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世纪80年代以后,世界上多数发展中国家都实行了改革开放,但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都陷入了“迷失的20年”,而中国却在1979—2019年的40年间实现了平均9.4%的经济增长速度,且没有发生过系统性的金融经济危机,堪称人类经济史上的发展奇迹。如何正确解读中国40年经济增长奇迹?在世界正面临新的不稳定局面的情况下,中国未来如何保持定力,驾驭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经济学者应如何把握好经济学理论创新的机会?
2021年7月8日晚,著名经济学家、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院长林毅夫教授新著《新结构经济学研习方法》发布活动隆重举行。林毅夫应邀作“中国经济增长奇迹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主题演讲,并与新书的两位合作者王勇、赵秋运共同带来新书内容的讨论和分享。本次活动由北京大学校友会、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北京大学出版社、长安街读书会共同主办,北大博雅讲坛、北大学堂、北京大学创业训练营、北京大学融媒体中心承办,由多家媒体平台同步直播。活动由北京大学校友工作办公室主任,校友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李文胜主持。
在主题演讲中,林毅夫教授分析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成因和走向。林毅夫认为,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是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息息相关的,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中国经济增长奇迹引起了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而世界要进入到一个新的、稳定的、和平的、繁荣的格局,也有赖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目标的最终实现。林毅夫认为,中国过去四十多年经济增长奇迹,背后的道理在于很好地利用了“后来者优势”,即利用和发达国家的产业技术的差距,作为技术创新、产业升级的来源,从而实现了经济快速发展。展望未来,尽管存在人口老龄化、中美关系等不利因素的影响,但林毅夫认为,从2021年到2035年,中国只要保持定力,继续利用“后来者优势”,以及新经济带来的“换道超车”优势,仍可以有8%的经济增长潜力。等中国的人均GDP达到美国的一半,中国的经济总量达到美国的两倍的时候,世界格局也会进入新的稳定局面。林毅夫同时指出,从历史上看,世界经济中心也是世界经济学的研究中心,是经济学大师辈出的中心。因此,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也给中国的经济学研究者带来了重要机遇。经济学研究者应该抓住这个机遇,有意识地去了解中国的发展背后的道理、学理、哲理,提出新的理论,推动中国社会科学的自主理论创新。林毅夫所首倡的新结构经济学正是朝这个方向所做的一个努力。
主题演讲结束后,现场举办了《新结构经济学研习方法》新书发布及揭幕仪式。北京大学出版社副社长张涛代表出版方致辞。张涛表示,新结构经济学是林毅夫先生过去20多年来所致力于研究和推广的重要理论,是从中国和其他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与转型实践出发,所进行的自主理论创新。北大出版社希望能和林毅夫及其团队一道,更好地普及新结构经济学理论,传播中国经验,讲好中国故事,为助力中国的经济发展,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乃至帮助世界上所有发展中国家的共享和繁荣,做出独特的贡献。
之后,由《新结构经济学研习方法》的三位作者——林毅夫教授、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学术副院长王勇教授和国内发展合作部主任赵秋运研究员,带来了主题为“新结构经济学与经济学理论创新”的讨论和分享。在谈到新结构经济学框架的形成过程时,林毅夫提到,新结构经济学这个名称虽然是2009年提出来的,但其分析方式和理论框架则最早形成于1988年,来自对中国通货膨胀治理问题的顿悟和反思。根据这一思想,林毅夫在1994年出版的《中国的奇迹》一书中对中国的改革和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论断。事实证明这些论断都是正确的,也证明了新结构经济学理论框架的生命力。王勇和赵秋运则从不同角度对新书的缘起、内容以及适用对象进行了介绍。赵秋运提到,新结构经济学理论自提出以来,在理论界、学术界、政策界和实践界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随着越来越多的高校和学者加入新结构经济学的研究阵营,迫切需要一本新结构经济学的导引书和释义书。《新结构经济学研习方法》就是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新结构经济学的入门书。王勇分享了本书中的三篇必读文献(俗称新结构经济学的“老三篇”)的内容和重要性,并对新结构经济学“一分析、三归纳”的研究方法进行了阐释。此外,三位嘉宾还围绕经济学的理论创新、如何向企业普及新结构经济学等话题进行了深入讨论。
本次活动还有部分学界、政界、业界人士作为受邀观众出席。在活动最后,林毅夫教授就世界经济中心的转移问题,以及如何“推动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中国”的问题,回答了现场观众的提问,并为新书签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