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金融+互联网”模式多元化 农业供应链新金融时代最强音

  • 来源 产业经济在线
  • 作者
  • 日期 2017-08-24 09:30
      8月22日下午,由利基研究院主办、农信研究院协办的“2017农业供应链新金融发展研讨会”在研究院总部会议室成功举办,与会嘉宾针对农业供应链金融的发展现状、行业面临的难点痛点以及科技对农业和金融的推动等多个问题进行深入探讨。此次参会嘉宾都是具有代表性的企业机构,涉足业务领域各有特色,中国电子商务协会互联网金融研究院、农信研究院、京东金融、农管家、农发贷、神州农服、领鲜金融、凌之迅、远山利丰等嘉宾企业出席了此次研讨会。活动同期发布了利基研究院出品的《农业供应链金融发展研究报告》。
(研讨会现场)
      利基研究院执行副主任王凤代表主办单位致欢迎辞并介绍了利基研究院从筹备成立至今的发展情况。“利基研究院由是中国电子商务协会互联网金融研究院指导成立的农村金融研究中心,具有研究院委员单位资质。自今年初授牌成立以来,我们一直坚持农村金融行业研究,先后布局了利基研究和利基论谭等业务板块,举办了三农项目投融资交流、农村消费金融、土地流转等一系列主题研讨会,配合相应的研究报告等内容产出,全方位打造三农发展领域平台型新智库的行业形象。”王凤表示。
      作为本次活动指导单位,中国电子商务协会互联网金融研究院副院长栾大鑫在会上对农村金融领域发表了自己的观点。他认为,目前农村金融存在着两个现象,一是农民资金向大的商业银行流动,出于风控需要,银行将资金转到城市而非农村,这导致农村金融服务需求得不到满足;二是农村仍然存在着大量的非法资金,传统金融机构的吸储放贷能力与农村金融需求相距甚远,互金平台做的还不够,这个领域需要研究、深耕和下沉。
      “在接下来的发展过程中,中国电子商务协会互联网金融研究院将从数据搭建和政府关系这两个方面对利基研究院的工作进行支持,希望利基研究院能够肩负起农村金融发展领域的重任。”栾副院长对利基研究院长远发展提出了规划和要求。
      农管家CTO赵欣培在主题演讲环节中为参会嘉宾分享了公司业务模式以及对农业供应链金融的见解。他指出,农管家始终将金融作为核心切入点,随着国内土地流转政策的放宽,农业生产开始转向集约化,土地资产化运作的市场空间非常巨大,达到几十万亿的规模。他同时强调,农民在农村金融系统中的痛点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缺乏资金,二是缺少社会化服务体系。另外农民很难获得传统金融机构的资金支持,同时除了本身的种植业务外,农民对于经营、品牌、销售、信息化技术、金融产品等各个方面的认知能力都不足。农管家作为以金融为核心的一站式农业生产服务平台,在种植领域拥有一定经验,同时也掌握着一定的资源,已经与正大、中粮等龙头企业建立合作,业务范围覆盖多个省份。
      农信研究院发展战略部总监鲁锡峰在发言中谈到农信互联在互联网金融领域拥有强大的优势,主要体现在农业、科技和场景,业务模式可分为农业大数据、农业电商、农业金融等三个细分领域。他具体以核心产品——“猪联网”模式为例,围绕生猪养殖的各个层面和链条,对该产业做了详细解读,数据显示农信互联已经成为中国最大的生猪服务平台。最后他表示农信互联接下来会以此为模板,进一步推进和开展以“渔联网”为代表的一系列产品和产业模式。
      利基研究院研究员刘文渊会上对《农业供应链金融发展研究报告》进行了解读。他指出,我国供应链金融发展潜力十分巨大,全国企业应收账款规模超过26万亿元,这个需求严重没有被满足。针对农业领域,农村与城市相比政策性很强,而且是差异化格局的熟人社会,在信用方面有自己独有的特征,导致金融机构开展农村业务与在城市完全不同。其中重点谈到目前农业供应链领域普遍存在的痛点包括农业生产整体处于小农经济状态,农业供应链的发展也相对滞后,征信数据缺失导致金融机构风控难度较大,资金成本、运营成本高,农业生产的非标性和天然的周期性。他特别提到在农业供应链未来发展趋势方面,产业整合、产融结合的生态化发展会是比较远的大方向,当前可预见的发展还会以解决比较基础和核心的问题为主,比如线上线下的融合以及征信体系的逐步建立。
(圆桌研讨环节)
