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太区生命科学领域房地产投资强劲 产业集群升级出海正当时

  • 来源 东方财富网
  • 作者 管理员
  • 日期 2024-03-28 14:21

2024年3月28日,生命科学作为全球范围内持续性发展的一个科研重点,市场关注度与日俱增。在当前经济形势下,越来越多的生命科学企业为加速创新,提高成果转化效率,积极开拓海外市场的发展,寻求全球范围的合作机会。仲量联行近日发布《2024亚太区生命科学产业与房地产市场展望》报告,深度解析生命科学产业在不同区域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探讨中国生命科学企业出海的可行策略和发展空间。

仲量联行亚太区生命科学专委会主席Ross Ballantyne指出,多国政府正积极扶持生命科学产业发展,提供政策红利和激励措施,进一步推动产业集群的创新与升级,这离不开为其提供支持的商业地产提升深度和多样性。相应的,随着生命科学企业不断寻觅人才聚集、创新蓬勃的市场,这些专用空间领域的发展潜力会愈发凸显,同时空间的焕新和改造也蕴含更多可能性,为投资者开辟新的机遇。

亚太区生命科学房地产投资持续提升 超七成投资者预期增强

受到人口老龄化推动和医疗保障需求攀升,亚太地区的生命科学发展势头日益强劲,房地产作为生命科学企业运营中不可或缺的关键基础设施,其投资也持续增长。

仲量联行数据显示,亚太地区的生命科学领域的房地产投资显著提升,2023年前三季度的投资交易额已达到9.8亿美元,超越2022年全年。在当前经济形势下,生命科学领域的投资热度不减,能够持续吸引投资目光,得益于亚太区生命科学房地产领域强劲的租户需求、稳定的租金收入,以及相对较高的收益率。

仲量联行调研显示,相较传统的研发办公楼,以生命科学为重点的产业园区展现出更高的回报率,其资产收益率通常也会高于传统办公资产。但不同城市和类型会有所差异,例如,上海、北京、悉尼、墨尔本等城市的生命科学资产收益率估计在5.0%6-6.0%之间;而印度的班加罗尔和海德拉巴等城市的生命科学资产收益率约在8.0%-8.5%。针对未来趋势,仲量联行的调查指出,超过七成活跃于生命科学领域的投资者,预计将增加该领域的资产管理规模。

全球生命科学产业集群竞争激烈 企业可围绕三要素明智决策

放眼世界,全球融资环境寒意渐浓,全球生命科学领域的整体投资情绪正从高峰回落,趋于谨慎。在融资节奏放缓的背景下,生命科学企业更加注重降本增效,在创新研发和资本运作之间寻求平衡,更加注重房地产管理的成本效益,以及对研发主业的赋能和推动。

当前形势下生命科学企业选址落地和寻求增长,理想起点是人才聚集、有雄厚资金支撑、有政策扶持和完善的专业房地产基础设施支持的“产业集群”。产业集群作为生命科学行业蓬勃发展的基石,其重要性在全球范围受到广泛关注。

全球各国的产业集群各具特色和优势。仲量联行此前发布的《2023房地产视角下的美国生命科学产业》报告指出,美国作为全球生命科学领域极成熟的市场,近年来投资情绪趋于谨慎,但相关物业市场资金仍旧充足,生命科学物业大宗交易额从每年约50亿美元增长到每年超过100亿美元,仍是一个有吸引力的可持续增长领域。中国企业登陆美国市场时,大波士顿、旧金山湾区、费城等5个产业集群将是优先选择。

亚太区域生命科学产业集群蓬勃发展,但并非所有场所都充分具备满足需求的空间和设施。例如日本、韩国、香港、新加坡等市场的空间和设施供不应求。但鉴于日本老龄化趋势,韩国政府大力扶持并注入资金,新加坡吸引众多大型制药和医疗技术企业落户,生命科学企业在上述市场仍有扩张机遇。

印度由于发展迅速,目前生命科学空间呈现过剩态势。但班加罗尔和海得拉凭借经济增长优势,以及在医药行业的强势表现,生命科学产业集群有望稳步发展。

澳大利亚的生命科学房地产储备充足,且近年政府明确表达加大投入。墨尔本和悉尼都正积极提升初创企业的聚集度、催生更多就业机会,生命科学集群有望迎来更广阔的发展前景。

仲量联行认为,全球主要的产业集群能为生命科学企业提供巨大的机遇,但由于当前的商业环境愈发错综复杂,生命科学企业在房地产方面面临的挑战是严峻的,需要认真规划和考虑,才能真正把握这些机遇。

“对于有志拓展海外市场的生命科学企业而言,其房地产决策的核心要素包含选址、资本成本和交付。”仲量联行商业地产部资深董事俞则人分析指出,近年企业人员对交通便捷度、职住平衡的要求明显提升,生命科学空间的位置正产生更大影响;伴随资本成本关注度增加,企业也更加关注房地产资产价值的释放,以便能将资金重新投向创新、研究和孵化,这也使项目“售后返租”和“定制建造”成为趋势;交付作为考量重点之一,将房地产资产组合运营,开展设施管理和投资组合服务,在生命科学企业中也越来越普遍。生命科学企业围绕房地产资产做出明智决策,将更有助于企业寻求创新和发展突破。

【版权提示】产业经济在线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 排行榜
  • 推荐
  • 热门

