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融资租赁数字化转型前沿问题探讨

  • 来源 一点资讯
  • 作者 管理员
  • 日期 2023-06-19 16:22

随着我国数字化转型进程的加快,重要性不言而喻,制造业、金融行业的数字化转型正在如火如荼进行。

中国人民银行等部门先后出台《金融科技发展规划(2022-2025年)》、《关于银行业保险业数字化转型的指导意见》等政策,对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给予前瞻性引导,推动科技与金融深度融合,加快金融数字化转型。

作为地方金融组织的融资租赁公司与实体经济关系极为紧密,当前已成为服务我国实体经济不可或缺的一支金融力量。

然而,融资租赁公司数字化转型还相对滞后,影响了行业可持续发展。数字化对推动融资租赁业务模式创新、风险防控升级、服务实体经济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对全国主要金融租赁、融资租赁公司调查研究,本文从下面四个方面对我国融资租赁信息化、数字化做简单的浅析和建议:

我国融资租赁信息化发展现状

目前我国融资租赁行业数字化发展大多处于手工阶段和信息化阶段,系统以初步满足业务投放审批、客户管理、报价测算、合同管理等基本功能,在使用物联网、智能核算机器人、发票识别、人脸验证、数据集成、流程管控等新技术比较滞后。部分金融租赁、融资租赁在对承租人财务报表识别、人脸识别、身份证验证等采用了OCR等识别技术和租赁物查重技术。而以汽车租赁、工程机械租赁等中小微、C端客户为主的租赁公司采用电子签章,进行远程签约,提高工作效率。

在系统建设方面,目前融资租赁行业主要以集团信息部统建、自研、与外部供应商合作、自研和供应商合建4种数字化建设方式。

在合同管理方面,采用在线合同套打,同时为避免合同被篡改,在核心业务系统中增加了合同对比功能,通过识别合同修改情况来判断是否被篡改,增加风控措施。

在监管报送方面,融资租赁公司需向全国融资租赁行业管理信息系统、国资委、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人民银行等机构报送经营数据,而各机构需要的报表有所不同,对报送提出了新要求。为提高报送效率,租赁公司借助业务系统,采集经营数据,形成规范的报送报表,及时向监管部门报送准确的经营数据,提高工作效率。

在绩效管理方面,租赁企业主要以业务投放为主,为提高租赁企业前段业务部门的积极性,将业务人员绩效管理融入到核心业务系统中,开发了能够及时核算业务人员绩效的管理功能,通过系统核算及时了解和掌握业务人员展业情况,科学合理的核算绩效考核指标。

在智能预警方面,信息系统在承租人工商信息变更、司法涉诉信息、逾期客户提醒、资产巡检跟进、租金偿还通知等风险节点关键信息进行提前自动智能预警,及时控制风险。

在多维权限控制方面,信息系统在公司隔离、部门隔离、功能权限、数据权限、字段权限、用户角色管理、分配隔离等方面进行了灵活配置。

在经营分析方面,数字化信息系统中通过业务分析、经营管理分析、财务分析、资金分析、风险分析等模块对本月应收款余额、已收款金额、累计回笼率、未来收入预测、坏账准备计提金额、当前租金余额、本年投放目标达成情况、行业集中度、客户经理年投放排名、未来现金流预测、逾期数据、五级分类、担保情况等核心经营数据进行分析统计,及时掌握业务经营指标。

在移动审批、管理分析、资产巡检方面,通过移动端随时随地查看投放审批、关键经营数据等情况,方便信息沟通,突破办公室和电脑的束缚,及时进行流程处理,实现碎片时间的最大化利用;实时的流程通知,不遗漏任何代办;流程的快速处理,加速企业信息流转,提高了办公效率。

在征信报送、银企互联、智能中登、租赁物实时监控、登记查重、营销引擎、发票管理、归档电子化、凭证自动化、税务核算等方面,初步进行了信息化应用,提高了租赁业务投放效率和风险管理、资产管控能力。

当前融资租赁信息化、数字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融资租赁目前企业IT信息化建设较低,借助征信大数据、风控管理工具较零散,财务日常工作较繁琐效率较低,错误率高,业务财务数据分离,对账困难,数据不准确,向监管机构报送数据较传统,使用线下手工统计,再进行上报。

