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行业依然有“机”可投 智慧交通大数据应用创新大赛复赛项目看懂“钻石矿”

  • 来源 产业经济在线
  • 作者
  • 日期 2017-08-27 17:05
      贵州通过提升物流信息化,货运汽车空载率比2010年下降了10个百分点;杭州通过城市大脑智能管理,车辆通行速度提高11%……
      大数据技术已经开始趋向于成熟,变得更加易于被行业市场应用,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推动各行业逐步成熟,应用价值在市场规模中的比重日益增大,并成为新的增长动力。交通运输领域产业链条丰富,是大数据应用最广泛、创业创新最活跃的领域之一。在大数据蓬勃发展的浪潮下,交通运输领域正催生着更广阔的新蓝海。
      8月25日至26日,2017中国“云上贵州”智慧交通大数据应用创新大赛复赛贵阳站路演现场,46个优秀项目逐一展示。如何破解行业痛点、如何探索行业新市场,或许能从他们身上发现新机遇。
      拓展 新痛点催生新市场
      国家实施“绿色通道”政策,对促进我国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稳定农产品价格和改善鲜活农产品的流通环境起到了很好的作用,极大地促进了民生,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
      在贵州,绿通车减免通行费金额正以15%速度逐年上升,2016年减免金额达到20.47亿。与此同时新的痛点也随之出现:收费站专用通道拥堵、收费站通行效率低下、伪装绿通车辆偷逃通行费的现象频出,如何监管和治理成为新的难题。
      参加贵阳站复赛的“基于实体数据融合分析的绿通车画像应用”项目正在尝试解决这一问题。据项目负责人介绍,项目设计并实现了一个数据融合与开发平台,为交通行业用户提供全链路的一站式数据导入、清洗、整合、挖掘与应用,特别针对绿通车画像问题,依托此数据融合开发平台,融合车辆基本信息数据、年审数据、贵州省高速公路出入口通行流水数据等多源数据,生成绿通车用户画像,提出了高速公路绿通车问题的解决方案。
      清华大学交通工程研究所所长陆化普在点评项目时表示,通过信息化手段,采取“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对绿通车真正做到从源头控制,有助于提高绿通车检查效率、节省经营单位人力成本、减少通行费损失、减少排队车辆的燃油消耗、提升高速营运的经济效益,对实现“畅、安、舒、美”的高速公路通行环境、创建“平安高速”的工作目标也有着重要的意义。
      当前,“停车之痛”已成为城市通病,因停车问题引发的纠纷屡见不鲜。无论在北京、上海等超大型城市,甚至人口只有几万、十几万的县城和乡镇,停车难都给群众生活和政府管理带来了深深的烦恼。国家发改委公布的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大城市小汽车与停车位的比例约为1∶0.8,中小城市约为1∶0.5。保守估计我国停车位缺口超过5000万个。需求催生市场,如何盘活现有停车位?成为众多大数据企业摩拳擦掌积极探索的新领域。
      “就停这儿”项目为这一现状提供了一种解决方案。据项目负责人介绍,项目拟在交通管理部门现有的天网工程上,利用深度学习、计算机视觉和模式识别等新技术实现对室内外以及道路旁的车位进行智能化管理,实现功能完善的在线车位智能化管理,预期实现对城市所有停车位进行智能化管理,系统支持提前预订车位,泊车和寻车导航及网上缴纳停车费用,协助交通管理部门实现天网系统下的车辆管理。
      本次复赛中,关注停车难问题的数个项目,引起了各位评委,特别是贵州省交通运输厅的浓厚兴趣。据悉,“十二五”时期,贵州省在交通建设取得历史性突破的同时,在利用交通大数据破解行业痛点以及开发交通市场新领域方面也在不断跟进:推出了“通村村”APP解决农村居民出行难、“交通·旅游出行服务平台”融合两大领域促进旅游业发展、“ETC黔通卡”实现全国联网为高速公路管理提速;贵阳市交通运行监测与应急调度中心通过大数据手段治理“堵城”贵阳,今年第一季度全国城市交通缓堵程度中名列第一……
