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这是日前闭幕的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对于有着14亿人口的大国来说,解决好“三农”问题,永远都是重中之重,是国之根本。
“全国农业看山东,山东农业看潍坊”。2018年8月31日,国务院批复同意潍坊建设首个国家农业开放发展综合试验区(以下简称农综区),由农业农村部和山东省人民政府共同组织实施。这是全国第一个,也是目前唯一一个以农业为特色的国家对外开放综合试验区。
可以说,没有哪个城市像潍坊具备这样的先发优势,也没有哪个城市像潍坊这样肩负着沉甸甸的责任。
成立两年来,农综区为全国农业对外开放和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了哪些新样板、新模式?为全国创造了哪些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新经验?入驻农综区的企业又有哪些实实在在的获得感?近日,人民政协报走进潍坊,探寻农综区开放创新融合发展的新路径。
先行先试 农综区的核心要义和最大政策
回望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路径,从改革开放伊始到今天,作为农业大市的潍坊可以说是中国农业农村改革的试验区。
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先后两次指出,“改革开放以来,山东创造了不少农村改革发展经验,贸工农一体化、农业产业化经营就出自诸城、潍坊,形成了‘诸城模式’‘潍坊模式’‘寿光模式’,要充分发挥农业大省优势,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
就在同年8月,农综区获得国家正式批复。凡益之道,与时偕行。这一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也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开局之年。农综区的设立,既是对潍坊农业领域对外开放取得成就的充分认可,也是潍坊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中走在全国前列的体现。
潍坊农业实力到底有多强?有数字显示,潍坊以全国1.7‰的土地、1‰的淡水,贡献了全国7.2‰的粮食、15.7‰的蔬菜、12.7‰的花生、19‰的农产品出口额,是中国重要的农产品生产、加工、出口基地和北方农产品流通交易中心。
在这一体量上建设的农综区布局范围必然涵盖潍坊全域。根据国家批复的总体方案,农综区核心区规划面积120.9平方公里,核心区以外为辐射区,承接核心区先行先试成果,扩大示范效应,推动新旧动能接续转换。
先行先试是农综区的核心要义和最大政策。什么是先行先试?就是比别人先行一步、先试一次,在没有模式可循、经验可学的前提下,凭借勇气和智慧先行探索创新。“先行先试必须找准突破口,根据农综区总体建设目标,开放发展、科技创新、产业融合就是三大突破口和切入点。”潍坊国家农综区推进办副主任管从勇说。
开放发展 农业国际化的关键所在
更好发挥对外开放“桥头堡”作用,就意味着要在对外开放上走在最前沿,走得更远。
农以种为先,种子是农业中的“芯片”。“在国家赋予农综区的11条先行先试政策中,其中一条就是小麦、玉米的新品种选育和种子生产,放宽外资持股比例,最高可达66%,这无疑将推动企业在良种创制等方面不断创新,提高企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在国际种业研发集聚区项目负责人刘增超看来,种业的不断开放,必将倒逼国内企业加快与国际市场接轨步伐。如今,国际种业研发集聚区已引进荷兰韦斯特兰种子公司、以色列奈特种子公司等11家国际大型种业集团签约落户。
种业是潍坊的核心优势产业,近年来更实现了突飞猛进发展。有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底,潍坊市寿光自主研发蔬菜品种达到69个。连续七年举办了十一届中国(寿光)设施蔬菜品种展;拥有获批农业农村部设施蔬菜种质创新重点实验室、山东省设施蔬菜分子育种省级重点实验室,5家育种研发企业设有院士工作站,7家企业获批省级以上技术研发中心;全市种苗年繁育能力达到17亿株,产值10亿多元。
在农产品检验检疫方面,农综区积极探索检验检疫国际互认机制,取得了重大突破。
“日本、德国检验检疫标准堪称世界最严,我们就从这两个国家入手。”山东匠造检测有限公司董事长付秀玲介绍,在农综区的对接推动下,该公司承担了探索与日本建立食品农产品检验检测互认机制任务,开展中日检测科研技术合作。目前,经该公司检测出口的生姜和姜泥、蒜泥等产品,在日本市场份额分别达到60%和45%以上。
农产品检测国际互认是突破国际贸易技术壁垒、推动农业“走出去”的重要举措。目前,农综区正积极推进建立与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检验检疫互认机制。
以开放倒逼改革,最好的落脚点就在于以问题导向,满足企业的现实需求。今年初,农综区与潍坊海关围绕农产品贸易发展的需求和国际发展趋势,建立了农产品快速通关新模式,即通过联网数据多重核查,把好企业准入、风险分析、企业诚信管理制度的“前置关”,加强风险监管,以便加速农产品通关便利化。
