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武汉姑娘和她的71篇方舱日记

  • 来源 凤凰网
  • 作者
  • 日期 2020-03-06 12:44

方舱医院像一座微缩城市,阿布在其间游走,写下方舱日记,记录不同的人间日常。这些小红书上的日记,是在宏大的叙事之外,建立一份普通人的历史存档。方舱的日子一定都是快乐的吗?应该是不会的。但是如果能在这些枯燥、充满未知的生活里寻找到一点点微弱的光芒,那些快乐的瞬间,是能够给人带来希望的。

1

阿布记得,那是一辆白色的大皮卡,孤零零地停在街边。时间临近晚上7点钟,路上没有什么车,武汉的气温降到了3度左右。除她之外,驾驶座后方的车斗上坐着一位女士,三位男士。他们都裹紧了衣服,蜷缩在车斗里,脸上蒙着口罩,看不清彼此的脸。

那位女士呼吸急促。她告诉阿布,她还在发烧,烧得有些糊涂了。而后,车开得飞快,风凛冽地刮在他们身上,每一次颠簸,都把车斗里的人震起。阿布担心,自己会不会从车上掉下去。

这辆皮卡的目的地是方舱的集中转送集合点,抵达之后,阿布会被送往武汉客厅,过去它曾是城市文化地标,疫情发生后,它被改造为方舱医院,床位达1461张,是武汉目前规模最大的方舱医院,负责收治轻症患者。和阿布同行的4个人,都被确诊了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

阿布从未想过新冠肺炎会降临在自己身上。得知武汉有疫情后,她做了一切防护的措施,每天在家里喷洒消毒剂和酒精,奔去药店买来了奥司他韦和莲花清瘟作为预防的药物,叮嘱所有家人24小时戴上口罩,睡觉时也不摘下。买好储备的食材后,她便极少迈出家门。

“妈妈,为什么不能出去?”3岁的女儿果果问她。“外面有一个大怪兽,出去很危险的。”阿布告诉她。得到这样的回答,平时吵闹的果果变得懂事,只是偶尔会忍不住张望窗外的天。

症状是慢慢显现的。1月23日,阿布开始喉咙发痒,吃了药才转好,一周后,她出现了头痛、鼻塞的症状,浑身冒起了虚汗。阿布的公公和婆婆也出现了类似的症状,2月4日,他们被断定为双肺感染。

阿布慌了。第二天,她和丈夫一同去医院做了CT检查。CT结果显示,阿布的右下肺叶感染,得到结果的时候,“那一下,就像一道闪电击中了我的脑袋,‘嗡’的一声,晴天霹雳。”阿布的第一反应是“一定要把女儿保护好”。她心里后怕,果果依赖她,这些天来,母女俩都紧密地睡在一起。

她不得已和丈夫、女儿分开,独自住进了另一套亲戚空置的房子里。第二天一早,母亲发来视频请求。一看事情瞒不住了,她只好坦白自己肺部感染的事实,“你们先别紧张啊,我和你们说件事情。”“你是不是确诊了?”母亲问。阿布点点头,这时候,手机两头的一家三口都陷入沉默,阿布看到,在一旁不发一言的父亲瞬间掉下了眼泪,她也忍不住哭了。

2月7日,她和丈夫、女儿前往酒店隔离,才抵达酒店,就收到了核酸是阳性的消息。半小时后,社区通知她去武汉客厅方舱医院。不能和住在隔壁房间的果果正式道别,她只能发去视频通话请求,“果果,妈妈要去医院,因为妈妈生病了,你在这里要听爸爸的话,如果爸爸需要帮助,你一定要帮助他。”果果点点头,“好的,妈妈,爱你哟。”“我也爱你。”阿布说。

几乎是毫无准备地,视频通话结束,阿布提着一个简易的塑料袋,随意地装上几件换洗的衣裤,坐上了那辆等待她的皮卡车。

到达下一个集合点,已经是晚上9点钟。他们被暂时搁置在路边。在寒风中,阿布站得腿酸。她突然想到,她即将要面对的,也许是一段非常难忘的旅程。她在冷风中掏出手机,摄像头转向自己,“现在是2020年2月7号,我被确诊了肺炎,现在要去方舱医院了。”