      “但在解决停车难问题上,还需要加大力度。” 贵州省交通运输厅总工程师潘海介绍,2016年11月,贵阳市率先启动智慧停车管理试点工作,期望通过支持移动终端互联网停车应用的开发与推广,促进智能停车诱导系统、自动识别车牌系统等高新技术的开发与应用,加强不同停车管理信息系统的互联互通、信息共享等。鼓励出行前进行停车查询、预订车位,实现自动计费支付等功能,提高停车资源利用效率,减少因寻找停车泊位诱发的交通需求。复赛中多个项目提出的“停车难”问题解决方案,值得贵州认真参考。
      渗透 大数据掘金交通建设
      据国家发改委等发布《交通基础设施重大工程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6-2018年,拟重点推进铁路、公路、水路、机场、城市轨道交通项目303项,涉及项目总投资约4.7万亿元。但由于交通建设项目投资大,因此风险点多、质量难监管,这些问题一直困扰着交通管理部门。
      “交通基础设施安全云”项目,带给管理者全新的监管思路。该项目平台采用在线实时监测数据、工程结构数据、工程性能数据、天气数据、交通数据,通过自适应灾害趋势识别算法,对桥梁、隧道、道路等交通基础设施的安全性进行全面评价,致力于交通基础设施的健康监测、管理及地质灾害进行在线监测预警,并向企业、政府、公众提供“咨询—设计—监测—评估—养护”在内的整体服务方案。据项目负责人介绍,此平台已投入使用,并准确预测了陕西省杨家河“11.8”滑坡事件。
      贵州省交通质监局副局长周立星认为,该项目的实施可以有效降低施工成本,对减少经济损失、提升政府治理能力,有着不可估量的价值和意义。
      据了解,贵州省政府决定从8月起在全省开展农村“组组通”公路三年大决战,计划投入388亿元,规划实施9.7万公里通组硬化公路建设。预计到2019年,贵州将实现100%村民组通硬化路,建立完善布局合理、标准适宜、出入便捷的通组公路体系。
      “这些交通基础建设领域的大型投资对于诸如‘交通基础设施安全云’等通过大数据技术实现工程监管、质量评估的项目来说是难得的市场机遇。”牛津大学商业访问学者、云上贵州大数据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大数据投资专家马斌在点评项目时表示。
      据介绍,“十二五”期间,贵州省累计完成公路水路固定资产投资4431亿元,全省公路总里程达到18.38万公里,建成和在建高速公路里程超过6100公里。到目前,6横7纵8联4环高速公路网形成,成为西部第一个、全国为数不多县县通高速公路的省份。贵广高速铁路、沪昆高铁、成贵高铁、渝黔高铁以及贵开城际和贵阳环铁等现代化交通设施逐步搭建,贵州交通状况一下从全国的第三梯队跃升至第一梯队,成为西南交通枢纽。
      贵州省交通运输厅总工程师潘海表示,贵州交通建设投资比重日益增加,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与贵州大数据发展呈叠加增长趋势,对于大数据企业来说,这里市场前景十分广阔。以“大数据+物流”为例,面对贵州建设西南地区陆路交通枢纽的机遇,传化集团、新加坡普洛斯等国内外500强企业在贵州省布局了物流基地。同时,以大数据、信息化为特征的智慧物流的打造,促进了物流业的转型升级,催生了以“货车帮”为代表的新兴独角兽企业。目前,贵州省物流业增加值占到地区生产总值的10%,成为支柱性产业。
      探索 新科技构建新业态
      人工智能和优化控制理论;在苏格兰和奥地利已经展开应用试点的多功能无线遥控清障抢险机器人;最先进的卷积神经网络技术……在复赛路演贵阳站,各种各样的新科技新理念被提出,得到评委、嘉宾、投资人的密切关注。
      交通运输部科技司副司长洪晓枫表示,贵州作为全国首个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一直走在大数据创新领域的前列。此次面向交通领域的创新大赛,给新科技提供了落地应用催生新业态的机会,给交通运输行业创造了一个优质的创新平台,对其他行业的大数据应用同样具有启迪作用。
