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好新时代 激越辽河源——吉林省辽源市全面振兴发展纪实

  • 来源 改革网
  • 作者 管理员
  • 日期 2023-06-24 18:28

中国发展改革报社记者王也

这里有山,乃长白之翼;

这里有水,为辽河之源!

这里钟灵毓秀,青铜器时代就有人类活动,是满清贵族的发祥地,古夫余国后期王城的所在地,曾被辟为皇家“盛京围场”;

这里人杰地灵,涌现出了“共和国第一少将”谢方、“天眼之父”南仁东、奥运冠军宫金杰、国际象棋世界冠军谢军等开国元勋、科学巨匠和名家名人;

这里就是地处东辽河、辉发河上游的吉林省辽源市,也是新时代东北振兴主旋律中一曲最强劲的乐章!

辽源曾被誉为“东北小上海”,享有“中国梅花鹿之乡”“中国琵琶之乡”“中国农民画之乡”“中国棉袜之都”等美誉!

对于新时代东北振兴,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念兹在兹、倾注心血。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再次提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要“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

巍巍龙首山,悠悠辽河水,苍茫黑土地,处处呈现勃勃生机,在大东北实现全面振兴新突破的豪迈进程里,百万辽源人民正向大时代交上一份写满奋斗、写满希望的答卷——

2022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国际环境和国内疫情散发等多重考验,辽源市上下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决策部署,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决策部署,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协调推进工业、农业、服务业、城市、数字经济“五大振兴”,全面开展产业争先、项目争速、城乡争优、环境争效、党建争强“五争攻坚”,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各方面工作取得了新突破。

2022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01.01亿元,同比增长3.8%,人均GDP位居全省第三位。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6.14亿元,增长6.8%,拉动经济增长0.8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156.18亿元,增长8.4%,拉动经济增长2.4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288.69亿元,增长1.0%,拉动经济增长0.6个百分点。三次产业比重为11.2:31.2:57.6,对经济增长贡献率分别为21.2%、62.3%和16.5%。地区生产总值、规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限上社零额、地方级财政收入等指标均保持全省第一方阵。

在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相互叠加的复杂局面下,这份沉甸甸的成绩单显得弥足珍贵。呈现了辽源市经济在高质量发展中复苏向好的良好态势,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辽源新篇章提供更加强劲的发展动力。

大道至简,实干为要。

高质量发展的背后,是东辽河畔百余万辽源人民砥砺奋进的铿锵足音……

转型开拓天地阔

壮写辽源新传说

端午时节,蛋艾飘香。

记者踏上勃发生机与活力的辽源大地……

辽源市,位于吉林省中南部,地处长白山余脉和松辽平原过渡地带,因东辽河发源于此而得名。

辽源,处在吉林省中部创新转型核心区,是吉林省“一主六双”高质量发展战略中的工业走廊、医药健康走廊唯一支点城市,是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全国创业先进市。这里有5140平方公里的秀美河山,这里有百余万勤劳质朴的辽河儿女,这里的风景隽永流畅,这里的故事别样精彩。

功不唐捐,玉汝于成。这别样精彩的背后,写满了奋斗与拼搏的艰辛!

“东西安,西西安,东西安是个大煤田。”辽源,原名西安,是座因煤而建、因煤而兴的城市,开采120年,“西安竖井”是“一五”时期国家156个重点项目之一,煤炭产量曾经占全国二十九分之一。辽矿集团的前身辽源矿务局,当年是辽源地区首屈一指的大型国企。

进入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煤矿开采接近尾声,资源日渐枯竭,矿业经济不断衰退。单一型产业结构难以提供经济持续发展动力,资源过度开发造成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严重,“先企后市”的发展模式导致城市功能先天不足,资源枯竭带来的诸多问题日趋显现。

乌金失却好颜色,华丽转身故事多。

2005年,辽源被列为东北地区资源枯竭城市经济转型试点;2008年,被列入全国首批资源枯竭城市经济转型试点。

根深蒂固,积重难返,咋转、咋转?

抓住试点机遇,立足辽源实际,围绕产业再造、环境修复、民生改善、政务提升,辽源破立并举,先行先试,实施了一系列大刀阔斧的工作举措!

