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中医传承人马纪成

  • 来源 环球电视网
  • 作者
  • 日期 2020-05-13 21:36

中医药学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为中华民族繁衍生息作出了巨大贡献,对世界文明进步产生了积极影响。民间更是不乏拥有奇特秘方的中医传人,马纪成就是其中一位。马纪成继承了父辈遗留下来的中医祖传秘方,这些方子对一些慢性病疑难杂症有相当的疗效,有的甚至药到病除,但他最初并不爱好中医,甚至在父亲的棍棒威逼下也产生不了兴趣。

烤糊的橘子

马纪成,1952年10月出生,父亲是老中医。由于马纪成是家中的长子,父亲希望他能继承父业,把中医祖传秘方传承下去。

“说实话,我开始并不爱好中医,也许是小时候又苦又涩的中药汤对我的影响吧!”马纪成说,在他很小的时候,父亲向他灌输中医思想时,他感觉一些医药书籍像是天书,书认识他,他不认识书。

实在没办法,父亲就拿着棍棒逼着他背方子。

“任何病就是一句口诀,背下来口诀就行了,按病‘配’方,从来没有用错的。”

但马纪成往往是一只耳朵进一只耳朵出。

特别是马纪成从课本上学习了化学和生理解剖学后,他就有了对付父亲的武器了。“什么阴阳,气血呀!阴阳在哪,气在哪里?找不到就是伪科学,就是迷信。”马纪成用所学的知识,运动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神经系统等知识结构反驳父亲的中医理论,父亲开始与他理论,但都被马纪成问得哑口无言。

“你,你,你……懂什么?”父亲气得脸色发紫说,“西医诞生才两三百年能与中医五千年历史相提并论吗?”

父亲见马纪成确实不是学中医的材料,也就放弃了。

“看来,祖传的宝贝只能带进棺材了。”父亲叹气地说。

让马纪成对中医态度发生改变的是他上班后的一件小事。马纪成单位的一位同事要参加市里庆祝新中国成立国庆歌咏比赛,但参赛前生过一次感冒,感冒虽然好了,但咳嗽却始终不好,一首歌唱不到一半就会咳个不停。眼看比赛的日子一天天临近,这位同事急得抓耳挠腮,只能去输液,但输液也不管用。马纪成想起了自己感冒后久咳不愈父亲给自己的食疗方法,就告诉同事说:“你弄几个橘子把皮在铁锅上烤糊后趁热吃了试试。”同事不以为然,心想“大医院都久治不愈的病,几个橘子就能治好?”但考虑到几个橘子又不费什么事,即使治不好,也不会有什么反作用,就同意试试。马纪成还了解到该同事喜欢喝啤酒,就让他不要喝啤酒了,改喝少量白酒。

第二天,同事惊喜地告诉马纪成,“你这个法子还真管用!以前晚上会咳得非常厉害,我吃了四五个烤糊的橘子,晚上咳嗽明显减轻多了。”马纪成又让他除了继续吃烤糊的橘子外,还把姜丝或者花椒放进柿饼里蒸热后吃,并向父亲讨要了一个中药方子给了同事。同事用马纪成的方法治好了久治不愈的咳嗽,顺利参加了市里的歌咏比赛,拿到了名次,为单位争了光。同事为了感谢他,还送他两瓶白酒并请他吃饭。

“中医世家就是不一样,都说你父亲治病行,我还不信,这下我真的信了。”

马纪成听到同事的称赞,心里也第一次萌生了对父亲和对中医世家的认同感。他也向同事吹嘘了父亲经常在他耳门唠叨的他不爱听的“治好了某某的疑难杂症”的话,他看见同事听得津津有味,自己内心的自豪感也油然而生。

“你有那么好的条件,不好好跟你父亲学习中医,还上什么班呀?”