大部分租赁企业现有租赁业务系统只有网页端,缺乏移动办公支撑;业务系统界面老旧、页面体验、系统逻辑、数据扩展不强,架构老套,功能逻辑勾结关系不清晰,存在经营 “数据孤岛”。

融资租赁业务系统逻辑较为复杂,细微问题调整均需重新发起审批流程,可调节性差。部分业务系统甚至卡顿、宕机、受到病毒勒索等;租赁公司在从事保理业务时,流程相对租赁流程更为复杂,系统逻辑与实际业务存在较大差异。

同时,租赁业务系统数字化分析能力偏弱。目前,融资租赁行业已实现信息化的业务、资金等系统数据分析不足,主要以数据录入登记为主,相关数据之间存在“数据孤岛”现象,达不到数据分析的要求。这导致经营管理层对业务经营情况不能及时掌握,还是依赖手工统计为主效率低下,无法满足对经营情况的及时统计进行决策分析。

融资租赁业务系统供应商技术现状

融资租赁是集金融、贸易、服务为一体的知识密集型产业。

在助力中小企业、推动国民经济发展、加快企业技术创新、促进贸易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然后,融资租赁信息化和数字化在业务高速发展中却比较滞后,能够专注于融资租赁行业的系统开发商屈指可数。融资租赁作为一种灵活的资金融通行业,业务模式、审批流程、交易结构、租金偿还方式灵活,对信息系统有着较高的要求。随着业务模式的不断创新调整,需要及时响应业务发展需求。而融资租赁公司主要以业务投放、风险防控为主,自身信息化实力不足,这就需要外部供应商及时响应业务发展需要,开发出符合场景的业务系统,支持融资租赁公司业务不断创新发展。

市场上从事融资租赁业务系统开发的供应商往往主营业务不以融资租赁为主,大多以银行、保险、证券、资管等为主,导致融资租赁公司业务发展技术需求不能及时响应,开发出适合业务快速发展的功能板块。

此外,随着数字化经济步伐的加快,市场也出现中越来越多布局融资租赁业务系统开发的开发商,这些机构往往通过收购第三方团队或者采用某租赁公司开发的业务系统加以改造,提供给其他租赁公司使用,进行技术向外拓展输出。但是,随着业务的发展,融资租赁公司个性化需求难以及时响应,系统更新滞后,导致业务投放受到影响、增加风险隐患。

融资租赁数字化转型建议

融资租赁公司应遵循金融科技创新的客观规律,顺势而为,运用互联网思维,深刻洞悉客户的行为和需求,建立符合数字化发展要求的融资租赁业务底层逻辑,重构公司战略、组织架构、业务流程,充分释放金融科技投入和业务人员的潜能发觉,提升企业数字化转型能力,推动业务投放、风险管理、经营分析精细化。

首先,充分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物联网等新一代数字技术,提升业务场景应用、风险管理能力和对大中型、小微企业数字化服务能力。在客户洞察、产品服务创新、业务运营以及风险管控、合规管理等各业务环节,通过数据驱动对业务进行精准决策;调整企业组织架构,建立独立分析型组织。引进金融科技人才,成立相关信息化、数据分析职能部门,推动底层应用技术创新发展。深度培育发掘客户需求,以融资租赁业务场景金融创新来承载新金融功能落地,在C端、B端方面,加大数字产业化以及产业数字化等金融科技与具体场景广泛结合。

第二,发挥各自优势、错位竞争,制定与业务发展战略相匹配的数字化转型战略,以金融科技驱动业务发展,坚持回归租赁本源,强化风险管控,有效防范化解各类风险。

第三,加强与先进科技企业合作,将“线下+线上”相结合,推进融资租赁公司数字化转型。与专业咨询团队、金融科技公司开展合作,完善创新数字化转型理论和实践,解决自身科技力量不足问题。明确合作双方权责边界,强化租赁公司自主经营,核心业务环节不外包,健全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制定融资租赁公司数字化转型规划制度、实现进度,推动技术成果共享、推广和应用,培养引进金融科技人才。采用“线下尽调+线上智能风控”模式,提供线下上门服务,了解客户需求,借助线上智能风控引擎,快速审核和风险诊断。