画面里,阿布戴着淡蓝色的口罩,一身白色的羽绒服,齐肩的栗色头发塞在帽子里。那是阿布第一条关于方舱的视频日记,迄今,她在小红书上共记录下了71条方舱日记。

▲ 阿布选择用记录的方式来度过在方舱医院的日日夜夜。图 / 受访者提供

2

来到方舱的第一个晚上,阿布没睡好觉,早晨6点便睁开了眼睛。开放环境下,人与人之间几乎没有隐私。躺在病床上,阿布听见了许多声音。

一位上了年纪的阿姨在哭。她才入院不久,焦急地冲医护人员求助,“我80多岁的妈妈还在家里,也感染了这个病,怎么办啊?她该怎么办?”

一位男性操着外地口音,安慰电话那头的母亲和孩子,“不要哭,不要哭,不必担心我,我在这里一切都好。”抚慰完家人,他开始大口喘气,暴露出刚才悉心藏好的病症。

有人每隔半小时询问自己的病情,反复回答过的问题,他仍要找来医生再确认一次,烦躁地在医院里来回地走动。还有人不断嘀咕,“这里是什么鬼地方?不就是把我们拖来这里等死吗?”

方舱才建成不久,硬件条件不好。移动厕所老出问题,水箱缺水,纸张和排泄物通通黏在排水口上。洗澡的队伍排得老长,浴室里,周遭的缝隙钻进飕飕的凉风,在方舱的20天里,阿布只洗过3次澡。

但问题总要克服。没有现成的晾衣绳,她把蓝色的垃圾袋撕成条状,拧在一起,制成一条简易的塑料绳,绑在床头,用来晾毛巾。她在角落发现了一个废弃的喷壶,得到医务人员的许可后,往里面灌上消毒液,分给身边的病友们。“我不想去抱怨这些东西不好,只想尽量去理解它,它在最短的时间里能够做成这样已经很不错了,我总是这样对自己说。”

一场广场舞让人们看到方舱的另一面。2月10日上午10点,当时七八位A8舱的病友们起床做运动,有人提议跳舞,他们便打开了手机视频,趁着音乐扭起了舞步。跳舞的视频被旁人发上了网,引来了热议。医护人员们决定,广场舞自此作为方舱医院的保留节目。

当天下午6点半,一位护士将扩音喇叭架在手机边上,放起了音乐。正值饭点过后,管床的护士们到每个病床前鼓励病友下床运动。公共活动的空地上,人渐渐多了起来。A区来了近四分之一的人,相互隔着1米左右的距离。一位甘肃医疗队的护士在前头领舞,跳起了《火红的萨日朗》。

▲ 阿布用镜头记录下的这场舞蹈,感动了无数网友。图 / 阿布的小红书截图

阿布没有跳,在一旁用手机录下了这一切。她看到,医护人员穿着厚重的防护服,尽力地跳出轻快的舞步。阿布给这支舞取名叫“方舱舞”,发布在小红书后,吸引来了大量的点赞和评论。

即使在这样欢乐的时刻,冲突也不可避免。第二天,病友们照例跳着广场舞,一个披着卷发的高个儿大妈,快速冲上前,抢走了护士手中的话筒,对着话筒用高昂的声音说:“你们是很开心还是怎样?你们以为来这里是享福的吗?我告诉你们,过来都是来送死的,还跳跳跳……”

人群停了下来,目光死死地盯住她,“你不跳你可以回去呀”,他们开始回击,“你不想治病就回去”,声音此起彼伏,越来越嘈杂,夹杂着当地特色的“汉骂”。大妈愣住了,不再出声,把话筒往回一塞,骂骂咧咧走回了自己的病床。

疾病面前,积极乐观是一种错吗?阿布琢磨过这样的问题。刚来方舱时,因为核酸迟迟不转阴,阿布偶发焦虑和沮丧。没有其他事情可做,她只能不断刷新闻,坠入新一轮的失望和恐惧。进入方舱两周后,做完第二次核酸检测,结果依然是阳性,阿布给丈夫拨去电话,边说边红了眼眶。她想念女儿,这是她和果果分别最长的一段时间。