特别是进入新时代以来,辽源主动融入吉林省“一主六双”高质量发展战略中的环长春经济圈和工业走廊、医药健康走廊,明确了推进工业“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的高质量发展总体思路,孜孜以求,传统产业在转型升级中再造优势,(培育形成了新能源+汽车零部件、袜业+现代纺织、蛋品+农产品加工、高精铝+轨道客车、梅花鹿+医药健康、钢铁+冶金建材、矿山机械+装备制造七大产业集群,打造蛋品农产品加工、新能源+汽车零部件等7大链式产业集群,钢铁绿色制造、汽车模具等10大标志性产业链以及玉米深加工、智能装备绿电、碳纤维等10个产业园。)辽源的特色产业体系逐步形成……

借助当年遗存不多的产业优势,袜业成为产业转型的第一次尝试,没想到的是,这个尝试成了一个突破。

从“小散杂”到集群共进,从名不见经传到棉袜产量全国最大,东北袜业园的近20年的发展史,见证了辽源多业并举的转型路。

就这样,在浙江诸暨雄霸天下的全国袜业格局里,辽源袜业异军突起,硬生生打造出一个“中国袜业名城”!

东北袜业纺织工业园成立之初,只有40家小袜厂。如今,东北袜业纺织工业园已经成为中国第二大袜业生产基地、全国最大的棉袜生产基地,共入驻袜业及配套企业1210家,从业人员4.5万人。基地拥有袜机设备等4.1万台(套),年生产能力35亿双,每天有近千万双棉袜销往世界各地;拥有知识产权725项,取得国家级、省级以上资质荣誉130多项,是国家袜子标准制定和检测基地、全球链条最完善的专业生产棉袜的大型工业园区。

看似不起眼的袜子何以行稳致远、走向世界,袜业何以成为辽源的优势产业、城市名片?这得益于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战略机遇,得益于袜业园决策者的独到眼光,得益于市委、市政府的鼎力扶持。

东北袜业园筹建之初,辽源市委、市政府就提供了一平方公里的工业用地,制定了针对中小袜企“退城进区”的优惠政策,最大限度地给予园区建设和运营各类要素保障。袜业园的决策者敏锐地认识到,要形成十足的发展后劲,就必须大力引进人才,增添新鲜血液。他们推出了“5232”大学生创业计划:用5年时间争取让2000名大学生到园区创业,直接安置3万人就业,带动相关产业2万人就业。凡是大学生到园区创业,都给提供10台电脑袜机、15万流动资金,第一年免费提供厂房,免费提供住宿,免费提供创业培训和技术工人培训。

无门槛限制,零资金投入就能当老板,极大激发了大学生到园区创业的热情。截至目前,已有全国181所高校,3300多名大学生到园区创业、就业,创办各类企业371户,带动了1.2万人就业。

“5232”大学生创业计划,得到了国家、省、市及相关部门的高度关注和大力支持。优惠政策加保姆式服务,形成了“政府铺路、企业架桥、大学生创业、老百姓就业”的辽源袜业发展模式,使东北袜业园大学生创业成功率达到了75%,被国家人社部命名为“全国大学生创业孵化示范基地”。

大学生的不断加盟,为东北袜业园注入了新鲜血液和强大活力。如今,袜业园区成为全市乃至全省重要的创业、就业平台,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就业先进企业”。

据统计,今年一季度,东北袜业园增加袜机588台,全园平均开机率达90%,快递发货总量为1633万单,单日最高发货量达21万单,线下客户约比往年增加10%。

辽源的诸多产业当中,除农产品加工业外,普遍是原料、市场“两头在外”。辽源没有铝资源,却成为国内重要的高精铝产业基地,离不开其强大的制造业“基因”。

启星铝业是辽源“轨道列车型材+高精铝”领域龙头企业。它的前身是新加坡独资企业麦达斯铝业,是辽源为数不多的上市公司之一,企业在2017年由于资金链断裂濒临倒闭。是破产清算还是司法重整,对辽源这一重点产业发展关系重大。

