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冯冬宁
光环环绕“北斗”正给渐行渐近的无人驾驶时代形成加持。
这个6月,随着被誉为无人驾驶“耳目”的卫星导航领域迎来发展的里程碑时刻——北斗三号“收官之星”发射后成功布阵太空,这个由中国自主建设、独立运行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面向全球用户提供完整的全天时、全天候、高精度全球定位导航授时服务进入倒计时。
行业利好来袭,深耕上述板块多年,拥有雄厚产业基础及无人驾驶优秀科研人才梯队的中国重汽备受关注。
越来越多的信息显示,北斗“指路”与中国重汽车辆完美结合下,随着重卡行业的这家龙头企业将更深层次研发应用于智慧港口、智慧高速、智慧物流园区的智能卡车产品,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的蝶变中,一个由中国重汽深度参与的、无人驾驶重卡商业化运行大幕缓缓拉开……
而这将持续引领中国商用汽车智能网联发展的新潮流。
“北斗”指路
6月23日9时43分,中国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北斗系统第55颗导航卫星成功发射。
随着这颗被誉为北斗三号“收官之星”的布局太空,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星座部署全面完成。
这是中国迄今为止规模最大、覆盖范围最广,服务性能要求最高,与百姓生活关联最紧密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对此,业内普遍认为,这个由中国自主建设、独立运行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面向全球用户提供完整的全天时、全天候、高精度全球定位导航授时服务将进入倒计时。
科技改变生活。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会使我们的生活带来怎样的变化?哪些产业将受影响并形成应用场景?
众所周知,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要真正发挥作用,涉及到标准体系、基础产品、终端适配这三个层面。其中,终端适配方面,“除标准化的顶层设计和基础产品兼容应用外,还要看产业布局。”数字经济研究院首席研究员胡麒牧公司表示。
而交通运输的北斗应用场景似乎更为普遍。
普遍的观点认为,在该场景中,北斗应用主要包括陆、海、空3大领域。其中,陆地应用覆盖车辆自主导航、车辆跟踪监控、车联网应用、铁路运营监控等。
一直以来,卫星导航领域被誉为车辆驾驶“耳目”,尤其是无人驾驶时代渐行渐近的当前。
此次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成功布局太空,为5G风潮下,人工智能、无人驾驶等提供了重要支撑。建议删除以上内容
这自然包括重卡领域,并使得深耕上述领域块多年,拥有雄厚产业基础及无人驾驶优秀科研人才梯队的中国重汽备受关注。
毕竟,随着北斗系统部署完成并与中国重汽车辆完美结合,一个定位精度达厘米级的中国重汽无人驾驶重卡商业化时代就此来临。
大幕已开
案例已在素有“京津冀海上门户”之称的天津港出现。
在该港口集装箱码头的岸桥、场桥、拖车等全部作业单元,25台中国重汽出产的、无人驾驶的集装箱卡车,在5G网络的支持下,依靠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精准地行驶、停靠,自动化灵巧地接卸、避障……
据中国重汽方面介绍,北斗系统“加持”下,上述卡车的定位精度、授时精度、测速精度都能满足项目要求,全程无须人工干预,最高行驶速度不低于35km/h,全局定位精度小于10厘米,轮胎吊/轨道桥下精准定位精度小于3厘米,对位时间不超过10秒……
对于这样的场景,天津港人并不陌生。
在他们看来,自2020年1月17日,中国重汽的这25台无人驾驶电动集卡在该港成功实现全球首次整船作业以来,行业的关注目光一直未断,特别是“北斗”实现成功指路的当下。
对此,天津港集团公司科信部副部长朱连义公开表示,这是中国无人驾驶电动卡车在港口作业工况下实现了智能驾驶的新突破,同时也为港口解决自动化集装箱码头水平运输难题提供了可行的实践方案,更为促进中国绿色智慧物流创新发展作出了有益探索。
刚刚过去的23日,央视曾以《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星座部署收官发射特别报道》为题,全方位讲解中国重汽车辆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完美结合,实现无人驾驶重卡商业化运行的这一案例。
6月24日,记者在齐鲁晚报•齐鲁壹点在中国重汽济南厂区看到,一辆辆无人驾驶电动卡车、L4级智能客车从外观来看,除非常抢眼的电池模块外,与车辆并没有太大区别。
但中国重汽汽车研究总院智能驾驶研究部导航定位工程师李以磊表示,车上安装了北斗定位系统和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摄像头等设备,同时辅以多项人工智能技术,可保证上述车辆在多个场景领域,良好作业、运行。
以那台专门为港口量身打造了全球首台L4级无人驾驶电动卡车为例,李以磊介绍,这款车辆依托了中国重汽60年造车的深厚底蕴和先进设计理念,融入人工智能、车联网、云计算、新能源和新材料等新技术,同时更配备了世界先进的驾驶系统和成熟可靠的纯电中央驱动控制系统,整车满载行驶可达120公里,且充电时间小于1小时。
这是中国重汽的“智造”之举
随着上述举动的进行,一个由中国重汽深度参与的、无人驾驶重卡商业化运行大幕缓缓拉开……
为何是中国重汽?
大幕之下,各方的目光再次聚焦于此。为何单单是中国重汽?