果果为她画了一张画,画里阿布穿着裙子,身上点满黄色的病毒。画完,果果挥舞着手里的画纸,在狭小的酒店房间里边跳边喊,“希望妈妈早点出院”。

这些情节屡屡让阿布掉泪,“但我不想让自己一直纠结在病情上,想把情绪转换一下。看到的那些不好,我会自动地过滤掉,这样才能保持愉快的心情。”

▲ 画面中,果果挥舞着手上的画喊着:“妈妈早点出院,爱你哟”。图 / 阿布的小红书截图

3

为了控制自己的情绪,阿布卸载了其他的资讯平台,独独留下小红书这个生活方式社区,更新自己的方舱日记。

视频日记,她只拍快乐的部分。没有专业唱歌设备,一位医生举着平时的扩音话筒唱《成都成都》,把歌词里的“成都”替换成了“武汉”,病人围着他站成一圈,随着音乐节奏摇摆。阿布还拍摄了自己参加合唱团的过程,她穿着棕褐色的迷彩服,和病友们站成一排,排练《我和我的祖国》。医护人员不能带手机,让阿布给他们拍摄视频向家人报平安。

阿布的方舱日记登上了央视,连续播出了3集。她没想到,自己第一次上央视,竟是以新冠肺炎确诊患者的身份。后来,她越来越熟练,举着手机正儿八经地采访医生,还窜到方舱一些不惹人注意的角落,拍摄她觉得有趣的画面。

▲ 阿布的方舱日记登上央视的画面。图 / 阿布的小红书

条件艰苦,阿布也自得其乐。公共活动区域是一条露天过道,一边是卸粪车,另一边是移动厕所,阿布夹在中间悠然啃着苹果。再往前走点路,能看到好一些的景色,“那里能压压腿、拉拉筋,也挺好的呀。”她说。

乐观的情绪会被感染。和阿布同一批进来的病友都是上了年纪的阿姨,她注意到一位60多岁的阿姨满脸愁云,话少,沉闷地坐在病床上。阿姨的症状比较严重,她告诉阿布,她和家里人交代好了后事,“反正我是再也回不去了,要死也死在外面吧。”

阿布和旁边的阿姨们找她搭腔,“我们不会和她说,‘你肯定会没事的’这样的话,那样的力量太单薄了。大家会和她开玩笑,让她真心地笑起来,她反而会慢慢地转好。”五天后,那个阿姨终于露出了笑容。“回去还要操心做饭买菜,就在这里待着,还有饭吃。”她说。

▲ 阿布入院第二天领到的饭菜。图 / 阿布的小红书

每回领饭菜或零食、发拖鞋,阿姨们都想着给阿布留一份。医护人员发物资,如果有谁缺席,她们一定会多拿一套,生怕缺席的人饿了冷了。阿布习惯了晚睡,晚上12点多钟,阿姨们看到她的手机还亮着光,冲她喊,“阿布,还不睡觉呢。”“阿布,早点睡觉身体才会快点好。”阿布无奈地笑,乖乖把手机关了。早晨起来,阿布挨个催促她们起床打八段锦,“你们快下床,别睡了,颈椎都要睡断啦,还不下来运动?”

方舱医院像一座微缩城市,阿布在其间游走,记录不同的人间日常。

人来人往,难免出现争执,明明每人可以分到一瓶的酸奶,总有人成箱成箱地往自己的病床搬。因为各自想看的电视台不同,两位病人起了争执,惹来了附近驻守的警察。方舱外人与人之间的贪婪、争斗,也毫不意外地在方舱里复制上演。阿布在日记里把这些画面剔除,她更愿意记录病友间的互相支撑、医护人员的关照,她想给舱外的人带去能量和温暖。

在阿布看来,乐观真的有用。她专注于挖掘生活里温暖部分的同时,方舱也发生着它的变化,某一天,她发现墙上长出了贴满便签的信心树,过了几天,医院的图书角又建了起来。

“城市”在不断变好,关系的藤蔓也在不知不觉间开始生长。即使医护人员只露出一双眼睛,阿布也能喊出他们的名字。阿布去领物资,一路上都有人和她打招呼,“阿布,你怎么还没出院?”“阿布,最近感觉怎么样?”。阿布觉得自己像参加了一场“冬令营”,病友们像是同学,共同为一场大考做准备。