第四,运用科技手段提升对融资租赁数字化的监管报送效能。完善金融科技在监管法规和政策的应用,筑牢金融与科技的风险“防火墙”。加快新技术在监管报送中应用,提升监管的智能化、远程化和实时化水平。通过对金融科技创新,进行监管数据的抓取,完善金融科技与监管治理,积极拥抱监管报送数字化转型,提高企业经营的科学性。

第五,加强业务核心系统的数字治理及分析能力,打通“数据孤岛”的瓶颈,使业务经营数据相互连接,增强数据分析能力,提升业务投放数据及时穿透式分析能力,提高经营管理绩效。

第六、数字化转型的供应商选择,应基于当前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低代码、微服务、分布式、容器服务、弹性伸缩、多组织等技术及架构。加强与拥有10年融资租赁行业系统实施、交付经验、符合信创要求,采用成熟的实施方法和先进的技术平台进行合作。开发出全新的高可靠(节点故障实时切换)、高性能、应用隔离、业务柔性(业务隔离,互不干扰,通过API相互访问)、快速迭代更新(按应用独立开发)、多租户个性化、管控容易、全面可视化管理的先进软件系统,保证企业未来1-3年或5-10年业务系统数字化高可扩展、业务灵活变化的需要,将企业打造成融资租赁行业数字化转型标杆。

随着融资租赁行业数字化不断加快,通过搭建融资租赁业务数字化管理系统,形成对各项基础数据的集中化、规范化管理。调整组织架构、统一管理职责,构建数据的直接搜索和各模块之间的交叉引用,减轻后台管理中,人工找寻数据和重复录入数据的压力,达到提升人力、管理效率,专注于业务开拓。

提高金融科技应用能力,实现科技驱动、数字赋能融资租赁业务实现转型升级,推动产业升级结构调整,实现融资租赁行业可持续高质量发展。(作者/黄保俊 深圳宏景动力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提示】产业经济在线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 排行榜
  • 推荐
  • 热门

Copyright © 2002-2017 CHJZX. 产业经济在线 版权所有

京ICP备19040004号-1

中国融资租赁数字化转型前沿问题探讨

一点资讯2023-06-19 16:22

随着我国数字化转型进程的加快,重要性不言而喻,制造业、金融行业的数字化转型正在如火如荼进行。

中国人民银行等部门先后出台《金融科技发展规划(2022-2025年)》、《关于银行业保险业数字化转型的指导意见》等政策,对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给予前瞻性引导,推动科技与金融深度融合,加快金融数字化转型。

作为地方金融组织的融资租赁公司与实体经济关系极为紧密,当前已成为服务我国实体经济不可或缺的一支金融力量。

然而,融资租赁公司数字化转型还相对滞后,影响了行业可持续发展。数字化对推动融资租赁业务模式创新、风险防控升级、服务实体经济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对全国主要金融租赁、融资租赁公司调查研究,本文从下面四个方面对我国融资租赁信息化、数字化做简单的浅析和建议:

我国融资租赁信息化发展现状

目前我国融资租赁行业数字化发展大多处于手工阶段和信息化阶段,系统以初步满足业务投放审批、客户管理、报价测算、合同管理等基本功能,在使用物联网、智能核算机器人、发票识别、人脸验证、数据集成、流程管控等新技术比较滞后。部分金融租赁、融资租赁在对承租人财务报表识别、人脸识别、身份证验证等采用了OCR等识别技术和租赁物查重技术。而以汽车租赁、工程机械租赁等中小微、C端客户为主的租赁公司采用电子签章,进行远程签约,提高工作效率。

在系统建设方面,目前融资租赁行业主要以集团信息部统建、自研、与外部供应商合作、自研和供应商合建4种数字化建设方式。

在合同管理方面,采用在线合同套打,同时为避免合同被篡改,在核心业务系统中增加了合同对比功能,通过识别合同修改情况来判断是否被篡改,增加风控措施。

在监管报送方面,融资租赁公司需向全国融资租赁行业管理信息系统、国资委、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人民银行等机构报送经营数据,而各机构需要的报表有所不同,对报送提出了新要求。为提高报送效率,租赁公司借助业务系统,采集经营数据,形成规范的报送报表,及时向监管部门报送准确的经营数据,提高工作效率。

