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氏集团利丰研究中心发布《2021跨国采购报告》, 把握后疫情时代瞬息万变的全球采购机遇

  • 来源 凤凰网
  • 作者
  • 日期 2021-11-07 19:57
  • “中国+”供应链模式将持续主导跨国采购市场
  • 区域性和双边自由贸易协定和优惠贸易安排助力构建优势互补的新产业链,让区内企业打入更多消费市场
  • 多元化及近岸采购趋势加速

11月7日 ,全球消费品供应链行业引领者冯氏集团旗下利丰研究中心于上海第四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以下简称“进博会”)上正式发布最新一期《跨国采购报告》。该报告深入分析了世界主要生产基地国家的经济、政策、基础设施、劳工与可持续发展状况,力求帮助跨国采购企业寻找最合适的生产基地组合,实现商业环境和生产能力的最佳配置。

冯氏集团利丰研究中心高级顾问张家敏先生表示:“冯氏集团连续四年参展进博会,依托这一平台,集团不仅携手多个领域的国外品牌在中国市场找到了发展的土壤,同时也帮助越来越多的中国制造商走出国门,融入全球价值链,共享世界经济的繁荣。《跨国采购报告》为根据冯氏集团全球业务网络的一手数据而编撰,我们希望透过此报告呈现我们对于如何更好地管理风险、利用更有竞争性的生产能力和自由贸易协定优惠来满足当代消费者需求的最新思考,启迪行业发展的新思路。”

 

报告主编、冯氏集团利丰研究中心副总裁钱慧敏女士指出:“中国疫情防控常态化条件下生产生活秩序的全面复苏,凸显出国内产业链强大的整合能力和可靠的交货优势。未来,“中国+”(即在中国和另外一国或多国生产)的供应链模式有望持续主导全球服装采购。与此同时,国际国内‘双循环’的发展战略则将驱动内需,加快形成世界上增长最快的时装消费市场,其所创造出的“为中国市场、在中国采购”机遇将进一步增强中国作为全球生产基地的吸引力。”

危中寻机,提升产业链国际化能力和竞争力

宏观层面,报告紧密关注区域性及双边政策介入市场对于重要生产国市场产生的长期内生及外生影响。报告指出,虽然目前全球新冠疫情局势有所缓和,但鉴于中美地缘安全合作仍在寻求长期对话,提示全球采购企业着力强化采购基地的多元化策略和风险管理能力、规避因在单一国家过度采购所带来的供应链断裂风险。报告认为,2021年以来,突发事件对全球物流的传导影响和运输成本的意外飙升也从侧面印证,“成本最优、单一路线、单一生产基地、迅时补货和零库存”的供应链模式将成过去,企业在产业链管理中,亟需保存一定量的“安全库存”。

同时,报告特别关注到,在贸易保护主义盛行与供应成本不断攀升的背景下,中国正积极推进自贸区建设,截至 2021年2月,已与 30个国家和地区签署 20个自由贸易协定及优惠贸易安排,为采购企业在降低成本、实现贸易创造、打入进口国市场,释放了充分的政策红利。报告对相关政策进行了系统性总结与分析,力求帮助纺织服装采购和生产企业在更大的区域市场中提升生产力、抗风险能力,形成国际竞争优势。

管理升级与技术创新双跃迁,构建更具韧性的供应链体系

着眼微观主体,报告中的一项重要结论则指向近岸、在岸生产必要性的进一步增强。受驱于多元化、个性化消费需求的不断攀升,基于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及区块链技术的供应链端到端数字化管理服务及C2M模式(顾客对工厂)更加紧贴个性化消费,能够满足供应链快捷、灵活、更具透明度的变化趋势,将加速供应链系统的颠覆性变化,也让近岸和在岸生产更受青睐。基于此,靠近北美市场的中美洲国家和靠近欧洲市场的土耳其成为全球服装采购新的目的地,也是这一趋势的必然结果。

另外,服装制造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劳动力成本是影响跨国采购决策的重要因素。报告持续关注采购生产国的工资状况。今年,在报告追踪调研的24个国家中,有11个提高了最低工资水平。此外,各生产供应国家也积极采取各种措施改善商业环境、提高劳动力素质、完善基础和配套设施,以期帮助本国在国际市场上提升长期吸引力和投资价值。

本版《跨国采购报告》借助冯氏集团对供应链上下游产业的长期洞察和丰富的在地业务经验,结合利丰研究中心的专业跟踪研究,对全球采购的发展进行了回顾与展望,并对未来12至18个月的跨国采购形势做出了预测。报告涵盖16个重要生产国,既包括成熟的生产地中国、强劲的后起之秀东南亚五国(柬埔寨、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泰国和越南),也有南亚和西亚的印度、孟加拉、巴基斯坦三国以及近岸生产的新秀土耳其和拉美六国。

