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届全国旅游生态与生态旅游学术研讨会暨“山地生态旅游发展高峰论坛”顺利召开

  • 来源 中国生态学学会旅游生态
  • 作者 管理员
  • 日期 2025-04-23 21:32

2025年4月18-20日,第六届全国旅游生态与生态旅游学术研讨会暨“山地生态旅游发展高峰论坛”在张家界吉首大学顺利召开。会议由中国生态学学会旅游生态专业委员会、《中国生态旅游》编辑部、吉首大学联合主办,吉首大学旅游学院、吉首大学生物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吉首大学土木与建筑学院、生态旅游湖南省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旅游与社会文化地理研究室、张家界七星山景区、张家界天马文体发展有限公司联合承办,来自全国八十余所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企事业单位的专家学者、教师学生200余人参加了本次学术研讨会。会议主题聚焦山地生态旅游,旨在推动我国山地地区生态旅游和旅游生态学术研究,促进南方丘陵山区高质量发展。

4月19日上午,研讨会开幕式在吉首大学张家界校区学术报告厅举行。吉首大学党委王绯副书记,中国生态学学会副理事长、旅游生态专业委员会主任钟林生研究员分别致辞。开幕式由吉首大学旅游学院院长鲁明勇教授主持。

开幕式后,全体参会人员在吉首大学张家界校区学术报告厅内合影。

大会主旨报告环节由江南大学原校长助理张光生教授和南京大学章锦河教授共同主持。中国生态学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陈利顶研究员,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吴承照教授,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教张玉钧授,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陈尚研究员,海南大学旅游学院陈海鹰教授,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旅游科学学院唐承财教授,吉首大学旅游学院院长鲁明勇教授先后作大会主旨报告。

陈利顶研究员作题为《景观生态学与国家公园建设、生态旅游发展规划》的主旨报告。他首先从我国国家公园建设尺度展开,提出了国家尺度、景观/区域尺度和场地尺度。接下来,陈利顶研究员从斑-廊-基与国家公园建设中介绍如何识别核心生境斑块,并探讨大斑块和小斑块哪个更利于生物多样性保护。此后,陈利顶研究员综合分析了源-流-汇与生态旅游规划,并基于多项研究开展实证分析;最后,提出了多项国家公园建设路径,包括亟需建立基于国家公园主导的自然保护地体系下生态旅游、公众参与与社区共管的新型发展模式;亟需加强生态旅游规划与交通廊道设计;亟需开展景观水平上生态旅游发展规划;亟需开展环境协同管制,实现国家公园建设、生态旅游和社区共管的和谐发展。

吴承照教授作题为《国家公园生态旅游与森林康养协同研究》的主旨报告。吴承照教授首先介绍了什么是森林系统和生态服务,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社会再生工程,包括生态环境系统、物质空间系统和能量转换系统。其次,吴承照教授提出了一种生物景观医学模式——森林康养与处方。然后,吴承照教授提出了森林康养基地的标准,并为大家介绍了世界上其他国家森林康养基地认证标准。最后,分析了森林康养对生态旅游的促进作用,同时分析两者共同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并提出协同发展策略,包括加强规划与管理、培养专业人才队伍、强化市场营销推广、建立健全监管机制。

张玉钧教授作题为《从全民共享到全民共育——国家公园自然教育的未来发展走向》的主旨报告。张玉钧教授首先介绍了国家公园的概念及其理念,然后从国内自然教育发展概况、国家公园自然教育现状分析、从全民共享到全民共育、未来展望四个方面进行详细论述。张玉钧教授指出,目前国内完整的自然教育理念初步形成,并且我国国家公园完全具备开展自然教育的最佳条件如钱江源、三江源等,并介绍了我国国家公园开展自然教育的现有基础和主要成效。其次,张玉钧教授提出了如何实现基于自然教育实现国家公园全民共享,包括创造科研条件、提供更多自然游憩机会、扩大自然教育受众范围、构建自然教育系统化课程体系以及发挥自然教育设施功能优化运用模式,最终实现国家公园的全民共育。

