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副社长刘正荣代表主办方致辞,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黄奇帆,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原副理事长王忠民,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理事长、中国社科院原副院长李扬,中投公司副总经理刘珺,中国工商银行副行长李云泽,中国光大集团副总经理葛海蛟等金融业知名人士,和人民银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以及中央网信办、农业部、工信部等有关部门负责人,以及平安、蚂蚁金服、中关村银行、宜信、拍拍贷、光大云付、同盾科技、捷信、易宝支付、e签宝、资邦金服等企业负责人齐聚一堂,深入探讨十九大后我国金融业的改革发展大势。
(新华通讯社副社长兼秘书长、党组成员刘正荣)
“服务实体经济是金科玉律”(小标题)金融与实体共生共荣,离开了实体经济的根基,金融业即成为无源之水。
中国工商银行副行长、全国金融青联副主席李云泽指出,新金融有“三新”——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新金融尽管引发了巨大变革但未改变金融的本质,其发展初心应当仍是服务实体经济。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理事长、中国社科院原副院长李扬总结了现代金融的七点要素:服务实体经济、结构优化、市场导向、双支柱、有效监管、国际货币协调、普惠金融,并强调“服务实体经济是金融的金科玉律”。
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全国金融青联副主席刘珺认为,在金融陷入“两化”(资本市场化、投资银行化)以及未来产业边界消失、迭代创新加速、产业流态和柔性加大、跨界融合渐深的大趋势下,金融机构应主动求变,拥抱科技。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陈道富指出,金融脱实向虚的原因有四点:信用过度扩张、形成了从储蓄向投资转移过程中的“自循环”、资源错配以及服务成本较高。
谈及如何进一步脱虚向实,中国光大集团股份公司副总经理葛海蛟指出,金融控股集团应努力成为新时代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的主力军、防控金融风险的先锋队和金融改革的排头兵。
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原副理事长王忠民强调,应将所有的正信用资本化、金融化,同时利用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技术让负信用无法生存,才能让信用更有效地服务于实体经济。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内蒙古自治区分行党委书记、行长田丰表示,实体经济和金融机构之间需要相互理解、相互认识。玲珑轮胎董事长王锋亦认为,金融业对实体经济既要做到锦上添花,又要做到雪中送炭。
中国平安金融壹账通副总经理兼首席创新官邱寒认为,传统金融机构回归实体经济有两大痛点,一是如何聚焦客群和场景,二是如何提高效率。同盾科技首席产品官邱维芸建议,一是金融机构要理解数据的价值并及时进行共享,二是要强化监管的效用,三是要将科技与场景结合。资邦金服高级副总裁兼首席政策官唐岫立博士表示,新金融机构可立足金融服务、金融科技、金融平台三大方向,助力小微企业“双创”、“三农”发展及“一带一路”倡议的落实,致力于实现金融与实体产业链的深度融合。
(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 黄奇帆)
严守风险底线,拥抱强监管监管层多次强调,必须把防控风险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上。
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黄奇帆指出了四方面金融风险,一是宏观杠杆,国民经济的整体杠杆过高;二是金融机构如何在“强监管”下去杠杆;三是交易所、要素市场存在风险;四是要在创新的同时防范风险。他强调,一切金融机构都必须持牌经营,金融机构的业务范围必须符合工商执照所规定的正面清单,且要明确和掌握负面清单。
中国银监会审慎规制局副局长刘志清表示,中国经济面临的外部环境不确定因素增多,国际经济环境发展进入新常态,一些积累的深层次矛盾不断暴露。同时,科技推动金融业态不断发展,导致金融的复杂性、关联性增强,对金融监管提出了新的挑战。
中国保监会偿付能力监管部主任赵宇龙认为,在强化监管、防范风险在取得阶段性成效的同时,保险业仍面临风险三期叠加的挑战。目前虽风险可控,但若不及时处理或会对整个经济体系、金融体系造成冲击。