在“府院”合力启动司法重整程序后,市委、市政府果断采取“封闭运行”措施,保住了国内外客户和订单,保持了员工队伍稳定。与此同时,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多次带队赴省内外对接战略投资,最终与金豆集团达成共识。2019年4月1日,吉林启星铝业有限公司正式揭牌。2020年,公司实现销售收入13.25亿元,其中出口销售收入7.71亿元。目前,启星铝业占国内轨道交通车体型材份额的50%,占全国出口份额的90%,部分订单已经排到两年以后。

利源精制同样是辽源高精铝加工重点企业,同样是上市公司,同样因为资金问题濒临破产,同样是市委、市政府力挽狂澜、完成重整,既保证了企业正常生产经营,又实现了上市公司的“摘星摘帽”。2021年,重整后的企业新上3个技改项目,企业运营形势日趋向好,利源精制的装备水平、生产能力在国内同行业仍具比较优势。

辽源的汽车零部件产业具备良好基础,现有40户重点企业,年可生产锂离子动力电池2.4亿瓦时、锂电隔膜2亿平方米、驱动电机5万台、电池包铝合金箱体30万件(套)、铝合金防撞梁40万件。近几年,吉林省围绕“支持中国一汽建设世界一流企业,建设世界一流汽车城”目标,着力推进排产、产能、配套、结算、人才、创新“六个回归”,重点实施汽车产业集群“上台阶”工程。辽源紧紧抓住这一难得机遇,率先于2020年与一汽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21户企业进入一汽集团配套体系。去年以来,辽源市新能源汽车配套、轨道交通产业配套“两个基地”建设纳入全省产业布局规划,围绕汽车轻量化、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包、锂电池湿法隔膜、3D车载盖板玻璃、新能源特种车、新能源车用胶、涂碳铝箔等领域实施了大批项目,辽源新能源汽车配套产业未来前景可期。

坐落于东辽县安恕镇的吉林厚德食品公司创立于2003年,到2015年已发展成为集饲料加工、蛋鸡养殖、蛋品深加工、冷链物流于一体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该企业目前蛋鸡养殖达到800万只,建有全国最大的蛋鸡养殖基地,日产鲜蛋1000万枚,年可加工15万吨,加工能力位居世界第一。十几年的发展,厚德食品把小小的鸡蛋研究到极致,将蛋白、蛋黄、蛋壳、蛋皮吃干榨净,不但让鸡蛋的综合效益比鲜蛋增值数倍,打造了完整的产业链条,厚德食品的系列产品现已行销世界各地,从寻常百姓的餐桌飞进了高铁、飞机的餐盒。

在农产品深加工业羽翼渐丰,传统产业突围转身的同时,辽源的新兴产业也异军突起。近年来,以鸿图锂电、诺德高科、华纺纤维、亿达碳业等企业为代表的新材料产业发展迅速,风光发电项目、增量配电网、绿电产业园的建设,将为现有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鉴于辽源经济转型取得的积极成效,国家发改委去年将辽源纳入吉西辽北蒙东六市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布局,今年又将辽源列为吉西南承接国家产业转移示范区,正可谓好风凭借力、振兴正当时。

十五春秋转型,殚精竭虑求索;

百万人民齐心协力内外拼搏!

带着昔日“煤城”的豪气,带着“东北小上海”的气概,一座新型城市开拓奋进在高质量转型发展新时代……

生态潮涌幸福来

绿色崛起好家园

习近平总书记在东北三省考察时强调:“要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落实和深化国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生态环境监管、国家公园、生态补偿等生态文明改革举措,加快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治理,使东北地区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

“两山”理念在东辽河源头区的探索实践,让辽源成为更多人的诗意远方,也成为辽源人心中的魅力家园!