▲ 阿布记录下的方舱医护人员。图 / 受访者提供

4

发布方舱日记后,阿布在小红书上多了一些追随者,他们每天守着阿布发视频。阿布发得晚了,他们急得给她留言,担心她的病情是不是出现了新变化。她成了大家在方舱的另一双眼。这双眼睛看到的,是实实在在的方舱生活。

像阿布这样,在小红书上分享疫期生活的用户还有很多。武汉市同济医院肿瘤科的“牛牛妈妈”被调配到发热门诊后,开始在小红书上记录发热病区的日常,“作为80后的我们,小时候没有穿过纸尿裤,2020年,我们穿上纸尿裤,依然是美少女。”3月2日那天,发热病区开设满一个月时,牛牛妈妈和同事吃了“满月蛋糕”,照片里的蛋糕裹了一圈鲜黄色的芒果粒,“等大家都出院了,我们就可以‘封科’啦。”

一个名为“蓝宝石”的小红书用户是驰援黄冈的一名护士。她分享了黄冈首例ECMO患者的抢救过程。由于没有转运呼吸机,送患者去往CT室的路上,他们只能用手来反复捏呼吸囊,一路奔跑着,让患者顺利做了头胸部的CT检查,再将他送回了重症病房。“这是一辈子珍贵的回忆,等多年后来看看这些,曾经的我们那么勇敢,为了心中的信念不惜一切,哪怕付出生命。”她写道。

封城封路的举措让线下的城市停摆,线上互动重要性凸显,越来越多的人涌进了小红书这座虚拟城市。

小红书社区生态运营负责人济颠觉得,幽闭在家的日子里,人们更渴望明亮的事物来照见生活。这个城市在自发地萌生出各种小众的圈层,来到这里,可以轻易地寻见气味相投的人。页面像一块块长方形的窗格,窗格里传来家常菜的饭香,还能听到吉他弹唱的弦音,尽是日常。

小红书所在做的,是在宏大的叙事之外,建立一份普通人的历史存档。“方舱的日子一定都是快乐的吗?我想应该是不会的。但是如果能在这些枯燥、充满未知的生活里寻找到一点点微弱的光芒,那些快乐的瞬间,是能够给人带来希望的。”济颠说。

属于阿布的那一份故事存档还在继续。

▲ 阿布转院前的最后一次记录,她说自己是最后一次在这个“客厅”录视频了。图 / 阿布的小红书

2月27日,阿布接到了转院的通知。她被转去中南医院进行下一步的观察。核酸仍没有转阴,她沮丧得很,小红书用户们鼓励她,“阿布呀,你就当作是高三没考中重点,再复读一年。到中南医院就是读到火箭班去了,你肯定很快就毕业了。”

转院那天,阿布和熟悉的医护人员一一告别。不能接触防护服,她在相距半米左右的位置,和她们隔空做了一个拥抱的姿势。外地医疗队的医护们和阿布有一个约定,“等我们抗疫一周年,我们要再回来看一下。”阿布答应,“好,不管是你们来武汉,还是我去广东或者甘肃,我们都要再见面。”

A8舱的阿姨们给阿布打包行李,担心她去了中南医院吃不饱,她们把自己平时省下来的榨菜、水果,统统放到一个纸箱里。零食越积越多,纸箱被塞得鼓鼓囊囊,一个阿姨手脚利落地用胶带将它捆牢。来的那天,阿布只有一个玫粉色行李箱,临走时,箱子变成了3个。6位病友拍了一张集体照,匆忙地建了一个“方舱战友群”。再也没有时间可以做更多的道别,阿布带着这些零食,转去了中南医院。

在中南医院的检验科,她拿到了第四次核酸检验结果,显示阴性。她兴奋地洗了头发,冲了澡。她的病房正对着武汉的双湖桥,晚上望过去,是一条紫色和白色交接的灯带。桥两边的建筑的灯火,一天比一天明亮。

晚风吹了进来。阿布想,春天,总归是要来了吧。

▲ 阿布在信心树上留下的愿望便签纸。图 / 阿布的小红书

【版权提示】产业经济在线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 排行榜
  • 推荐
  • 热门