这句话更是在马纪成心里激起了巨大波澜。

成就中医传人

马纪成开始趁上班业余时间研究起中医来,他是个打破砂锅问到底的人,“中医理论似乎是虚无缥缈的东西,建立在虚无缥缈理论上的中医为何能治病?”父亲不能回答他这个问题,只会背祖上流传下来的方子。他便开始到图书馆查找,搜集中医书籍。

马纪成从神农氏尝百草的故事找到了答案。上古时候,五谷和杂草长在一起,药物和百花开在一起,哪些粮食可以吃,哪些草药可以治病,谁也分不清。老百姓的疾苦,神农氏瞧在眼里,疼在心头。怎样给百姓充饥?怎样为百姓治病?神农冥思苦想,终于想出了一个办法,他带着一批臣民,从家乡出发,对每一种植物用人亲口尝试,看看人食了这种植物后的反应,哪些对人体有益,哪些对人体有害,并把这些情况一一记录下来,对人体有益处的植物进行人工培育种植,这就是原始的农业和医药业,又经过后代无数人的不断完善才有了现代的农业和中药业。

“许多植物对人体是有害的,甚至于有剧毒,不难想象,其中有许多人为之会献出生命。”马纪成感到每剂药方的来之不易,对父辈留下来的方剂内心充满了敬仰和感激之情。

马纪成还悟出了一个道理,中医理论是以天人合一的哲学观为基础形成的,阴阳五行学说,藏象五系统学说(心系统、肝系统、脾系统、肺系统、肾系统),五运六气学说,气血精津液神学说(气:信息-能量-物质学三元-多元说),体质学说,病因学说,病机学说及养生学说,分形经络说等。从某种程度上看更是一种哲学,不能简单地用现代的化学生物解剖学来衡量中医理论的真伪,她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无数人的经验总结,对于提高人体的免疫力,对慢性疑难杂症的防治逆转具有西医所不可替代的作用。

“以西医否定中医,或以中医否定西医的观点都是不对的。”马纪成认为,如果把人体比喻成一个国家,中医相当于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而西医相当于部队和公检法。中医治病原理是通过调理提高人体免疫力,相当于提高公民的文化素质,减少犯罪等不良因素;而西医是直接针对病毒细菌或其他病变,相当于用部队和公检法打击犯罪,清除社会不稳定因素。公民素质再高的国家也不能没有公检法,相反,再强大的公检法也不可能代替文化素质教育。

马纪成以前看中医学术著作像看天书,现在却能触类旁通,药方以前怎么也记不住,现在却能轻易记下来。更让父亲欣慰的是,自己只是背下来方子,而马纪成不但能记下方子,而且还能说出这样配伍的原因。马纪成也从学习中医中获得收获。

“每当一些疑难杂症的患者经过我的手减轻了痛苦,甚至痊愈,心里的那个美,真比喝了蜜还甜。”马纪成说。他也记不清治好了多少疑难杂症患者,感谢信有好几大叠,锦旗墙上都挂不下了。

助力健康中国

马纪成并没有以此为满足,他有着更为远大的目标——为我国应对人口老龄化贡献自己一份力量。

据全国老龄办最新统计,2020年末,全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增长至2.55亿人左右,占总人口比重提升到17.8%左右;高龄老年人口(85岁以上)将增加到2900万人左右。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大健康产业蓝皮书:大健康产业发展报告》预测,到2050年我国60岁以上老人将达到4.83亿,80岁以上老人将达到1.08亿。

“随着年龄的增加,慢性病发率也会逐渐增加,负担加重。中医对于预防中老年慢性病的发生,减少医保费用,能发挥出重要的作用。”面对未来,马纪成踌躇满志,他正在申请成立医院和研究院。

他认为一个人的生命价值,不是自己能赚多少钱,而是对社会作出了多少贡献。远古的神农氏、春秋战国时代的扁鹊、东汉末年的张仲景、三国时代的华佗、明代的李时珍等医学圣贤,成为了他心中的楷模。他信心满满地说:“我将博采众长,包括西医,让自家的祖传秘方与各家学派的中医理论相结合,能为更多的人减轻痛苦,为健康中国行动和为应对人口老龄化助力。”(文/谭光电)

【版权提示】产业经济在线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 排行榜
  • 推荐
  • 热门