陈尚研究员作题为《从生态资产到生态产品:生态产业化链条的科学问题和政策需求》的主旨报告。陈尚研究员首先重点介绍了生态产业化链条设计的8个关键环节,包括生态系统、生态资源、生态资产、生态资本、生态服务、生态产品、商品和生态品牌。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生态产业化的关键科学技术问题,如生态资产存量的核算方法、生态服务的敏感参数厘定。最后,提出了生态产业化的政策需求,包括生态资产和生态产品的产权制度、生态资产和生态产品的交易指标设计、生态资产和生态产品的的交易市场建设、公共生态产品的应用场景建设以及生态资产和生态产品的金融政策建设。

陈海鹰教授作题为《自然保护地旅游生态补偿:机理分析与路径探索》的主旨报告。陈海鹰教授首先介绍了旅游生态补偿的基本要素构成,包括补偿主体、补偿客体和补偿对象。其次,陈海鹰教授分析了旅游生态补偿对自然保护地的适应性以及旅游开发利用对保护地生态系统产生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陈海鹰教授对自然保护地旅游生态补偿的机理进行分析。最后,提出了自然保护地旅游生态补偿的实现路径,包括保护地生态补偿路径的理论依据与基本框架、国内外自然保护地旅游生态补偿路径对比分析、典型案例地生态补偿实施路径及其评析、自然保护地旅游生态补偿实现路径的基本选择。

唐承财教授作题为《冰雪旅游地开发模式与生态安全协同发展》的主旨报告。唐承财教授主要从冰雪旅游的研究背景、冰雪旅游地开发水平评价、冰雪旅游地开发模式构建、冰雪旅游地生态安全评价、滑雪度假地旅游产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协调耦合评价等方面进行详细论述。同时结合自身多年来的实证成果对相关结论进行论证,提出冰雪旅游地高质量协同发展的路径,包括冰雪旅游产业、生态环境、社会经济和市场品牌四个维度。

鲁明勇教授作题为《极限生态空间视角下的珠峰攀登深度体验》的主旨报告。鲁明勇教授以其亲身经历,为现场观众生动展现了什么是极限旅游。首先鲁明勇教授回答了其为什么冒着生命危险挑战珠峰极限,并介绍了人类攀登珠峰的三大动机。其次,鲁明勇教授创新了基于珠峰攀登的“九级”体验论框架,包括极少数、极严格、极超强、极精良、极精湛、极特殊、极端化、极特别、极荣誉等九个方面。此后,鲁明勇教授分别基于个案和群体行为对珠峰攀登的深度体验进行研究。最后,提出了本研究的创新点,包括深化和拓展旅游体验论、创新极限旅游定义、重拾“亲历体验和自我叙事法”、回归旅游探索精神历史本源。

4月19日下午,十个平行分论坛在吉首大学张家界校区第二教学楼同时进行,共有来自全国高校和科研单位的80余位汇报人进行了分论坛汇报。分论坛一“旅游生态学研究新问题及新方法”由浙江工业大学赵磊教授、吉首大学孔祥仕副教授、北京工商大学石金莲教授和浙江农林大学李健教授点评主持,分论坛二“山地生态旅游新业态与新模式”由四川大学刘俊教授、吉首大学谢恩教授、云南大学李鹏教授、滁州学院晋秀龙教授点评主持,分论坛三“新质生产力与生态旅游高质量发展”由江西农业大学王立国教授、中央民族大学李燕琴教授、山西财经大学马慧强教授、内蒙古大学乌铁红教授点评主持,分论坛四“山地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与路径”由吉首大学李永飞教授、新疆农业大学姚娟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唐海萍教授点评主持,分论坛五“国家公园与社区生计”由吉首大学吴吉林教授、辽宁师范大学王辉教授、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虞虎副研究员点评主持,分论坛六“国家公园生态系统健康与人类福祉”由湖南师范大学郑群明教授、吉首大学蔡建刚副教授、宁波大学周彬教授、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王甫园副研究员点评主持,分论坛七“山地乡村生态旅游”由湘潭大学马丽君教授、首都师范大学陶犁教授、安徽师范大学王立龙教授点评主持,分论坛八“山地运动与户外探险”由首都师范大学戴湘毅教授、山西财经大学程占红教授点评主持,分论坛九“山地冰雪旅游”由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杨建平研究员、吉首大学唐凡博士、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唐承财教授和中山大学陈钢华教授点评主持,分论坛十“资源活化利用与生态维护”由吉首大学皇甫睿副教授、吉首大学杨庭硕教授和贵州大学马国君教授点评主持。