      自2013年,贵州开始发展大数据以来,大数据产业从无到有、由小变大。2012年到2015年,贵州省大数据电子信息产业年均增长64.6%,产业规模从450.9亿元扩大到2011.5亿元。2016年贵州成为中国的互联网骨干直联点,目前三大运营商等在贵州建设数据中心,富士康在此建设了一个拥有6000台服务器的绿色隧道数据中心,苹果数据中心、阿里产业基地、现代汽车大数据中心、腾讯核心数据基地等均已落地。
      贵州省不仅在大数据基础建设上是领先的,对大数据的认识更是领先的。交通运输部规划研究院信息所所长徐志远说,目前交通大数据中存在数据孤岛化、多交通方式协同能力弱、出行服务碎片化等突出问题,贵州很早就意识到了。在2014年贵州就开始建设“智能交通云”,开展与公路、铁路、民航、公安、气象、国土、旅游、邮政等部门数据资源的交换共享,现在已经初具成效。
      除了整合省内交通数据,贵州还在积极探索跨区域的交通数据交流。2017年2月,四川、贵州、云南、陕西、广西、湖南、重庆六省一市跨区域交通运输云数据中心落户贵州。贵州大数据在交通运输行业的发展应用实现了新跨越。目前,该中心累计数据交换超过1400万条,已实现交通出行、运政监管、协同执法、安全应急等跨区域业务的协同应用。
      贵州省交通运输厅科教处处长康厚荣说,交通大数据,可能是大数据技术中最贴近民生的应用,也是大数据最能发挥优势的领域。大赛自5月5日启动以来,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云集了全国31个省市、直辖市、自治区、特别行政区,4个海外国家共535个优秀项目。组委会旨在通过赛事发掘优秀项目,继续携手大数据,挖掘规律、洞察需求、提供服务,促使交通的全行业的智能化,掀开贵州交通行业发展新的篇章。
 

【版权提示】产业经济在线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 排行榜
  • 推荐
  • 热门

Copyright © 2002-2017 CHJZX. 产业经济在线 版权所有

京ICP备19040004号-1

交通行业依然有“机”可投 智慧交通大数据应用创新大赛复赛项目看懂“钻石矿”

产业经济在线2017-08-27 17:05

      贵州通过提升物流信息化,货运汽车空载率比2010年下降了10个百分点;杭州通过城市大脑智能管理,车辆通行速度提高11%……
      大数据技术已经开始趋向于成熟,变得更加易于被行业市场应用,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推动各行业逐步成熟,应用价值在市场规模中的比重日益增大,并成为新的增长动力。交通运输领域产业链条丰富,是大数据应用最广泛、创业创新最活跃的领域之一。在大数据蓬勃发展的浪潮下,交通运输领域正催生着更广阔的新蓝海。
      8月25日至26日,2017中国“云上贵州”智慧交通大数据应用创新大赛复赛贵阳站路演现场,46个优秀项目逐一展示。如何破解行业痛点、如何探索行业新市场,或许能从他们身上发现新机遇。
      拓展 新痛点催生新市场
      国家实施“绿色通道”政策,对促进我国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稳定农产品价格和改善鲜活农产品的流通环境起到了很好的作用,极大地促进了民生,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
      在贵州,绿通车减免通行费金额正以15%速度逐年上升,2016年减免金额达到20.47亿。与此同时新的痛点也随之出现:收费站专用通道拥堵、收费站通行效率低下、伪装绿通车辆偷逃通行费的现象频出,如何监管和治理成为新的难题。
