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单车商业化变现一直被媒体和外界所关注。在商业化探索上,在其他小玩家还在烧钱铺市场的阶段,ofo摩拜已经相继恢复20元正常收费,并通过精细化运营实现降本增效。
今年5月份,ofo还被媒体爆出加码车身广告业务,ofo在商业合作方案上称在用户画像、品牌推广、LBS精准投放等方面具有一定优势,不过其广告变现模式也一度被媒体所不看好。
这一观点,也得到了ofo车身广告合作品牌商的认同,“看重ofo线上线下资源的整合营销能力,可有效将用户流量价值直接嫁接给品牌商的线上或线下。”即单车车身定制品牌商特定活动的车身广告,用户扫码骑车可获得品牌商线上活动礼券,ofo可将用户直接导流为品牌商线上活跃用户,同时用户也可以骑车去品牌商线下实体店享受一定折扣服务。
另外,据脉脉上标注为ofo员工的用户发文透露,在银川,ofo5月就已经实现了整体的正向营收,其中车身广告业务有较大额度的收入,银川也是ofo首个盈利的城市。ofo创始人兼CEO戴威也在内部会议上也曾多次提及银川率先盈利的事情。
ofo内部人士补充说,车身广告、端内广告和企业年卡都是ofo的B2B商业化组成部分。ofo创始人兼CEO戴威在ofo三周年庆上还完整阐述了ofo整个商业化的战略布局,除B2B外,还包括金融、本地生活和区块链技术的应用等。未来,ofo想靠广告、金融、本地生活等商业化布局获得盈利,覆盖车辆硬件和运维成本,提供免费的单车出行服务。
摩拜等其他玩家还未进行车身广告等商业化探索,更多聚焦在APP端内广告和骑行费用,且还在布局共享汽车、共享电单车等大出行领域。
可以说,共享单车行业在经过市场规模化竞争后,已经纷纷开始转向盈利的新赛道,只是各平台盈利思路稍显不同。无论谁能最先实现整体的盈利,都会助推行业迈向可自我造血的、持续性的新发展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