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点燃青春!未来科学大奖联合中国科技馆主办“同上一堂科学课” 张寿武教授精彩开讲

  • 来源 现代快报
  • 作者 管理员
  • 日期 2023-10-24 15:22

10月21日,由未来科学大奖联合中国科技馆共同策划推出的“同上一堂科学课”暨院士科学人文课——科学点燃青春:三角形的千年谜题,在中国科技馆举办。

普林斯顿大学数学系教授、美国艺术与科学学院院士、未来科学大奖科学委员会委员张寿武,与北京中小学校师生近400人共话科学魅力,启发青少年的科学思维与科学精神。

传播科学思想,为广大青少年树立追寻科学的航标

中国科技馆推出的“科技馆里的科学课”系列科普活动主要分为“院士科学人文课”“青年科学家科技前沿课”“科技辅导员科学基础课”三个维度,分别从科学人文、科技前沿、科学基础三个方面为青少年提供更为全面系统的优质科普教育资源,旨在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在广大青少年心中埋下科学的种子,引导他们探索未来科学之路、树立追寻科学的航标。

“院士科学人文课”旨在发挥中国科技馆国家馆的引领示范效应,邀请两院院士从科学大师的角度,大力弘扬“爱国、创新、求实、奉献、协同、育人”的科学家精神,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为广大青少年树立追寻科学的航标,让更多人在年少时许下成为一名科学家的愿望。

与此同时,2023年,未来科学大奖以“Hello Scientists 你好科学家”为年度主题,陆续推出未来科学大奖获奖者纪录片观影会、2023未来科学大奖新闻发布会、科学点燃青春:未来科学大奖获奖者对话青少年、2023未来科学大奖周、《‘未来’科学家——未来科学大奖获奖者访谈实录》第二册新书发布会等系列活动。

本次,未来科学大奖联合中国科技馆共同推出的“同上一堂科学课”暨院士科学人文课——科学点燃青春:三角形的千年谜题,通过让青少年与科学家进行面对面的交流,激发青少年的科学热情,感受科学的理性精神。

张寿武:千年之谜!数学家对同余数与三角形的探索

本次活动中,张寿武教授以《三角形的千年谜题》为题,围绕“数学家对同余数的探索”、“同余数与三角形的转换过程”等话题,为青少年们开启科学之旅,引领同学们探索知识、拓宽科学视野。

张寿武教授介绍了公元972年前后一位匿名阿拉伯人对同余数问题的叙述,即“给定一个整数 n, 找到一个(有理数)平方 y2 使得 y2 ± n 都是(有理)平方”,引出千年来数学家们对同余数问题的猜想、探索与证明。

他介绍了1220年,斐波那契关于“找到一个有理数平方的等差数列,其公差为5”的证明,即x12-x22=5=x22-x32。斐波那契证明了5和7都是同余数,并猜想1,2,3都不是同余数,但并没有完成证明。

接下来,张寿武教授介绍了400年后,杰出的数学家费马用无限下降法证明了斐波那契关于1不是同余数的猜想。张寿武教授指出,同余数的问题一般叙述为,找一个面积为 n 的有理三角形。10世纪时,该问题被认为是有理三角形理论的一个主要课题。

张寿武教授解析了从同余数的原来形式到三角形的形式的转换过程,并表示,因为费马的探索,人们有了更好的理解同余数的方式。随后,张寿武教授向同学们介绍了“同余数分布的猜想”、“23以下的同余数”、“特殊的同余数”以及“同余素数”等数学概念。

面对面交流:向科学家提问,让青少年开启新视野

活动中,同学们围绕“学习数学的态度和方法”、“数学问题是否都可以用几何的方式表达”、“数学问题能否被AI所解决”、“如何将数学最大限度地应用于生活”、“计算机使用二进制的原理”、“波戈莫洛夫猜想”等问题向张寿武教授提问。

张寿武教授表示,数学作为同学们学业当中非常重要的一门学科,需要多做数学题来训练自己的逻辑与思维。“其实数学和音乐、文学比起来,不是大多数人们所能具备的天赋,可能只有一小部分人天生具备对数学的敏感性与好奇心,所以不必因为数学学习不够突出而苦恼,因为每个人的天赋点不同,可能你有其他更擅长的事情。”同时,张寿武教授还指出,我不觉得人工智能会解决人类一切问题,数学问题也不可能被人工智能完全解决。不过,AI可以帮助人们学习数学,比如逻辑推导,比如ChatGPT可以作为人们学习数学的一种工具。

【版权提示】产业经济在线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 排行榜
  • 推荐
  • 热门