Copyright © 2002-2017 CHJZX. 产业经济在线 版权所有

京ICP备19040004号-1

一个武汉姑娘和她的71篇方舱日记

凤凰网2020-03-06 12:44

方舱医院像一座微缩城市,阿布在其间游走,写下方舱日记,记录不同的人间日常。这些小红书上的日记,是在宏大的叙事之外,建立一份普通人的历史存档。方舱的日子一定都是快乐的吗?应该是不会的。但是如果能在这些枯燥、充满未知的生活里寻找到一点点微弱的光芒,那些快乐的瞬间,是能够给人带来希望的。

1

阿布记得,那是一辆白色的大皮卡,孤零零地停在街边。时间临近晚上7点钟,路上没有什么车,武汉的气温降到了3度左右。除她之外,驾驶座后方的车斗上坐着一位女士,三位男士。他们都裹紧了衣服,蜷缩在车斗里,脸上蒙着口罩,看不清彼此的脸。

那位女士呼吸急促。她告诉阿布,她还在发烧,烧得有些糊涂了。而后,车开得飞快,风凛冽地刮在他们身上,每一次颠簸,都把车斗里的人震起。阿布担心,自己会不会从车上掉下去。

这辆皮卡的目的地是方舱的集中转送集合点,抵达之后,阿布会被送往武汉客厅,过去它曾是城市文化地标,疫情发生后,它被改造为方舱医院,床位达1461张,是武汉目前规模最大的方舱医院,负责收治轻症患者。和阿布同行的4个人,都被确诊了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

阿布从未想过新冠肺炎会降临在自己身上。得知武汉有疫情后,她做了一切防护的措施,每天在家里喷洒消毒剂和酒精,奔去药店买来了奥司他韦和莲花清瘟作为预防的药物,叮嘱所有家人24小时戴上口罩,睡觉时也不摘下。买好储备的食材后,她便极少迈出家门。

“妈妈,为什么不能出去?”3岁的女儿果果问她。“外面有一个大怪兽,出去很危险的。”阿布告诉她。得到这样的回答,平时吵闹的果果变得懂事,只是偶尔会忍不住张望窗外的天。

症状是慢慢显现的。1月23日,阿布开始喉咙发痒,吃了药才转好,一周后,她出现了头痛、鼻塞的症状,浑身冒起了虚汗。阿布的公公和婆婆也出现了类似的症状,2月4日,他们被断定为双肺感染。

阿布慌了。第二天,她和丈夫一同去医院做了CT检查。CT结果显示,阿布的右下肺叶感染,得到结果的时候,“那一下,就像一道闪电击中了我的脑袋,‘嗡’的一声,晴天霹雳。”阿布的第一反应是“一定要把女儿保护好”。她心里后怕,果果依赖她,这些天来,母女俩都紧密地睡在一起。

她不得已和丈夫、女儿分开,独自住进了另一套亲戚空置的房子里。第二天一早,母亲发来视频请求。一看事情瞒不住了,她只好坦白自己肺部感染的事实,“你们先别紧张啊,我和你们说件事情。”“你是不是确诊了?”母亲问。阿布点点头,这时候,手机两头的一家三口都陷入沉默,阿布看到,在一旁不发一言的父亲瞬间掉下了眼泪,她也忍不住哭了。

2月7日,她和丈夫、女儿前往酒店隔离,才抵达酒店,就收到了核酸是阳性的消息。半小时后,社区通知她去武汉客厅方舱医院。不能和住在隔壁房间的果果正式道别,她只能发去视频通话请求,“果果,妈妈要去医院,因为妈妈生病了,你在这里要听爸爸的话,如果爸爸需要帮助,你一定要帮助他。”果果点点头,“好的,妈妈,爱你哟。”“我也爱你。”阿布说。

几乎是毫无准备地,视频通话结束,阿布提着一个简易的塑料袋,随意地装上几件换洗的衣裤,坐上了那辆等待她的皮卡车。

到达下一个集合点,已经是晚上9点钟。他们被暂时搁置在路边。在寒风中,阿布站得腿酸。她突然想到,她即将要面对的,也许是一段非常难忘的旅程。她在冷风中掏出手机,摄像头转向自己,“现在是2020年2月7号,我被确诊了肺炎,现在要去方舱医院了。”