Copyright © 2002-2017 CHJZX. 产业经济在线 版权所有

京ICP备19040004号-1

民间中医传承人马纪成

环球电视网2020-05-13 21:36

中医药学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为中华民族繁衍生息作出了巨大贡献,对世界文明进步产生了积极影响。民间更是不乏拥有奇特秘方的中医传人,马纪成就是其中一位。马纪成继承了父辈遗留下来的中医祖传秘方,这些方子对一些慢性病疑难杂症有相当的疗效,有的甚至药到病除,但他最初并不爱好中医,甚至在父亲的棍棒威逼下也产生不了兴趣。

烤糊的橘子

马纪成,1952年10月出生,父亲是老中医。由于马纪成是家中的长子,父亲希望他能继承父业,把中医祖传秘方传承下去。

“说实话,我开始并不爱好中医,也许是小时候又苦又涩的中药汤对我的影响吧!”马纪成说,在他很小的时候,父亲向他灌输中医思想时,他感觉一些医药书籍像是天书,书认识他,他不认识书。

实在没办法,父亲就拿着棍棒逼着他背方子。

“任何病就是一句口诀,背下来口诀就行了,按病‘配’方,从来没有用错的。”

但马纪成往往是一只耳朵进一只耳朵出。

特别是马纪成从课本上学习了化学和生理解剖学后,他就有了对付父亲的武器了。“什么阴阳,气血呀!阴阳在哪,气在哪里?找不到就是伪科学,就是迷信。”马纪成用所学的知识,运动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神经系统等知识结构反驳父亲的中医理论,父亲开始与他理论,但都被马纪成问得哑口无言。

“你,你,你……懂什么?”父亲气得脸色发紫说,“西医诞生才两三百年能与中医五千年历史相提并论吗?”

父亲见马纪成确实不是学中医的材料,也就放弃了。

“看来,祖传的宝贝只能带进棺材了。”父亲叹气地说。

让马纪成对中医态度发生改变的是他上班后的一件小事。马纪成单位的一位同事要参加市里庆祝新中国成立国庆歌咏比赛,但参赛前生过一次感冒,感冒虽然好了,但咳嗽却始终不好,一首歌唱不到一半就会咳个不停。眼看比赛的日子一天天临近,这位同事急得抓耳挠腮,只能去输液,但输液也不管用。马纪成想起了自己感冒后久咳不愈父亲给自己的食疗方法,就告诉同事说:“你弄几个橘子把皮在铁锅上烤糊后趁热吃了试试。”同事不以为然,心想“大医院都久治不愈的病,几个橘子就能治好?”但考虑到几个橘子又不费什么事,即使治不好,也不会有什么反作用,就同意试试。马纪成还了解到该同事喜欢喝啤酒,就让他不要喝啤酒了,改喝少量白酒。

第二天,同事惊喜地告诉马纪成,“你这个法子还真管用!以前晚上会咳得非常厉害,我吃了四五个烤糊的橘子,晚上咳嗽明显减轻多了。”马纪成又让他除了继续吃烤糊的橘子外,还把姜丝或者花椒放进柿饼里蒸热后吃,并向父亲讨要了一个中药方子给了同事。同事用马纪成的方法治好了久治不愈的咳嗽,顺利参加了市里的歌咏比赛,拿到了名次,为单位争了光。同事为了感谢他,还送他两瓶白酒并请他吃饭。

“中医世家就是不一样,都说你父亲治病行,我还不信,这下我真的信了。”

马纪成听到同事的称赞,心里也第一次萌生了对父亲和对中医世家的认同感。他也向同事吹嘘了父亲经常在他耳门唠叨的他不爱听的“治好了某某的疑难杂症”的话,他看见同事听得津津有味,自己内心的自豪感也油然而生。

“你有那么好的条件,不好好跟你父亲学习中医,还上什么班呀?”