      在圆桌研讨环节中,凌之迅、京东金融、神州农服、农发贷、领鲜金融等嘉宾围绕农业供应链金融行业发展现状进行了深入研讨。谈及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时,凌之迅董事刘建铭认为,农村金融面临的问题是生产者缺钱,金融机构的钱又放不出去,农业生产者的小、散、差原因造成金融机构不敢放款,涉及到信用和资金安全问题,传统金融机构无法解决,所以使得熟人经济、赊账、高利贷大行其道,从而给农业生产带来很大阻碍。京东农村金融京农贷负责人王翔表示,融资难其实是一个成本和效率的问题,比如金融机构里一个服务人员的产能难以覆盖成本,这就会导致高利率,进而引发高风险,造成逾期和不良率增高。京东金融涉足农村金融市场是为了配合渠道下沉的战略,这个领域里的一个核心问题就是获客,具体要找什么样的客户,这需要结合产业链,围绕核心企业找到合适的新型经营主体,触达具体的生产经营情况,从而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获客和成本效率问题。在谈到风险问题时,王翔也指出农业现代化的新业态也会产生新的风险,如自然灾害等生产经营风险,这个就需要有相应的金融产品来覆盖,另外很多企业还无法做到全产业链,所以要选择产业链中核心企业来合作,形成风险闭环,但是这还要考虑市场价格波动以及B+C模式中资金容易在B端沉淀等问题。
      “产业链中核心企业的风险也是一个很大的风险点,未来要回归金融本质,对风险进行分散。目前农合平台通过大数据的统计分析,预测天气、灾害的概率和频率,把原来农业的‘靠天吃饭’变为‘知天吃饭’,提前判断并对农户进行相应的帮助,同时也进一步获得了客户。” 神州农服金融业务总监师博翰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对于当前资金平台需要寻找的客户类型,农发贷首席市场官张松南在交流中提到,在新型农业生产中,种植主体由个人变为包括农场和种植公司在内的机构,传统金融机构不了解产业状况,所以企业难以获得贷款。对于选择客户,可以在与核心企业合作的基础上,充分发掘核心企业下游渠道,比如在种植领域,可以进一步通过对环境、种植者画像、作物种类、地区等多个维度的因素进行分析和筛选,通过种植公司找到精于种植的群体,这样会得到技术和管理等方面的保障。
      领鲜金融CEO程方航同时谈到,传统金融机构一般以小额贷款为主,很少做规模较大的农业贷款,因为贷后成本高,风控成本也过高。领鲜金融在获客方面围绕供应链,采用渠道获客的方式,目标性更强,准确性更高,但是其中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在于渠道的风险以及核心企业的风控,目前饲料企业很难做到闭环管理。刘建铭也结合凌之迅业务模式说到,作为“互联网+农业”信息服务企业,凌之迅在全产业链服务过程中了解到农业生产者种植时遇到的资金问题,利用全产业链服务平台整合整个农业生产链,这是通过实践探索找到的一种解决种植户资金问题的适用方式。
      在如何看待技术在农业生产和征信、金融等各个方面的推动作用这个问题上,师博翰表示新技术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成本问题,比如农业生产中将日照、干湿度、二氧化碳含量、土壤等数据实时上传并长时间保存,使得农业生产更加精准,同时也减少了人力;程方航从养猪和奶牛业的技术革新方面谈了自己的体会;张松南则认为技术一方面解决了公司的效率问题,另一方面还推进了征信和科学生产等各个方面的进程;王翔谈到,一方面农村技术发展突飞猛进,包括无人机应用、病虫害防治、“跑步鸡”的饲养和生猪PSY的提升,另一方面技术对农村金融的推动,核心还是用来解决风控和获客的基本问题。
      交流最后各位嘉宾对农业供应链金融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王翔说到这会是一个全产业链、闭环、多元的集合;张松南认为种植业产业链条非常长,机会也很多,目前总体竞争形态很少,仍然是一个蓝海市场;程方航表示金融应该与实业相结合,与企业层面进行合作,真正形成闭环;师博翰指出需要通过聚合共享,将更多资源集中起来建立闭环。刘建铭最后总结道,“中国农业面积广大,各地有各自的特点和不同的需求,因此农村金融、农业供应链金融都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希望各地政府、企业以及相关研究单位,大家共同齐心、脚踏实地,中国的新农业将会更快的腾飞。”
(嘉宾合影留念)
      当前农业供应链金融在我国的发展相对较为滞后,很多基础性的问题还在进行实践探索。不过这是一个刚刚起步的蓝海市场,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的推进、规模经营和新型经营主体主导地位的确立,农业供应链金融的发展空间会被极大地打开。未来将会有更多金融机构进入农村领域为农民提供与其需求相匹配的金融服务,“农业+金融+互联网”的模式更加多样化,利基研究院会继续秉持着打造三农发展领域平台型新智库的愿景,切实为我国农村金融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版权提示】产业经济在线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 排行榜