Copyright © 2002-2017 CHJZX. 产业经济在线 版权所有

京ICP备19040004号-1

科学点燃青春!未来科学大奖联合中国科技馆主办“同上一堂科学课” 张寿武教授精彩开讲

现代快报2023-10-24 15:22

10月21日,由未来科学大奖联合中国科技馆共同策划推出的“同上一堂科学课”暨院士科学人文课——科学点燃青春:三角形的千年谜题,在中国科技馆举办。

普林斯顿大学数学系教授、美国艺术与科学学院院士、未来科学大奖科学委员会委员张寿武,与北京中小学校师生近400人共话科学魅力,启发青少年的科学思维与科学精神。

传播科学思想,为广大青少年树立追寻科学的航标

中国科技馆推出的“科技馆里的科学课”系列科普活动主要分为“院士科学人文课”“青年科学家科技前沿课”“科技辅导员科学基础课”三个维度,分别从科学人文、科技前沿、科学基础三个方面为青少年提供更为全面系统的优质科普教育资源,旨在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在广大青少年心中埋下科学的种子,引导他们探索未来科学之路、树立追寻科学的航标。

“院士科学人文课”旨在发挥中国科技馆国家馆的引领示范效应,邀请两院院士从科学大师的角度,大力弘扬“爱国、创新、求实、奉献、协同、育人”的科学家精神,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为广大青少年树立追寻科学的航标,让更多人在年少时许下成为一名科学家的愿望。

与此同时,2023年,未来科学大奖以“Hello Scientists 你好科学家”为年度主题,陆续推出未来科学大奖获奖者纪录片观影会、2023未来科学大奖新闻发布会、科学点燃青春:未来科学大奖获奖者对话青少年、2023未来科学大奖周、《‘未来’科学家——未来科学大奖获奖者访谈实录》第二册新书发布会等系列活动。

本次,未来科学大奖联合中国科技馆共同推出的“同上一堂科学课”暨院士科学人文课——科学点燃青春:三角形的千年谜题,通过让青少年与科学家进行面对面的交流,激发青少年的科学热情,感受科学的理性精神。

张寿武:千年之谜!数学家对同余数与三角形的探索

本次活动中,张寿武教授以《三角形的千年谜题》为题,围绕“数学家对同余数的探索”、“同余数与三角形的转换过程”等话题,为青少年们开启科学之旅,引领同学们探索知识、拓宽科学视野。

张寿武教授介绍了公元972年前后一位匿名阿拉伯人对同余数问题的叙述,即“给定一个整数 n, 找到一个(有理数)平方 y2 使得 y2 ± n 都是(有理)平方”,引出千年来数学家们对同余数问题的猜想、探索与证明。

他介绍了1220年,斐波那契关于“找到一个有理数平方的等差数列,其公差为5”的证明,即x12-x22=5=x22-x32。斐波那契证明了5和7都是同余数,并猜想1,2,3都不是同余数,但并没有完成证明。

接下来,张寿武教授介绍了400年后,杰出的数学家费马用无限下降法证明了斐波那契关于1不是同余数的猜想。张寿武教授指出,同余数的问题一般叙述为,找一个面积为 n 的有理三角形。10世纪时,该问题被认为是有理三角形理论的一个主要课题。

张寿武教授解析了从同余数的原来形式到三角形的形式的转换过程,并表示,因为费马的探索,人们有了更好的理解同余数的方式。随后,张寿武教授向同学们介绍了“同余数分布的猜想”、“23以下的同余数”、“特殊的同余数”以及“同余素数”等数学概念。

面对面交流:向科学家提问,让青少年开启新视野

活动中,同学们围绕“学习数学的态度和方法”、“数学问题是否都可以用几何的方式表达”、“数学问题能否被AI所解决”、“如何将数学最大限度地应用于生活”、“计算机使用二进制的原理”、“波戈莫洛夫猜想”等问题向张寿武教授提问。

张寿武教授表示,数学作为同学们学业当中非常重要的一门学科,需要多做数学题来训练自己的逻辑与思维。“其实数学和音乐、文学比起来,不是大多数人们所能具备的天赋,可能只有一小部分人天生具备对数学的敏感性与好奇心,所以不必因为数学学习不够突出而苦恼,因为每个人的天赋点不同,可能你有其他更擅长的事情。”同时,张寿武教授还指出,我不觉得人工智能会解决人类一切问题,数学问题也不可能被人工智能完全解决。不过,AI可以帮助人们学习数学,比如逻辑推导,比如ChatGPT可以作为人们学习数学的一种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