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8日,由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和中诚信国际信用评级有限责任公司主办的中国宏观经济论坛(CMF)举行CMF宏观经济月度数据分析报告发布会(总第55期)于线上举行。
本次会议聚焦“内外并重,稳定预期,突破困境”,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中国宏观经济论坛(CMF)主要成员王孝松代表中国宏观经济论坛的研究团队发布最新月度数据分析报告。报告建议,短期应发挥有效投资作用,中期应优化布局,维护供应链稳定,长期应大力提升居民消费能力,全方位稳定预期。
报告对国家统计局公布的4月份数据进行了深入的解读,4月份大量数据显示,由于过去供给需求和预期转弱的冲击,再加上近期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下行压力比较大。但也有亮点,在制造业整体增加值和投资回落的情况下,高技术产业逆势上扬。外资利用表现不错,前四个月实际利用外资4700多亿元,同比增长20%,大项目落地185个,相当于平均每天约有1.5个外资大项目落地。尽管整体消费增速不行,但网上商品零售还是保持了比较健康发展的态势。
报告总结了一季度很多省份数据后发现,中西部地区一些省份异军突起,比如湖北省和安徽省,这两省一季度GDP首次超过1万亿元。从各省份的工业增加值和投资来看,内蒙古自治区固定资产投资是明显比别的省份高,全国固定资产同比增长9.3%,22个省份高出平均值,实现了两位数增长。
报告建议:短期来看,要发挥有效投资的关键作用,一方面是稳定基建投资,同时要重视民生补短板的投资,另一方面是发挥大项目投资的积极作用,用好政府的专项债,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带动作用。
中期来看,要优化布局,维护供应链稳定,一方面要加大基础研发投入,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另外是巩固产业链的完备性,我国产业链很健全,但有一些比如就像经常说的卡脖子的技术需要基础研发,有一些还需要不断的巩固。三是维护同主要贸易伙伴的经贸联系,国内国外互促,加强经贸联系。
各地协同促成产业的国内转移,“很多产业转移到越南,是因为越南的劳动力便宜,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工资很高,能不能往中西部地区转移呢?中西部包括东北地区的很多地方是在工业化的路上,基础设施并不差,为什么这些企业转移到越南,而不转移到我国的中西部和东北地区?”王孝松认为,加强各地协同也许能够起到比较好的效果。
长期来看,提升居民消费能力不是发消费券或直接发现金就能解决的,增收减负,稳定预期是长期的系统性问题。
“全方位稳定预期。要在巩固抗疫成果和积极抗疫基础上推动生产和物流的恢复,要多措并举来促进生产和物流恢复。加强政策的稳定性和协同性,无论是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还是中央和地方,都要加强协同性。”王孝松认为,另外,继续推进要素市场改革,推进分配公平,让普通或中产收入者能够增加一些财产性收入,这样对稳定预期会有比较好的帮助,从市场来看坚持中性原则,坚持激发市场的主体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