近年来,辽源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重要指示重要批示精神,举全市之力推动东辽河流域污染治理,彻底整治了城市黑臭水体,实现国控出境断面水质全面达标,时隔多年以后,东辽河再现碧水清波。为从根本上根治水污染问题,辽源市坚持系统治理、源头治理、综合治理,重点实施了40个生态修复重点项目,5个项目列入吉林万里绿水长廊首批试点。积极争取并高效推动国土空间绿化、北方清洁取暖、历史遗留废弃矿山整治等国家级项目,完成了采煤沉陷区地质环境调查,北部采煤沉陷区EOD模式试点项目以第一名的成绩通过省级评审。

在推动生态修复的同时,大力实施城市更新行动,系统改造了百余条城市街路的地下管网和道路设施,完成96个老旧小区改造。结合城区山体生态修复,基本完成城市公园、广场、河流岸边的提升改造,兴建了大量便民休闲服务设施。与此同时,开发建设了南部新城、北部新区和东部商贸区,同步城市重点商圈、商街建设。辽源已经从环境修复治理迈向生态红利释放,城市建设正在精彩蝶变。

位于曾经的采煤沉陷区、如今的辽源市北部生态示范区东端的鹿鸣湖湿地公园,成群的红嘴鸥在湖面上翩跹起舞,吸引众多市民驻足观赏。坐落在城区最北端的东山公园,1987年由矿务局在原矿务局第一中学果园和林场的基础上改建,2019年公园移交市园林管理中心后,按照生态修复规划重建。12生肖兽首、榫卯结构凉亭、仿古彩绘游廊……改造后的东山公园自然与人文交融,历史与现实呼应,成为网红打卡地。

辽源主城区六山响应、四水萦绕,具有“山水城市”的自然本底。几年来,辽源重点打造了“六山四水八岸”沿线城市滨水空间和依山城市建筑带;实施城市品质提升行动,大规模地拆违增绿,实施仙人河盖板楼拆除工作,正在积极争创国家文明城市。

辽源老百姓在“伤疤变成了美景、资源变财富”的过程中,体验着满满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归属感。

2021年,辽源市南部新城文化地标建筑群——“新四馆”建成投入使用,辽源人有了省内一流的大剧院,有了高标准的博物馆、科技馆、图书馆、文化馆,城乡文化基础设施的逐步完善,丰富了辽源人的业余文化生活,辽源也由此成为国家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

仙人河这条辽源昔日的“龙须沟”如今清澈见底,偶尔可见鱼儿畅游,像极了晶莹剔透的碧色美玉,望着远山,听着溪流,徜徉在岸带,仿佛身处画境中。2018年,在市委、市政府的统筹推动下,辽源利用两年时间,完成了仙人河黑臭水体整治,实施了岸带修复,仙人河源头正在成为居民家门口的旅游景区。

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提高优质生态产品供给能力,积极探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有效路径,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辽源推动全面绿色转型的重要方向。通过百万亩造林工程创造产业、培育产业、延伸产业,坚持生产、加工、流通同步,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在修复生态过程中打造生态优势,让生态优势变为生态财富,建设产业园区、田园景区、新型社区,辽源可谓做足了功课,做出了文章。

辽源属丘陵半山区,地理概貌为“五山一水四分田”,具备“小农业”发展“大产业”的有利条件。近年来,辽源科学划定城市空间、农业空间、生态空间,高效统筹生态价值、经济价值、社会价值,重点培育的“梅花鹿、禽蛋、柞蚕、东辽黑猪、林果、食用菌”农业六大特色产业,正在突破原料瓶颈,通过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有望衍生出千亿级产业。

如果说城市“双修”战略让曾经饱受生态环境恶化困扰的辽源百姓切实体验到了生态红利,那么,山林乡野间持续开展的百万亩造林、百公里流域治理、百万亩高标准良田建设,则让乡村面貌和乡村生活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辽源的绿水青山,正在成为金山银山。

信心是发展的希望,努力是不竭的动力。

时下的辽源,正在新时代新征程上砥砺奋进;可期的未来,辽源将牢记总书记嘱托,坚定落实中央决策,紧紧围绕吉林省“一主六双”高质量发展战略,深入开展“五放”引领、“五化”推动、抓产业、抓项目、抓环境、服务民营企业的“三抓一服务”行动,动员一切力量,创造一切条件,以干部敢为、政府敢闯,带动企业敢干、群众敢首创,奋力开创振兴发展新局面。

让时间告诉您:

旧时代的老围场定然圈不住新世纪的梅花鹿;

新中国的农民画一定描画出新时代的大画卷;

中国的好棉袜子必然伴您走进振兴的新天地!