画面里,阿布戴着淡蓝色的口罩,一身白色的羽绒服,齐肩的栗色头发塞在帽子里。那是阿布第一条关于方舱的视频日记,迄今,她在小红书上共记录下了71条方舱日记。

▲ 阿布选择用记录的方式来度过在方舱医院的日日夜夜。图 / 受访者提供

2

来到方舱的第一个晚上,阿布没睡好觉,早晨6点便睁开了眼睛。开放环境下,人与人之间几乎没有隐私。躺在病床上,阿布听见了许多声音。

一位上了年纪的阿姨在哭。她才入院不久,焦急地冲医护人员求助,“我80多岁的妈妈还在家里,也感染了这个病,怎么办啊?她该怎么办?”

一位男性操着外地口音,安慰电话那头的母亲和孩子,“不要哭,不要哭,不必担心我,我在这里一切都好。”抚慰完家人,他开始大口喘气,暴露出刚才悉心藏好的病症。

有人每隔半小时询问自己的病情,反复回答过的问题,他仍要找来医生再确认一次,烦躁地在医院里来回地走动。还有人不断嘀咕,“这里是什么鬼地方?不就是把我们拖来这里等死吗?”

方舱才建成不久,硬件条件不好。移动厕所老出问题,水箱缺水,纸张和排泄物通通黏在排水口上。洗澡的队伍排得老长,浴室里,周遭的缝隙钻进飕飕的凉风,在方舱的20天里,阿布只洗过3次澡。

但问题总要克服。没有现成的晾衣绳,她把蓝色的垃圾袋撕成条状,拧在一起,制成一条简易的塑料绳,绑在床头,用来晾毛巾。她在角落发现了一个废弃的喷壶,得到医务人员的许可后,往里面灌上消毒液,分给身边的病友们。“我不想去抱怨这些东西不好,只想尽量去理解它,它在最短的时间里能够做成这样已经很不错了,我总是这样对自己说。”

一场广场舞让人们看到方舱的另一面。2月10日上午10点,当时七八位A8舱的病友们起床做运动,有人提议跳舞,他们便打开了手机视频,趁着音乐扭起了舞步。跳舞的视频被旁人发上了网,引来了热议。医护人员们决定,广场舞自此作为方舱医院的保留节目。

当天下午6点半,一位护士将扩音喇叭架在手机边上,放起了音乐。正值饭点过后,管床的护士们到每个病床前鼓励病友下床运动。公共活动的空地上,人渐渐多了起来。A区来了近四分之一的人,相互隔着1米左右的距离。一位甘肃医疗队的护士在前头领舞,跳起了《火红的萨日朗》。

▲ 阿布用镜头记录下的这场舞蹈,感动了无数网友。图 / 阿布的小红书截图

阿布没有跳,在一旁用手机录下了这一切。她看到,医护人员穿着厚重的防护服,尽力地跳出轻快的舞步。阿布给这支舞取名叫“方舱舞”,发布在小红书后,吸引来了大量的点赞和评论。

即使在这样欢乐的时刻,冲突也不可避免。第二天,病友们照例跳着广场舞,一个披着卷发的高个儿大妈,快速冲上前,抢走了护士手中的话筒,对着话筒用高昂的声音说:“你们是很开心还是怎样?你们以为来这里是享福的吗?我告诉你们,过来都是来送死的,还跳跳跳……”

人群停了下来,目光死死地盯住她,“你不跳你可以回去呀”,他们开始回击,“你不想治病就回去”,声音此起彼伏,越来越嘈杂,夹杂着当地特色的“汉骂”。大妈愣住了,不再出声,把话筒往回一塞,骂骂咧咧走回了自己的病床。

疾病面前,积极乐观是一种错吗?阿布琢磨过这样的问题。刚来方舱时,因为核酸迟迟不转阴,阿布偶发焦虑和沮丧。没有其他事情可做,她只能不断刷新闻,坠入新一轮的失望和恐惧。进入方舱两周后,做完第二次核酸检测,结果依然是阳性,阿布给丈夫拨去电话,边说边红了眼眶。她想念女儿,这是她和果果分别最长的一段时间。