下午第二环节,大会圆桌论坛在吉首大学张家界校区学术报告厅内举行。论坛以“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建设”为主题,钟林生研究员、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旅游学院院长钟永德教授、张家界市文化旅游广电体育局党工委委员田洪漫副局长、张家界市旅游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常务副总裁金鑫、张家界七星山景区田健兵总经理、吉首大学旅游学院副院长粟娟教授参与座谈。圆桌论坛由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高级工程师、《中国生态旅游》专职副主编宁志中教授主持。圆桌论坛以专家对话的形式为旅游目的地的研究抛出可以继续探讨和深究的科学问题,也为张家界打造世界级旅游目的地进行现场把脉。

圆桌论坛结束后,举办了优秀论文颁奖,颁奖环节由中国生态学学会旅游生态专委会秘书长、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王灵恩研究员主持,钟林生研究员、张光生教授为获奖师生颁发了优秀论文证书。闭幕式中,粟娟教授对本次研讨会进行了简要总结,并再次对此次会议中出席的专家学者、教师学生以及会务工作人员表示衷心感谢,大会在热烈的掌声中顺利闭幕。

本次学术研讨会的成功举办,加强了山地地区生态旅游和旅游生态学领域的学术交流与合作,为推动旅游生态的发展与创新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和动力。

【版权提示】产业经济在线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 排行榜
  • 推荐
  • 热门

Copyright © 2002-2017 CHJZX. 产业经济在线 版权所有

京ICP备19040004号-1

第六届全国旅游生态与生态旅游学术研讨会暨“山地生态旅游发展高峰论坛”顺利召开

中国生态学学会旅游生态2025-04-23 21:32

2025年4月18-20日,第六届全国旅游生态与生态旅游学术研讨会暨“山地生态旅游发展高峰论坛”在张家界吉首大学顺利召开。会议由中国生态学学会旅游生态专业委员会、《中国生态旅游》编辑部、吉首大学联合主办,吉首大学旅游学院、吉首大学生物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吉首大学土木与建筑学院、生态旅游湖南省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旅游与社会文化地理研究室、张家界七星山景区、张家界天马文体发展有限公司联合承办,来自全国八十余所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企事业单位的专家学者、教师学生200余人参加了本次学术研讨会。会议主题聚焦山地生态旅游,旨在推动我国山地地区生态旅游和旅游生态学术研究,促进南方丘陵山区高质量发展。

4月19日上午,研讨会开幕式在吉首大学张家界校区学术报告厅举行。吉首大学党委王绯副书记,中国生态学学会副理事长、旅游生态专业委员会主任钟林生研究员分别致辞。开幕式由吉首大学旅游学院院长鲁明勇教授主持。

开幕式后,全体参会人员在吉首大学张家界校区学术报告厅内合影。

大会主旨报告环节由江南大学原校长助理张光生教授和南京大学章锦河教授共同主持。中国生态学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陈利顶研究员,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吴承照教授,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教张玉钧授,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陈尚研究员,海南大学旅游学院陈海鹰教授,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旅游科学学院唐承财教授,吉首大学旅游学院院长鲁明勇教授先后作大会主旨报告。