【版权提示】产业经济在线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 排行榜
  • 推荐
  • 热门

Copyright © 2002-2017 CHJZX. 产业经济在线 版权所有

京ICP备19040004号-1

冯氏集团利丰研究中心发布《2021跨国采购报告》, 把握后疫情时代瞬息万变的全球采购机遇

凤凰网2021-11-07 19:57

11月7日 ,全球消费品供应链行业引领者冯氏集团旗下利丰研究中心于上海第四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以下简称“进博会”)上正式发布最新一期《跨国采购报告》。该报告深入分析了世界主要生产基地国家的经济、政策、基础设施、劳工与可持续发展状况,力求帮助跨国采购企业寻找最合适的生产基地组合,实现商业环境和生产能力的最佳配置。

冯氏集团利丰研究中心高级顾问张家敏先生表示:“冯氏集团连续四年参展进博会,依托这一平台,集团不仅携手多个领域的国外品牌在中国市场找到了发展的土壤,同时也帮助越来越多的中国制造商走出国门,融入全球价值链,共享世界经济的繁荣。《跨国采购报告》为根据冯氏集团全球业务网络的一手数据而编撰,我们希望透过此报告呈现我们对于如何更好地管理风险、利用更有竞争性的生产能力和自由贸易协定优惠来满足当代消费者需求的最新思考,启迪行业发展的新思路。”

 

报告主编、冯氏集团利丰研究中心副总裁钱慧敏女士指出:“中国疫情防控常态化条件下生产生活秩序的全面复苏,凸显出国内产业链强大的整合能力和可靠的交货优势。未来,“中国+”(即在中国和另外一国或多国生产)的供应链模式有望持续主导全球服装采购。与此同时,国际国内‘双循环’的发展战略则将驱动内需,加快形成世界上增长最快的时装消费市场,其所创造出的“为中国市场、在中国采购”机遇将进一步增强中国作为全球生产基地的吸引力。”

危中寻机,提升产业链国际化能力和竞争力

宏观层面,报告紧密关注区域性及双边政策介入市场对于重要生产国市场产生的长期内生及外生影响。报告指出,虽然目前全球新冠疫情局势有所缓和,但鉴于中美地缘安全合作仍在寻求长期对话,提示全球采购企业着力强化采购基地的多元化策略和风险管理能力、规避因在单一国家过度采购所带来的供应链断裂风险。报告认为,2021年以来,突发事件对全球物流的传导影响和运输成本的意外飙升也从侧面印证,“成本最优、单一路线、单一生产基地、迅时补货和零库存”的供应链模式将成过去,企业在产业链管理中,亟需保存一定量的“安全库存”。

同时,报告特别关注到,在贸易保护主义盛行与供应成本不断攀升的背景下,中国正积极推进自贸区建设,截至 2021年2月,已与 30个国家和地区签署 20个自由贸易协定及优惠贸易安排,为采购企业在降低成本、实现贸易创造、打入进口国市场,释放了充分的政策红利。报告对相关政策进行了系统性总结与分析,力求帮助纺织服装采购和生产企业在更大的区域市场中提升生产力、抗风险能力,形成国际竞争优势。

管理升级与技术创新双跃迁,构建更具韧性的供应链体系

着眼微观主体,报告中的一项重要结论则指向近岸、在岸生产必要性的进一步增强。受驱于多元化、个性化消费需求的不断攀升,基于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及区块链技术的供应链端到端数字化管理服务及C2M模式(顾客对工厂)更加紧贴个性化消费,能够满足供应链快捷、灵活、更具透明度的变化趋势,将加速供应链系统的颠覆性变化,也让近岸和在岸生产更受青睐。基于此,靠近北美市场的中美洲国家和靠近欧洲市场的土耳其成为全球服装采购新的目的地,也是这一趋势的必然结果。

另外,服装制造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劳动力成本是影响跨国采购决策的重要因素。报告持续关注采购生产国的工资状况。今年,在报告追踪调研的24个国家中,有11个提高了最低工资水平。此外,各生产供应国家也积极采取各种措施改善商业环境、提高劳动力素质、完善基础和配套设施,以期帮助本国在国际市场上提升长期吸引力和投资价值。

本版《跨国采购报告》借助冯氏集团对供应链上下游产业的长期洞察和丰富的在地业务经验,结合利丰研究中心的专业跟踪研究,对全球采购的发展进行了回顾与展望,并对未来12至18个月的跨国采购形势做出了预测。报告涵盖16个重要生产国,既包括成熟的生产地中国、强劲的后起之秀东南亚五国(柬埔寨、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泰国和越南),也有南亚和西亚的印度、孟加拉、巴基斯坦三国以及近岸生产的新秀土耳其和拉美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