公开资料显示:前身是济南汽车制造总厂,始建于1956年的中国重汽堪称中国重型汽车工业的摇篮,如今,主要从事重型载重汽车、专用汽车、重型专用车底盘、客车底盘、汽车配件的制造及销售业务。
并且,作为济南国资委监管的重要骨干企业之一,拥有雄厚产业基础及优秀科研人才梯队的这一集团公司一直注重在智能化和新能源领域的探索,堪称无人智能制造先行者,新能源汽车的领跑者。
记者梳理发现,早在2016年9月,中国重汽集团就已发布了首款I代智能卡车,并于2017年12月17日在国内率先实现了批量销售。
同年,10月21日,中国重汽与李德毅院士工作团队联合成立“智能网联汽车研究中心暨院士工作站”。围绕智能公路卡车、智能工程卡车、智能公路客车、智能城市公交等产业化应用方面,开展联合技术研究合作和科研成果转化工作。
此后两年,中国重汽在这一领域持续深耕。
以无人驾驶电动集卡为例,继2018年4月率先发布全球首台无人驾驶电动集卡试运营之后,2019年2月,中国重汽豪沃TX无人驾驶电动卡车中标天津港项目,批量投入天津港运营。
这是无人驾驶集卡全球首次实现批量商用化运营,同时标志着中国重汽智能网联系统的安全性、稳定性、可靠性得到了市场认可。
自此,一个无人驾驶重卡的商用新时代就此开启。
此后,除其自主研发、达到全球自动化码头领先水平的无人驾驶电动集卡在天津港进行全球首次整船作业为世界港口智慧化升级树立了“中国样板”之外,在无人驾驶智能制造领域持续深耕的中国重汽收获颇丰。
最具代表性的是,其无人驾驶重卡订单持续追加。
这是一个明显的信号,让包括李以磊在内的中国重汽人很是骄傲。
如果,雄厚的产业基础以及企业实力为其扎实的研发提供土壤的话,那么,中国重汽那完善的、优秀的科研人才梯队也为其制造的厚积薄发注入了人才动力。
以李以磊所处的中国重汽汽车研究总院为例,这个由2000多人组成的中国重汽科研大脑仅智能驾驶研究部就60多人。这为其在无人智能制造提供了智力支持。
一系列综合因素使然下,在无人驾驶、智能制造大潮涌来的当前,早已在上述板块布局多年的中国重汽脱颖而出。
潮流引领者
脱颖而出的中国重汽在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化道路仍在努力。
对于下一步,李以磊称,在北斗“指路”下以及无人驾驶浪潮来袭的背景下,他们将更深层次研发应用于智慧港口、智慧高速、智慧物流园区的智能卡车等产品,实现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的蝶变。
这意味着,作为行业潮流的引领者,未来,中国重汽仍将引领中国商用汽车智能化之潮。
事实上,这样的端倪早已出现。
除前述在中国商用汽车智能化领域持续多年深耕以及两年前,已是国内首批、山东省首家获得自动驾驶路测牌照的企业外,2019年5月份,中国重汽智能网联卡车又参加全国首次列队跟驰标准公开试验。
据介绍,此次,在天津举办的推荐性国家标准《智能网联汽车 自动驾驶功能测试方法及要求 第三部分 列队跟驰功能》公开验证试验活动中,作为国内智能网联汽车的先行者——中国重汽派出的3辆汕德卡智能网联卡车以出色的表现完成了此次列队跟驰试验,跟车距离达15米±20%,车速提升至60千米每小时。“这再次展示了中国重汽在智能网联汽车领域的领先水平。”有观点认为。
不仅如此,2020年中国重汽商务大会上还展出了无人驾驶矿车、无人驾驶客车等多款智能网联汽车产品。
其中,自动驾驶公交车是自动驾驶技术在客车领域的首次应用。
据介绍,该车整车集自动驾驶系统、车联网系统、平台监控系统、安全控制系统、自动开关门系统和到站自动停车系统于一体,配有激光雷达、高清摄像头、组合导航定位、智能计算单元等电子设备。360度环绕覆盖,在夜间、大雾、雨雪等各种复杂情况下,可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确保全天候安全运行。可以广泛应用于机场摆渡车、工业园区、大型社区、BRT道路(规划)等多种场景。
当上述车辆遇到如今的“北斗”,一个更为立体的车与车、车与人、车与路、车与云之间的无线信息交互网就此搭建。
“同时,我们还在系统内置安全芯片,设有防火墙,采用身份认证、非对称加密技术,能够很好的防止系统漏洞和黑客攻击,保障车辆安全。”李以磊介绍。
这表明,不仅仅在无人驾驶重卡领域脱颖而出,在自动驾驶客车领域,中国重汽也已成为潮流的引领者。
当这样的引领遇到无人驾驶风潮的来袭以及“北斗”的加持,“持续拓展“智能+”,继续为商用车智能网联技术搭建创新平台,培养人工智能和智能网联技术人才,实现相关科研成果的产业化,为制造业转型升级赋能”的中国重汽也迎来行业利好时刻。
反映在二级市场上,即其A股上市公司——中国重汽进入6月份以来,股价不断拉高:继6月10日,股价大涨,创12个月以来新高之后,6月19日,其股价再次大幅拉升,创近2个月新高。
6月24日,盘中一度快速上涨的中国重汽截至收盘,报28.75元,涨幅为0.35%。
(特别提示:本文图片不做为商业用途,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网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