      参加贵阳站复赛的“基于实体数据融合分析的绿通车画像应用”项目正在尝试解决这一问题。据项目负责人介绍,项目设计并实现了一个数据融合与开发平台,为交通行业用户提供全链路的一站式数据导入、清洗、整合、挖掘与应用,特别针对绿通车画像问题,依托此数据融合开发平台,融合车辆基本信息数据、年审数据、贵州省高速公路出入口通行流水数据等多源数据,生成绿通车用户画像,提出了高速公路绿通车问题的解决方案。
      清华大学交通工程研究所所长陆化普在点评项目时表示,通过信息化手段,采取“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对绿通车真正做到从源头控制,有助于提高绿通车检查效率、节省经营单位人力成本、减少通行费损失、减少排队车辆的燃油消耗、提升高速营运的经济效益,对实现“畅、安、舒、美”的高速公路通行环境、创建“平安高速”的工作目标也有着重要的意义。
      当前,“停车之痛”已成为城市通病,因停车问题引发的纠纷屡见不鲜。无论在北京、上海等超大型城市,甚至人口只有几万、十几万的县城和乡镇,停车难都给群众生活和政府管理带来了深深的烦恼。国家发改委公布的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大城市小汽车与停车位的比例约为1∶0.8,中小城市约为1∶0.5。保守估计我国停车位缺口超过5000万个。需求催生市场,如何盘活现有停车位?成为众多大数据企业摩拳擦掌积极探索的新领域。
      “就停这儿”项目为这一现状提供了一种解决方案。据项目负责人介绍,项目拟在交通管理部门现有的天网工程上,利用深度学习、计算机视觉和模式识别等新技术实现对室内外以及道路旁的车位进行智能化管理,实现功能完善的在线车位智能化管理,预期实现对城市所有停车位进行智能化管理,系统支持提前预订车位,泊车和寻车导航及网上缴纳停车费用,协助交通管理部门实现天网系统下的车辆管理。
      本次复赛中,关注停车难问题的数个项目,引起了各位评委,特别是贵州省交通运输厅的浓厚兴趣。据悉,“十二五”时期,贵州省在交通建设取得历史性突破的同时,在利用交通大数据破解行业痛点以及开发交通市场新领域方面也在不断跟进:推出了“通村村”APP解决农村居民出行难、“交通·旅游出行服务平台”融合两大领域促进旅游业发展、“ETC黔通卡”实现全国联网为高速公路管理提速;贵阳市交通运行监测与应急调度中心通过大数据手段治理“堵城”贵阳,今年第一季度全国城市交通缓堵程度中名列第一……
      “但在解决停车难问题上,还需要加大力度。” 贵州省交通运输厅总工程师潘海介绍,2016年11月,贵阳市率先启动智慧停车管理试点工作,期望通过支持移动终端互联网停车应用的开发与推广,促进智能停车诱导系统、自动识别车牌系统等高新技术的开发与应用,加强不同停车管理信息系统的互联互通、信息共享等。鼓励出行前进行停车查询、预订车位,实现自动计费支付等功能,提高停车资源利用效率,减少因寻找停车泊位诱发的交通需求。复赛中多个项目提出的“停车难”问题解决方案,值得贵州认真参考。
      渗透 大数据掘金交通建设
      据国家发改委等发布《交通基础设施重大工程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6-2018年,拟重点推进铁路、公路、水路、机场、城市轨道交通项目303项,涉及项目总投资约4.7万亿元。但由于交通建设项目投资大,因此风险点多、质量难监管,这些问题一直困扰着交通管理部门。
      “交通基础设施安全云”项目,带给管理者全新的监管思路。该项目平台采用在线实时监测数据、工程结构数据、工程性能数据、天气数据、交通数据,通过自适应灾害趋势识别算法,对桥梁、隧道、道路等交通基础设施的安全性进行全面评价,致力于交通基础设施的健康监测、管理及地质灾害进行在线监测预警,并向企业、政府、公众提供“咨询—设计—监测—评估—养护”在内的整体服务方案。据项目负责人介绍,此平台已投入使用,并准确预测了陕西省杨家河“11.8”滑坡事件。
      贵州省交通质监局副局长周立星认为,该项目的实施可以有效降低施工成本,对减少经济损失、提升政府治理能力,有着不可估量的价值和意义。
      据了解,贵州省政府决定从8月起在全省开展农村“组组通”公路三年大决战,计划投入388亿元,规划实施9.7万公里通组硬化公路建设。预计到2019年,贵州将实现100%村民组通硬化路,建立完善布局合理、标准适宜、出入便捷的通组公路体系。
