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该报告由总报告和专题报告两部分构成。总报告全面分析了我国支付清算体系的发展历程、现状特点、存在问题及趋势,并且运用量化分析工具考察了支付清算运行与宏观经济变量、区域经济金融发展、金融稳定与金融风险、货币政策的内在关联等;专题报告跟踪分析了国内外支付清算体系的发展状况、热点与难点问题,并且梳理了金融科技与支付创新的相关研究文献。
报告指出,目前支付清算市场发展的核心问题,就是如何平衡好效率与安全的“跷跷板”。一方面,当前在不断加强金融监管、防范系统性风险的大背景下,支付清算强监管将是未来几年的政策基调,支付市场规范发展也是一项长期性任务。另一方面,伴随着新技术的快速发展,支付清算体系也迎来日新月异的变化,尤其是在零售支付工具领域,各种创新令人眼花缭乱,也不断改变着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作为上述“跷跷板”的支点,“强监管”的内涵比“严监管”更为丰富,是监管在行业发展中真正把握“底线”与“天花板”,更好地为行业“赋能”,并且根据市场变化与需求演进,不断优化监管思路,把握好支付消费者保护、激发行业创新活力、保障金融稳定的多重目标。
在这次研讨会上,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中国社科院金融所所长助理杨涛主持致辞环节,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理事长李扬与中国人民银行支付结算司副司长樊爽文做了精彩致辞。



其中,中国支付清算协会副秘书长王素珍指出,当前我国支付清算行业持续快速增长,市场治理不断深化,业务创新更趋规范,清算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对外开放稳步推进,在便利民生和服务实体经济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从发展特点来看,非现金支付在我国发展迅猛,参与主体呈现多元化发展态势;非现金支付交易趋于高频小额化,互联网支付业务规模增速放缓,银行卡的介质属性趋于淡化,卡基支付向账基支付转变趋势显现。另外,金融科技对中国支付服务产业产生革命性影响,推动了中国支付服务的全球化和个性化。人工智能、区块链、大数据等一系列新兴技术与支付清算深度融合,提高了支付效率,丰富了支付场景,创新了支付业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