在绩效管理方面,租赁企业主要以业务投放为主,为提高租赁企业前段业务部门的积极性,将业务人员绩效管理融入到核心业务系统中,开发了能够及时核算业务人员绩效的管理功能,通过系统核算及时了解和掌握业务人员展业情况,科学合理的核算绩效考核指标。

在智能预警方面,信息系统在承租人工商信息变更、司法涉诉信息、逾期客户提醒、资产巡检跟进、租金偿还通知等风险节点关键信息进行提前自动智能预警,及时控制风险。

在多维权限控制方面,信息系统在公司隔离、部门隔离、功能权限、数据权限、字段权限、用户角色管理、分配隔离等方面进行了灵活配置。

在经营分析方面,数字化信息系统中通过业务分析、经营管理分析、财务分析、资金分析、风险分析等模块对本月应收款余额、已收款金额、累计回笼率、未来收入预测、坏账准备计提金额、当前租金余额、本年投放目标达成情况、行业集中度、客户经理年投放排名、未来现金流预测、逾期数据、五级分类、担保情况等核心经营数据进行分析统计,及时掌握业务经营指标。

在移动审批、管理分析、资产巡检方面,通过移动端随时随地查看投放审批、关键经营数据等情况,方便信息沟通,突破办公室和电脑的束缚,及时进行流程处理,实现碎片时间的最大化利用;实时的流程通知,不遗漏任何代办;流程的快速处理,加速企业信息流转,提高了办公效率。

在征信报送、银企互联、智能中登、租赁物实时监控、登记查重、营销引擎、发票管理、归档电子化、凭证自动化、税务核算等方面,初步进行了信息化应用,提高了租赁业务投放效率和风险管理、资产管控能力。

当前融资租赁信息化、数字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融资租赁目前企业IT信息化建设较低,借助征信大数据、风控管理工具较零散,财务日常工作较繁琐效率较低,错误率高,业务财务数据分离,对账困难,数据不准确,向监管机构报送数据较传统,使用线下手工统计,再进行上报。

大部分租赁企业现有租赁业务系统只有网页端,缺乏移动办公支撑;业务系统界面老旧、页面体验、系统逻辑、数据扩展不强,架构老套,功能逻辑勾结关系不清晰,存在经营 “数据孤岛”。

融资租赁业务系统逻辑较为复杂,细微问题调整均需重新发起审批流程,可调节性差。部分业务系统甚至卡顿、宕机、受到病毒勒索等;租赁公司在从事保理业务时,流程相对租赁流程更为复杂,系统逻辑与实际业务存在较大差异。

同时,租赁业务系统数字化分析能力偏弱。目前,融资租赁行业已实现信息化的业务、资金等系统数据分析不足,主要以数据录入登记为主,相关数据之间存在“数据孤岛”现象,达不到数据分析的要求。这导致经营管理层对业务经营情况不能及时掌握,还是依赖手工统计为主效率低下,无法满足对经营情况的及时统计进行决策分析。

融资租赁业务系统供应商技术现状

融资租赁是集金融、贸易、服务为一体的知识密集型产业。

在助力中小企业、推动国民经济发展、加快企业技术创新、促进贸易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然后,融资租赁信息化和数字化在业务高速发展中却比较滞后,能够专注于融资租赁行业的系统开发商屈指可数。融资租赁作为一种灵活的资金融通行业,业务模式、审批流程、交易结构、租金偿还方式灵活,对信息系统有着较高的要求。随着业务模式的不断创新调整,需要及时响应业务发展需求。而融资租赁公司主要以业务投放、风险防控为主,自身信息化实力不足,这就需要外部供应商及时响应业务发展需要,开发出符合场景的业务系统,支持融资租赁公司业务不断创新发展。

市场上从事融资租赁业务系统开发的供应商往往主营业务不以融资租赁为主,大多以银行、保险、证券、资管等为主,导致融资租赁公司业务发展技术需求不能及时响应,开发出适合业务快速发展的功能板块。

