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智慧助力榆中进入“千里时代”

  • 来源 人民网
  • 作者
  • 日期 2017-11-29 10:56
      人民网兰州11月28日电(刘海天)兴隆山下笑语,榆中县里欢声。27日上午,“践行党的十九大 国内主流媒体看兰州”大型采访活动首站来到兰州市榆中县,记者们对这里的发展感到既意外又振奋。古老的榆中,并不像想象中那样封闭落后,反而让人处处感受到创新发展的气息。

     榆中县城关镇李家庄田园综合体,是全国首批八个田园综合体项目之一,也是甘肃省的第一个田园综合体项目。项目占地8620亩,计划总投资98514万元,拟于2019年全面建成营业。项目具体分为烂漫花海、风情小镇、生态田园区、养生养老区、田园野趣区、亲子体验区、农庄体验区、智慧农业区、生态养殖区九大板块。

     这里的智慧农业,建设得有声有色,堪称“一机在手,管控我有”。工作人员展示,只要在手机上进行相应操作,就能指挥阳光温室里的某个喷头打开来给作物浇水,也能指挥温室顶棚开合来给作物通风或保温。而在温室一角,高高悬挂着一块LED电子显示屏,屏上实时显示着温室内的温度、湿度等对作物生长至关重要的条件信息。这些信息会同步在网络终端,供温室管理者进行判断和操作。只要能联网,工作人员就算远隔千里也可以随时对温室进行科学管控。

     对于这样的神奇,古代的诗人们如果知道了,或许会纷纷发表感慨:“但愿网长久,千里可开关”、“欲求千里菜,更添一分香”、“年年进步,网络如练,长控瓜千里”……

     榆兴公司以“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创新模式,结合现代物联网和互联网技术,开发了李家庄田园综合体的诸多项目,要把这里打造成甘肃第一智慧农业园区。要致富,齐上路,不能落下乡亲们。为了这个目标,公司除自己经营了29个温室外,还帮助村民们搞起了26个温室,带动全村人一起发展奔小康。

     其实,这些温室大多不是新建的,而是对老式温室进行了科技加智慧的改造而成。老式的温室效果不好,村民挣不上钱,纷纷出去打工。新温室建成后,效益逐渐显现,村民们又都逐渐返乡创业了。榆兴公司一位负责人笑言:“现在温室产出的瓜果蔬菜,再也不用装车拉到城里去卖了。来这里体验‘亲子采摘’和网上订购的用户,就让我们供不应求了!”

     目前,该项目的几个水塘,有的已经建成注水,有的还正在建设。已经完工的两个鱼塘,用作了钓鱼比赛的场地。随着眼下气温日渐下降,塘中养的鱼活力严重下降。针对这个情况,采访团有人建议农庄方面,可以把鱼塘也改造成暖棚,通过智慧管控来发展“智慧渔业”。或者也可以研究一下,是否可以按一年两季的规划来经营鱼塘——暖时养钓鱼比赛用的鱼类,冷时养能耐寒的虹鳟鱼。如果可行,则无论气候冷暖,农庄都有经济收入,也避免了鱼塘资源在冬季闲置。若不可行,还可以调研一下是否有其他更好的养殖对象和方法,总之要尽力提高水塘的使用效率。

     李家庄田园综合体,给三农发展带来了深刻的“三变”:一是“资源变资产”,整合公共服务区域等集体用地680亩;二是“资金变股金”,集体用地、耕地、闲置资金都可以折价入股,增加农民收入;三是“农民变股东”,农民以各种资源入股后,成了村集体企业的股东,可以参与分红。

     历史上,秦朝大将蒙恬北击匈奴,在这里“树榆为塞”,因而得名榆中。往事已过两千年,如今榆中写新篇。曾被左宗棠慨叹为“陇中苦瘠甲于天下”的这一带,正用智慧来创先,日益旧貌换新颜。在崭新理念和科技智慧的支撑下,榆中发展一日千里。

【版权提示】产业经济在线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 排行榜
  • 推荐
  • 热门

