取精,而不能一味照搬和僵硬传承,所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怎么理解“优秀”,主要是三个方面,第一,传统文化经过了去粗取精后成为了“优秀”;第二,传统文化中有精华,也有糟粕,如何去伪存真、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晚清民国,都在自称中华文化正统,高举中华文化传统的大旗。但唯有中国共产党结合马克思主义,充分发掘出了中华传统文化中最为优秀的一面,可以说,中华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的结合,才成就了“优秀”。只有与马克思主义相结合的中华传统文化才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否则,都容易让传统文化成为“屠龙之技”、成为“故弄玄虚”的“谈玄论道”,甚至成为脱离实际、脱离社会、脱离人民的“空中楼阁”和被利用来压迫人民的刽子手与帮凶。

这也正是中国共产党百年来不断让中国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不断创造伟大奇迹的根本所在。正因为中国共产党选择了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传统文化相结合,历史则选择了中国共产党,这两大选择,都是伟大的选择、正确的选择、光明的选择。

交流需要诠释,诠释才能理解,理解才不误解,才能“读懂”。这就需要我们能够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构建中国话语体系,就是要能够塑造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

例如中华文化中最重要的概念“道”,廖彬宇就解读为“规律”,信仰规律、学习规律、掌握规律,就分别是传统表述的“信道”“修道”和“得道”。

又如《周易》中提出“一阴一阳之谓道”,不明其内核,就落入神秘主义,能读懂它,你就能产生新概念、新范畴和新表述,对这句话的理解,从哲学的角度,“阴阳”就是“辩证法”;从科学的角度,“阴阳”就是二进制原理;从人类学的角度,“阴阳”就是男人女人;从伦理学的角度,“阴阳”就是仁与义;从逻辑学的角度,“阴阳”就是前因与后果······

廖彬宇又谈到,这次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公报中概括了《十个坚持》,其中“坚持胸怀天下”就是中国式表述,“天下”概念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独有。廖彬宇说,“天下观”既是中华文化本体论,也是方法论,包含了五大维度。

第一是高度。天代表了信仰和至高无上,所谓“平天下”就是眼界和境界与天相持平,拥有“天下观”的人,境界极高,代表了战略制高点,当面对敌人的侵犯与侵害时,能对敌人形成降维打击。

第二是广度,“天下”代表“普天之下”(《诗经》)。代表格局。有“天下观”的人,就有包容涵育、和平崛起的格局,就能够“推倒一世之智勇,开拓万古之心胸”,就能够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真正做到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第三是深度,代表了内容。“天下”中蕴藏一切,即《中庸》所谓“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有“天下观”的人,有一个高远的目标和抱负,就能广泛学习,并能触类旁通进而融会贯通。

第四是温度,代表了情怀。有“天下观”的人,就必然能产生“四海之内皆兄弟也”这样的情怀,必然能产生“人类命运共同体”这样伟大的思想。

第五是智慧,有“天下观”的人能迅速建立大智慧,也即“平天下”。“平天下”既代表“内圣”,也代表“外王”(事业)。有终极智慧的人,即拥有了极致的内圣修养,自然也能成就“平天下”的外王事业。

正因为“坚持胸怀天下”,中华民族就从以天下中心自居,而是以天下自任、自重。才能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肩负起世界担当与历史使命。

“读懂中国”国际会议由国家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会、外交学会和21世纪理事会共同发起。今年会议采用线下为主、线下线上结合的方式进行,广州设线下主会场,邀请全球知名政治家、战略家、学者和企业家,与我党政军相关部门负责同志、专家学者、媒体人士和企业家,围绕“从哪里来,到哪里去——世界百年变局与中国和中国共产党”这一主题,展开深入研讨与广泛交流,帮助国际社会更好读懂中国、读懂中国共产党。

据了解,廖彬宇是著名文化学者、华夏文化促进会驻会主席、国际易学联合会荣誉会长。多个地方政府及多家世界五百强企业战略发展顾问。北大、清华、人大、中国社科院等多所知名高校及研究机构特聘教授;多年来致力于以传统文化促进现代文明、构建中国话语体系,立足中华文化推动中国人的文化自信经世致用。已先后出版《国学旨归》《老子汇通》《干支哲学》《平心平天下》《大成之道》《中天而立集》及编纂《千古易人》等十余部学术专著、思想论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