【版权提示】产业经济在线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 排行榜
  • 推荐
  • 热门

Copyright © 2002-2017 CHJZX. 产业经济在线 版权所有

京ICP备19040004号-1

画好新时代 激越辽河源——吉林省辽源市全面振兴发展纪实

改革网2023-06-24 18:28

中国发展改革报社记者王也

这里有山,乃长白之翼;

这里有水,为辽河之源!

这里钟灵毓秀,青铜器时代就有人类活动,是满清贵族的发祥地,古夫余国后期王城的所在地,曾被辟为皇家“盛京围场”;

这里人杰地灵,涌现出了“共和国第一少将”谢方、“天眼之父”南仁东、奥运冠军宫金杰、国际象棋世界冠军谢军等开国元勋、科学巨匠和名家名人;

这里就是地处东辽河、辉发河上游的吉林省辽源市,也是新时代东北振兴主旋律中一曲最强劲的乐章!

辽源曾被誉为“东北小上海”,享有“中国梅花鹿之乡”“中国琵琶之乡”“中国农民画之乡”“中国棉袜之都”等美誉!

对于新时代东北振兴,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念兹在兹、倾注心血。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再次提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要“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

巍巍龙首山,悠悠辽河水,苍茫黑土地,处处呈现勃勃生机,在大东北实现全面振兴新突破的豪迈进程里,百万辽源人民正向大时代交上一份写满奋斗、写满希望的答卷——

2022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国际环境和国内疫情散发等多重考验,辽源市上下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决策部署,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决策部署,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协调推进工业、农业、服务业、城市、数字经济“五大振兴”,全面开展产业争先、项目争速、城乡争优、环境争效、党建争强“五争攻坚”,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各方面工作取得了新突破。

2022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01.01亿元,同比增长3.8%,人均GDP位居全省第三位。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6.14亿元,增长6.8%,拉动经济增长0.8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156.18亿元,增长8.4%,拉动经济增长2.4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288.69亿元,增长1.0%,拉动经济增长0.6个百分点。三次产业比重为11.2:31.2:57.6,对经济增长贡献率分别为21.2%、62.3%和16.5%。地区生产总值、规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限上社零额、地方级财政收入等指标均保持全省第一方阵。

在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相互叠加的复杂局面下,这份沉甸甸的成绩单显得弥足珍贵。呈现了辽源市经济在高质量发展中复苏向好的良好态势,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辽源新篇章提供更加强劲的发展动力。

大道至简,实干为要。

高质量发展的背后,是东辽河畔百余万辽源人民砥砺奋进的铿锵足音……

转型开拓天地阔

壮写辽源新传说

端午时节,蛋艾飘香。

记者踏上勃发生机与活力的辽源大地……

辽源市,位于吉林省中南部,地处长白山余脉和松辽平原过渡地带,因东辽河发源于此而得名。

辽源,处在吉林省中部创新转型核心区,是吉林省“一主六双”高质量发展战略中的工业走廊、医药健康走廊唯一支点城市,是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全国创业先进市。这里有5140平方公里的秀美河山,这里有百余万勤劳质朴的辽河儿女,这里的风景隽永流畅,这里的故事别样精彩。

功不唐捐,玉汝于成。这别样精彩的背后,写满了奋斗与拼搏的艰辛!

“东西安,西西安,东西安是个大煤田。”辽源,原名西安,是座因煤而建、因煤而兴的城市,开采120年,“西安竖井”是“一五”时期国家156个重点项目之一,煤炭产量曾经占全国二十九分之一。辽矿集团的前身辽源矿务局,当年是辽源地区首屈一指的大型国企。

进入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煤矿开采接近尾声,资源日渐枯竭,矿业经济不断衰退。单一型产业结构难以提供经济持续发展动力,资源过度开发造成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严重,“先企后市”的发展模式导致城市功能先天不足,资源枯竭带来的诸多问题日趋显现。

乌金失却好颜色,华丽转身故事多。

2005年,辽源被列为东北地区资源枯竭城市经济转型试点;2008年,被列入全国首批资源枯竭城市经济转型试点。

根深蒂固,积重难返,咋转、咋转?