此外,随着数字化经济步伐的加快,市场也出现中越来越多布局融资租赁业务系统开发的开发商,这些机构往往通过收购第三方团队或者采用某租赁公司开发的业务系统加以改造,提供给其他租赁公司使用,进行技术向外拓展输出。但是,随着业务的发展,融资租赁公司个性化需求难以及时响应,系统更新滞后,导致业务投放受到影响、增加风险隐患。

融资租赁数字化转型建议

融资租赁公司应遵循金融科技创新的客观规律,顺势而为,运用互联网思维,深刻洞悉客户的行为和需求,建立符合数字化发展要求的融资租赁业务底层逻辑,重构公司战略、组织架构、业务流程,充分释放金融科技投入和业务人员的潜能发觉,提升企业数字化转型能力,推动业务投放、风险管理、经营分析精细化。

首先,充分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物联网等新一代数字技术,提升业务场景应用、风险管理能力和对大中型、小微企业数字化服务能力。在客户洞察、产品服务创新、业务运营以及风险管控、合规管理等各业务环节,通过数据驱动对业务进行精准决策;调整企业组织架构,建立独立分析型组织。引进金融科技人才,成立相关信息化、数据分析职能部门,推动底层应用技术创新发展。深度培育发掘客户需求,以融资租赁业务场景金融创新来承载新金融功能落地,在C端、B端方面,加大数字产业化以及产业数字化等金融科技与具体场景广泛结合。

第二,发挥各自优势、错位竞争,制定与业务发展战略相匹配的数字化转型战略,以金融科技驱动业务发展,坚持回归租赁本源,强化风险管控,有效防范化解各类风险。

第三,加强与先进科技企业合作,将“线下+线上”相结合,推进融资租赁公司数字化转型。与专业咨询团队、金融科技公司开展合作,完善创新数字化转型理论和实践,解决自身科技力量不足问题。明确合作双方权责边界,强化租赁公司自主经营,核心业务环节不外包,健全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制定融资租赁公司数字化转型规划制度、实现进度,推动技术成果共享、推广和应用,培养引进金融科技人才。采用“线下尽调+线上智能风控”模式,提供线下上门服务,了解客户需求,借助线上智能风控引擎,快速审核和风险诊断。

第四,运用科技手段提升对融资租赁数字化的监管报送效能。完善金融科技在监管法规和政策的应用,筑牢金融与科技的风险“防火墙”。加快新技术在监管报送中应用,提升监管的智能化、远程化和实时化水平。通过对金融科技创新,进行监管数据的抓取,完善金融科技与监管治理,积极拥抱监管报送数字化转型,提高企业经营的科学性。

第五,加强业务核心系统的数字治理及分析能力,打通“数据孤岛”的瓶颈,使业务经营数据相互连接,增强数据分析能力,提升业务投放数据及时穿透式分析能力,提高经营管理绩效。

第六、数字化转型的供应商选择,应基于当前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低代码、微服务、分布式、容器服务、弹性伸缩、多组织等技术及架构。加强与拥有10年融资租赁行业系统实施、交付经验、符合信创要求,采用成熟的实施方法和先进的技术平台进行合作。开发出全新的高可靠(节点故障实时切换)、高性能、应用隔离、业务柔性(业务隔离,互不干扰,通过API相互访问)、快速迭代更新(按应用独立开发)、多租户个性化、管控容易、全面可视化管理的先进软件系统,保证企业未来1-3年或5-10年业务系统数字化高可扩展、业务灵活变化的需要,将企业打造成融资租赁行业数字化转型标杆。

随着融资租赁行业数字化不断加快,通过搭建融资租赁业务数字化管理系统,形成对各项基础数据的集中化、规范化管理。调整组织架构、统一管理职责,构建数据的直接搜索和各模块之间的交叉引用,减轻后台管理中,人工找寻数据和重复录入数据的压力,达到提升人力、管理效率,专注于业务开拓。

提高金融科技应用能力,实现科技驱动、数字赋能融资租赁业务实现转型升级,推动产业升级结构调整,实现融资租赁行业可持续高质量发展。(作者/黄保俊 深圳宏景动力信息技术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