      “这些交通基础建设领域的大型投资对于诸如‘交通基础设施安全云’等通过大数据技术实现工程监管、质量评估的项目来说是难得的市场机遇。”牛津大学商业访问学者、云上贵州大数据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大数据投资专家马斌在点评项目时表示。
      据介绍,“十二五”期间,贵州省累计完成公路水路固定资产投资4431亿元,全省公路总里程达到18.38万公里,建成和在建高速公路里程超过6100公里。到目前,6横7纵8联4环高速公路网形成,成为西部第一个、全国为数不多县县通高速公路的省份。贵广高速铁路、沪昆高铁、成贵高铁、渝黔高铁以及贵开城际和贵阳环铁等现代化交通设施逐步搭建,贵州交通状况一下从全国的第三梯队跃升至第一梯队,成为西南交通枢纽。
      贵州省交通运输厅总工程师潘海表示,贵州交通建设投资比重日益增加,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与贵州大数据发展呈叠加增长趋势,对于大数据企业来说,这里市场前景十分广阔。以“大数据+物流”为例,面对贵州建设西南地区陆路交通枢纽的机遇,传化集团、新加坡普洛斯等国内外500强企业在贵州省布局了物流基地。同时,以大数据、信息化为特征的智慧物流的打造,促进了物流业的转型升级,催生了以“货车帮”为代表的新兴独角兽企业。目前,贵州省物流业增加值占到地区生产总值的10%,成为支柱性产业。
      探索 新科技构建新业态
      人工智能和优化控制理论;在苏格兰和奥地利已经展开应用试点的多功能无线遥控清障抢险机器人;最先进的卷积神经网络技术……在复赛路演贵阳站,各种各样的新科技新理念被提出,得到评委、嘉宾、投资人的密切关注。
      交通运输部科技司副司长洪晓枫表示,贵州作为全国首个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一直走在大数据创新领域的前列。此次面向交通领域的创新大赛,给新科技提供了落地应用催生新业态的机会,给交通运输行业创造了一个优质的创新平台,对其他行业的大数据应用同样具有启迪作用。
      自2013年,贵州开始发展大数据以来,大数据产业从无到有、由小变大。2012年到2015年,贵州省大数据电子信息产业年均增长64.6%,产业规模从450.9亿元扩大到2011.5亿元。2016年贵州成为中国的互联网骨干直联点,目前三大运营商等在贵州建设数据中心,富士康在此建设了一个拥有6000台服务器的绿色隧道数据中心,苹果数据中心、阿里产业基地、现代汽车大数据中心、腾讯核心数据基地等均已落地。
      贵州省不仅在大数据基础建设上是领先的,对大数据的认识更是领先的。交通运输部规划研究院信息所所长徐志远说,目前交通大数据中存在数据孤岛化、多交通方式协同能力弱、出行服务碎片化等突出问题,贵州很早就意识到了。在2014年贵州就开始建设“智能交通云”,开展与公路、铁路、民航、公安、气象、国土、旅游、邮政等部门数据资源的交换共享,现在已经初具成效。
      除了整合省内交通数据,贵州还在积极探索跨区域的交通数据交流。2017年2月,四川、贵州、云南、陕西、广西、湖南、重庆六省一市跨区域交通运输云数据中心落户贵州。贵州大数据在交通运输行业的发展应用实现了新跨越。目前,该中心累计数据交换超过1400万条,已实现交通出行、运政监管、协同执法、安全应急等跨区域业务的协同应用。
      贵州省交通运输厅科教处处长康厚荣说,交通大数据,可能是大数据技术中最贴近民生的应用,也是大数据最能发挥优势的领域。大赛自5月5日启动以来,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云集了全国31个省市、直辖市、自治区、特别行政区,4个海外国家共535个优秀项目。组委会旨在通过赛事发掘优秀项目,继续携手大数据,挖掘规律、洞察需求、提供服务,促使交通的全行业的智能化,掀开贵州交通行业发展新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