  • 推荐
  • 热门

Copyright © 2002-2017 CHJZX. 产业经济在线 版权所有

京ICP备19040004号-1

“农业+金融+互联网”模式多元化 农业供应链新金融时代最强音

产业经济在线2017-08-24 09:30

      8月22日下午,由利基研究院主办、农信研究院协办的“2017农业供应链新金融发展研讨会”在研究院总部会议室成功举办,与会嘉宾针对农业供应链金融的发展现状、行业面临的难点痛点以及科技对农业和金融的推动等多个问题进行深入探讨。此次参会嘉宾都是具有代表性的企业机构,涉足业务领域各有特色,中国电子商务协会互联网金融研究院、农信研究院、京东金融、农管家、农发贷、神州农服、领鲜金融、凌之迅、远山利丰等嘉宾企业出席了此次研讨会。活动同期发布了利基研究院出品的《农业供应链金融发展研究报告》。
(研讨会现场)
      利基研究院执行副主任王凤代表主办单位致欢迎辞并介绍了利基研究院从筹备成立至今的发展情况。“利基研究院由是中国电子商务协会互联网金融研究院指导成立的农村金融研究中心,具有研究院委员单位资质。自今年初授牌成立以来,我们一直坚持农村金融行业研究,先后布局了利基研究和利基论谭等业务板块,举办了三农项目投融资交流、农村消费金融、土地流转等一系列主题研讨会,配合相应的研究报告等内容产出,全方位打造三农发展领域平台型新智库的行业形象。”王凤表示。
      作为本次活动指导单位,中国电子商务协会互联网金融研究院副院长栾大鑫在会上对农村金融领域发表了自己的观点。他认为,目前农村金融存在着两个现象,一是农民资金向大的商业银行流动,出于风控需要,银行将资金转到城市而非农村,这导致农村金融服务需求得不到满足;二是农村仍然存在着大量的非法资金,传统金融机构的吸储放贷能力与农村金融需求相距甚远,互金平台做的还不够,这个领域需要研究、深耕和下沉。
      “在接下来的发展过程中,中国电子商务协会互联网金融研究院将从数据搭建和政府关系这两个方面对利基研究院的工作进行支持,希望利基研究院能够肩负起农村金融发展领域的重任。”栾副院长对利基研究院长远发展提出了规划和要求。
      农管家CTO赵欣培在主题演讲环节中为参会嘉宾分享了公司业务模式以及对农业供应链金融的见解。他指出,农管家始终将金融作为核心切入点,随着国内土地流转政策的放宽,农业生产开始转向集约化,土地资产化运作的市场空间非常巨大,达到几十万亿的规模。他同时强调,农民在农村金融系统中的痛点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缺乏资金,二是缺少社会化服务体系。另外农民很难获得传统金融机构的资金支持,同时除了本身的种植业务外,农民对于经营、品牌、销售、信息化技术、金融产品等各个方面的认知能力都不足。农管家作为以金融为核心的一站式农业生产服务平台,在种植领域拥有一定经验,同时也掌握着一定的资源,已经与正大、中粮等龙头企业建立合作,业务范围覆盖多个省份。
      农信研究院发展战略部总监鲁锡峰在发言中谈到农信互联在互联网金融领域拥有强大的优势,主要体现在农业、科技和场景,业务模式可分为农业大数据、农业电商、农业金融等三个细分领域。他具体以核心产品——“猪联网”模式为例,围绕生猪养殖的各个层面和链条,对该产业做了详细解读,数据显示农信互联已经成为中国最大的生猪服务平台。最后他表示农信互联接下来会以此为模板,进一步推进和开展以“渔联网”为代表的一系列产品和产业模式。
      利基研究院研究员刘文渊会上对《农业供应链金融发展研究报告》进行了解读。他指出,我国供应链金融发展潜力十分巨大,全国企业应收账款规模超过26万亿元,这个需求严重没有被满足。针对农业领域,农村与城市相比政策性很强,而且是差异化格局的熟人社会,在信用方面有自己独有的特征,导致金融机构开展农村业务与在城市完全不同。其中重点谈到目前农业供应链领域普遍存在的痛点包括农业生产整体处于小农经济状态,农业供应链的发展也相对滞后,征信数据缺失导致金融机构风控难度较大,资金成本、运营成本高,农业生产的非标性和天然的周期性。他特别提到在农业供应链未来发展趋势方面,产业整合、产融结合的生态化发展会是比较远的大方向,当前可预见的发展还会以解决比较基础和核心的问题为主,比如线上线下的融合以及征信体系的逐步建立。
(圆桌研讨环节)