这句话更是在马纪成心里激起了巨大波澜。

成就中医传人

马纪成开始趁上班业余时间研究起中医来,他是个打破砂锅问到底的人,“中医理论似乎是虚无缥缈的东西,建立在虚无缥缈理论上的中医为何能治病?”父亲不能回答他这个问题,只会背祖上流传下来的方子。他便开始到图书馆查找,搜集中医书籍。

马纪成从神农氏尝百草的故事找到了答案。上古时候,五谷和杂草长在一起,药物和百花开在一起,哪些粮食可以吃,哪些草药可以治病,谁也分不清。老百姓的疾苦,神农氏瞧在眼里,疼在心头。怎样给百姓充饥?怎样为百姓治病?神农冥思苦想,终于想出了一个办法,他带着一批臣民,从家乡出发,对每一种植物用人亲口尝试,看看人食了这种植物后的反应,哪些对人体有益,哪些对人体有害,并把这些情况一一记录下来,对人体有益处的植物进行人工培育种植,这就是原始的农业和医药业,又经过后代无数人的不断完善才有了现代的农业和中药业。

“许多植物对人体是有害的,甚至于有剧毒,不难想象,其中有许多人为之会献出生命。”马纪成感到每剂药方的来之不易,对父辈留下来的方剂内心充满了敬仰和感激之情。

马纪成还悟出了一个道理,中医理论是以天人合一的哲学观为基础形成的,阴阳五行学说,藏象五系统学说(心系统、肝系统、脾系统、肺系统、肾系统),五运六气学说,气血精津液神学说(气:信息-能量-物质学三元-多元说),体质学说,病因学说,病机学说及养生学说,分形经络说等。从某种程度上看更是一种哲学,不能简单地用现代的化学生物解剖学来衡量中医理论的真伪,她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无数人的经验总结,对于提高人体的免疫力,对慢性疑难杂症的防治逆转具有西医所不可替代的作用。

“以西医否定中医,或以中医否定西医的观点都是不对的。”马纪成认为,如果把人体比喻成一个国家,中医相当于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而西医相当于部队和公检法。中医治病原理是通过调理提高人体免疫力,相当于提高公民的文化素质,减少犯罪等不良因素;而西医是直接针对病毒细菌或其他病变,相当于用部队和公检法打击犯罪,清除社会不稳定因素。公民素质再高的国家也不能没有公检法,相反,再强大的公检法也不可能代替文化素质教育。

马纪成以前看中医学术著作像看天书,现在却能触类旁通,药方以前怎么也记不住,现在却能轻易记下来。更让父亲欣慰的是,自己只是背下来方子,而马纪成不但能记下方子,而且还能说出这样配伍的原因。马纪成也从学习中医中获得收获。

“每当一些疑难杂症的患者经过我的手减轻了痛苦,甚至痊愈,心里的那个美,真比喝了蜜还甜。”马纪成说。他也记不清治好了多少疑难杂症患者,感谢信有好几大叠,锦旗墙上都挂不下了。

助力健康中国

马纪成并没有以此为满足,他有着更为远大的目标——为我国应对人口老龄化贡献自己一份力量。

据全国老龄办最新统计,2020年末,全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增长至2.55亿人左右,占总人口比重提升到17.8%左右;高龄老年人口(85岁以上)将增加到2900万人左右。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大健康产业蓝皮书:大健康产业发展报告》预测,到2050年我国60岁以上老人将达到4.83亿,80岁以上老人将达到1.08亿。

“随着年龄的增加,慢性病发率也会逐渐增加,负担加重。中医对于预防中老年慢性病的发生,减少医保费用,能发挥出重要的作用。”面对未来,马纪成踌躇满志,他正在申请成立医院和研究院。

他认为一个人的生命价值,不是自己能赚多少钱,而是对社会作出了多少贡献。远古的神农氏、春秋战国时代的扁鹊、东汉末年的张仲景、三国时代的华佗、明代的李时珍等医学圣贤,成为了他心中的楷模。他信心满满地说:“我将博采众长,包括西医,让自家的祖传秘方与各家学派的中医理论相结合,能为更多的人减轻痛苦,为健康中国行动和为应对人口老龄化助力。”(文/谭光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