陈利顶研究员作题为《景观生态学与国家公园建设、生态旅游发展规划》的主旨报告。他首先从我国国家公园建设尺度展开,提出了国家尺度、景观/区域尺度和场地尺度。接下来,陈利顶研究员从斑-廊-基与国家公园建设中介绍如何识别核心生境斑块,并探讨大斑块和小斑块哪个更利于生物多样性保护。此后,陈利顶研究员综合分析了源-流-汇与生态旅游规划,并基于多项研究开展实证分析;最后,提出了多项国家公园建设路径,包括亟需建立基于国家公园主导的自然保护地体系下生态旅游、公众参与与社区共管的新型发展模式;亟需加强生态旅游规划与交通廊道设计;亟需开展景观水平上生态旅游发展规划;亟需开展环境协同管制,实现国家公园建设、生态旅游和社区共管的和谐发展。

吴承照教授作题为《国家公园生态旅游与森林康养协同研究》的主旨报告。吴承照教授首先介绍了什么是森林系统和生态服务,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社会再生工程,包括生态环境系统、物质空间系统和能量转换系统。其次,吴承照教授提出了一种生物景观医学模式——森林康养与处方。然后,吴承照教授提出了森林康养基地的标准,并为大家介绍了世界上其他国家森林康养基地认证标准。最后,分析了森林康养对生态旅游的促进作用,同时分析两者共同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并提出协同发展策略,包括加强规划与管理、培养专业人才队伍、强化市场营销推广、建立健全监管机制。

张玉钧教授作题为《从全民共享到全民共育——国家公园自然教育的未来发展走向》的主旨报告。张玉钧教授首先介绍了国家公园的概念及其理念,然后从国内自然教育发展概况、国家公园自然教育现状分析、从全民共享到全民共育、未来展望四个方面进行详细论述。张玉钧教授指出,目前国内完整的自然教育理念初步形成,并且我国国家公园完全具备开展自然教育的最佳条件如钱江源、三江源等,并介绍了我国国家公园开展自然教育的现有基础和主要成效。其次,张玉钧教授提出了如何实现基于自然教育实现国家公园全民共享,包括创造科研条件、提供更多自然游憩机会、扩大自然教育受众范围、构建自然教育系统化课程体系以及发挥自然教育设施功能优化运用模式,最终实现国家公园的全民共育。

陈尚研究员作题为《从生态资产到生态产品:生态产业化链条的科学问题和政策需求》的主旨报告。陈尚研究员首先重点介绍了生态产业化链条设计的8个关键环节,包括生态系统、生态资源、生态资产、生态资本、生态服务、生态产品、商品和生态品牌。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生态产业化的关键科学技术问题,如生态资产存量的核算方法、生态服务的敏感参数厘定。最后,提出了生态产业化的政策需求,包括生态资产和生态产品的产权制度、生态资产和生态产品的交易指标设计、生态资产和生态产品的的交易市场建设、公共生态产品的应用场景建设以及生态资产和生态产品的金融政策建设。

陈海鹰教授作题为《自然保护地旅游生态补偿:机理分析与路径探索》的主旨报告。陈海鹰教授首先介绍了旅游生态补偿的基本要素构成,包括补偿主体、补偿客体和补偿对象。其次,陈海鹰教授分析了旅游生态补偿对自然保护地的适应性以及旅游开发利用对保护地生态系统产生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陈海鹰教授对自然保护地旅游生态补偿的机理进行分析。最后,提出了自然保护地旅游生态补偿的实现路径,包括保护地生态补偿路径的理论依据与基本框架、国内外自然保护地旅游生态补偿路径对比分析、典型案例地生态补偿实施路径及其评析、自然保护地旅游生态补偿实现路径的基本选择。

唐承财教授作题为《冰雪旅游地开发模式与生态安全协同发展》的主旨报告。唐承财教授主要从冰雪旅游的研究背景、冰雪旅游地开发水平评价、冰雪旅游地开发模式构建、冰雪旅游地生态安全评价、滑雪度假地旅游产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协调耦合评价等方面进行详细论述。同时结合自身多年来的实证成果对相关结论进行论证,提出冰雪旅游地高质量协同发展的路径,包括冰雪旅游产业、生态环境、社会经济和市场品牌四个维度。