抓住试点机遇,立足辽源实际,围绕产业再造、环境修复、民生改善、政务提升,辽源破立并举,先行先试,实施了一系列大刀阔斧的工作举措!

特别是进入新时代以来,辽源主动融入吉林省“一主六双”高质量发展战略中的环长春经济圈和工业走廊、医药健康走廊,明确了推进工业“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的高质量发展总体思路,孜孜以求,传统产业在转型升级中再造优势,(培育形成了新能源+汽车零部件、袜业+现代纺织、蛋品+农产品加工、高精铝+轨道客车、梅花鹿+医药健康、钢铁+冶金建材、矿山机械+装备制造七大产业集群,打造蛋品农产品加工、新能源+汽车零部件等7大链式产业集群,钢铁绿色制造、汽车模具等10大标志性产业链以及玉米深加工、智能装备绿电、碳纤维等10个产业园。)辽源的特色产业体系逐步形成……

借助当年遗存不多的产业优势,袜业成为产业转型的第一次尝试,没想到的是,这个尝试成了一个突破。

从“小散杂”到集群共进,从名不见经传到棉袜产量全国最大,东北袜业园的近20年的发展史,见证了辽源多业并举的转型路。

就这样,在浙江诸暨雄霸天下的全国袜业格局里,辽源袜业异军突起,硬生生打造出一个“中国袜业名城”!

东北袜业纺织工业园成立之初,只有40家小袜厂。如今,东北袜业纺织工业园已经成为中国第二大袜业生产基地、全国最大的棉袜生产基地,共入驻袜业及配套企业1210家,从业人员4.5万人。基地拥有袜机设备等4.1万台(套),年生产能力35亿双,每天有近千万双棉袜销往世界各地;拥有知识产权725项,取得国家级、省级以上资质荣誉130多项,是国家袜子标准制定和检测基地、全球链条最完善的专业生产棉袜的大型工业园区。

看似不起眼的袜子何以行稳致远、走向世界,袜业何以成为辽源的优势产业、城市名片?这得益于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战略机遇,得益于袜业园决策者的独到眼光,得益于市委、市政府的鼎力扶持。

东北袜业园筹建之初,辽源市委、市政府就提供了一平方公里的工业用地,制定了针对中小袜企“退城进区”的优惠政策,最大限度地给予园区建设和运营各类要素保障。袜业园的决策者敏锐地认识到,要形成十足的发展后劲,就必须大力引进人才,增添新鲜血液。他们推出了“5232”大学生创业计划:用5年时间争取让2000名大学生到园区创业,直接安置3万人就业,带动相关产业2万人就业。凡是大学生到园区创业,都给提供10台电脑袜机、15万流动资金,第一年免费提供厂房,免费提供住宿,免费提供创业培训和技术工人培训。

无门槛限制,零资金投入就能当老板,极大激发了大学生到园区创业的热情。截至目前,已有全国181所高校,3300多名大学生到园区创业、就业,创办各类企业371户,带动了1.2万人就业。

“5232”大学生创业计划,得到了国家、省、市及相关部门的高度关注和大力支持。优惠政策加保姆式服务,形成了“政府铺路、企业架桥、大学生创业、老百姓就业”的辽源袜业发展模式,使东北袜业园大学生创业成功率达到了75%,被国家人社部命名为“全国大学生创业孵化示范基地”。

大学生的不断加盟,为东北袜业园注入了新鲜血液和强大活力。如今,袜业园区成为全市乃至全省重要的创业、就业平台,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就业先进企业”。

据统计,今年一季度,东北袜业园增加袜机588台,全园平均开机率达90%,快递发货总量为1633万单,单日最高发货量达21万单,线下客户约比往年增加10%。

辽源的诸多产业当中,除农产品加工业外,普遍是原料、市场“两头在外”。辽源没有铝资源,却成为国内重要的高精铝产业基地,离不开其强大的制造业“基因”。

启星铝业是辽源“轨道列车型材+高精铝”领域龙头企业。它的前身是新加坡独资企业麦达斯铝业,是辽源为数不多的上市公司之一,企业在2017年由于资金链断裂濒临倒闭。是破产清算还是司法重整,对辽源这一重点产业发展关系重大。

