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结构看,2022年全年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占同期社会融资规模的65.3%,同比高1.7个百分点,充分说明金融支持经济力度继续加大,接续性政策陆续出台,基建、制造业、房地产、结构性政策支持领域的信用扩张不断强化,提振市场信心、激发全社会活力,对冲疫情散发多发对经济恢复节奏和政策接续发力的外在冲击,助力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与此同时,政府债券余额占比17.5%,同比高0.6个百分点,说明政府债券特别是专项债作为宏观调控的重要抓手,已经成为拉动有效投资、稳住宏观经济大盘的主要工具。
企业中长期贷款维持较高景气度,显示出商业银行在宽信用政策组合下继续扩大中长期贷款投放特别是对重点领域的长期限贷款投放,政策性因素积极拉动作用也依然较为突出,实体企业对经济前景预期进一步改善,企业端融资改善继续强于居民端。
随着疫情防控政策优化调整不断加速,宏观复苏和社会有效需求提升拉动实体部门信贷需求和经济内生融资需求进一步回暖,稳地产新政加码下信贷助力房地产市场预期、信心、情绪筑底,叠加实体经济综合融资成本、企业贷款成本、个人消费信贷成本稳中有降,预计市场主体内生融资需求、居民部门信贷需求、广大人民群众合理金融需求将得到有效满足,信用投放将继续保持总量稳、精度足、结构优,推动经济更快更好回稳向上。
M2增速维持高位,除了低基数效应外,主要是稳增长背景下广义流动性水平保持合理充裕,信贷投放加快,叠加财政支出步伐加快。此外,居民暂时性地削减消费支出、阶段性地增加预防性储蓄或将资金和金融资产向银行定期存款或大额存单产品切换,带来超额储蓄规模上升,给M2增速带来支撑。
考虑到2023年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精准有力,要加大金融对国内需求和供给体系的支持力度,要聚焦在扩大有效需求和深化供给侧改革上,预计广义货币供应量增速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将有望保持在两位数以上,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2023年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精准有力,要加大宏观政策调控力度,加强各类政策协调配合,形成共促高质量发展合力。我们预计,货币政策将继续保持总体稳健、松紧适度的节奏,继续保持精准发力、协调配合的取态。
精准有力,强调的是发挥好货币政策工具结构精准和总量有力的双重功能,更高质地、更有效地、更强力地支持实体经济、市场主体和居民部门。特别是在延续货币政策稳健基调的前提下,更为侧重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部署、使用、加力,以便于货币政策、流动性投放、信用传导更为精准、高效、科学,做到精准发力、充足发力、靠前发力,确保2023年稳健货币政策力度与效能不低于今年,助力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处理好投资、消费、就业、汇率等宏观政策权衡维度的关系,有效防范区域性、系统性金融风险和通胀升温的潜在可能。
在利率方面,预计将通过发挥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重要作用和释放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改革效能,稳定银行负债成本,进一步推动实体经济综合融资成本、企业贷款成本、个人消费信贷成本稳中有降,呵护市场主体内生融资需求、居民部门信贷需求、广大人民群众合理金融需求。
在信贷方面,预计将继续支持实体经济、薄弱环节和企业纾困,特别是对中小微企业、民营企业、房地产行业、消费贷款、“三农”、科技创新、绿色发展、普惠养老等领域加大信贷支持力度,加快相关贷款投放,优化信贷结构,推动信贷总量增长,务求实效、毕尽全功,确保金融服务普惠性、可得性、市场主体导向,并因城施策实施好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满足房地产行业合理融资需求,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协力合策支持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向新模式平稳过渡。
在流动性方面,预计将维持流动性合理充裕状态、宽松平衡态势,以此作为巩固经济回稳向上态势的基本前提和首要条件,保持广义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为金融机构持续加大对实体经济、重点领域、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提供必要保证,力争经济运行实现更好结果。
协调配合,指的是货币政策与财政、产业、科技、社会政策要更多协同并进、接续发力、放大效能,配合加大在重点基础设施、重大项目、科技攻关、设备更新改造、生态环保、基本民生、区域协调等重点领域和结构性发展机会的投入,着力以消费和投资拉动需求,努力稳定市场合理预期和社会总需求,有效弥补有效需求,推动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形成共促高质量发展合力的良好局面。
预计货币政策等各项宏观政策会继续突出稳字当头、稳中有进、稳健有效,保持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提高前瞻性、针对性、有效性,把握好政策的节奏、力度和重点,既保证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又确保调结构、换动能、促改革、促开放、促发展。(庞溟/仲量联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及研究部总监)