鲁明勇教授作题为《极限生态空间视角下的珠峰攀登深度体验》的主旨报告。鲁明勇教授以其亲身经历,为现场观众生动展现了什么是极限旅游。首先鲁明勇教授回答了其为什么冒着生命危险挑战珠峰极限,并介绍了人类攀登珠峰的三大动机。其次,鲁明勇教授创新了基于珠峰攀登的“九级”体验论框架,包括极少数、极严格、极超强、极精良、极精湛、极特殊、极端化、极特别、极荣誉等九个方面。此后,鲁明勇教授分别基于个案和群体行为对珠峰攀登的深度体验进行研究。最后,提出了本研究的创新点,包括深化和拓展旅游体验论、创新极限旅游定义、重拾“亲历体验和自我叙事法”、回归旅游探索精神历史本源。

4月19日下午,十个平行分论坛在吉首大学张家界校区第二教学楼同时进行,共有来自全国高校和科研单位的80余位汇报人进行了分论坛汇报。分论坛一“旅游生态学研究新问题及新方法”由浙江工业大学赵磊教授、吉首大学孔祥仕副教授、北京工商大学石金莲教授和浙江农林大学李健教授点评主持,分论坛二“山地生态旅游新业态与新模式”由四川大学刘俊教授、吉首大学谢恩教授、云南大学李鹏教授、滁州学院晋秀龙教授点评主持,分论坛三“新质生产力与生态旅游高质量发展”由江西农业大学王立国教授、中央民族大学李燕琴教授、山西财经大学马慧强教授、内蒙古大学乌铁红教授点评主持,分论坛四“山地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与路径”由吉首大学李永飞教授、新疆农业大学姚娟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唐海萍教授点评主持,分论坛五“国家公园与社区生计”由吉首大学吴吉林教授、辽宁师范大学王辉教授、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虞虎副研究员点评主持,分论坛六“国家公园生态系统健康与人类福祉”由湖南师范大学郑群明教授、吉首大学蔡建刚副教授、宁波大学周彬教授、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王甫园副研究员点评主持,分论坛七“山地乡村生态旅游”由湘潭大学马丽君教授、首都师范大学陶犁教授、安徽师范大学王立龙教授点评主持,分论坛八“山地运动与户外探险”由首都师范大学戴湘毅教授、山西财经大学程占红教授点评主持,分论坛九“山地冰雪旅游”由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杨建平研究员、吉首大学唐凡博士、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唐承财教授和中山大学陈钢华教授点评主持,分论坛十“资源活化利用与生态维护”由吉首大学皇甫睿副教授、吉首大学杨庭硕教授和贵州大学马国君教授点评主持。

下午第二环节,大会圆桌论坛在吉首大学张家界校区学术报告厅内举行。论坛以“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建设”为主题,钟林生研究员、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旅游学院院长钟永德教授、张家界市文化旅游广电体育局党工委委员田洪漫副局长、张家界市旅游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常务副总裁金鑫、张家界七星山景区田健兵总经理、吉首大学旅游学院副院长粟娟教授参与座谈。圆桌论坛由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高级工程师、《中国生态旅游》专职副主编宁志中教授主持。圆桌论坛以专家对话的形式为旅游目的地的研究抛出可以继续探讨和深究的科学问题,也为张家界打造世界级旅游目的地进行现场把脉。

圆桌论坛结束后,举办了优秀论文颁奖,颁奖环节由中国生态学学会旅游生态专委会秘书长、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王灵恩研究员主持,钟林生研究员、张光生教授为获奖师生颁发了优秀论文证书。闭幕式中,粟娟教授对本次研讨会进行了简要总结,并再次对此次会议中出席的专家学者、教师学生以及会务工作人员表示衷心感谢,大会在热烈的掌声中顺利闭幕。

本次学术研讨会的成功举办,加强了山地地区生态旅游和旅游生态学领域的学术交流与合作,为推动旅游生态的发展与创新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和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