在“府院”合力启动司法重整程序后,市委、市政府果断采取“封闭运行”措施,保住了国内外客户和订单,保持了员工队伍稳定。与此同时,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多次带队赴省内外对接战略投资,最终与金豆集团达成共识。2019年4月1日,吉林启星铝业有限公司正式揭牌。2020年,公司实现销售收入13.25亿元,其中出口销售收入7.71亿元。目前,启星铝业占国内轨道交通车体型材份额的50%,占全国出口份额的90%,部分订单已经排到两年以后。

利源精制同样是辽源高精铝加工重点企业,同样是上市公司,同样因为资金问题濒临破产,同样是市委、市政府力挽狂澜、完成重整,既保证了企业正常生产经营,又实现了上市公司的“摘星摘帽”。2021年,重整后的企业新上3个技改项目,企业运营形势日趋向好,利源精制的装备水平、生产能力在国内同行业仍具比较优势。

辽源的汽车零部件产业具备良好基础,现有40户重点企业,年可生产锂离子动力电池2.4亿瓦时、锂电隔膜2亿平方米、驱动电机5万台、电池包铝合金箱体30万件(套)、铝合金防撞梁40万件。近几年,吉林省围绕“支持中国一汽建设世界一流企业,建设世界一流汽车城”目标,着力推进排产、产能、配套、结算、人才、创新“六个回归”,重点实施汽车产业集群“上台阶”工程。辽源紧紧抓住这一难得机遇,率先于2020年与一汽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21户企业进入一汽集团配套体系。去年以来,辽源市新能源汽车配套、轨道交通产业配套“两个基地”建设纳入全省产业布局规划,围绕汽车轻量化、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包、锂电池湿法隔膜、3D车载盖板玻璃、新能源特种车、新能源车用胶、涂碳铝箔等领域实施了大批项目,辽源新能源汽车配套产业未来前景可期。

坐落于东辽县安恕镇的吉林厚德食品公司创立于2003年,到2015年已发展成为集饲料加工、蛋鸡养殖、蛋品深加工、冷链物流于一体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该企业目前蛋鸡养殖达到800万只,建有全国最大的蛋鸡养殖基地,日产鲜蛋1000万枚,年可加工15万吨,加工能力位居世界第一。十几年的发展,厚德食品把小小的鸡蛋研究到极致,将蛋白、蛋黄、蛋壳、蛋皮吃干榨净,不但让鸡蛋的综合效益比鲜蛋增值数倍,打造了完整的产业链条,厚德食品的系列产品现已行销世界各地,从寻常百姓的餐桌飞进了高铁、飞机的餐盒。

在农产品深加工业羽翼渐丰,传统产业突围转身的同时,辽源的新兴产业也异军突起。近年来,以鸿图锂电、诺德高科、华纺纤维、亿达碳业等企业为代表的新材料产业发展迅速,风光发电项目、增量配电网、绿电产业园的建设,将为现有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鉴于辽源经济转型取得的积极成效,国家发改委去年将辽源纳入吉西辽北蒙东六市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布局,今年又将辽源列为吉西南承接国家产业转移示范区,正可谓好风凭借力、振兴正当时。

十五春秋转型,殚精竭虑求索;

百万人民齐心协力内外拼搏!

带着昔日“煤城”的豪气,带着“东北小上海”的气概,一座新型城市开拓奋进在高质量转型发展新时代……

生态潮涌幸福来

绿色崛起好家园

习近平总书记在东北三省考察时强调:“要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落实和深化国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生态环境监管、国家公园、生态补偿等生态文明改革举措,加快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治理,使东北地区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

“两山”理念在东辽河源头区的探索实践,让辽源成为更多人的诗意远方,也成为辽源人心中的魅力家园!