果果为她画了一张画,画里阿布穿着裙子,身上点满黄色的病毒。画完,果果挥舞着手里的画纸,在狭小的酒店房间里边跳边喊,“希望妈妈早点出院”。

这些情节屡屡让阿布掉泪,“但我不想让自己一直纠结在病情上,想把情绪转换一下。看到的那些不好,我会自动地过滤掉,这样才能保持愉快的心情。”

▲ 画面中,果果挥舞着手上的画喊着:“妈妈早点出院,爱你哟”。图 / 阿布的小红书截图

3

为了控制自己的情绪,阿布卸载了其他的资讯平台,独独留下小红书这个生活方式社区,更新自己的方舱日记。

视频日记,她只拍快乐的部分。没有专业唱歌设备,一位医生举着平时的扩音话筒唱《成都成都》,把歌词里的“成都”替换成了“武汉”,病人围着他站成一圈,随着音乐节奏摇摆。阿布还拍摄了自己参加合唱团的过程,她穿着棕褐色的迷彩服,和病友们站成一排,排练《我和我的祖国》。医护人员不能带手机,让阿布给他们拍摄视频向家人报平安。

阿布的方舱日记登上了央视,连续播出了3集。她没想到,自己第一次上央视,竟是以新冠肺炎确诊患者的身份。后来,她越来越熟练,举着手机正儿八经地采访医生,还窜到方舱一些不惹人注意的角落,拍摄她觉得有趣的画面。

▲ 阿布的方舱日记登上央视的画面。图 / 阿布的小红书

条件艰苦,阿布也自得其乐。公共活动区域是一条露天过道,一边是卸粪车,另一边是移动厕所,阿布夹在中间悠然啃着苹果。再往前走点路,能看到好一些的景色,“那里能压压腿、拉拉筋,也挺好的呀。”她说。

乐观的情绪会被感染。和阿布同一批进来的病友都是上了年纪的阿姨,她注意到一位60多岁的阿姨满脸愁云,话少,沉闷地坐在病床上。阿姨的症状比较严重,她告诉阿布,她和家里人交代好了后事,“反正我是再也回不去了,要死也死在外面吧。”

阿布和旁边的阿姨们找她搭腔,“我们不会和她说,‘你肯定会没事的’这样的话,那样的力量太单薄了。大家会和她开玩笑,让她真心地笑起来,她反而会慢慢地转好。”五天后,那个阿姨终于露出了笑容。“回去还要操心做饭买菜,就在这里待着,还有饭吃。”她说。

▲ 阿布入院第二天领到的饭菜。图 / 阿布的小红书

每回领饭菜或零食、发拖鞋,阿姨们都想着给阿布留一份。医护人员发物资,如果有谁缺席,她们一定会多拿一套,生怕缺席的人饿了冷了。阿布习惯了晚睡,晚上12点多钟,阿姨们看到她的手机还亮着光,冲她喊,“阿布,还不睡觉呢。”“阿布,早点睡觉身体才会快点好。”阿布无奈地笑,乖乖把手机关了。早晨起来,阿布挨个催促她们起床打八段锦,“你们快下床,别睡了,颈椎都要睡断啦,还不下来运动?”

方舱医院像一座微缩城市,阿布在其间游走,记录不同的人间日常。

人来人往,难免出现争执,明明每人可以分到一瓶的酸奶,总有人成箱成箱地往自己的病床搬。因为各自想看的电视台不同,两位病人起了争执,惹来了附近驻守的警察。方舱外人与人之间的贪婪、争斗,也毫不意外地在方舱里复制上演。阿布在日记里把这些画面剔除,她更愿意记录病友间的互相支撑、医护人员的关照,她想给舱外的人带去能量和温暖。

在阿布看来,乐观真的有用。她专注于挖掘生活里温暖部分的同时,方舱也发生着它的变化,某一天,她发现墙上长出了贴满便签的信心树,过了几天,医院的图书角又建了起来。

“城市”在不断变好,关系的藤蔓也在不知不觉间开始生长。即使医护人员只露出一双眼睛,阿布也能喊出他们的名字。阿布去领物资,一路上都有人和她打招呼,“阿布,你怎么还没出院?”“阿布,最近感觉怎么样?”。阿布觉得自己像参加了一场“冬令营”,病友们像是同学,共同为一场大考做准备。

