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节”被忽视,归根结底“中国感恩文化”遗失。“中国节”不温不火是表象,“中国感恩文化”衰落是根本。而“中国感恩文化”的式微,将在不同程度上蚕食“中国精神”的内核、“中国形象”的图腾、“中国文明”的积累、“中国表达”的底蕴。
振兴“中国节”,其实由来已久,早在1945年,就被当时的各界文化名人关注和重视。上海名流梅兰芳、颜惠庆、袁希濂等共十人一同在《申报》刊文,发起倡议创立中国自己的父亲节。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颂扬和继承,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专门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开启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承发展的新局面。
适逢今年8月8日,中华父亲节再次到来之际,传承中华文化基因、颂扬中国精神、传播中国价值、复兴中国感恩文化,再次被提到高度。
“从8月1日到8月8日,‘中华父亲节宣传周’在社会上引起积极反响,有200多家媒体参与报道,相关新闻被纷纷转载。370多家‘中华父亲花’(秋石斛)花商参与义卖活动……‘中华父亲节’成为这个八月的‘关键词’。国人对‘中华父亲节’的关注度和热情度超出了我们的想象,这说明国人那种对‘中国节’感恩文化回归的期待,那种寻找情感归宿的渴望,早已存在着,早已‘暗流涌动’,我们只是给了一个燃点,就迅速迸发。”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会感恩文化委员会执行主任、感恩文化论坛暨中华父亲节宣传周总策划韩久成言语间流露出对活动效果的喜出望外。
“成立感恩文化委员会、举办感恩文化论坛、开展‘中华父亲节宣传周’、创建‘恩典九州’微信公众号……这只是刚刚开始,我们将以‘感恩立人,人文兴邦’为宗旨,联合各级政府、文化智库、企业、媒体等,逐步建立中国感恩文化及中国传统文化理论体系、平台体系、‘中国节’体系、评价体系,系统化推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让每个‘中国节’都像春节一样红红火火,让中国传统文化成为国人心中最美好的憧憬。”既是企业家,更是社会活动家的韩久成道出了“感恩文化委员会”的工作方向和目标。
本次活动虽然落下帷幕,但是传承发展中国感恩文化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脚步更加急促,因为更多的政府、智库、企业、媒体已经着手谋篇布局了。
“中国人不过‘中国节’,却追捧‘洋节’,这本身就是一个大问题。我一直在为‘中国节’呼吁,也促进了‘中华母亲节’的成功举办并坚持了十一年。但是,‘中国节’不是一个团体,一个城市的责任,是整个国家,整个民族的责任。如果从现在开始,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会能够实实在在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各种平台搭建好、把‘中国节’办好、把中华传统文化传承发展评价体系建设好,那将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好事。我首先点个‘赞’。”中国伦理学会副秘书长王海滨教授说起“中国节”,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溢于言表。
“感恩文化委员会、感恩文化论坛、中华父亲节宣传周、‘恩典九州’微信公众号,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会这次的‘组合拳’其实是为政府、智库、企业、媒体营造了一个中国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生态圈,众人拾柴火焰高,必将释放极大的正能量,把中国传统文化传承发展这个关乎国家,关乎民族的大事办成办好办出实效。”天九集团高级副总经理王金燕希望能有更多机会参与中国传统文化体系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