近年来,辽源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重要指示重要批示精神,举全市之力推动东辽河流域污染治理,彻底整治了城市黑臭水体,实现国控出境断面水质全面达标,时隔多年以后,东辽河再现碧水清波。为从根本上根治水污染问题,辽源市坚持系统治理、源头治理、综合治理,重点实施了40个生态修复重点项目,5个项目列入吉林万里绿水长廊首批试点。积极争取并高效推动国土空间绿化、北方清洁取暖、历史遗留废弃矿山整治等国家级项目,完成了采煤沉陷区地质环境调查,北部采煤沉陷区EOD模式试点项目以第一名的成绩通过省级评审。

在推动生态修复的同时,大力实施城市更新行动,系统改造了百余条城市街路的地下管网和道路设施,完成96个老旧小区改造。结合城区山体生态修复,基本完成城市公园、广场、河流岸边的提升改造,兴建了大量便民休闲服务设施。与此同时,开发建设了南部新城、北部新区和东部商贸区,同步城市重点商圈、商街建设。辽源已经从环境修复治理迈向生态红利释放,城市建设正在精彩蝶变。

位于曾经的采煤沉陷区、如今的辽源市北部生态示范区东端的鹿鸣湖湿地公园,成群的红嘴鸥在湖面上翩跹起舞,吸引众多市民驻足观赏。坐落在城区最北端的东山公园,1987年由矿务局在原矿务局第一中学果园和林场的基础上改建,2019年公园移交市园林管理中心后,按照生态修复规划重建。12生肖兽首、榫卯结构凉亭、仿古彩绘游廊……改造后的东山公园自然与人文交融,历史与现实呼应,成为网红打卡地。

辽源主城区六山响应、四水萦绕,具有“山水城市”的自然本底。几年来,辽源重点打造了“六山四水八岸”沿线城市滨水空间和依山城市建筑带;实施城市品质提升行动,大规模地拆违增绿,实施仙人河盖板楼拆除工作,正在积极争创国家文明城市。

辽源老百姓在“伤疤变成了美景、资源变财富”的过程中,体验着满满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归属感。

2021年,辽源市南部新城文化地标建筑群——“新四馆”建成投入使用,辽源人有了省内一流的大剧院,有了高标准的博物馆、科技馆、图书馆、文化馆,城乡文化基础设施的逐步完善,丰富了辽源人的业余文化生活,辽源也由此成为国家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

仙人河这条辽源昔日的“龙须沟”如今清澈见底,偶尔可见鱼儿畅游,像极了晶莹剔透的碧色美玉,望着远山,听着溪流,徜徉在岸带,仿佛身处画境中。2018年,在市委、市政府的统筹推动下,辽源利用两年时间,完成了仙人河黑臭水体整治,实施了岸带修复,仙人河源头正在成为居民家门口的旅游景区。

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提高优质生态产品供给能力,积极探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有效路径,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辽源推动全面绿色转型的重要方向。通过百万亩造林工程创造产业、培育产业、延伸产业,坚持生产、加工、流通同步,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在修复生态过程中打造生态优势,让生态优势变为生态财富,建设产业园区、田园景区、新型社区,辽源可谓做足了功课,做出了文章。

辽源属丘陵半山区,地理概貌为“五山一水四分田”,具备“小农业”发展“大产业”的有利条件。近年来,辽源科学划定城市空间、农业空间、生态空间,高效统筹生态价值、经济价值、社会价值,重点培育的“梅花鹿、禽蛋、柞蚕、东辽黑猪、林果、食用菌”农业六大特色产业,正在突破原料瓶颈,通过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有望衍生出千亿级产业。

如果说城市“双修”战略让曾经饱受生态环境恶化困扰的辽源百姓切实体验到了生态红利,那么,山林乡野间持续开展的百万亩造林、百公里流域治理、百万亩高标准良田建设,则让乡村面貌和乡村生活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辽源的绿水青山,正在成为金山银山。

信心是发展的希望,努力是不竭的动力。

时下的辽源,正在新时代新征程上砥砺奋进;可期的未来,辽源将牢记总书记嘱托,坚定落实中央决策,紧紧围绕吉林省“一主六双”高质量发展战略,深入开展“五放”引领、“五化”推动、抓产业、抓项目、抓环境、服务民营企业的“三抓一服务”行动,动员一切力量,创造一切条件,以干部敢为、政府敢闯,带动企业敢干、群众敢首创,奋力开创振兴发展新局面。

让时间告诉您:

旧时代的老围场定然圈不住新世纪的梅花鹿;

新中国的农民画一定描画出新时代的大画卷;

中国的好棉袜子必然伴您走进振兴的新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