Copyright © 2002-2017 CHJZX. 产业经济在线 版权所有

京ICP备19040004号-1

亚太区生命科学领域房地产投资强劲 产业集群升级出海正当时

东方财富网2024-03-28 14:21

2024年3月28日,生命科学作为全球范围内持续性发展的一个科研重点,市场关注度与日俱增。在当前经济形势下,越来越多的生命科学企业为加速创新,提高成果转化效率,积极开拓海外市场的发展,寻求全球范围的合作机会。仲量联行近日发布《2024亚太区生命科学产业与房地产市场展望》报告,深度解析生命科学产业在不同区域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探讨中国生命科学企业出海的可行策略和发展空间。

仲量联行亚太区生命科学专委会主席Ross Ballantyne指出,多国政府正积极扶持生命科学产业发展,提供政策红利和激励措施,进一步推动产业集群的创新与升级,这离不开为其提供支持的商业地产提升深度和多样性。相应的,随着生命科学企业不断寻觅人才聚集、创新蓬勃的市场,这些专用空间领域的发展潜力会愈发凸显,同时空间的焕新和改造也蕴含更多可能性,为投资者开辟新的机遇。

亚太区生命科学房地产投资持续提升 超七成投资者预期增强

受到人口老龄化推动和医疗保障需求攀升,亚太地区的生命科学发展势头日益强劲,房地产作为生命科学企业运营中不可或缺的关键基础设施,其投资也持续增长。

仲量联行数据显示,亚太地区的生命科学领域的房地产投资显著提升,2023年前三季度的投资交易额已达到9.8亿美元,超越2022年全年。在当前经济形势下,生命科学领域的投资热度不减,能够持续吸引投资目光,得益于亚太区生命科学房地产领域强劲的租户需求、稳定的租金收入,以及相对较高的收益率。

仲量联行调研显示,相较传统的研发办公楼,以生命科学为重点的产业园区展现出更高的回报率,其资产收益率通常也会高于传统办公资产。但不同城市和类型会有所差异,例如,上海、北京、悉尼、墨尔本等城市的生命科学资产收益率估计在5.0%6-6.0%之间;而印度的班加罗尔和海德拉巴等城市的生命科学资产收益率约在8.0%-8.5%。针对未来趋势,仲量联行的调查指出,超过七成活跃于生命科学领域的投资者,预计将增加该领域的资产管理规模。

全球生命科学产业集群竞争激烈 企业可围绕三要素明智决策

放眼世界,全球融资环境寒意渐浓,全球生命科学领域的整体投资情绪正从高峰回落,趋于谨慎。在融资节奏放缓的背景下,生命科学企业更加注重降本增效,在创新研发和资本运作之间寻求平衡,更加注重房地产管理的成本效益,以及对研发主业的赋能和推动。

当前形势下生命科学企业选址落地和寻求增长,理想起点是人才聚集、有雄厚资金支撑、有政策扶持和完善的专业房地产基础设施支持的“产业集群”。产业集群作为生命科学行业蓬勃发展的基石,其重要性在全球范围受到广泛关注。

全球各国的产业集群各具特色和优势。仲量联行此前发布的《2023房地产视角下的美国生命科学产业》报告指出,美国作为全球生命科学领域极成熟的市场,近年来投资情绪趋于谨慎,但相关物业市场资金仍旧充足,生命科学物业大宗交易额从每年约50亿美元增长到每年超过100亿美元,仍是一个有吸引力的可持续增长领域。中国企业登陆美国市场时,大波士顿、旧金山湾区、费城等5个产业集群将是优先选择。

亚太区域生命科学产业集群蓬勃发展,但并非所有场所都充分具备满足需求的空间和设施。例如日本、韩国、香港、新加坡等市场的空间和设施供不应求。但鉴于日本老龄化趋势,韩国政府大力扶持并注入资金,新加坡吸引众多大型制药和医疗技术企业落户,生命科学企业在上述市场仍有扩张机遇。

印度由于发展迅速,目前生命科学空间呈现过剩态势。但班加罗尔和海得拉凭借经济增长优势,以及在医药行业的强势表现,生命科学产业集群有望稳步发展。

澳大利亚的生命科学房地产储备充足,且近年政府明确表达加大投入。墨尔本和悉尼都正积极提升初创企业的聚集度、催生更多就业机会,生命科学集群有望迎来更广阔的发展前景。

仲量联行认为,全球主要的产业集群能为生命科学企业提供巨大的机遇,但由于当前的商业环境愈发错综复杂,生命科学企业在房地产方面面临的挑战是严峻的,需要认真规划和考虑,才能真正把握这些机遇。

“对于有志拓展海外市场的生命科学企业而言,其房地产决策的核心要素包含选址、资本成本和交付。”仲量联行商业地产部资深董事俞则人分析指出,近年企业人员对交通便捷度、职住平衡的要求明显提升,生命科学空间的位置正产生更大影响;伴随资本成本关注度增加,企业也更加关注房地产资产价值的释放,以便能将资金重新投向创新、研究和孵化,这也使项目“售后返租”和“定制建造”成为趋势;交付作为考量重点之一,将房地产资产组合运营,开展设施管理和投资组合服务,在生命科学企业中也越来越普遍。生命科学企业围绕房地产资产做出明智决策,将更有助于企业寻求创新和发展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