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秘书长助理吕罗文表示,金融监管要形成“政府监管+行业自律+企业自治”三者结合的态势,同时企业应当加强内部自治。
蚂蚁金服副总裁徐浩认为,互金风险主要表现在技术风险、服务风险、客户风险、隐私安全风险四方面。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战略研究部负责人、互金标准研究院副院长肖翔表示,通过明确和统一信息披露、统计监测、信息共享等方面的标准和规则,能够降低行业发生风险的概率,并且为监管部门和自律管理摸清行业底数,提供标准化的数据支撑。
北京市互金协会会长、宜信公司创始人兼CEO唐宁认为,互联网金融、金融科技在中国还只是刚刚起步,在监管的推动之下,未来整个市场会有更广泛、细化的创新,从而变得更加规范、更加有秩序。
拍拍贷CEO胡宏辉表示,互金的产生是市场需求使然,如今科技的加入让金融发展的更快,与此同时带来了更多风险,因此就有了监管的必要性。e签宝CEO金宏洲认为,监管仍不够“强劲”,仍有滞后,需要加强监管科技的提升力度。光大云付副董事长兼总裁夏令武称,强监管是金融业发展的客观需求,有益于金融科技的发展,使其能更好的服务实体经济,为传统金融业注入新的活力。
当前,普惠金融跨入了“数字时代”,如何破除普惠金融难以实现商业可持续的“魔咒”、建立健全金融科技创新管理体制,是实现普惠金融的要义所在。
对此,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普惠金融研究院执行主任刘澄清强调,普惠金融与包容性增长相辅相成,不能只做到“普惠”,还应达到商业可持续性。
中国银监会普惠金融部主任李均锋表示,当前发展普惠金融面临三大挑战:一是供给不平衡、不充分,二是普惠金融商业可持续难度大,三是普惠金融基础设施建设相应滞后。下一步要建设和完善普惠金融的机构供给体系、产品服务体系、政策环境支撑体系、风控体系和消费者教育保护体系五大体系,助力发展普惠金融。
农业部财务司司长陶怀颖表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急需补齐金融短板,同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也将打开农村金融市场广阔的发展空间。他指出,新时代金融服务乡村振兴要强化“四个精准,两个支撑”,即“产业选择精准、服务对象精准、产品模式精准、信息对接精准”和“强化政府支持、强化人才支撑”。
捷信金融郭肖蕊举例称,金融是现代社会能够活跃起来的最基本细胞,应该为需要普惠金融的人群定制合适的贷款产品,并平实、明白地向其讲解自己拥有的权利义务,让普惠金融落地生根。
中央网信办信息化发展局巡视员兼副局长秦海表示,金融技术能改进效率、增强手段,但风险必须得到严格监控,把“秋后算账”变成风控预警。目前,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十九大报告以及明年可能进行的“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中期评估,都会为中国从事金融创新、完善金融服务、优化金融结构等创造良好的制度保障。
中国人民银行科技司副司长、数字货币研究所所长姚前表示,金融科技要遵循求实固本原则,金融之本来自于实体经济。金融服务的创新发展,须围绕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本质,应立足于金融产品的功能属性,防止脱实向虚。
国家互联网金融安全技术专家委员会秘书长吴震表示,目前互金的发展对监管形成了五方面挑战:其一,数量多、变化快、业绩分散,很难掌握真实情况;其二,各种新技术、新应用层出不穷,监管也会有新的业态;其三,事前难以预警,问题高隐蔽,难核实;其四,涉及人群众多,事后处置难度大、风险大;其五,新技术、新业务层出不穷,容易造成监管真空。
对当前各类层出不穷的金融科技公司及产品,恒丰银行研究院执行院长董希淼表示,应至少有三点要求。第一,要有合理的规划,要量力而行;第二,要有牌照和资质;第三,监管要实行综合监管、穿透式监管。
易宝支付战略副总裁廖睿介绍,易宝支付采取与银行深度合作的战略来抵抗区块链技术对现有支付清算系统的冲击,因为银行代表了金融的本质且监管最严,既能真正服务用户又能对风险实现有序的控制。
工信部中国区块链技术和产业发展论坛专家委员会委员张健称,金融科技的发展将由表及里,对监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技术角度来看,区块链技术对综合监管和交叉监管,将提供一个非常好的技术赋能。
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副研究员刘新海建议,可把电信、移动、联通三大运营商的数据整合起来成为一个征信机构,为其内部信用风险提供服务。此外,传统金融机构应实现互联互通,不仅服务于金融,还可服务于互联网经营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