      在圆桌研讨环节中,凌之迅、京东金融、神州农服、农发贷、领鲜金融等嘉宾围绕农业供应链金融行业发展现状进行了深入研讨。谈及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时,凌之迅董事刘建铭认为,农村金融面临的问题是生产者缺钱,金融机构的钱又放不出去,农业生产者的小、散、差原因造成金融机构不敢放款,涉及到信用和资金安全问题,传统金融机构无法解决,所以使得熟人经济、赊账、高利贷大行其道,从而给农业生产带来很大阻碍。京东农村金融京农贷负责人王翔表示,融资难其实是一个成本和效率的问题,比如金融机构里一个服务人员的产能难以覆盖成本,这就会导致高利率,进而引发高风险,造成逾期和不良率增高。京东金融涉足农村金融市场是为了配合渠道下沉的战略,这个领域里的一个核心问题就是获客,具体要找什么样的客户,这需要结合产业链,围绕核心企业找到合适的新型经营主体,触达具体的生产经营情况,从而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获客和成本效率问题。在谈到风险问题时,王翔也指出农业现代化的新业态也会产生新的风险,如自然灾害等生产经营风险,这个就需要有相应的金融产品来覆盖,另外很多企业还无法做到全产业链,所以要选择产业链中核心企业来合作,形成风险闭环,但是这还要考虑市场价格波动以及B+C模式中资金容易在B端沉淀等问题。
      “产业链中核心企业的风险也是一个很大的风险点,未来要回归金融本质,对风险进行分散。目前农合平台通过大数据的统计分析,预测天气、灾害的概率和频率,把原来农业的‘靠天吃饭’变为‘知天吃饭’,提前判断并对农户进行相应的帮助,同时也进一步获得了客户。” 神州农服金融业务总监师博翰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对于当前资金平台需要寻找的客户类型,农发贷首席市场官张松南在交流中提到,在新型农业生产中,种植主体由个人变为包括农场和种植公司在内的机构,传统金融机构不了解产业状况,所以企业难以获得贷款。对于选择客户,可以在与核心企业合作的基础上,充分发掘核心企业下游渠道,比如在种植领域,可以进一步通过对环境、种植者画像、作物种类、地区等多个维度的因素进行分析和筛选,通过种植公司找到精于种植的群体,这样会得到技术和管理等方面的保障。
      领鲜金融CEO程方航同时谈到,传统金融机构一般以小额贷款为主,很少做规模较大的农业贷款,因为贷后成本高,风控成本也过高。领鲜金融在获客方面围绕供应链,采用渠道获客的方式,目标性更强,准确性更高,但是其中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在于渠道的风险以及核心企业的风控,目前饲料企业很难做到闭环管理。刘建铭也结合凌之迅业务模式说到,作为“互联网+农业”信息服务企业,凌之迅在全产业链服务过程中了解到农业生产者种植时遇到的资金问题,利用全产业链服务平台整合整个农业生产链,这是通过实践探索找到的一种解决种植户资金问题的适用方式。
      在如何看待技术在农业生产和征信、金融等各个方面的推动作用这个问题上,师博翰表示新技术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成本问题,比如农业生产中将日照、干湿度、二氧化碳含量、土壤等数据实时上传并长时间保存,使得农业生产更加精准,同时也减少了人力;程方航从养猪和奶牛业的技术革新方面谈了自己的体会;张松南则认为技术一方面解决了公司的效率问题,另一方面还推进了征信和科学生产等各个方面的进程;王翔谈到,一方面农村技术发展突飞猛进,包括无人机应用、病虫害防治、“跑步鸡”的饲养和生猪PSY的提升,另一方面技术对农村金融的推动,核心还是用来解决风控和获客的基本问题。
      交流最后各位嘉宾对农业供应链金融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王翔说到这会是一个全产业链、闭环、多元的集合;张松南认为种植业产业链条非常长,机会也很多,目前总体竞争形态很少,仍然是一个蓝海市场;程方航表示金融应该与实业相结合,与企业层面进行合作,真正形成闭环;师博翰指出需要通过聚合共享,将更多资源集中起来建立闭环。刘建铭最后总结道,“中国农业面积广大,各地有各自的特点和不同的需求,因此农村金融、农业供应链金融都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希望各地政府、企业以及相关研究单位,大家共同齐心、脚踏实地,中国的新农业将会更快的腾飞。”
(嘉宾合影留念)
      当前农业供应链金融在我国的发展相对较为滞后,很多基础性的问题还在进行实践探索。不过这是一个刚刚起步的蓝海市场,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的推进、规模经营和新型经营主体主导地位的确立,农业供应链金融的发展空间会被极大地打开。未来将会有更多金融机构进入农村领域为农民提供与其需求相匹配的金融服务,“农业+金融+互联网”的模式更加多样化,利基研究院会继续秉持着打造三农发展领域平台型新智库的愿景,切实为我国农村金融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