▲ 阿布记录下的方舱医护人员。图 / 受访者提供

4

发布方舱日记后,阿布在小红书上多了一些追随者,他们每天守着阿布发视频。阿布发得晚了,他们急得给她留言,担心她的病情是不是出现了新变化。她成了大家在方舱的另一双眼。这双眼睛看到的,是实实在在的方舱生活。

像阿布这样,在小红书上分享疫期生活的用户还有很多。武汉市同济医院肿瘤科的“牛牛妈妈”被调配到发热门诊后,开始在小红书上记录发热病区的日常,“作为80后的我们,小时候没有穿过纸尿裤,2020年,我们穿上纸尿裤,依然是美少女。”3月2日那天,发热病区开设满一个月时,牛牛妈妈和同事吃了“满月蛋糕”,照片里的蛋糕裹了一圈鲜黄色的芒果粒,“等大家都出院了,我们就可以‘封科’啦。”

一个名为“蓝宝石”的小红书用户是驰援黄冈的一名护士。她分享了黄冈首例ECMO患者的抢救过程。由于没有转运呼吸机,送患者去往CT室的路上,他们只能用手来反复捏呼吸囊,一路奔跑着,让患者顺利做了头胸部的CT检查,再将他送回了重症病房。“这是一辈子珍贵的回忆,等多年后来看看这些,曾经的我们那么勇敢,为了心中的信念不惜一切,哪怕付出生命。”她写道。

封城封路的举措让线下的城市停摆,线上互动重要性凸显,越来越多的人涌进了小红书这座虚拟城市。

小红书社区生态运营负责人济颠觉得,幽闭在家的日子里,人们更渴望明亮的事物来照见生活。这个城市在自发地萌生出各种小众的圈层,来到这里,可以轻易地寻见气味相投的人。页面像一块块长方形的窗格,窗格里传来家常菜的饭香,还能听到吉他弹唱的弦音,尽是日常。

小红书所在做的,是在宏大的叙事之外,建立一份普通人的历史存档。“方舱的日子一定都是快乐的吗?我想应该是不会的。但是如果能在这些枯燥、充满未知的生活里寻找到一点点微弱的光芒,那些快乐的瞬间,是能够给人带来希望的。”济颠说。

属于阿布的那一份故事存档还在继续。

▲ 阿布转院前的最后一次记录,她说自己是最后一次在这个“客厅”录视频了。图 / 阿布的小红书

2月27日,阿布接到了转院的通知。她被转去中南医院进行下一步的观察。核酸仍没有转阴,她沮丧得很,小红书用户们鼓励她,“阿布呀,你就当作是高三没考中重点,再复读一年。到中南医院就是读到火箭班去了,你肯定很快就毕业了。”

转院那天,阿布和熟悉的医护人员一一告别。不能接触防护服,她在相距半米左右的位置,和她们隔空做了一个拥抱的姿势。外地医疗队的医护们和阿布有一个约定,“等我们抗疫一周年,我们要再回来看一下。”阿布答应,“好,不管是你们来武汉,还是我去广东或者甘肃,我们都要再见面。”

A8舱的阿姨们给阿布打包行李,担心她去了中南医院吃不饱,她们把自己平时省下来的榨菜、水果,统统放到一个纸箱里。零食越积越多,纸箱被塞得鼓鼓囊囊,一个阿姨手脚利落地用胶带将它捆牢。来的那天,阿布只有一个玫粉色行李箱,临走时,箱子变成了3个。6位病友拍了一张集体照,匆忙地建了一个“方舱战友群”。再也没有时间可以做更多的道别,阿布带着这些零食,转去了中南医院。

在中南医院的检验科,她拿到了第四次核酸检验结果,显示阴性。她兴奋地洗了头发,冲了澡。她的病房正对着武汉的双湖桥,晚上望过去,是一条紫色和白色交接的灯带。桥两边的建筑的灯火,一天比一天明亮。

晚风吹了进来。阿布想,春天,总归是要来了吧。

▲ 阿布在信心树上留下的愿望便签纸。图 / 阿布的小红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