Copyright © 2002-2017 CHJZX. 产业经济在线 版权所有

京ICP备19040004号-1

科技智慧助力榆中进入“千里时代”

人民网2017-11-29 10:56

      人民网兰州11月28日电(刘海天)兴隆山下笑语,榆中县里欢声。27日上午,“践行党的十九大 国内主流媒体看兰州”大型采访活动首站来到兰州市榆中县,记者们对这里的发展感到既意外又振奋。古老的榆中,并不像想象中那样封闭落后,反而让人处处感受到创新发展的气息。

     榆中县城关镇李家庄田园综合体,是全国首批八个田园综合体项目之一,也是甘肃省的第一个田园综合体项目。项目占地8620亩,计划总投资98514万元,拟于2019年全面建成营业。项目具体分为烂漫花海、风情小镇、生态田园区、养生养老区、田园野趣区、亲子体验区、农庄体验区、智慧农业区、生态养殖区九大板块。

     这里的智慧农业,建设得有声有色,堪称“一机在手,管控我有”。工作人员展示,只要在手机上进行相应操作,就能指挥阳光温室里的某个喷头打开来给作物浇水,也能指挥温室顶棚开合来给作物通风或保温。而在温室一角,高高悬挂着一块LED电子显示屏,屏上实时显示着温室内的温度、湿度等对作物生长至关重要的条件信息。这些信息会同步在网络终端,供温室管理者进行判断和操作。只要能联网,工作人员就算远隔千里也可以随时对温室进行科学管控。

     对于这样的神奇,古代的诗人们如果知道了,或许会纷纷发表感慨:“但愿网长久,千里可开关”、“欲求千里菜,更添一分香”、“年年进步,网络如练,长控瓜千里”……

     榆兴公司以“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创新模式,结合现代物联网和互联网技术,开发了李家庄田园综合体的诸多项目,要把这里打造成甘肃第一智慧农业园区。要致富,齐上路,不能落下乡亲们。为了这个目标,公司除自己经营了29个温室外,还帮助村民们搞起了26个温室,带动全村人一起发展奔小康。

     其实,这些温室大多不是新建的,而是对老式温室进行了科技加智慧的改造而成。老式的温室效果不好,村民挣不上钱,纷纷出去打工。新温室建成后,效益逐渐显现,村民们又都逐渐返乡创业了。榆兴公司一位负责人笑言:“现在温室产出的瓜果蔬菜,再也不用装车拉到城里去卖了。来这里体验‘亲子采摘’和网上订购的用户,就让我们供不应求了!”

     目前,该项目的几个水塘,有的已经建成注水,有的还正在建设。已经完工的两个鱼塘,用作了钓鱼比赛的场地。随着眼下气温日渐下降,塘中养的鱼活力严重下降。针对这个情况,采访团有人建议农庄方面,可以把鱼塘也改造成暖棚,通过智慧管控来发展“智慧渔业”。或者也可以研究一下,是否可以按一年两季的规划来经营鱼塘——暖时养钓鱼比赛用的鱼类,冷时养能耐寒的虹鳟鱼。如果可行,则无论气候冷暖,农庄都有经济收入,也避免了鱼塘资源在冬季闲置。若不可行,还可以调研一下是否有其他更好的养殖对象和方法,总之要尽力提高水塘的使用效率。

     李家庄田园综合体,给三农发展带来了深刻的“三变”:一是“资源变资产”,整合公共服务区域等集体用地680亩;二是“资金变股金”,集体用地、耕地、闲置资金都可以折价入股,增加农民收入;三是“农民变股东”,农民以各种资源入股后,成了村集体企业的股东,可以参与分红。

     历史上,秦朝大将蒙恬北击匈奴,在这里“树榆为塞”,因而得名榆中。往事已过两千年,如今榆中写新篇。曾被左宗棠慨叹为“陇中苦瘠甲于天下”的这一带,正用智慧来创先,日益旧貌换新颜。在崭新理念和科技智慧的支撑下,榆中发展一日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