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养老要更加关注民间力量


伴随着老龄化与空巢化的浪潮,我国养老面临着各种各样的挑战,制度层面、理论实践层面有哪些探索和应对措施?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民政部专家委员会委员杜鹏指出,农村面临老龄问题更加严重,几乎比城市更快进入直上直下年龄结构的类型。“农村养老接下来要转变发展方式,提高养老服务质量。要更加关注、依靠民间的力量,从农村改革开放开始,不是自上而下,而是农村在探讨中自发形成经验,转变可复制的模式,在全国进行这样的改革。”



五大区专家分享农村养老经验 农村政策不能替代家庭养老作用

浙江省民政研究中心原主任、浙江省老年学学会副会长王先益介绍,浙江省地区发达,城乡差别比较小,但是老龄化程度较高。目前浙江在探索以宅基地换养老、助餐、99食堂+99医护、社会组织参与的上门服务模式、老年协会为主体的老年互助养老模式、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原居安养”模式、机构养老模式等多种养老模式。
此外,王先益强调,农村养老应该按照家庭思维整合,维护家庭功能。涉及到农村政策,千万不能替代家庭的作用,
山西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教授谭克俭指出,由于农村老人与城市老人、政府与老人间思维的差异,农村养老目前还难觅万全之策。区域化要重视农村中间的差别,在偏远乡村中模式比资金更重要。
西南财经大学人口研究所所长杨成钢指出,四川老龄化情况特别严重,留守老人多、空巢化情况严重。在他看来,养老问题不仅是民生问题也是发展问题,在中国老龄化严重情况下,老龄委应该发挥更大的作用,政府应该体制机制设计上,赋予老龄委更多职能、更大权利、更强的资源配置能力。扁平化、网格化、精准化、现代化、在地化的方法就是可操作性很好的办法。
华中科技大学社会学系教授、人口所所长石人炳认为,空巢家庭不是问题家庭,但确实面临一些问题,农村年轻人出去打工给养老经济带来的经济支持更多,但是从生活照料、情感慰藉来看,这些是空巢家庭可能面临的矛盾。
西安交通大学老龄与健康研究中心副主任曾卫红则强调我国农村养老缺乏兜底保险机制,长期照护保险应该跟养老保险并轨。
《中国乡村助老社会服务网络促进农村养老事业倡议》发布

河北省钻石公益基金会于2015年11月发起成立,两年来在社会各界关心支持下,钻石基金围绕农村养老模式和政策推动两大方向,在政策研究、模式探索、项目执行、社会参与等方面积极开展工作并取得阶段性成果。从独自摸索,到联合力量,共同应对,基金会期望携手媒体与社会组织,构建助老社会组织的公益互助网络,实现信息互通、资源共享、互动学习的网络平台,帮助农村老人过上有尊严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