“多亏了新的通关模式,让1000余万元玫瑰红茶产品顺利出口东南亚。”山东元舜现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袁方清回忆说,该公司专利产品“玫瑰红茶”因国内无同类产品备案、无技术规范、无审批指导材料,导致产品无法及时开展出口业务。依托农产品快速通关新模式,公司产品则顺利打开了东南亚市场,预计年底前实现出口额4000万元。
在深化对外交流与合作方面,农综区近年来动作频频,接连举办中日现代农业产业对接交流洽谈会、2020中国-中东欧国家特色农产品云上博览会等活动;依托潍坊农业领域优势企业,在荷兰、塞内加尔、尼日利亚、巴基斯坦、俄罗斯布局建设境外农业产业园,带动潍坊种子、农机、农资、技术等走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
“走出去”的同时,农综区也在积极“引进来”。注册资本3000万美元的滨海现代农业(畜牧)产业园进口活牛2万余头。为解决进口种牛隔离场建设使用问题,农综区创新实施进口种牛隔离场监管模式,帮助企业提高隔离场使用效率,节省了成本,增加了收益,得到了山东省委书记刘家义、潍坊市委书记惠新安的批示肯定。
科技创新 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在农综区东篱田园综合体内,农业大棚已经“玩”出了高科技。水肥一体机、地源热泵控制系统、无土栽培技术、精准滴灌、生物防治、吊蔓系统、智能采光……引入荷兰技术建设的20万平方米的玻璃智能温室,通过物联网技术监测采集作物生长信息,为智慧农业生产提供技术支持。
农业现代化必须抓好信息化这一关键。“掏出手机就可线上认购番茄种苗、在线浇水施肥,我们的员工在线下根据线上要求种植、收获,最后免费邮寄到家。”东篱田园综合体番茄立体生态工厂技术员于月祥在手机上现场演示“云上农业”智慧农场模式。
近年来,农综区持续搭建技术创新和人才引进平台,北京大学现代农业研究院投入使用;与中国农科院合作的中国(潍坊)食品科学与加工技术研究院落地建设;为广泛聚揽天下英才,农综区与33名中外院士建立联系,在国际院士谷引进设立5家院士工作站,为实现现代农业更高水平发展提供强大科技人才支撑。
除了科技创新,农综区还不断推进各项体制机制创新,围绕土地流转、资金筹措、利益联结创新机制,着力破解制约发展的瓶颈。
为破解土地碎片化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之间的矛盾,农综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积极探索农村土地流转新模式,引导园区企业采取多种方式流转土地,实现了土地集约化、产业规模化,目前已完成土地流转近5万亩,并入选全省首批乡村振兴重大项目库。
为了解决融资难问题,农综区不断探索农村产权交易新模式。山东农村产权交易中心(以下简称山东农交中心)在全国率先实现了“交易鉴证+抵押登记+政策担保+银行贷款+风险补偿资金池+不良资产处置”的抵押融资全链条服务,激活了农村“沉睡”资产,激发了涉农经营主体的内生动力。截至2020年9月,山东农交中心累计完成各类涉农产权抵押登记业务3820笔,支持涉农贷款15.2亿元;累计完成风险资金池业务195笔,支持涉农贷款9.8亿元。
在创新利益联结机制方面,位于农综区的潍坊郭牌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郭牌农业)走出了一条“品牌共享联结”机制。郭牌农业副总经理杨猛说,“品牌共享联结”即经营主体主建园区+有技术的农民生产经营+产品统一销售,在2000亩土地上投资建设大棚,吸纳农民承包经营,农民与公司签订生产销售合同,产品用公司品牌销售。按照一个占地13亩的大棚算,能为农民群体年增收近37万元。
产业融合,农业品牌化的有力抓手
促进三产融合,推动乡村振兴,是农综区致力探索的发展模式之一。“作为农综区重点项目之一,中百大厨房始终注重向第一产业拓展延伸,向前联结了100余家农业合作社、8000多家种植户;向后串起中百集团700多家大卖场、社区超市和便利店,将农产品直接推送到老百姓的厨房、餐桌。”中百大厨房总经理赵美华向记者介绍。
在推进“以一产促二产带三产”的同时,农综区还不断探索“三产带一产”的发展模式。作为农综区首个样板项目,国际博览园4万平方米的展览馆已建成投用,搭建起了潍坊农业食品产业与国内外企业机构合作的交流平台。
多措并举、久久为功。两年多来,农综区挟全国唯一的农业综合试验区之势,坚定扛起先行重任,在深化对外交流合作、破解国际贸易壁垒,以及科技创新、制度创新、放管服改革及供应链和平台打造等方面进行了大量探索和实践,闯出了一条农业开放创新融合发展的崭新道路。
历史的指针,指向新的刻度。谈及未来发展,潍坊市委常委、秘书长,潍坊国家农综区推进办党组书记、主任李兰祥说,按照“一年全面起势,三年大见成效,五年形成样板”的既定目标,下一步,农综区将以高端平台、重点项目、龙头企业为支撑,着力打造新时期“三个模式”升级版和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先行区,大踏步纵深推进,为全省、全国农业开放发展做出潍坊新贡献。(来源:人民政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